打印

修行最忌讳的是浮躁

修行最忌讳的是浮躁


1 我们展开经卷,一定要晓得,“佛是教我的,不是教别人”,我们要明白这一层道理。教我的,我就得认真好好地学;不是教别人的,别人认不认真与我不相干。所以自己要想成就,首先要肯定,三藏十二部是诸佛菩萨教导我的。我要发心作佛弟子、我要发愿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别人学不学与我不相干,这样你才能真正做到,像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 学佛而不能成就,就是这个地方观念颠倒了,“佛是教你的,不是教我的”。天天责备别人,“你破戒了,你犯戒了”,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起心动念都是找别人麻烦,这样造了一身的罪业,最后的结果三途轮转去了,亏还是自己吃,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3 我学佛,至今已五十八年,我心行在道、在经论上,我没有一天不读经。我读经不像别人,别人读经是增长知识,我读经是学佛。我常说,经典里面的教诲,佛不是教别人,佛是教我的。我下定决心把它做到,把它落实在我的生活当中,这样子我才有受用。我学佛,不是为别人学的,我学佛是为自己学的,是为提升自己的灵性。帮助呢?帮助真正好学的人。对大众讲经这是结缘,他听多少是他的事情,他领悟多少也是他的事情,不能勉强。

 
真正是一个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举止一定非常安详,不会浮躁。凡是浮躁的人,成就都会很有限。自古以来,真正建大功、立大业的人,态度都是很端庄的。心安、身安、心定,这几个字他真的做到了。“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这是佛在《无量寿经》里教导我们的。徐是慢慢的,一点浮躁的这种现象都没有,非常地安详,这点我们一定要学。

过去我们在曾国藩的家书、家训里面,看到他教导他的子侄,他的晚辈,说话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准浮躁;做事也要求慢慢做,样样要做得踏实,他要求这个。最忌讳的是浮躁,这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成大功、立大业的,一定是 “ 安定徐为 ” 。现在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特别强,我们是心浮气躁,所以修行要想成就就非常困难。

我们无论在生活,无论在学习,无论在工作,愈是艰难愈要有耐心,决定不能够浮躁,浮躁一定坏事,不能成就。“安定徐为” ,小心谨慎、细心去处理,事情决定能做得圆满,做得成功。

从前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同学当中,他也常常提到,我有两个长处:布施、忍辱。这是跟他十年学教,能得一点成就,关键在此地。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我们都要培养耐心;不能忍,什么都不能成就。对于顺境、爱缘,我们要看得很轻,决定没有丝毫执着,不生情执。对于逆境、恶缘,与恶人相处,我们的心地也要清淡、淡泊,不生怨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没有忍耐的功夫你做不到。

清净平等心是大道,是佛道,是菩萨道。我们如果看一个修行人,他修行有没有功夫,不要看别的,看他的色相。这不难观察,只要你心地清净,你就能看出来;你心里头浮躁,你看不出来。古人常讲,有学问的人能看得出来。什么叫有学问?心平气和,“ 学问深时意气平 ”。

《了凡四训》里面有一个故事,一个老道批评一个落第的秀才。那个落第的秀才以为他自己的文章写得不错,而没有被录取:“考官眼睛瞎了,不识货!”他在发牢骚。有个老道在旁边听了:“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气:“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为什么说我文章不好?”老道说:“看你心浮气躁,你怎么能写得出好文章?”这话真的,哪有心浮气躁、胡思乱想的人会有成就?毕竟还是个念书的人,听到这一句话,那个秀才服了,这才向老道请教。

有学问的人心清净,他就能看得出来你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都在你身体。心清净的人,从你的体质,你的一举一动,都能够观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里能够瞒人?你能够欺人、瞒人,只是欺瞒那些愚痴的人。真正有学问的人,你怎么能骗得过他?有学问的人尚且骗不过,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没有法子欺骗他。

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法得成于忍”。那个一切法,世间跟出世间统统包括在里头。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成就,关键在忍。你办大事,你有大的忍耐,办小事有小的忍耐。心地浮躁,没有耐心,什么事都办不成,这是古人经验之谈。

我们仔细观察现前周边这些人物,你仔细观察,无论他从事哪一个行业,他有成就,肯定他有耐心。心地浮躁的人,不但做事难有成就,他们浮躁的举动,往往也很容易跟人结怨。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浮躁是不知不觉跟人有了过节,往往自己不知道。到冤冤相报的时候,也不知道起因。不知道起因怎么样?他就怨天尤人,“老天爷对不起我,某些人对不起我”,他不知道过去生中的过节,这很可怕,麻烦透了!所以,你要遇到真正的好老师,他教你,头一桩就是把你浮躁的习气伏住。这种教学的方法我遇到了,章嘉大师。

我年轻的时候还算是不错,懂得尊师重道,一般的礼节,我还都不会失礼,可是耐心没有!在这些大德眼目当中,我还是心浮气躁。但是自己觉得,比一般这些年轻人,我好得很多了,他们比我还不如。可是在善知识面前,我不行了,真的是不行,跟他一比就太悬殊了。这一点我受章嘉大师的影响就很深。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所示现的,真的就像佛经上所说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不但我深深感觉到,以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跟我说,章嘉大师他是不是佛菩萨、罗汉来应世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就迹(迹是他现前这个形相)来说,至少他心地清净,他常在定中,这是可以肯定的。

我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第二个人像章嘉大师,他给你表现的都在定中。言语非常缓慢,像我们说话这么快,他没有,他一个字一个字,很慢。他说话、动作很慢,从慢才看到稳重。看到他柔和、厚道、稳重,一丝毫浮躁都没有,这就是教育!章嘉大师是密宗上师,是中国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黄教的。我有幸遇到他,他没教我持咒,他教我学教,在经典上下功夫,这是正确的。一般金刚上师,一见到你,赶快来给你灌顶,传授你一个法门。你这样修学,修一辈子也不能成就。

章嘉大师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是观机,他指出一条正路让你走,希望你将来能成就。很可惜地,虽然他是个出家人,地位太高,所以很少人去亲近他。我是有个特别的因缘,跟他老人家建立这个师生关系。大师平易近人,尤其对年轻人非常爱护。我们亲近他,实在讲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他德行的感召;言语教导,充其量不过百分之四十。德行感召占的比例大。这对我们初学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奠定往后修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学,要学厚道、要学稳重,对人对事对物要学圆融。

古德告诉我们,“直而不能枉,不可与大任”,不能重用这个人;“方而不能圜,不可与长存”,所以做人内要方、外要圆,外要厚,外要稳重。现在这个世间的人,心是浮躁的。他不但没有离开名利、没有离开贪嗔痴慢,而且名利、贪嗔痴慢还在天天增长,你说这怎么得了?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3-21 12:37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 佛在经上为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一切法都是“当下即空即假即中”。即空即假即中,是一而三,三而一,是同时的,没有先后,没有次第。

2 空、假、中,我们一般人总是把它分作三桩事情,没有把它看成是一桩事情;而且都把它看成有三个阶段,不晓得它是同时的,所以不容易契入,原因就在此地。

3 佛的生活,就是在空假中一如之中,妙就妙在此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时、一切处,即空即假即中。

4 讲空,是从体上说;讲假,是从相上讲,像释迦牟尼佛说法,说而无说,“无说是空,说是假”,假有,真空。空有是同时的,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

5 我们凡夫认为有说就不是无说,无说就不是有说,把有无看成两个对立的,而不知道有无不是对立的,有无是同时的,有无是一体的,这叫中道。

6 《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个无碍就是中道,有碍就不是中道了。所以,一切法统统没有障碍。天台家讲的“一心三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境界。天台家讲的三观,一心三观,空假中是同时的,没有先后,没有次第。

7 我们如果从这个地方入,能入得进去,能体会得到,真如本性、法身理体、一心不乱,我们才能得到。如果不晓得这个真理,不知道这个方法,我们想入这个境界,那就太难了。所以“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听而无听,无听而听”,这是很高的一个原则。

8 这个原则要是明白了,把它运用在六根上、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上,“见而无见,无见而见”、“触而无触,无触而触”,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心地清净,那就没有不自在的,这就是真正的解脱、真实的自在,没有挂碍,心境一如!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