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法语:如果可能的话,改行做佛
1 真正学佛的人,心清净。心清净的好处太多,心清净第一个得法喜。得法喜,你欢喜、你快乐!
2 佛法讲的“离苦得乐”,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心地清净就快乐,法喜充满。
3 十大愿王里面的随喜功德,随谁?随诸佛菩萨。
4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以持名念佛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众生当生圆满无上菩提。真正觉悟的人,我们随喜这个,这是“上随诸佛”。
5 下面,一切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怎么成熟?他一听到持名念佛这个法门,他就欢喜、他就相信、他就接受、他就老实念佛。这是众生根机成熟了,值得我们随喜。
6 上随喜诸佛,下随喜根熟众生,这很难得,很不容易的!我们想想,几个人真正发心去做佛?
7 现在我听很多同学来告诉我,生活很苦,工作很辛苦,做哪一行都不好做。所以我就劝他,做佛这一行比哪一行都好,如果可能的话,改行做佛。
8 做佛,要是真的在这一生成佛,那确实不要说世间行业,就是出世间行业也比不上!
世间人,特别是六道凡夫,觉悟的人少,念念还留恋人天褔德,不肯舍弃人天的褔德,所以他们脱离不了六道轮回。可是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随顺他的根性,随顺他的爱好,渐渐的诱导。众生著重在褔,哪一个人不求褔?不信佛的人有,不求褔的人没有,哪个不求褔?你在新加坡每一个街道上走走,人家贴的‘褔’字倒贴的,倒贴就是‘褔到’了,他在求褔。褔真的到了没有?很难讲。可见得求褔之心,没有一个人不如是。什么叫褔德?实在讲他也不懂得,他认为升官发财是褔德。儒家是以孔老夫子为代表,《论语》里面讲夫子五种的德行:温、良、恭、俭、让,实在讲这是做人的根本,人道的基础。温厚,心地厚道,表现在外面温和、善良,恭慎;恭是恭敬,慎是谨慎小心;节俭,忍让。夫子的五德所感得的褔报,中国古人讲五褔,五褔临门。
五褔里面第一个是褔寿,我们今天讲健康长寿,这是第一褔。第二是富贵,富是有财富,贵是有地位,你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第三康宁,康是健康安宁,身心安稳,身心快乐;心没有忧虑,身没有苦难,身享乐,心里面喜悦,这是康宁。第四好德。第五是考终,考终就是好死。在五德里面,褔寿、富贵、康宁、考终都是讲的果,是你享受的;好德是因,修因,你要不修因,你怎么能得到这个果报?好德就是温良恭俭让,你能够修德,你才能够得褔。享褔的时候还要修德,你褔报才能够绵长,才不至于享尽。在佛法里面修学比这个更殊胜。但是我们要知道,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确实是根本,我们的修学也把这个当作根本,养五德、修六和。
今天我们修学净土法门,我们把基础奠定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三褔,《观无量寿佛经》这是我们的基础。三褔是什么?三褔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三褔里面第一褔:‘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褔:‘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褔:‘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诸位想想这总共十一句,这十一句所讲的是不是《地藏菩萨本愿经》?所以这一部经,就是这三褔十一句话的详细说明而已。佛说过,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八个字非常重要。世尊为我们说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修行证果,就是依这个基础。可见得这十一句,不是我们净宗修行唯一的基础,任何一个法门,八万法相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不从这一部经上奠定基础,修学任何法都不能成就,所以我说这是行门里面的根本法,非常非常重要。
为什么同样的心性会变现不同的色相?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心性虽然是一,真心本性,纯一清净,它现的相叫一真法界。可是纯一清净里面,当它起作用的时候似乎又有杂染。法相唯识学家对于这个现象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分析得很精细,法相唯识的经论非常丰富。说明心性起作用,现相状种种的演变,虚空法界无量无数的众生,都是情识变现出来的,这里头的理就太深了。它为什么会变?为什么变成那么多?为什么变出来又不整齐?这是一门大学问。
如果说这个问题你有疑惑,你很难接受,我们从一个浅显的比喻来说,看看你能不能接受?你在晚上睡觉有没有做过梦?大家都有作梦的经验,梦里头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人物?出现那么多众生?能作梦是你的意识心,你的意识心为什么变得这么复杂?梦里头也有好人、也有坏人,也有你喜欢的、也有你讨厌的,你为什么不做个梦统统是你欢喜的?讨厌的一个都没有,为什么不行?这个道理跟这个很接近、很类似,你慢慢去研究。你去想、你去研究,梦中为什么出现好人、坏人,又喜欢、又讨厌?你去研究。实在研究不出来,你多念一点法相宗的典籍。
这就是唯识所变,识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含藏业习种子就有善、有不善,当你的意志力量不能控制自己的时候,这一些种子它就起现行。起现行它就变出幻相,梦中的现象是幻相,我们现前这个境界,佛在经上不是讲‘梦幻泡影’,也不是真的。我们人在世间短短的几十年,好像看到这个现象,实在讲这个现象刹那刹那在转变,不是不变的。我们是被刹那相续相所迷了,以为它是真的,不晓得这个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被虚妄相续迷了,以为是真的。在这里面起心动念,造作一切善不善业,善不善业就能够改变这个形相;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改变是不知不觉的在改变。不是你想,我想变个牛,它为什么不变个牛出来?那是你打妄想。你一念善,确确实实影响山河大地,依报随著正报转,说得贴切一点,你一念善你的容貌就善,你一念恶你容貌就恶,相随心转。不但相随心转,身体体质也随心转,再扩大到外面山河大地依报,依报也随心转;依报随著正报转,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塑造佛菩萨形像,这就是给我们善心善念做一个增上缘,我们见到佛像、见到菩萨像,善心善念生起来了,这个功德利益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