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一切恭敬,修慧与福
诸位要知道,不但是人生在世,无论是哪一道众生,两样东西不能缺乏,第一个是福报,第二个是智慧,这是从世间法说,福慧双修。在佛法里面是把它颠倒了,还是这两个字,佛法里面第一是智慧,第二是福德,慧福双修。你看世间跟出世间差别就在此地,但是这两个东西可以说都是属于第一,最重要的。人不能没有福报,更不能没有智慧,佛法之所以把智慧放在第一,是有道理的,为什么?他要超越世间,世间法把福摆在第一,他没有想出六道。没想出六道,福就要摆在第一,要想超越六道轮回,慧要摆在第一,这就是为什么佛法重视智慧。
智慧跟福报从哪里来?给诸位说,全是从法布施来的,从布施供养来的。布施跟供养是一个意思,是一桩事情。为什么说布施、说供养?用心不一样,平常心修这桩事情就叫布施,恭敬心修就叫供养,差别就在此地。譬如我们供养财物给别人,或者供养食物给别人,为平常心,这叫布施;为恭敬心,就叫供养。你看看送礼,譬如送给普通朋友,这是布施,或者送给贫穷人,那叫布施。你说送给有身分、有地位的,送给国家领导人,这个不能叫布施,这叫供养,道理在此地。对父母供养,不能讲布施;对老师、对长辈讲供养,这讲是用心不一样。《华严经》非常了不起,《华严经》里没有布施,都是供养。为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我们对释迦牟尼佛供养,对阿弥陀佛供养,对毘卢遮那佛供养,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说是用布施还是用供养?全是供养!所以前面经文说「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统统是供养。这就是说完全用一个真诚恭诚的心来做,你所修这个得福多少、开智慧的大小是从你的心,你的心愈真诚修福愈大,开智慧也愈高,道理在此地。
如果没有真诚恭敬心,圣人来教你,你都得不到利益。《书经》里面讲得好,不是《易经》,是《书经》上说的,「满招损,谦受益」。这个道理是真的,这个杯子,这里面是满的,它就不能再盛东西,再倒下去就漫掉了。这杯子是空的,它就能得利益,人家供养的东西全部都接收了。所以无论是世出世间法,学习第一个就是谦,谦虚你才得益,恭敬谦虚才得益。所以印光大师非常慈悲教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的心态,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的利益。同一个老师上课,几十个学生,学生得益各个不一样,有人受益多,有人受益很浅,道理在哪里?对老师的恭敬心,对你所学功课的恭敬心,这敬业!老师没有偏心,都是真诚在那里教学,学生得益不一样。哪个学生真的得益,老师知不知道?知道,很清楚。为什么?看他言行举止毕恭毕敬,认真学习,这学生肯定得到了。
这句话说,「此乃盛赞法供养功德不可思议。此较量弥显法藏菩萨坚勇求正觉」,为什么?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体会到,法藏菩萨为什么一心要成佛?成佛才能建造极乐世界,建造极乐世界才能够利益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他为这个,他不是为自己。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大学校,你看那里头没有国王,没有总统,没有部长,也没有县市长,没说过的。那个里头只有两种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你仔细想想看,佛菩萨居住的场所都是这样。《华严经》华藏世界,没听说那里有国王,我们这个世界有,人间有帝王,天上有天王,色界有大梵天王,四禅天有摩酰首罗天王,真的都有。极乐世界没有,华藏世界没有,我们就想到了,一切诸佛的报土没有,所以叫净土,它没有这些杂事,我们就晓得到极乐世界干什么?上学去的,去求正觉,不到极乐世界,你就没有办法求正觉。所以要用坚固勇猛心,我这一生到世间来,我现在知道、明白了,我就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我要在阿弥陀佛会下成正觉,你就完全都对了。不但我要求正觉,我还要把这个好处,这些利益,这些道理、现象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讲给别人听,劝导大家一同坚勇求正觉,这个跟阿弥陀佛的愿就相应了。古人说得好,有愿必成,只要有坚定的愿望,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切都能做得圆满。所以用这个功德回向发愿供养恒沙圣众,这是真实供养,这不是假的,这是真干,人人都做得到。无论是哪个行业,男女老少,统统可以做到,佛法确实是平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