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如何使自己体会佛我无二的境界?
我学佛的因缘,跟诸位做过很多次的报告,二十几岁对哲学有兴趣,在台湾遇到一个同乡,当代一个哲学家方东美先生,我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了一部《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叫「佛经哲学」。我听他的课这才完全明了,佛法不是迷信,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哲学。他给我介绍,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把我引入佛门来,到今年五十九年了,锲而不舍,他说的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人生最高享受,与富贵贫贱没关系,最高的享受是什么?快乐,天天生活在欢喜当中、快乐当中,这真的是最高的享受。每一天读经,向经典当中学习,对于佛家的名词叫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就愈来愈欢喜。用佛法的时候,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三皈依,他怎么会不快乐!这才是真正的最高享受。
这位同修问:“拜佛时候,总觉佛、我是有很大的分别。佛高高在上,自性却是佛。如何使自己体会佛我无二的境界?”
答:你问的话很正确。确实要能做到佛我无二,这是功夫。怎么能做到佛我无二?先要做到“人我无二”,然后才能够通达“佛我无二”。我们讲大经,不只一次的提醒同修,常常提醒!许多宗教里面,特别是东方的宗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实在讲,西方的ji 督教早期经典里面,也肯定有轮回。现在六道轮回的观念,已经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相信的人愈来愈多了。所以我们这个身会死,我们的灵性不会死!
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问波斯匿王:“你今年多大年岁?”大王说:“我今年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佛就问他:“你自己回想,你几时见到恒河?”他说:“三岁,母亲带我经过恒河,见到恒河。”然后佛就问他:“你想想,你十岁跟二十岁比,身体二十岁的时候比十岁怎么样?”“比十岁老很多了。”“三十岁?”“三十岁又比二十岁老。今年六十二岁,想起过去,比五十岁的时候老了很多。皱纹也多了,眼也变成老花,耳朵也不太灵光了。”这说明什么?身体变化,有变化就有生灭。
佛就反过来问他:“你三岁见恒河,现在你六十几岁再见恒河。你的见有没有两样?”他想想,没有两样:“三岁见恒河是这个样子,现在六十二岁见恒河,还是这个样子。”“你这个见不变,不变就是没有生灭。”从这个地方证明,六根的根性是不生不灭的;六根的根身是有生灭的,根性没有生灭。波斯匿王从这个地方觉悟了。这个比现在一般人讲“灵魂”,高明太多了。实在讲,灵魂还是有生灭,为什么?它是妄心,它不是真心。佛讲的是见性,这是真心,六根根性是真性。心性不生不灭,肉体有生灭,这比一般说轮回要高明太多了。
佛告诉我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的。这个话我们很难懂,所以佛常常用比喻来说法,最常用的比喻是“梦”。“梦幻泡影”,梦、幻、泡、影四个比喻,是以梦为主。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有自己,也梦到许多人,也梦到山河大地,也梦到虚空。当你梦醒的时候,你可以去仔细想想,梦里境界还很清楚,这梦中境界从哪来的?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梦里自己是自己,梦中别人还是自己。山河大地、虚空,没有一样不是自己。梦是个妄境,所谓是“全妄即真”,全部的妄境是真心变现的。“全真即妄”,我们全部的心性化成外面虚幻的境界。性相是一不是二,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真跟妄是一,它不是二。我们今天见不了性,是把真跟妄分做两边,不晓得真就是妄,妄就是真,真妄是一不是二。你真正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对一切众生就跟对自己一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
佛从哪里来的?佛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我这个身体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一切众生、山河大地、桌椅道具,也全是自性变现之物。从这个地方,你才能够契入“我跟佛是一不是二”、“我跟佛的关系很近,没有距离”。你是因为不了解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佛跟我们距离很远,佛高高在上”,其实不然,没有高下,没有远近,没有去来。这个道理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你慢慢去读,慢慢去参,慢慢去体会。你能够体会到,很有受用。
我们再往下面看,「盖净宗以信愿行为三资粮。灵峰大师曰,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这是修净土宗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我们净业学得这么困难,往生有没有把握?摇头,没把握。什么原因?你的信不足,根本原因在此地。你信不足,所以你的愿摇晃,你有发愿,不是没有发愿,愿不恳切,归根究柢是信心。所以信难,真不容易!李老师教我这个信心,让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出家之后受了戒。我出家两年才受戒,时间很长。受了戒之后,当然第一个要去感谢老师教诲的恩,这是佛门的规矩,要回去第一个去拜老师。我回到台中慈光图书馆,老师在里面看到了,我在大门外,还没有进入大门,他在里面指着我,把手指着,「你要信佛、你要信佛!」好大的声音,叫了好多句。我走到里面,向他老人家顶礼,他很客气,一拜就可以了,叫我坐到旁边。老师说,我刚才叫你这个,你懂不懂?我说我不懂,我要不信,我怎么会出家?我要不信,我怎么会去受戒?他听了之后摇头,「你要晓得,有人出家一辈子到老,死的时候他还不信!」这句话把我点醒了,到老死都不信,我听了之后就愣住了。老师给我解释什么叫信?没有做到就不信,我这才明了。咱们念这句佛号,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做到了没有?没做到,你不信!这经,经我们讲了好多遍,会讲,不信,你才晓得信多难!会讲经容易,真干不容易,真干才算信。
这个老师教给我的太深刻了,你没有做到你就不相信,你发的那个愿不是真切的愿。真信切愿,你的信有,不真;你的愿也有,不切,所以后头你不能往生,你还是随业流转。老师那堂课也是机会教育,离开戒场回到台中去谢他老人家,给我上了一堂课,什么叫信。你拿这个标准你来看,确实老师讲的,多少老法师八十、九十到往生还不信,确实还有名闻利养没放下。
希望像佛一样,『法音普及无边界』,这是真的,这是事实。在以往我们读这些经文,认为这只是一个愿力,这不可能是事实,现在知道是事实。在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里面,我们读到了,真的,音声也是波动的现象,无论是物质的波动,或者是念头的波动,就精神的波动,才波动已经周遍法界。三种周遍里面讲得很清楚,第一个「周遍法界」,第二「出生无尽」,第三「含容空有」,同时的。所以我们现在读这些经文,了解的就深,知道完全是事实。用什么来度化众生?用持戒、修定、精进,六波罗蜜里面说了三条,三条就代表六条,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这些得做出来才行,光讲不行。一个好的老师,世出世法没有两样,无不是身行言教,他真做到了,然后说出来才能摄受众生,大家才肯听,肯向他学习。
我们今天要学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哪里学?就从四十八愿学。从哪里扎根?从这部经里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个六品经文扎根。这六品经文是讲什么?讲的是五戒十善。认真修学,你所得的是功德;你要是违背了,业因果报都讲得很清楚。这六品经要熟读,我们把它编在《净宗朝暮课诵》本上,早课就是这一品四十八愿,我们要学阿弥陀佛就从这里学,要想学得像、学得好,根要扎稳。晚课这六品经要熟,要常常去核实自己的心行,去对对我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佛在经上教我做的,我有没有去做到?这六品经是《无量寿经》上的戒律,这叫真念佛人!机缘非常难得,大家要珍惜。
学佛,经教一天都不能离开,离开一天你这天没福,离开半年那你问题就严重,你肯定走入歧途,肯定堕落,那多可怕。果然能做到分分秒秒你都不舍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就决定得生。
所以分开来四十八,有四十八愿。合起来这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一法句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这一句,这一句就是清净句,这一句就是真实智慧。所以你念这阿弥陀佛,问题是你是不是真诚恭敬心执持?关键在这个地方。
你说我天天念阿弥陀佛,我没有发现它是真实智慧,我每天还是胡里胡涂的。那是什么原因?你是用胡里胡涂的心去念,念到的结果也是胡里胡涂的阿弥陀佛,就这么回事情。这不就是印祖所讲的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你是一分诚敬心都没有,有口无心,对这个佛号有怀疑,又有夹杂,所以你不是真念,你念得不如法。
如理如法的念,大势至讲得非常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教给我们方法,教给我们的心态,都摄六根是放下。放下什么?眼放下色,耳放下声,放下色声香味触法这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个净就是真诚恭敬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那是清净心,就是此地讲的清净句,要用这样的心态才行。你不能把心用错了,你没有得到真实利益,你不能怪经,你不能怪佛,你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你自己错用了心,所以你没有得到殊胜的利益。
如果你真正会用心,真诚恭敬,这个真诚恭敬心是不太容易。为什么?果然对阿弥陀佛真诚恭敬,对《无量寿经》真诚恭敬,我会知道,你那个真诚恭敬心会对一切人事物。真正像《礼记.曲礼》里面所说的,「毋不敬」,没有一样不恭敬,那是你真的恭敬心现前。我念阿弥陀佛恭敬心,干别的事情没有恭敬心,那是假的,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这个道理你要不懂,你永远不得入门。对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都要用恭敬心,一味恭敬,你真实智慧得到了,无为法身证得了,无为法身是什么?你证得不生不灭。这部经上讲的三种真实,「真实之际,真实智慧,真实利益」,你全都得到。如果不用真诚恭敬心,你什么都得不到,只是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还是继续搞六道轮回,这是不能不有高度警觉心的。还干这种傻事吗?不能再干了,要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