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会堂演讲

净空法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会堂演讲

净空法师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会堂演讲



(2006.10.07)




尊敬的秘书长,WFB会长,泰国大使,澳洲大使,各国代表、首长、各国嘉宾、诸位大德,诸位女士、先生们: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今日胜缘稀有,净空与来自世界各地一百九十一个国家的诸位代表在此齐聚一堂,举办庆祝2550年佛诞日的活动,探讨学习佛陀对人类的贡献。谈到佛陀对人类的贡献,就是佛陀自觉之后,毕其一生,教化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其方法既是「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净空受教五十五年,教学四十八年今日谨将愚者一得,在此提出心得报告,向诸位大德请益。我的讲题是「热烈庆祝卫塞节,学习释迦牟尼佛办班教学,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敬请批评指教。

    过去几年,自从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澳洲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邀请我参加在学校里举行的一次和平学院教授的座谈会。我听取学院的报告,才知道全世界有八所学校设有「和平学院」。昆士兰大学的和平学院成立已有八周年,对「消弭冲突,促进和平」的研究相当有贡献。但九一一事件之后,他们做了一次深入的反省,觉得以往惯用的镇压、报复、冷战、热战等手段,皆无法解决问题。希望用纯粹和平的方法,能否达到消弭冲突,促进和平安定的成果。于是校长邀请我参加了这次座谈。

    首先我听完学院这几年的研究报告,然后主持人希望我提出一些建议。我听取他们的报告之后,了解「化解冲突」就和大夫治病一样,必须把病源找到,从根本上治疗才会有效果。冲突的根本在哪里?我提出看法--冲突的根本在「家庭」。现今全球社会普遍的现象,离婚率很高,这是夫妻冲突;家庭里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在中国一般还有三代同堂,三代同堂里的婆媳冲突等;种种家庭问题都是冲突的根源,走出社会与大众,哪有不冲突的道理!

    实际上这还不是一切冲突的根源,真正的根在哪里?真正的根在自己,佛说「迷为苦本,觉是乐源」,自性觉与习性迷生起的冲突才是根源。儒也说是「本性」与「习性」起了冲突。为什么会起冲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本性本善相违,心行不能随顺本性,于是冲突就发生。为什么不能随顺本性?仔细去找,我们找到冲突的原点,就是「贪欲」。所以释迦教学,把「贪、嗔、痴」认定为冲突的根本,称之为「三毒」。而三毒的根源,就是在于贪欲;贪欲的指标,既是中国古人讲的「利」字。

    现在社会上哪个不争利!中国的孟子,生长在战国时代(西元前372-289),他见梁惠王开口便说:「您老人家从这么远的地方来到我们的国家,想必对我们国家有利益的建议!」孟子说:「国王,何必说利,只要有仁义就好了。」(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句话含义非常深刻,以为「利」是人之所争,贪欲的对象就是「利」。由是而知,好「利」才是一切冲突的原点。

    要想化解冲突,一定要把「利」淡化,把「利」放下。「利」的反面是「仁义」,仁义就是佛家讲的「慈悲」。「仁」是「慈」的意思,与众生乐,舍己为人;「义」是拔众生苦,与「悲」同义。所以,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儒家讲「仁义」,言语不一样,意思相同。孟夫子化解问题与佛陀完全相同,都是从根本上着眼。

    由是而知,我们要想「消弭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只有放下争名夺利,积极提倡仁义、慈悲、觉悟众生的教育,也就是一般宗教所说「爱的教育」,「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我们细心观察,真正体会到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世界主要宗教的创始者,都是圣贤,都把利、贪欲完全放下,身心清净,故能自行化他,对当世后代产生广大深远的影响。

    爱是性德,所以有爱、有仁义、有慈悲,这就是随顺性德。随顺性德的后果是善良的。仔细想想,随顺性德者必定爱人;以仁义慈悲待人,怎么会害人!如果争利,决定会有损人利己的行为发生。每个人都怀有损人利己的心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自然生起。所以要真正化解一切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不是武力镇压或报复所能做到的,也不是开会能得到的。用什么方法能得到?东方圣贤、释迦牟尼等人无一不是以「办班教学」而达目的。孔子办班教学,释迦牟尼一生办班教学,经典上记载「讲经三百余会」,那就是佛陀一生办班总有三百多次。每一次对象不相同,目标、方法也不同,所以时间长短也各不同。大的单元,譬如《般若》班,内容非常丰富,分了很多中、小单元,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教完。又如《华严经》,现在我们看到中译本有三十九品,每一品是个大单元,大单元里有小单元,这也需要长时间的授课。正如办学校,学生接受教育的期间有四年、五年、六年,甚至到十年不等。或有三天、五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也不一定。最小的单元,一天两、三个小时,这是有特定对象向释尊请教而为他们解答。这种情形也很多。

    所以释迦一生大单元的办班教学有三百多次,内容非常丰富。他从三十岁开始授课,七十九岁过世,四十九年的教学没有中断。我们知道孔子教学只有五年;耶苏教学三年,他是被人害死的;穆罕穆德教学二十七年。所以在古今各个族群的圣哲中,确实,释迦牟尼佛的教学时间最长,内容也最丰富,成绩、效果也非常卓著,这是很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只有「办班教学」才能真正化解一切复杂的冲突问题。

    自从参与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座谈会之后,学校就聘请我为和平学院的教授,鼓励我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与国际和平会议。这是我参与国际和平会议的因缘。我先后参加过八次国际和平的会议论坛,今日在此地与诸大德聚会是第九次。八次当中有五次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系,都是由他们主导大会。参与这么多会议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会议很难真正化解问题」。

    由是反思,中国五千年历史中,从来没有对邻国发动过战争,没有侵占邻国一寸一尺的土地。纵然政权转移,改朝换代,那是国家内部的事;但对外从未主动侵略他国。所以世界许多专家学者都肯定,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族群。正如六百年前,郑和的船队航海访问,发现全世界。他们没有开拓殖民地,所到之处,唯有全心全力的奉献,帮助当地人民提升农业、工艺、文化等多项交流,故能深受当地人敬重,尊称为「三保太监」。至今在南洋地区还保留着许多「郑和庙」,香火鼎盛。这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当时中国国力是世界上最强盛的,郑和所率领的船队,用现在的话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航行遍及全世界,为什么没有建立殖民地?为什么没有拓展自己国家版图的意识?原因何在?实在讲就是儒、释、道三家办班教学的效果。

    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他的思维方式都是随顺自性、随顺性德,也就是中国人所讲的伦理道德与因果的教育。什么是「道德」?「道」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运作的秩序」,「大自然是和谐的—太和」。随顺大自然就是「德」。譬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这是自然的规律现象,称之为「道」。人的生活、思维(思维属精神生活,身体属物质生活),都能随顺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精神和身体一定非常健康。所以说「随顺自然、和谐、是〝德〞」。如果违背自然运作,不和,这个人一定不健康,容易产生疾病。这是「道德」的定义。

   伦理是道,是随顺自然,随顺和谐。五伦关系,夫妻的结合,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都是宇宙间自然的现象,自然的和谐,不是哪个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所以说,人与人的关系与大自然的规律完全相同。「五伦」是「道」,随顺五伦就称之为「德」。所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父义妇听、朋友有信」,这「十义」,十种和谐就是「德」。这是中国祖先教导子孙后代,做人必须遵守的和谐规范。

    道德的理体,原点就是「爱」。所以中国道德观念的原点即是伦理中的「父子有亲」。「亲」是「亲爱」,就是以后儒家讲的「仁义」,佛法讲的「慈悲」,西方宗教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原点就是父子天性的亲爱。父子亲爱是天然的太和,没有任何条件。我们细心观察,婴儿在三、四个月时,婴儿对父母的爱,父母对他的爱,非常明显。中国的教育思想就是从这个原点兴起的。

    因此,这些年来,我们将爱送到全世界,肯定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期望人人能学会自爱、爱人、爱家、爱国、爱世界、爱众生。爱,从心,从受。以真心感受为义。真诚心的感受就是爱。真诚包太虚,仁爱周沙界,落实在世间,即是弟子规;落实在佛法,即是十善业道。

    故慈悲遍法界,善意满娑婆。亦即是学习十善业道遍世界,弟子规的教育满人间。爱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实践。爱就是弟子规的圆满落实。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

    爱就是本性、本善、纯净、纯善。

    爱就是真理、真谛、生命、永恒。

    爱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

    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

    爱是万德万能万福的根源。

    一切佛圣所证所得,即是自爱。一切佛圣所教所化,即是爱他。一切圣贤的教化,就是真诚爱心弟子规十善业道生活规范的教育。它是人类智慧经验的承传,也是世界文明的遗产。

    古代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父子亲爱在一生之中永远保持不变质。第二个目的是把这种真诚的爱心发扬光大,爱父母、爱家庭、爱兄弟姐妹、爱族群、爱社会、爱国家、爱全人类,乃至于爱一切生物。不但是爱人类,连动物、树木花草都爱,把这个爱心扩大,就是中国教育的理念,中国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标。中国教育是仁义的教育、爱的教育,太和的教育;它不是争利的教育。所以教育儿童,从小就要教他懂得礼让,不但要学习「不争」,还知道应当舍己奉献。不像现代教育,从幼稚园就教小孩竞争,竞争就是自私自利。从小就教他争名夺利,养成损人利己的观念,长大之后他不知道损人利己是错误的行为。所以爱的教育是教人应当爱人如己,念念思维希望自己能牺牲奉献,为别人服务,为社会、国家,为一切众生服务;绝对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圣人的教育是从这里兴起来。

    中国最著名的教育典范,就是周朝的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提倡胎教。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时就知道自己的意念言行会影响胎儿。我们看到史书上记载,太任此时眼不看不善的现象,耳不听邪思邪念的音声,言语柔和,没有傲慢愤怒的言行。她深知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会影响胎儿。所以教育子女应当从怀孕的时候开始。一般人对自己的儿女虽然没有做到胎教,当婴孩出生时也能明了婴儿见色闻声必受影响。婴孩不论懂不懂事,他只要是睁开眼睛了,眼睛会看,耳朵会听,他就在学习,就在模仿。这是自然的,自然就是道。此时父母应当以正面教化之,这就是德教。

    孟子的母亲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为了教育孟子,三迁其居。他们原来住的地方接近坟墓,孟子从小玩耍游戏就学埋葬死人。他的母亲看到这样子不善,所以搬家。搬到靠近学堂,于是孟子学会怎样行礼,怎样鞠躬,怎样去读书。孟母看到这个对孩子是好事,就定居于此。所以孟母三迁,为教小孩。孟母确实教得好,以后孟子成为一代圣人,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所学的是孔子,但是那时孔子已经不在世了,他的老师是孔子的第三代传人,孟子向他们学习。孔子的著作在,所以孟子是中国第一个师事古人--现前找不到好老师,可以找古人的著作。那时候还有跟过孔子的学生,孟子好学,有不明了的地方就向孔子的学生请教。他的道德、学问就成就了,为中国文化史上做出卓越的贡献。他一生继承了孔子的道德学术,排斥自私自利,提倡仁义道德。但当时的诸侯、国君没有人能用他。原因是什么?他生在战国时代(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当时的社会风气逐渐重视争名夺利,动乱、征战,与现代世界相似。他们看在心里,非常感慨,非常痛心,没有人肯用他,这才回去从事教育工作,将自己的智慧、经验、德行、理论传授给下一代圣哲。

    释迦牟尼佛,我们很客观的观察,他的智慧、观察皆在孔子之上。因为释迦牟尼本身是王子,如果想用政治的方法来推动他的理念,机缘具足。但是他放弃了。放弃了王位、权势、放弃了荣华富贵,终身甘愿过一个苦行僧的生活,从事于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工作。这个圣人的作为,我们细心观察,他一生所做的完全正确。他为我们后人做了最好的典范,这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孔子、孟子原本的期待,是能想周公一样,自己有合法的地位、权力、可以施展抱负,为人民造福。这是一种示现,我们讲「表演」。释迦牟尼佛是另一种方式的表演,教人放下,不争名利、不争荣华富贵、权势地位。因为真正希望为人民服务,还是办班教学好。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是大智洞识,非凡夫能见能为;他做得很彻底。

    圣哲贤士各有各的做法,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我们应当方方面面都看清楚,然后才能真正开智慧,真正学习到我们应当学的智慧德能。不能说孔子去求一个官职是错误的,他没有错误;释迦牟尼佛一切放下,他也是正确的。都是正确,没有错误,只是方式不同,我们要从多方面学习,才能圆满。具有地位,具有权势,也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事、要认真去做,心里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才达到圆满。大乘学习讲的是圆融,圆满的智慧、圆满的事业、圆满的功德。这是我们现代人应当要能体会得到,应当要能效法。只有神圣智慧的教育,才能帮助我们提升境界;在佛法讲消除我们的烦恼习气,也就是把错误的思维、错误的心理、妄想、分别、执着改正过来;完全随顺自然的法则,随顺大自然的运作。认识整个宇宙与自然规律的关系,达到终极,确实是一体、和谐的;你、我、他与整个宇宙是一体的。

    佛法为教学方便而将整个宇宙分为三分,一分是本体,一分是精神,一分是物质。虽为三分,实为一体。「本体」是理体,就是佛法讲的「能现、能变」。「唯心所现」,「心性」是体;「唯识所变」,「识」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再变现为宇宙万事万法。「能变」与「所变」是一不是二,所以从这个地方认知「整个宇宙是自己」。我们的精神与法性融合成一体,我们的肉体与法身融合成一体;「法身」就是宇宙的物质现象,「见、闻、觉、知」是宇宙的精神现象,所以精神现象与物质现象是同一个本源,这个根源在佛法里称之为「法性」,在其他宗教里称为「上帝」,称为「神」。

    现在许多宗教学习者都说,上帝没有肉身,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于神,也是这样说法。这就与佛家所讲的「法性」完全相同。我跟许多宗教领袖来往,讨论到这个基本观念,都谈到每个宗教崇信的神,皆是宇宙之间唯一的真神。我向他们说,「真神有圆满的智慧,你承不承认?」他们承认。「真神会变化,神通广大不可思议」,他们相信。于是我说「真神在佛教里变成释迦牟尼,在中国就变成孔子,在ji 督教里就变成耶苏,在yi si  lan教就变成穆罕穆德;实际上是一个人,千变万化。所以大家都是一家人。」很难得,这些宗教领导人都很喜欢接受这一理念。我以为提出这么一个说话,可能要经过很多辩论,结果这些年来居然大家都欢喜接受,这是非常的难得。

    所有宗教的创始者都是真神在各个不同的族群、不同时代、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以不用的形象身份来教化众生。仔细研究,诸多的形式虽不同,可是方向、目标、目的决定相同。所有宗教总的原点就是「爱」。原点相同,也就是我们的目标、方向完全一致。所以宗教是可以团结的。我在新加坡,当时有九个宗教,我们真的团结成一体,成为兄弟姐妹,非常和睦;为新加坡社会带来安定、和平的基础。在印尼,我也在那边做宗教和睦团结的工作,也非常有效果。

    印尼宗教的团结和睦,是在瓦希德长老没有做总统之前,已从事于这个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我非常幸运,到印尼访问,非常容易和大家团结在一起。我曾陪同他们组团访问埃及、梵蒂冈;以后还访问中国。他们两次都邀请我为宗教访问团的顾问。实际上,旅行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机缘,因为各宗教领袖们平时很难得聚集在一起。组团到国外旅游访问,有几天的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从早到晚,无事不谈,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学习,所以才真正成为朋友。

    有了这些经验,所以2005年我拜访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长老时,他退出政坛,悲愿未失。依然时时关怀如何化解世界的冲突、zai 难,怎么能让社会恢复到安定和平。他这种悲天悯人的意念,我听了非常感动,也非常敬佩。他问我有什么方法能落实,我当时就提出了四桩事,我说这四桩事能做好,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的目标就能达到。

    他问我哪四桩事,我说第一、全世界国家跟国家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不同的族群也要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三、足以影响世界安定的政党、派系,也要把心量、眼光拓开,不能只为自己想,要为整个世界人民福址着想。派系也应该团结,有共同的目标,以「为全世界人民兴利除害,谋福址」为目标,一定要团结合作;第四、全球宗教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我说这四桩事情都不容易做,非常棘手,可是从宗教下手还是比较容易,如果宗教能和睦相处,能平等对待,肯定会影响政治、政党和族群。

    马哈迪长老听了我的意见表示赞同,第二天就决定邀请我参加他在2005年12月于吉隆坡召开的「波达那全球和平论坛」。我也很欢喜参与这次活动。感激他在论坛活动中对我的礼遇。他的身体很好,我奉劝他,希望他晚年还能为世界和平、人类福址,至少做十年;为化解冲突,恢复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做出最伟大的贡献。

    由于数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志士仁人,以无尽的悲愿,希求化解一切冲突,促进安定和平,用会议的方法未能收效。于是反思中国老子所说:「小过寡民」。我就想做一个实验,找一个小社区做一个试点。从前在美国想做,缘不成熟;以后在新加坡、在澳洲,缘还是不成熟。前几年难得回到家乡去看看,与家乡父老兄弟们聊天,谈到这个理想,没想到他们很热心的响应,他们说:「我们愿意做」。我很欢喜,就在家乡选择一个小镇—汤池。这个小镇是在乡下,有十二个村庄,居民四万八千人。他们疏忽了中国的圣贤教育已有八十年。我们就以此地做实验,建立一所多元文化中心,希望将孔子、释迦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精神,在这个小镇落实。

    首先是培养师资。因为这是教学的工作,没有老师是做不成的。我们将理念从网路上传播,对外招生。对象是幼儿园的老师、小学老师、初中老师。很快的就有三百多人应试。我们在其中精挑细选,选了三是多位参加面试。面谈之后,选出三十位真正志趣相同的老师,志愿参加此项事业。他们辞去现有的工作,参与我们中心的教学活动。学习的前两个月,我们采用儒家基础的教学《弟子规》为教材,要求老师们要百分之百的自我落实。

   《弟子规》的教学,主要是父母长辈一定要做给儿童看的「身教」。婴儿从出生,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会听,虽然还不会说话,还没有动作的能力,但已经在模仿了。长辈在他面前的言行举止,必须都符合伦理道德,是婴儿所见、所闻、所接触的,全是正面教育。中国古谚云「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这种说话非常有道理。小孩看了三年,听了三年,印象深刻;到了三岁时就有能里辨别是非邪正。面对现代社会许多不善的污染,以现在的话说,小孩就有免疫能力。这种免疫能力是从小养成的。直到六、七岁上学,学校老师教导他天天要做到,不能违背;将他从小学会的伦理道德教学不断的加强、延续,使其养成一生思想善、言语善、行为善的基本品德。念念能礼让,待人谦敬,处事谨慎,彼此和谐礼让而不争,所以没有争执。德行的基础奠定后,老师在教导他学习圣贤经典,接受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的教育。

    童年是每个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所以在十二岁以前,完全着重记忆,将一生应该记住的课程皆熟读背诵,如此则一生都不会忘记。儿童读书不重视讲解,只重视读诵,学习涵养品德,学习处事待人接物。孩童十二岁以前,小学老师只教经问读诵,没有讲解。各人天赋不同,展读十遍就能背诵,这是适当的进度。但必须要求他背一百遍、两百遍。为什么?使他一生不会忘记。第二天教授新课程之前,先把昨天的课程背一遍,然后在上新的课程。重视复习,温故而知新。

    中国古代教学只有两个阶段。小学上去就是太学,太学就是大学,十三岁上太学。太学教学着重讲解、研究、讨论。因为师生都背过经典,所以读书是非常快乐的,上课可以不用书本,即使引证古今著述,他们全都背熟了。老师能背,学生也能背,问他这一句,都知道在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他们都能说得出来。因为中国古代书籍的版面是固定的,它没有标点符号,每一页十行,每行二十个字。无论哪一家的刻板,皆能遵守这个规矩。所以各家版本虽异,但行页相同。这比现代的书籍还科学。现代印书,版本不同,则行页不一致,引用自然困难。

    古代中国印书版面统一的方式,使天下读书人无论是在南、北、东、西,问起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皆能准确无误。所以太学教授上课不需书本。老师教学多半是带着学生游山玩水,重视史迹的考证而加深学习的兴趣与理解,重视活的教材。所以老师讲到古人文章所说的地域,就带着学生实地游览,到现场去看,古人在这地域遗留下的遗迹,研究讨论,活的教学,所以读书才有乐趣;不像现在读的很苦!研究讨论的时候可以发挥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以求融会贯通,达到真实的智慧,符合现代人社会用途的学术。

    像这些教育理念,实在很值得我们融会东西方的学术,截长补短,希望全世界人民都能接受到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的教育,建立共识。这不但是自己一生幸福,而是全人类共存共荣无比的幸福。使每个人皆能从自己内心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冲突,对一切人、事、物的误会、怀疑、顾虑与矛盾;然后使自己身心调和,健康快乐。大自然是和谐的,宇宙是和谐的,万物是和谐的,人也应该要和谐,跟宇宙配合,与一切人、一切万物和谐合作。这样才能真正化解世间一切冲突,落实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落实释迦佛陀“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教诲。

    我们用东方古老的办班教学,在汤池镇做实验,中心要求教师门自我落实《弟子规》的修养。《弟子规》共有一百一十三条,与美国隆。克拉克的五十五条义趣相同,但内容更丰富,更广阔。儒与道也各有基本教条。道家的基础教育是《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基础教育是《十善业道》;十善是纲领,由此纲领开展,大概也有一百多个条目。三家的基本教育,初学启蒙必须认真落实,百分之百的落实,从此基础在向上提升。


    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的教师们在两个月内将儒家的教育一百一十三条落实,然后开始尝试教导当地的居民,鼓励当地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习。汤池小镇十二个村庄;中心的老师们,在中心他们是学生,出去教导民众,他们就是老师。我们分班同时到十二个村庄,轮流教学。没向导两个月就见到效果。小镇里夫妻冲突没有了,夫妻不吵架;婆媳可以和睦相处,冲突也化解了;过去邻居为小事争执的很多,现在没有了,皆能和睦相处,彼此谦让;小孩知道孝顺父母。整个小镇人民的素质提高,社会风气改良了。商人告诉我们,过去商店里窃盗很多,如果看得不紧,时常丢东西。现在经过中心这两个月的教化后,东西不看也不会丢了。

    计程车司机们反映说:「从前我们的念头很不好,凡是外地来的旅客总是欺负他,多收一些费用,或者绕路兜圈子,多绕几圈。现在我们知道自己以前错了,都转变态度,非常热忱、真诚的对待顾客。曾有一位从外地来的乘客,皮包遗忘在车上,里面还有几万元现钞。在从前,我们一定是自己没收了,不会还他。但现在受到中心道德的教育后,我们知道应该照顾顾客,于是把这个皮包原封不动的送回去。」


    这位乘客是位商业老板,他看到之后非常感动的说:「此地竟有这么好的人,拾到东西还能送还!」司机说:「我们是受了中心的教育。不但我这个计程车会做到,我们这个地区任何一位计程车司机都会做到。」老板听了很感动。这就是办班教学所收的效果。详情将由中心教务长杨淑芬女士向大会报告。

    从汤池镇这半年的教学经验,坚定了我们「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真实信心。我们深信、肯定「人民是可以教好的」,「人之初,性本善」,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本来是好人,人性本善,都是好的。为什么现在不好?「学坏了」,没有人教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有好的教育,随顺性德的教育,人人都能欢喜接受。人皆不愿意做坏人,皆愿做好人。这是我们从汤池短短半年时间所看到的事实真相。

    诸如此类的事例很多,今天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与大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聚会一堂,共同交流学习。希望分享我们在汤池小镇办班教学的成果,贡献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仁人志士,共同携手合作。展开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的教育,帮助全球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大会最后一天,杨老师和蔡老师将提出专题报告,说明我们在汤池半年获得的经验。这些教学的理念、方法与效果,是来自佛陀与孔子的启示;可提供联合国作为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参考。希望以此微小成果,带动为求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和平的志士仁人,增长信心,增上愿力。只要团结宗教,推展「办班教学」的方法,一切冲突自然化解,「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不是口号,决定落实。愿我们同伦携手合作,继释迦孔子之后,也能于今世对全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最后,我谨代表中心,至诚邀请大家光临中国安徽省庐江县文化教育中心参观指教。谢谢大家!

    敬祝尊敬的

    各国代表  各位嘉宾

    身体健康  吉祥如意




                                    

释净空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