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菩萨戒经选辑 海涛法师选辑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 译

  杀戒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尔时,净饭王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所请求,以自济度,唯愿世尊哀酬我志!’佛言:‘可得之愿,随王所求!’

  王白佛言:‘世尊:已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制戒轻重,唯愿如来,亦为我等优婆塞分别五戒,可悔、不可悔,令识戒相,使无疑惑!’佛言:‘善哉!善哉!憍昙!我本心念,久欲与优婆塞分别五戒。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缘当成佛道。若有犯而不悔,常在三涂故。’

  尔时,佛为净饭王种种说已,王闻法竟,前礼佛足,绕佛而去。佛以是因缘告诸比丘:‘我今欲为诸优婆塞,说犯戒轻重,可悔、不可悔者。’诸比丘佥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诸比丘:‘狙杀有三种夺人命:一者自作,二者教人,三者遣使。自作者,自身作夺他命;教人者,教语他人言:“捉是人,系缚夺命。”遣使者,语他人言:“汝识某甲不?汝捉是人,系缚夺命。”是使,随语夺彼命时,优婆塞犯不可悔罪。

  复有三种夺人命:一者用内色,二者用非内色,三者用内非内色。内色者,优婆塞用手打他,若用足及余身分,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不内色者,若人以木、瓦、石、刀销、弓箭、白镴段、铅锡段,遥掷彼人,作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用内非内色者,若以手捉木、瓦、石、刀销、弓箭、白镴段、铅锡段、木段打他,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复有不以内色,不以非内色,亦不以内非内色,为杀人故,合诸毒药,若著眼、耳、鼻、身上疮中,若著诸食中,若被褥中,车舆中,作如是念:“令彼因死!”彼因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

  复有件无烟火坑杀他、核杀、弶杀,作阱杀、触杀、毗陀罗杀、堕胎杀、按腹杀,推著火中、水中,推著坑中杀,若遣令去就道中死,乃至胎中初受二根,身根、命根,于中起方便杀,无烟火坑杀者。若优婆塞知是人从此道来,于中先作无烟火坑,以沙土覆上,若口说:“以是人从此道来故,我作此坑。”若是人因是死者,是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为人作无烟火坑,人死者不可悔;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为非人作坑,非人死者,是中罪可悔;人死,是下罪可悔;畜生死者,犯下可悔罪。若为畜生作坑,畜生死者,是下罪可悔;若人堕死、若非人堕死,皆犯下罪可悔。若优婆塞,不定为一事作坑,诸有来者皆令堕死,人死者,犯不可悔;非人死者,中罪可悔;畜生死者,下罪可悔;都无死者,犯三方便可悔罪。是名无烟火坑杀也。

  毗陀罗者,若优婆塞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水洗著衣令手捉刀,若心念口说:“我为某甲故,作此毗陀罗。”即读咒术,若所欲害人死者,犯不可悔。若前人入诸三昧,或天神所护,或大咒师所救解,不成害,犯中可悔,是名毗陀罗杀也。

  半毗陀罗者,若优婆塞二十九日作铁车,作铁车己,作铁人,召鬼咒铁人令起,水洗著衣令铁人手捉刀,若心念口说:“我为某甲读是咒。”若是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前人入诸三昧,诸天神所护,若咒师所救解,不成死者,是中罪可悔,是名半毗陀罗杀。

  断命者,二十九日牛屎涂地,以酒食著中,然火已,寻便著水中,若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火水中灭,若火灭时,彼命随灭。”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酒食著中,画作所欲杀人像。作像已,寻还拨灭,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此像灭,彼命亦灭,若像灭时,彼命随灭。”又复二十九日,牛屎涂地酒食著中,以针刺衣角头,寻还拔出,心念口说:“读咒术言:如此针出,彼命随出。”是名断命。若用种种咒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又复堕胎者,与有胎女人吐下药,及灌一切处药,若针血脉,乃至出眼泪药,作是念:“以是因缘,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因是死,亦犯不可悔罪。若不即死,后不因死,是中罪可悔。若为杀母故堕胎,若母死者,犯不可悔;若胎死者,是罪可悔;若俱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俱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为杀胎,故作堕胎法,若胎死者,犯不可悔;若胎不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母死者,是中罪可悔;俱死者,是犯不可悔,是名堕胎杀法。

  按腹者,使怀妊女人重作,或担重物,教使车前走,若令上峻岸,作是念:“令女人死。”死者,犯不可悔,若不即死,后因是死,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为胎者如上说,是名按腹杀也。遣令道中死者,如是道中有恶兽饥饿,遣令住至恶道中,作如是念:“令彼恶道中死。”死者,犯不可悔,余者亦犯,同如上说,是名恶道中杀。乃至母胎中,初得二根,身根命根,迦罗逻时,以杀心起,方便欲令死,死者,犯不可悔,余犯同如上说。

  赞叹杀有三种:一者恶戒人,二者善戒人,三者老病人。恶戒人者,杀牛羊、养鸡猪、放鹰捕鱼,猎师围兔、射獐鹿等,偷贼魁脍,咒龙守狱,若到是人所,作如是言:“汝等恶戒人,何以久作罪?不如早死。”是人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恶人作如是言:“我不用是人语。”不因是死,犯中可悔罪。若赞叹是人令死,便心悔,作是念:“何以教是人死?”还到语言:“汝等恶人,或以善知识因缘故,亲近善人得听善法,能正思惟得离恶罪,汝勿自杀。”若是人,受其语不死者,是中罪可悔。

  善戒人者,如来四众是也。若到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夺命?”是人因是自杀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自杀者,中罪可悔。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语自杀?”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我不是!何以教此善人死?”还往语言:“汝善戒人,随寿命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老病者,四大增减受诸苦恼,往语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夺命?”因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缘,受是人语自夺命?”若语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语此病人自杀?”还往语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药善看病人,随药饮食,病可得差,莫自夺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余上七种杀,说犯与不犯,同如上火坑。若人作人想杀,是罪不可悔;人作非人想杀、人中生疑杀,皆犯不可悔;非人人想杀,非人中生疑杀,是中罪可悔。

  又一人被截手足,置著城堑中,又众女人来入城中,闻是啼哭声,便往就观,共相谓言:“若有能与是人药浆饮,使得时死,则不久受苦。”中有愚直女人,使与药浆,即死。诸女言:“汝犯戒,不可悔!”即白佛,佛言:“汝与药浆时,死者,犯戒不可悔。若居士作方便欲杀母,而杀非母,是中罪可悔。若居士欲杀非母,而自杀母,是犯中罪可悔,非逆。若居士方便欲杀人,而杀非人,是中罪可悔。若居士作方便欲杀非人,而杀人者,犯小可悔罪。若人怀畜生胎,堕此胎者,犯小可悔罪。若畜生怀人胎者,堕此胎死者,犯不可悔。若居士作杀人方便,居士先死,后若有死者,是罪犯可悔。若居士欲杀父母,心生疑:“是父母非耶?”若定知是父母,杀者,是逆罪不可悔。若居士生疑:“是人?非人?”若心定知是人,杀者,犯不可悔。

  若人捉贼,欲将杀,贼得走去。若以官方、若聚落力,追逐是贼,若居士逆道来,追者问居士言:“汝见贼不?”是居士先于贼有恶心嗔恨,语言:“我见在是处。”以是因缘,令贼失命者,犯不可悔。若人将众多贼欲杀,是贼得走者,若以官方、若聚落力追逐,是居士逆道来,追者问居士言:“汝见贼不?”是贼中,或有一人,是居士所嗔者,言:“我见在是处。”若杀非所嗔者,是罪可悔。

  余如上说,若居士母想杀非母,犯不可悔,非逆罪。若戏笑打他,若死者,是罪可悔;若狂不自忆念,杀者无罪。若优婆塞用有虫水,及草木中杀虫,皆犯罪;若有虫,无虫想用,亦犯,若无虫虫想,用者亦犯。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堕木师头上,即死。居士生疑:“是罪为可悔不?”问佛。佛言:“无罪。”屋上梁,人力少不禁故,梁堕木师头上杀木师,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作好用心,勿令杀人!”

  又一居士屋上作,见泥中有蝎,怖畏跳下,堕木师上,即死。居士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好用心作,勿令杀人!”

  又一居士,日暮入崄道值贼,贼欲取之,舍贼而走,堕岸下织衣人上,织师即死,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杀人,生疑。佛言:“无罪!若欲推石时,当先唱:‘石下!’令人知。”

  又一人病,痈疮未熟,居士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痈疮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若破熟痈疮,死者,无罪。”

  又一小儿喜笑,居士捉击,擽令大笑故,便死,居士生疑。佛言:“戏笑故不犯杀罪,从今不应复击擽人令笑。”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犯中可悔罪。”

  盗戒第二

  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以三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用心,二者用身,三者离本处。用心者,发心思惟欲为偷盗;用身者,用身分等取他物;离本处者,随物在处,举著余处。

  复有三种,取人重物犯不可悔罪:一者自取,二者教他取,三者遣使取。自取者,自手举离本处;教他取者,若优婆塞教人言:“盗他物。”是人随意取离本处时;遣使者,语使人言:“汝知彼重物处不?”答言:“知处。”遣往盜取,是人随语取离本处时。

  复有五种,取他重物犯不可悔:一者苦切取,二者轻慢取,三者诈称他名字取,四者强夺取,五者受寄取。重物者,若五钱、若直五钱物,犯不可悔。若居士知他有五宝、若似五宝,以偷心选择而未离处,犯可悔罪。若选择已,取离本处,直五钱者,犯不可悔。离本处者,若织物异绳,名异处;若皮、若衣,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若皮衣物,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若毛褥者,一重毛名一处,一色名一处,异色名异处,是名诸处。

  居士为他担物,以盗心移左肩著右肩,移右手著左手,如是身分,名为异处。车则轮轴衡轭,船则两舷前后,屋则梁栋椽桷四隅及隩,皆名异处。以盗心移物著诸异处者,皆犯不可悔。

  盗水中物者,人筏材木随水流下,居士以盗心取者,犯不可悔。若以盗心捉木令住,后流至前际,及以盗心沉著水底。若举离水时,皆犯不可悔。

  复次,有主池中养鸟,居士以盗心按著池水中者,犯可悔罪,若举离池水犯不可悔。若人家养鸟,飞入野池,以盗心举离水,及沉著水底,皆犯不可悔。

  又有居士,内外庄严之具,在楼观上,诸有主鸟,衔此物去,以盗心夺此鸟者,犯不可悔。若见鸟衔宝而飞,以盗心遥待之时,犯中可悔。若以咒力,令鸟随意所欲至处,犯不可悔;若至余处,犯中可悔。若有野鸟衔宝而去,居士以盗心夺野鸟取,犯中可悔;待野鸟时,犯小可悔。又诸野鸟衔宝而去,诸有主鸟夺野鸟取,居士以盗心夺有主鸟取,犯不可悔;若待鸟时,犯中可悔。余如上说。又诸有主鸟衔宝物去,为野鸟所夺,居士以盗心夺野鸟取,犯中可悔;若待鸟时,亦犯中可悔。余亦同上。

  若居士蒲博,以盗心转齿胜他,得五钱者,犯不可悔。

  若有居士,以盗心偷舍利,犯中可悔;若以恭敬心而作是念:“佛亦我师。”清净心取者,无犯。若居士以盗心取经卷,犯不可悔,计直轻重。

  夫盗田者有二因缘,夺他田地:一者,相言;二者,作相。若居士为地故,言他得胜,若作异相,过分得地,直五钱者,犯不可悔

  有诸居士,应输估税而不输,至五钱者,犯不可悔。复有居士至关税处,语诸居士:“汝为我过此物,与汝半税。”为持过者,违税五钱,犯不可悔。

  居士若示人异道,使令失税物,直五钱,犯中可悔。若税处有贼及恶兽,或饥饿,故示异道令免斯害,不犯。

  又有居士,与贼共谋,破诸村落得物,共分直五钱者,犯不可悔。

  盗无足众生者,蛭虫于投罗虫等,人取举著器中,居士从器中取者,犯不可悔。选择如上,盗二足、三足众生者,人及鹅、雁、鹦鹉鸟等,是诸鸟在笼樊中,若盗心取者,犯不可悔,余如上说。

  盗人有二种:一者担去,二者共期。若居士以盗心,担人著肩上,人两足离地,犯不可悔;若共期行过二双步,犯不可悔,余皆如上说。

  盗四足者,象、马、牛、羊也,人以绳系著一处,以盗心牵将过四双步,犯不可悔。若在一处卧,以盗心驱起,过四双步,犯不可悔,多足亦同。若在墙壁篱障内,以盗心驱出,过群四双步者,犯不可悔,余如上说。若在外放之,居士以盗心念:“若放牧人入林去时,我当盜取。”发念之机,犯中可悔。若杀者,自同杀罪,杀已,取五钱肉,犯不可悔。有七种: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不狂,六不心乱,七不病坏心。此七者,取重物犯不可悔,取轻物犯中可悔。

  又有七种:一者己想,二者同意,三者暂用,四者谓无主,五狂,六心乱,七病坏心。此七者,取物无犯。

  有一居士种植萝卜,又有一人来至园所,语居士言:“与我萝卜。”居士问言:“汝有价耶,为当直索?”答言:“我无价也。”居士曰:“若须萝卜,当持价来。我若但与汝者,何以供朝夕之膳耶?”客言:“汝定不与我耶?”主曰:“吾岂得与汝!”客便以咒术令菜干枯,回自生疑,将无犯不可悔耶?往决如来。佛言:“计直所犯可悔、不可悔,茎、叶、华、实皆与根同。”

  有一人在祇洹间耕垦,脱衣著田一面。时有居士,四望无人,便持衣去。时耕者遥见,语居士言:“勿取我衣!”居士不闻,犹谓:“无主。”故持衣去。耕人即随后捉之,语居士言:“汝法应不与取耶!居士答言:“我谓无主,故取之耳!岂法宜然。”耕人言:“此是我衣。”居士言曰:“是汝衣者,便可持去。”居士生疑,我将无犯不可悔耶?即住佛所咨质此事,佛知故间:“汝以何心取之?居士白言:“谓言无主。”佛言:“无犯。自今而后取物者,善加筹量,或自有物,虽无人守,而实有主者耶!若发心欲偷,未取者,犯下不可悔;取而不满五钱者,犯中可悔;取而满五钱,犯不可悔。”

  淫戒第三

  佛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应生欲想、欲觉,尚不应生心,何况起欲、恚、痴,结缚根本不净恶业。是中犯邪淫有四处—男、女、黄门、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亦同于上类。

  若优婆塞与人女、非人女要、畜生女,三处行邪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黄门、二根,二处行淫,犯不可悔。若发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若优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于中行邪淫者,犯不可悔,余轻犯如上说。

  三处者,口处、大便、小便处,除是三处,余处行欲皆可悔。

  若优婆塞,婢使未配嫁,于中非道行淫者,犯可悔罪,后生受报罪重。若优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处,犯不可悔罪,余轻犯罪同上说。

  若优婆塞共**行淫,不与直者,犯邪淫,不可悔,与直无犯。

  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坏,共彼行邪淫,女者三处犯不可悔,轻犯同上说。

  若优婆塞自受八支,行淫者犯不可悔,八支无复邪正,一切皆犯。若优婆塞,虽都不受戒,犯佛弟子净戒人者,虽无犯戒之罪,然后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佛告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为吾生身起七宝塔,至于梵天,若人亏之,其罪尚有可悔;亏吾戒身,其罪无量,受罪如伊罗龙王。’

  妄语戒第四

  佛告诸比丘:‘吾以种种呵妄语,赞叹不妄语者,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是中犯者,若优婆塞不知、不见过人圣法,自言:“我是罗汉、向罗汉者。”犯不可悔。若言:“我是阿那含、斯陀含,若须陀洹乃至向须陀洹;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若得慈、悲、喜、舍无量心;若得无色定、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若得不净观、安那般那念,诸天来到我所,诸龙、夜叉、薛荔毗舍阇、鸠槃荼、罗刹,来到我所,彼问我,我答彼;我问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若本欲言罗汉,误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余亦如是犯。

  若优婆塞人问言:“汝得道耶?”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皆犯中可悔,乃至言旋风土鬼来至我所者,犯中可悔。若优婆塞,实闻而言不闻、实见而言不见、疑有而言无、无而言有,如是等妄语,皆犯可悔。若发心欲妄语,未言者,犯下可悔;言而不尽意者,犯中可悔。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犯不可悔,若狂、若心乱不觉语者,无犯。’

  酒戒第五

  佛在支提国跋陀罗婆提邑,是处有恶龙,名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无人得到其处,象、马、牛、羊、驴、骡、骆驼无能近者,乃至诸鸟不得过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

  长老莎伽陀,游行支提国,渐到跋陀罗波提,过是夜已,晨朝著衣持钵入村乞食。乞食时,闻此邑有恶龙,名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人民、鸟兽不得到其住处,秋谷熟时破灭诸谷。闻已,乞食至到庵婆罗提陀龙住处泉边树下,敷坐具大坐。龙闻衣气即发嗔恚,从身出烟;长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烟。龙倍嗔恚,身上出火;莎伽陀复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龙复雨雹;莎伽陀即变雨雹,作释俱饼、髓饼、波波罗饼。龙复放霹雳;莎伽陀即变作种种欢喜丸饼。龙复雨弓箭、刀销;莎伽陀即变作优钵罗花、波头摩花、拘牟陀花。时龙复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莎伽陀即变作优钵罗花璎珞、瞻卜花璎珞、婆师花璎珞、阿提目多伽花璎珞。如是等,龙所有势力,尽现向莎伽陀。如是现德已,不能胜故,即失威力光明。长老莎伽陀知龙力势已尽,不能复动,即变作细身,从龙两耳入,从两眼出;两眼出已,从鼻入,从口中出;在龙头上,往来经行,不伤龙身。

  尔时,龙见如是事,心即大惊,怖畏毛竖,合掌向长老莎伽陀言:‘我归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归依我!当归依我师,归依佛。’龙言:‘我从今归三宝,如我尽形作佛优婆塞。’是龙受三自归,作佛弟子已,便不复作如先凶恶事,诸人及鸟兽皆得到其所,秋谷熟时不复伤破,如是名声流布诸国。

  长老莎伽陀能降恶龙,折伏令善,诸人及鸟兽得到龙宫,秋谷熟时不复破伤。因长老莎伽陀名声流布,诸人皆作食传请之。是中有一贫女人,信敬请长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已,是女人为办名酥乳糜,受而食之。女人思惟:‘是沙门啖是名酥乳糜,或当冷发。’便取似水色酒,持与是莎伽陀,不看饮。饮已,为说法便去,过向寺中。尔时间酒势便发,近寺门边倒地,僧伽梨衣等漉水囊、钵、杖、油囊、草屣、针筒各在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

  尔时,佛与阿难游行,到是处,佛见是比丘,知而故问:‘阿难!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长老莎伽陀。’佛即语阿难:‘是处为我敷座床、办水、集僧。’阿难受教,即敷座床、办水,集僧已,往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床、办水、集僧。’佛自知时,佛即洗足坐,问诸比丘:‘曾见闻有龙名庵婆罗提陀,凶暴恶害,先无有人到其住处,象、马、牛、羊、驴、骡、骆驼,无能到者,乃至诸鸟无啖过上,秋谷熟时破灭诸谷。善男子莎伽陀能折伏令善,今诸人及鸟兽得到泉上。’

  是时众中,有见者言:‘见,世尊!’闻者言:‘闻,世尊!’佛语比丘:‘于汝意云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虾□不?’答言:‘不能,世尊!’佛言:‘圣人饮酒尚如是失,何况俗凡夫如是过罪?若过是罪,皆由饮酒故,从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饮酒,乃至小草头一滴,亦不得饮。’

  佛种种呵责饮酒过失已,告诸比丘、优婆塞:‘不得饮酒者,有二种:谷酒、木酒。木酒者,或用根茎叶花果,用种种子诸果草,杂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饮能醉人,是名为酒。若优婆塞尝咽者,亦名为饮,犯罪。若饮谷酒,咽咽犯罪;若饮酢酒,随咽咽犯;若饮甜酒,随咽咽犯。若啖麴能醉者,随咽咽犯;若啖酒糟,随咽咽犯;若饮酒淀,随咽咽犯,若饮似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随咽咽犯,若但作酒色,无酒香、无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饮,皆不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说菩萨内戒经

宋北印度三藏求那跋摩 译

  佛以十五日说戒时,文殊师利正衣服,以头脑著佛足,起,长跪白佛言:‘若有初发意菩萨,于道于俗,当用何等功德,以开化一切众生,使各得成其功德?惟佛当以沤和拘舍罗,为我曹分别说之!’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若所问甚深,甚深!多所过度,多所安隐。若谛听、谛受,吾当为说。若具说其要,各自以意施行之。’诸在会者及文殊师利皆言:‘受教!’

  佛言:‘当先三自归三尊,当言:“某,自归佛、自归法、自归比丘僧、自归菩萨、自归摩诃萨、自归文殊师利菩萨、自归摩诃般若波罗蜜。某身作恶、口言恶、意念恶,不知故作,后不复作。菩萨道十万劫常行四等心,某从十万劫以来,身作恶、口言恶、意念恶,不知故作,后不复作。某先世时不行菩萨道,今适行菩萨道以弃恶故,从今以往昼夜作善,不敢复犯诸恶。”

  波蓝质兜波,初发意菩萨当行六波罗蜜,何谓六?第一、檀波罗蜜,布施意行;第二尸、波罗蜜,持戒意行;第三、羼提波罗蜜,忍辱意行;第四、惟逮波罗蜜,精进意行;第五、禅波罗蜜,一心意行;第六、般若波罗蜜,智慧意行。

  若见人分檀布施,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持戒,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忍辱,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精进,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坐禅,正心代其欢喜,若见人智慧说经,正心代其欢喜。

  菩萨当知三愿乃为菩萨。何谓三:一、愿我当作佛,我当作佛时,令国中无有三恶道者,皆有金银、水精、琉璃、七宝,人民寿无极,皆自然饭食、衣被,五乐、倡妓、宫殿舍;二、愿我往生阿弥陀佛前;三、愿我世世与佛相值,佛当授我别。是为三愿。合会为十五戒,具菩萨所当奉行。和阇名叫师,阿只利名文殊师利,前已过去菩萨,皆从波蓝质兜波发意,行菩萨道,自致得作佛,无有菩萨道亦无有佛,是故当行菩萨道,当作佛。

  菩萨入塔寺有五事:入塔寺不得著屐,入塔寺不得持伞盖,入塔寺当礼佛绕塔三匝,入塔寺若见不净污秽当扫弃,入塔寺见诸沙门皆当作礼。

  菩萨行道路有二事:若天热、若雨时,见有树木、屋舍,当让人先坐;若见井水、泉水,若见人持水,当让人饮,若见大溪水极自饮。是为二事。

  菩萨得人饮食时有三事:视上下皆令等,若不等得当分令等;饭己得水饮,当让上座先饮;若饭已,不得先起去,皆与众人俱起。是为十法则。

  第一时

  南无佛!今受尸罗四十七戒。何谓四十七?

  一者,菩萨不得杀生。身、口、意不得念杀生,念杀生者不得为菩萨也。

  二者,菩萨不得盗他人财物。

  三者,菩萨不得淫佚他人妇女。

  四者,菩萨不欺怠人。

  五者,菩萨不得饮酒。

  六者,菩萨不得两舌。

  七者,菩萨不得恶口。

  八者,菩萨不得妄言。

  九者,菩萨不得绮语。

  十者,菩萨不得嫉妒。

  十一者,菩萨不得嗔恚。

  十二者,菩萨不得痴疑。

  十三者,菩萨不得信邪魔道。

  十四者,菩萨不得持恶行教人。

  十五者,菩萨当广方便益布施。

  十六者,菩萨不得悭贪。

  十七者,菩萨不得贪利他人财物。

  十八者,菩萨不得邪心贼害人。

  十九者,菩萨不得谗击人。

  二十者,菩萨不得挝捶人。

  二十一者,菩萨不得掠取良民作奴婢。

  二十二者,菩萨不得贩卖奴婢。

  二十三者,菩萨不得卖妻子与人。

  二十四者,菩萨不得男女更相淫戏。

  二十五者,菩萨不得至博戏**舍。

  二十六者,菩萨不得至黄门家。

  二十七者,菩萨不得相欺诈。

  二十八者,菩萨不得持重秤侵人。

  二十九者,菩萨不得持轻秤欺人。

  三十者,菩萨不得持大斗侵人。

  三十一者,菩萨不得持小斗欺人。

  三十二者,菩萨不得持长尺侵人。

  三十三者,菩萨不得持短尺欺人。

  三十四者,菩萨不得断弃牛马五阴。

  三十五者,菩萨不得卖牛马。

  三十六者,菩萨不得卖象驼。

  三十七者,菩萨不得卖骡驴。

  三十八者,菩萨不得卖猪羊。

  三十九者,菩萨不得卖鸡犬畜生。

  四十者,菩萨不得卖经法。

  四十一者,菩萨不得至邪魔道家。

  四十二者,菩萨不得至担死人种家。

  四十三者,菩萨不得入死丧家。

  四十四者,菩萨不得入酒舍。

  四十五者,菩萨不得入羹饭舍。

  四十六者,菩萨得人饭时,心念言:“我何时当布施与人,令饱满如我今日。”

  四十七者,菩萨相见心当欢喜,如见父母兄弟,见他人亦尔,无有异。若见人作菩萨道行,当等心视之,不得言某人善、某人恶。

  是为四十七戒具菩萨。

  身、口、意不得犯十恶、不得教人犯,亦不得劝人犯之。昼夜思惟:‘我持是戒坚住不动,会当得三术:一者,得阿惟越致;二者,得阿惟颜;三者,当得作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第二时

  南无佛!今受属阿惟越致法四门。何谓四?佛二十因缘、法二十因缘、身二十因缘、摩诃般若般罗蜜二十因缘。

  何谓佛二十因缘?是为佛、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耶三佛陀术阇,发心所念,天眼洞视,豫知他人心中所念,遮兰那身、口、心所行三般术阇,遮兰那三般是三盖,乃成须迦头;须迦头是泥洹,由迦庇多,世间之父,阿耨多罗,天上天下无有在上者,浮溜沙,勇猛男子,昙摩沙罗祁,昙摩者法,沙罗祁者驭法世,多提和摩耨沙那,教天上、天下人佛陀,波迦和,正蹈地足下平,行时直举足,手足指间网相连,紫磨金色,两手两肩项上有浮肉,颊车如师子,四十齿正白平,出舌、入耳、入目、入鼻,自覆面肉髻,是为佛二十种因缘。

  何为法二十因缘?阿术阇本痴,僧迦罗所为,惟然那知众事,那摩留波,那摩名留波眼所见,沙罗耶多那,福罪法来至波利,眼、耳、鼻、口、身、意、痛痒和檀那,若病未差时和毒痛,若病已差快痛,三根,那迦摩怛那,波和怛那,惟波和怛那,男子、女人所爱乐,愿欲作天、作人,愿令我身富贵无有极,伛波他那师,使弟子授教件波和,其事成耶祁天下人生,阇罗摩罗那,阇老,摩罗那死,是为十二因缘生死。四意何谓四?身意念、痛痒意念、心意念、法意念,是请四意念。四神足:欲、精进、意、慧是为四神足。是为法二十种因缘。

  何谓身二十因缘?三事身所作。何谓三?杀、盗、淫。身自不杀、不得教人杀;身自不盗、不得教人盗;身自不淫、不得教人淫。四事口所作。何谓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口自不两舌、不得教人两舌;自不恶口、不得教人恶口;自不妄言、不得教人妄言;自不绮语、不得教人绮语。三事意所作。何谓三?嫉妒、嗔恚、痴疑。意自不嫉妒、不得教人嫉妒;意自不嗔恚、不得教人嗔恚;意自不痴疑、不得教人痴疑。身、口、意不得犯是十事,不得教人犯,是为身、口、意法二十种因缘。

  何谓摩诃般若波罗蜜二十因缘?先世所念,欲令一切天下人皆作佛,欲令一切天下人皆洞视,欲令一切天下人皆彻听。波罗质然知人意,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人意。阿耨沙耶阿耨沙耶然那,如一切天下人意所念,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一切人意所念。因利耶波利浮利耶然那,眼、耳、鼻、舌、身、意因利,佛所知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佛现威神然那,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摩诃迦留祁然那,佛慈心念一切天下人,欲令一切天下人萨和浮然那,皆知一切天下人事,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一切人事。阿那恕罗然那,佛智慧一切天下鬼神、天神、龙神皆不能禁制,欲令一切天下人皆知是智慧。是为摩诃般若波罗蜜,二十种因缘,分会为八十种因缘,阿惟越致菩萨法。以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是为八十种因缘皆合会,是为菩萨法。

  第三时

  南无佛!今受惟逮法二十因缘,行之自知宿命。何谓二十?有五因缘多福,何谓五?檀那福多、尸福多、念福多、所作善无量福多、治正塔寺无量福多。是五多福。有五因缘护身,何为五护?身护、口护、意护、尸护、戒护,是为五因缘护身。菩萨有正意,何谓五?尸意、好心善意、布施意、念善道意、慧意,是为正意。合会为二十种因缘。行之自知宿命,乃致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谓阿耨多罗?天上天下无有在其上者。

  第四时

  南无佛!今受四禅法。何谓禅法?菩萨坐禅一心念佛,佛空无所有,意便不复念贪淫五所欲,已无贪淫五所欲,使得一禅;菩萨坐禅一心念法,法亦空无所有,意便无嗔恚痛痒,已无嗔恚痛痒,如是便得二禅;菩萨坐禅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亦空无所有,意便无愚痴,如是使得三禅;菩萨已得三禅,诸恶已尽无所复念,意清净不动不摇,便得四禅。一心不复转,自然得五旬,是为菩萨行禅法。

  第五时

  南无佛!今受般若三昧法。何谓三昧法?菩萨三昧,慈哀念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薛荔、畜生,诸在厄难勤苦及人非人、萨和萨,皆欲令解脱勤苦,得出生人道,奉行六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是为菩萨三昧法。菩萨三昧等心,护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薛荔、畜生中人及非人、萨和萨,皆欲令解脱勤苦富乐安稳,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是为菩萨三昧法。菩萨三昧等意,慈心哀愍一切十方诸天、人民、父母、兄弟、妻子、怨家、债主、泥犁、薜荔、畜生中人、非人、萨和萨,视之护之,如母视护赤子,一切平等无有异意,已平等是为三昧法。从是自然得五旬菩萨,坐起昼夜思惟,常当平心等意,尔乃为菩萨三昧法。

  第六时

  南无佛!南无菩萨!南无摩诃萨!今受三昧法如菩萨摩诃萨,今我持心所作当如虚空,今持虚空作平,是故行菩萨道,持心视天下万民如一,当如视父母兄弟妻子无异,当等心视之。今我欢喜,为十方天下人民作善,是为文殊师利菩萨三昧。持是三昧戒具者,文殊师利菩萨当来与共语;持是三昧戒具者,是为诸菩萨中最尊,是为文殊师利菩萨三昧菩萨摩诃萨。

  文殊师利三昧菩萨坐欲起时,叉手念腹中所愿言:“我是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我所作分檀布施用,是故我得菩萨道。若人从菩萨求目,菩萨当以目与之;若人从求身,菩萨以身与之;若人求财物,菩萨当以财物与之。”常当念言:“我是菩萨,文殊师利亦是菩萨,今我当谛持是身与不妄。菩萨常当念使十方天下人民安隐富乐,如使十方人民勤苦,我当念令安稳富乐解脱。菩萨当谛持身法行菩萨道,菩萨当急欲作沙门,当持禅波罗蜜,我急当至阿弥陀佛所,我持是三昧,急欲与水精、琉璃、金银共会相娱乐。”文殊师利,菩萨和阇名阿提波罗,阿耨名阿提调。

  第七时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摩诃萨!南无洹那鸠溜菩萨!三昧道住止,是故念:“十方天下人民,若在其中者,我何时当作大光明如日月,为十方人民作光明,如菩萨当为十方天下人民作大光明。是三昧谛持心,当正要安心平心,当为十方天下人民,如日月作光明。是菩萨三昧道,当为十方天下人民,心作平,今十方有菩萨,十方菩萨行三昧,这等用是月三昧,如他菩萨亦用是三昧,如洹那鸠溜菩萨问释迦文佛:“是三昧云何?”释迦文佛默然无所语。洹那鸠溜复问三昧,释迦文佛复无所语。洹那鸠溜菩萨自念:“佛何等心?”洹那鸠溜知佛心,洹那鸠溜便起,往,为佛作礼,洹那鸠溜便挝揵椎,十方三昧菩萨皆来会,六万菩萨皆前为佛作礼已,皆坐。洹那鸠溜问佛:“当为十方天下人民平心三昧,名为何等为月三昧?”佛语:“六万菩萨,皆平,心已平心,诸拘楼檀皆动摇不能住持,佛威神安天下,是三昧名月三昧,已得闻是三昧者,皆当平心行之。”

  第八时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摩诃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我自念命,前世时,已行菩萨道,自念我己奉事三百亿佛,自念我前世为菩萨时,常以慈悲喜护之心,愍伤一切人、非人,及蜎飞蠕动之类,恒为之感痛,我常以经道劝励开导之,使得入正法,远去恶为善。耳不受善恶之声,眼不视好丑之色,鼻不嗅臭香之气,口不尝五味之味,身不求粗细之饰,意不求可欲之欲,我自断六。

  我自断三,人事不得起;耳得定,不闻善恶之声;眼得定,不视好丑之色;鼻得定,不嗅臭香之气;口得定,不贪著五昧之味;身得定,不知寒温之痛痒;意得定,无复往来之思想。身行檀波罗蜜,但欲布施;眼为尸波罗蜜,但欲持戒;耳为羼提波罗蜜,但欲忍辱;鼻为惟逮波罗蜜,但欲精进;口为禅波罗蜜,但欲一心;意为般若波罗蜜,但欲智慧。我当以是六事救济施惠一切,我今来生复得见佛经戒,复得奉事三尊。我今当复以六事,数化一切,广利法门,开导众人,使成大道,为一切人、非人作唱导。

  时当死,死不犯净戒;时当死,死不为欲惑;时当死,死不为可不可动,是我本愿,人来索身当以与之,制其所索我不逆也,是为菩萨九时之戒。以平等心持之,是为持戒。所以尔者,我为十方诸佛故,我为诸经法故,我为诸比丘僧故,我为诸菩萨摩诃萨故,我为十方天下人、非人、蜎飞蠕动之类故,我持是诸事忧念众生,以故我今得菩萨道,行诸菩萨法。是故菩萨道难值难闻,闻之者,皆得阿惟越致。我今持我身命,归十方诸佛,一心不复退转。

  第九时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摩诃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菩萨道甚难,我以身命救济一切众生无所爱惜。菩萨不作罪亦不畏罪,宿命到来怨家债主至,菩萨欢喜毕罪,亦不怖惧。菩萨持法如法,持戒如戒,菩萨以信故得作佛。菩萨博读众经,悉入诸道,顺化众生。菩萨常行慈心,言语懦软,不中伤人意。菩萨与妻子并居,如养怨家,常护其意。菩萨视女人如虎狼师子、如毒蛇。菩萨不畏爱欲,不能动菩萨意。菩萨舍欲故,爱欲不能得沾污。菩萨清净之行如莲华,不于高山、陆地生也。菩萨于爱欲中生,如莲华虽淤泥中生,不为泥涂所污也。菩萨戒内不戒外也,外行如地,内戒如水,水以清净濡软为行,地以多容多受为功德也。一切百草、树木皆从地得生长,一切万物皆从水得生活,是故菩萨功德如地如水。菩萨山居独处亦不恐惧。菩萨虽居家畜养妻子,常如独处,恬然安定,无复痛痒思想之念。以故菩萨功德尊大、巍巍堂堂,无端无底、无边无限,功德难称难量,是为菩萨十时之戒。

  菩萨常行四等心,平等无异,已信功德便得一住,已得一住使得二住,已得二住便得三住,已得三住便得四住,已得四住使得五住,已得五住便得六住,已得六住便得七住,已得七住便得八住,已得八住便得九住,已得九住便得十住,已得十住便得作佛,便度一切众生,是为菩萨积累功德自致得道。其有人随我讽诵是经者,既却诸恶得佛疾也。见者、闻者、一时欢喜者,既却己身无央数之罪,令得十住信心,以致得道。常当以月十五日,一日一夜诵读是经,其福盖于三界中,莫作限碍缚著之行,是则远离功德,不为菩萨道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第十时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南无檀那鸠溜菩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常慈心愍念一切人民,见贫者、富者、豪者、贵者、卑贱者,强健、羸瘦、怯弱者,心常念之,欲使齐等。常愿使十方平如水无山坑,人民贫富等等无异,寿命长短等等无异,豪贵卑贱等等无异,求道同心,常愿俱发大乘之业,一切人非人,皆发无上正真之道,悉有智慧,悉行布施,无有悭贪,悉持经戒,悉能忍辱,皆能精进,一心入定,见化三昧皆有沤和拘舍罗。

  见迷惑者,愿使之疾见正道;阴冥者,得睹光明。疾者,皆使除愈;强健,各现色力。陆行,愿使人、马、车、牛肥壮,人手足筋力强健,财物安隐;船行者,东西南北、上水下水各得其愿,船车安隐,帆行调利。贾市百倍千倍万倍,住止得处,卖买便利,贵贱各得所愿。居家者,妻子、父母、公妪皆使安稳,水火、盗贼、疾病、县官无有。居官者,常得安稳,慈心爱育人民,家人富饶,无有贫穷、忧厄、苦剧者。是为菩萨十一时戒平等之行。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欢喜,昔得阿惟越致。诸天神、地神、山神皆来侍卫,带持是经者,一切灾害不敢干犯,是为菩萨已得神通。

  第十一时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南无诸菩萨摩诃萨!南无文殊师利菩萨!菩萨从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以次得道,得须陀洹,得斯陀含、阿那含,得阿罗汉、辟支佛,皆不于中住;得佛道,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金色,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法不共,八种大音声,亦不于中住。菩萨发大乘之业,以僧那僧涅度脱一切人非人,以波罗蜜示现众人,以慈悲喜舍救济众人,菩萨以懦软伏诸刚强,菩萨以沤和拘舍罗和合众人,菩萨以谦恭慈仁安慰众人,菩萨以和悦欢喜降伏诸恶逆,菩萨以道力度诸愚痴,菩萨以贞洁度诸爱欲,菩萨以大慈愍念众生,菩萨以省约绝诸财宝,菩萨以清净断诸醉酒,菩萨以讷言正心口忍辱,菩萨以经行立于精进,菩萨以少食绝于睡卧,菩萨以无欲轻身强健,菩萨以无嗔怒养于道德,菩萨以无嫉妒合聚众人,菩萨以功德归流一切人非人,是为菩萨十二时戒平等之行,救济一切众生,是为飞行菩萨功德具足。

  有善心、好意乐闻是经,讽诵读是者,是为十住阿惟颜。菩萨入水不沈,入火不烧,索头与头,索眼与眼,索耳与耳,匈鼻与鼻,投身虎口,不惜身命,是为菩萨大士尊贵功德,难称难量,无端无底,无边无限,不可度量。各尊承世尊经戒,以自卫身行,与是经合者,举措得所,善加精进,善远诸恶,莫犯是,犯是者非为菩萨也。是为菩萨具足正戒,一生补处,日暮朝晡,当得作佛,光明相好,皆已照现,是为功德成满,诸善已现,威神具悉,一切皆敬伏,无敢当菩萨者。

  佛说菩萨功德十二时正戒竟,文殊师利菩萨及诸来会神通菩萨、飞行菩萨、成就菩萨、现化菩萨,及八方上下诸菩萨,□陀和菩萨、罗邻那竭菩萨、憍越兜菩萨、那迦达菩萨、深弥菩萨、摩诃须菩萨、和菩萨、因提达菩萨、和轮稠菩萨等,合七万二千人,皆大踊跃欢喜,各现光明,展转相照,各各起正衣服,前以头脑著地,为佛作礼。

  第十二时

  佛说菩萨戒十二时竟,文殊师利白佛言:‘菩萨用何功德?得是十住,唯愿天中天,分别说之。’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多所爱念,多所安稳,吾当为汝具说其要,谛听,谛受!’文殊师利言:‘受教!’

  佛言:‘有十住菩萨功德,各有高下自有次第。’文殊师利言:‘何等为十?’

  ‘一住,波蓝质兜波菩萨法住。’佛言:‘上头见师端正无比,视面色无有厌、无有逮者,尊贵无有能过者,所教授无有能踰者,见佛威神仪法如是,便稍入佛道中转导之,皆随其意教度脱之,见勤苦者皆愍伤之,稍稍解晓佛语信向之,新发起意学佛道,悉欲得了知,佛智十难处悉欲逮得之。何等为十难处?佛十种力是:一者,当供养佛;二者,当随其所乐当教语之;三者,所生处皆尊贵;四者,天上天下无有能及者;五者,佛智慧悉逮得;六者,世世所生处,得见无央数佛;七者,佛经悉逮得;八者,悉过度诸生死;九者,令脱去不久;十者,悉度脱十方人。’

  ‘二住,何等为阿阇浮菩萨法住?’佛言:‘有十意,念十方人等。何等为十意?一者,悉念世间善;二者,洁净心;三者,皆安稳;四者,柔软心;五者,悉爱等;六者,心念但欲布施与人;七者,心悉当护;八者,念人与我身无异;九者,心念十方人我视如师;十者,心念十方人视如佛,阿阇浮菩萨法当多学经。多学经已,当独处山。独处山,当与善师从事。与善师从事,当在善师边。当易使,当随时,随时所作为勇。所作既为勇,当学入慧。中心所受法当悉持。既悉持,悉持法当不忘也。既不忘者,当安隐处山。何以者何?益于十方人故。’

  ‘三住,何等为喻阿阇菩萨法住者?’佛言:‘入于诸法中,用十事。何等为十事?一者,诸所有皆无常;二者,诸所有皆勤苦;三者,诸所有皆虚;四者,诸所有皆非我所;五者,诸所有皆无主;六者,诸所有皆无利也;七者,诸所有皆无所止;八者,诸所有皆无所处;九者,诸所有皆无所著;十者,一切无所有诸法,悉入一法中,一法悉入诸法中。是为喻阿阇菩萨教法。’

  ‘四住,何等为阎摩期菩萨法住者?’佛言:‘常愿于佛处生,有十事:一者,不复还;二者,多深思于佛;三者,深思于法;四者,念比丘僧视十方人;五者,思惟万物皆无所有;六者,十方佛刹皆虚空;七者,宿命所作了无所有;八者,所有如幻皆虚空;九者,诸所勤苦无所有;十者,泥洹虚空亦无所有,用是故生于佛法中。是为阎摩期菩萨教法。’

  ‘五住,何等为波喻三般菩萨法住者?’佛言:‘所作功德悉度十方人,有十事:一者,悉护十方人;二者,悉念十方人善;三者,悉念十方人悉令安隐;四者,悉爱十方人;五者,悉哀念十方人;六者,悉念十方人莫使作恶;七者,悉引十方人著菩萨道中;八者,悉清净于十方人;九者,悉度脱十方人;十者,悉使十方人般泥洹。是为波喻三般菩萨教法。’

  ‘六住,何等为阿者三般菩萨法住者?’佛言:‘有十法,深哀慈心:一者,用人说佛善恶心无有异;二者,说经法善恶心无有异;三者,说菩萨善恶心无有异;四者,求菩萨道人,共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五者,人言十方人有多少心无有异;六者,睹十方人展转相道善恶心无有异也;七者,中有人说言十方人,易脱难脱心无有异;八者,若有人言说法多少心无有异;九者,有人说法坏心无有异;十者,有法处无法处心无有异。是为阿者三般菩萨教法。’

  ‘七住,何等为阿惟越致菩萨法住者?’佛言:‘有十事,坚住不动:一者,言有佛、无佛不动还;二者,有法、无法不动还;三者,有菩萨、无菩萨不动还;四者,有求索菩萨、无求索菩萨道者不动还;五者,持法得不动还;六者,有诸过去佛、无诸过去佛不动还;七者,有诸当来佛、无诸当来佛不动还;八者,有现在佛、无现在佛不动还;九者,佛智慧尽、不尽不动还;十者,当来、过去、现在世事呼若动、不动还。是为阿惟越致菩萨教法。’

  ‘八住,何等为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于十事中住:一者,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悉净洁;二者,无有能得长短者;三者:心一反念在所欲生何所;四者,十方人知谁慈心者;五者,十方人所信用悉知;六者,十方人若干种悉知;七者,十方人所作为悉知:八者,十方诸佛刹土成败悉知;九者,得神足念,飞在所至到;十者,诸悉净洁。是为鸠摩罗浮童男菩萨教法。’

  ‘九住,何等为喻罗阇菩萨法住者?’佛言:‘用十事得:一者,十方人所出生悉知;二者,十方人所系恩爱悉知;三者,十方人所念本末、所所来悉知;四者,十方人所作、宿命所趣向悉知;五者,若干种诸法悉知;六者,十方人所念若干种变化悉知;七者,诸佛刹善恶坏败悉知;八者,过去、当来、现在无央数世事悉知;九者,十方人等不等悉知;十者,教授十方人说虚空法悉知。是为喻罗阇菩萨教法。’

  ‘十住,何等为阿惟颜菩萨法住者?’佛言:‘菩萨入于十智中能分别知,有十事;一者,何因当感动十方诸佛刹中;二者,当明无央数佛刹中;三者,我日日当署置无央数佛刹中菩萨;四者,我日日当度脱无央数佛刹中人民;五者,我当安隐无央数佛刹中众生;六者,十方人莫不闻我声欢喜得度脱者;七者,悉念十方人民使得佛道,皆舍家作沙门;八者,十方人所思想善恶我悉知之;九者,十方人我悉当内著佛道中,悉使发菩萨意;十者,十方人我悉当度脱。是阿喻罗阇菩萨,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所作为,了不能及知阿惟颜菩萨事,亦不能知神足念,不能知飞行,亦不能逮知阿惟颜菩萨当来、过去、今现在事。是为阿惟颜菩萨教法。’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灾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以此功德

  回向住生者000罪障消除 永离三涂 住生净土

  回向现世者000病苦消除 消灾免难 身心安康 共证菩提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唐三藏地婆诃罗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已得无量善利,当求无上佛大菩提。何以故?佛菩提者,世、出世间无等等故。若未来世诸众生等,发意欲求佛菩提者,当修四法。何等为四?一者、当发大菩提心,宁失身命,不应退转;二者、应当亲近善友,宁失身命,不应远离;三者、应修忍辱柔和,宁失身命,不生嗔恚;四者、当依寂静之处,宁失身命,不思愦闹。 诸善男子!如是四法,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诸欲求胜果 当发菩提心

  策勤精进行 须依善知识

  忍辱佛所赞 称为有力人

  空闲圣所居 无畏犹师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作是言:‘诸有智慧大慈悲者,能修如上四种之法,其人则能解脱生死,出离魔网,成等正觉,得大涅槃。’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彼诸比丘及诸菩萨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唐于阗国三藏法师实叉难陀 译

  归命大智海 毗卢遮那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菩萨摩诃萨八千人俱,皆被坚固大弘誓甲,并欲、色界诸天子等无量百千,恭敬如来,听受法要。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持一宝盖,广十由旬,覆如来上。时有兜率陀天,名曰善胜,已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与其眷属在此会中,白文殊师利言:‘尊者!供养如来犹未足耶?’文殊师利言:‘于意云何?海纳众流有厌足不?’天言:‘不也!’文殊师利言:‘天子!大海深广,无有涯际;万流朝宗,尝无盈息。菩萨摩诃萨求萨婆若,供养如来,亦复如是,未曾厌足。’

  天复请言:‘供养佛时应何所为?’文殊答言:‘应以四事:一、为萨婆若;二、为度一切众生;三、为不断三宝种;四、为摄诸佛刹功德庄严。是为菩萨以四事故,供养如来。’

  天复请言:‘善哉,尊者!菩萨于法常应不吝。如昔所为尸弃梵王及其眷属演四法门菩萨之道,愿为我等一切众会,重宣此义。’文殊师利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天子!菩萨摩诃萨应发四种增上意乐心。云何为四?谓摄一切众生心;成熟一切众生心;集一切善根心;觉悟一切佛法心。是为四。

  复次菩萨应发四种如山心。云何为四?谓于乞者无嗔嫌心;向恶道者生慈愍心;般若波罗蜜常不舍心;所修众行皆究竟心。是为四。

  复次菩萨应发四种转胜心。云何为四?谓持戒转胜;多闻转胜;大慈转胜;大悲转胜。是为四。

  复次菩萨应发四种如金刚不可坏心。云何为四?谓信乐不坏;依善知识不坏;修行不坏;求大乘不坏。是为四。

  复次菩萨应发四种无能染心。云何为四?谓烦恼不能染;名利不能染;下乘不能染;诸恶众生不能染。是为四。

  复次菩萨应发四种无上心。云何为四?谓所爱皆舍心;施已无悔心;不望果报心;回向菩提心。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能至顶法。云何为四?谓智慧;方便;持正法;化众生。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助菩提道。云何为四?谓勤修诸度;顺四摄事;住四梵住;游戏神通。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第一胜法。云何为四?谓于诸众生无损恼心;恼害己者,心无系念;在五欲境而不放逸;贫穷苦厄不舍法行。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安隐心。云何为四?若在家时,自财知足,他财不贪;若出家时,依四圣种,行头陀法。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施。云何为四?谓财施;法施;纸笔施;于法师所,善心赞叹施。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坚胜法。云何为四?谓所闻能行;丰财能施;尊者能供养;寿命能种诸善根。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不舍。云何为四?谓不舍菩提心;不舍正法;不舍一切众生;不舍求诸善法。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园。云何为四?谓乐住阿兰若;乐独露坐;乐求善法;乐方便度诸众生。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宫。云何为四?乐依梵住;乐闻善法;乐观性空;乐同行者共止。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无尽财。云何为四?谓多闻财;说法财;摄诸贫乏财;回向菩提财。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伏藏。云何为四?谓陀罗尼藏;辩才藏;法藏;无尽财回向藏。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远离。云何为四?谓远离众话;远离五欲境;远离非圣心;远离三界。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乐。云何为四?谓离我、我所,无著乐;一切不顾恋,远离乐;离一切境界,寂静乐;不舍一切众生而无烦恼,涅槃乐。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喜。云何为四?谓见佛喜;闻法喜;布施不悔喜;与一切众生安乐喜。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真实。云何为四?谓不舍菩提心;不舍弘誓愿;不舍有来归依者;不舍一切善护语。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善法。云何为四?谓乐修一切善法;不轻未学;于诸众生怨亲平等;为不请友饶益众生,不思其报。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清净。云何为四?谓戒清净,无我故;定清净,无众生故;慧清净,无寿者故;解脱清净,无诸趣生故。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足。云何为四?谓义足;法足;行头陀功德足;集菩提资粮足。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手。云何为四?谓信手;戒手;闻手;慧手。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眼。云何为四?谓肉眼,作善业故;天眼,神通不退故;慧眼,所闻不厌故;法眼,谛观诸法得忍故。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无厌。云何为四?谓施无厌;住阿兰若无厌;听法无厌;修善无厌。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难行。云何为四?谓忍受一切卑贱、陵辱;虽自穷乏,所有皆施;见有从乞头、目、身体,心无违逆,生善友想;观空无我而现受生。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无病。云何为四?谓无诸界不等病;无烦恼热病;无不利益众生病;无诸法疑惑病。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自分法。云何为四?谓诸波罗蜜;菩提分法;真善知识;不作一切恶业。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不动。云何为四?谓菩提心;如愿而行;如言而作;勤修正行。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资粮。云何为四?谓奢摩他;毗钵舍那;闻一切;善根。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齐行。云何为四?谓发心起行;布施回向;大慈大悲;智慧方便。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法障梦。云何为四?谓梦月堕于平地井中;梦月现于浊泉池中;梦月在空大云所覆;梦月在空烟尘所翳。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业障梦。云何为四?谓梦堕大险处;梦高下道;梦磐曲道;梦迷方惊怖。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烦恼障梦。云何为四?谓梦毒蛇扰乱;梦群兽恶声;梦落贼难处;梦身蒙尘垢。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得陀罗尼梦。云何为四?谓梦大伏藏诸宝充满;梦清池中众花齐敷;梦得双净白毡;梦诸天持盖覆上。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得三昧梦。云何为四?谓梦端正童女众宝庄严,持花授与;梦白鹅行列,回翔空中;梦如来手摩其顶;梦如来坐莲花座,入于三昧。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见如来梦。云何为四?谓梦月出现;梦日出现;梦莲花开;梦大梵王威仪闲寂。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得大人相梦。云何为四?谓梦诸妙花果满娑罗树;梦大铜器众宝盈满;梦虚空中幢盖庄严;梦转轮王以法御世。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不退相梦。云何为四?谓梦白缯系顶;梦自设无碍施会;梦身处法座;梦佛坐道场,为众说法。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降魔怨梦。云何为四?谓梦大力士摧小力士,持胜幡去;梦大勇将战胜而去;梦受灌顶王位;梦坐菩提树,降伏众魔。是为四。

  复次菩萨有四种坐菩提场梦。云何为四?谓梦吉祥瓶满;梦众右绕其身;梦所往之处树皆低枝;梦金光普照。是为四。’

  文殊师利说此法时,善胜天子及其眷属欢喜踊跃,以天曼陀罗花、波头摩花、拘物头花、分陀利花供养文殊师利,及散一切众会。以佛神力,所散之花上升虚空,成大莲花,量如车轮;微妙香洁,悦可众心。于花台上有诸菩萨,三十二相庄严其身。

  尔时善胜天子白文殊师利言:‘此诸菩萨从何方来?’文殊答言:‘如花来处,是所从来。’天言:‘此花化生,无所从来。’文殊复言:‘彼诸菩萨当知亦尔!’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从其口中放种种光,青、黄、赤、白、颇梨等色,遍照十方无量刹土,上至梵世,蔽日月光,还从顶入。时善胜天子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清净金色光 妙相三十二

  具亿那由他 无比胜功德

  能救世间者 何故现微笑

  梵音深且远 所言净微妙

  恒蕰七圣财 放大智慧光

  迦陵伽声音 愿说微笑义

  世雄大丈夫 降魔及异道

  常为诸天人 修罗等供养

  具足十力者 何故现微笑

  一切贪恚痴 尘恼智慧障

  永断无余习 面如净满月

  普施安乐者 愿说微笑义

  善逝天人师 无量功德聚

  其心常平等 具足行众善

  开解一切者 何故现微笑

  常持大慧灯 破黑闇稠林

  游步若牛王   无畏如师子

  利益众生者 愿说微笑义

  人中最尊胜 难见难可测

  无我无谄曲 超越诸有海

  智力自在者 何故现微笑

  千辐网缦足 三界无伦匹

  竭涸生死流 断绝愚痴网

  善哉大智者 愿说微笑义

  尔时世尊告善胜天子言:‘汝见虚空莲花座上诸菩萨不?’天子白言:‘唯然,已见!’佛言:‘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为听如是四法门故,从十方来,皆住一生补处,于十方刹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名号各异。’天言:‘世尊!此诸菩萨颇有算计,知其数不?’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能知耶?’舍利弗言:‘世尊!我能于一念顷,悉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星宿,不能百年算知此诸菩萨数量!’佛告舍利弗:‘假使微尘满阎浮提尚可数知,此菩萨数莫知边际。’舍利弗言:‘何处当有尔许佛刹,容是菩萨成正觉耶?’佛言:‘且止,莫作是说!诸世界中空无佛者,无量无边。舍利弗!假使如来恒河沙劫久住于世,日日当说恒河沙法;说一一法,皆授恒河沙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过于东方恒河沙佛刹,乃一菩萨于中成佛;如是东方无佛世界尚不能尽,何况十方一切刹土空无佛者!舍利弗!如是所有无量世界,皆是如来肉眼所见。其中所有一切众生,皆是如来心之所知。’

  时诸大声闻及一切众会心生希有,作如是言:‘我等今者咸得善利,值遇是师,成就广大福德、智慧!’时虚空中诸来菩萨皆从空下,顶礼如来及文殊师利,恭敬右绕,各还本土。

  尔时善胜天子白文殊师利言:‘善哉,尊者!作佛作事,乃能化是无量菩萨住大菩提。愿为我说,成就此等住菩提法。’文殊师利言:‘天子!成就菩萨住菩提法,有三十五。所谓应常依时不失其节;应警策诸根;应摄心不动;应修诸波罗蜜;应随善方便;应发胜意乐;应建大慈;应起大悲;应不舍大乘;应远离小乘;应常谛实;应如实作;应护正法;应如闻行;应了众生性平等无二;应观破戒、持戒皆福田相;应觉诸魔业;应成满大愿;应于生死不疲厌;应降伏众魔;应知恩报恩;应入灭因法;应于解脱门不惊怖;应供养诸佛;应随众生所须皆作;应不染世法;应乐阿兰若;应行少欲;应念知足;应未度令度;应未解令解;应未安令安;应未涅槃令涅槃;应不断三宝种;应摄诸佛净刹功德庄严。是为成就菩萨三十五种住菩提法,应如是学。

  又复天子!菩萨应离十种慢心。所谓我慢;多闻慢;辩才慢;利养名称慢;住阿兰若慢;头陀功德慢;富贵眷属慢;释、梵、护世承事慢;禅定神通慢;为于佛、法、僧得不坏信,天、龙、夜叉、犍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恭敬赞叹慢。菩萨能离此十种慢,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不为一切外道、魔怨之所损败。’

  时善胜天子白文殊师利言:‘随于尊者所住之处,当知已是有此法门,即为如来于中出世,转正法錀。’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随何方土,文殊师利说此法门,即为法王,于其中住。若有众生行此法者,是真佛子。有能信解、受持此法,名实修行,斯人已为佛所调伏,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迦叶、阿难:‘善男子!我今以此法门付嘱汝等,当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为人广说。我涅槃后应以此法大作佛事,令一切众生皆获安乐。’弥勒白言:‘唯然,受教!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受持?’佛告弥勒:‘此经名说四法门,亦名成就菩萨道法,是故汝等应共受持。’佛说此经已,弥勒菩萨摩诃萨、长老大迦叶、长老阿难,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说四愿经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 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与五百比丘僧,坐于尼延树下,为数千万人说法。于是城中有豪长者,财富无数,名曰纯陀。纯陀有子,厥年十四,时得重病,不免所疾,逐便丧亡。父母、兄弟、宗亲中外莫不爱重,啼哭忧愁,安可言乎!尔时纯陀闻佛来化,心大欢喜,便告其妻言:‘今佛在此,宜当往见。其有闻佛说经法者,莫不解悦,忘忧除患!’即与其妻、亲族、仆使俱到佛所,为佛作礼,却坐一面。长者纯陀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人在世间,积聚钱财,思虑勤苦,不敢衣食,不知布施、奉持经戒,无尊无卑。获得如愿者,或时命尽。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啼哭愁毒,为其棺殓,遣送财宝、衣被、饮食,宁有益于死者不?’佛告纯陀及诸会弟子:‘听我所说,善思念之!’纯陀、眷属、诸会弟子皆各叉手,一心受教而听。

  佛言:‘人有四愿,不可常保。何等为四?

  第一愿者,是人身。沐浴、庄饰、饭食、五乐常先与之,疾病卒至,不能止之。命尽,躯僵在地,不随人魂神去。空爱重之,复何益也!

  第二愿者,谓有财产、官爵、俸禄。得之者喜;不得愁忧。疾病,死至命尽,所有财物、官爵、俸禄,故在世间,不随人魂神去,空为愁苦。

  第三愿者,谓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恩爱荣乐。疾病,至死命尽,复不能救我命,亦不能随我魂神去。空啼哭,送我到城外深冢间,以弃我去,各疾还归。虽追念我,愁苦忧思,不过十日,诸家宗族、男女聚会,相向歌舞,快共饮食,相对谈笑,捐忘死人。虽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不能共追我命,空悲之,复何益也!

  第四愿者,是人意。天下人少有能守护其意者,皆放心恣意,淫于五乐,贪利嫉妒,忿怒斗诤,不信道德。至于身死寿尽,魂神去矣,业相追逐,不得相离。譬如雀飞,意随其两翅,意为身神,两翅为魂魄,人不能守护其意,皆从恶念所为,杀、盗、贪淫,以生时所为罪,死入太山地狱中,为饥饿鬼。罪竟乃出,为畜生,当为人所屠割。作人放心快意故,入三恶道。’

  佛告纯陀及诸弟子:‘当端汝心,守护汝意!谛自思惟:知身非我身,所有财物,亦非我许。当谛计校:所有父母、兄弟、妻子、五种亲属、朋友、知识,官爵、俸禄,念欲得之,无有厌足,谓有益于我身,老、病、死来,皆不能益于我身,亦不能为我却之。人不能自拔为道,如鹦鹉鸟爱其毛尾,为射猎者所得。贤者谛知!是四愿不随人魂神去,空为之困苦。因拔恩爱之根,绝三恶之道,得三善道:一者、不复老;二者、不复病;三者、不复死。坚守护其意,乃可得度!’诸弟子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佛说四愿经

  佛说四辈经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 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四辈弟子、天帝、龙、鬼神、质谅神,皆诣祇树,稽首佛足,却就常位坐。佛告诸弟子:‘吾今所出经法,所可教诫,皆自各守其意念。末世毒然之时,四辈弟子,若出家、若居家修道,皆狂醉众色,不复承用佛经法,专愚自用,便使吾道薄淡,令世人谤讪吾道,信是弟子傲慢所致!’鹙鹭子整衣服,叉手,一心听佛说四辈经如是。

  佛言:‘若末世男子能出家,除剃头发为道者,第一去离爱欲,志存大乘,常当慈悲喜护为主,去想行,普念一切蜎飞蠕动之类,视之如身无异,不得妄起恚怒。深入明度,常以明度权便,诱致蒙冥,使入无极;以戒德除心秽病,不得为世间之业。能行此者,便可出家,名曰道士。不可依恃吾法,自以出家为信,不专念道。或能有下贱之人,倚道自活,无益一切,而但出意说。为人师主,轻薄戏调,不自捡察,使尊法薄淡,世人不信,非吾出家弟子之法也!’

  佛言:‘若有女人出家,除发为道,以去爱欲,当专精静处,不得与出家男子同庙止。若行师受,当有等类,不得独往禀受。常当晚出早还,不得妄出庙宿止。但得教授女人,不得教授男子。所著衣服,不得刻绘帛彩色苾芬。不得轻言戏语,不得贪财宝物,戒行清净,名曰出家道人。若轻言戏调,未语预笑;心志不寂,意行秽浊,恶口骂詈,轻言不节;不能静处,憍慢自大,不自捡敕者,虽复出家,故是贱人,非出家弟子也!’

  佛言:‘若有男子心志系道,不能出家者,在于爱欲之中,当受持五戒、月六斋。第一孝顺父母,治家养子;朝暮烧香、然灯,稽首三尊,悔过十方,恭敬四辈;不得慢轻自大,去离悭贪;常以至诚,不得欺殆世人;不得与世间人妻妇坐起同席、住行相随、同室异床。除去四事,以四等心普视一切,老者,若父、若母;少者,若弟、若子。恒以明度法药洗除众病,不得妄嗔恚、骂詈。常以无极方便诱解世人,使入大乘;不得为新学者说深经、奥妙之义,当为除想识无挂碍者;不得绮饰衣服,不得与世间妻女戏调言语、往来报答,以致因缘,如是者为清净道人。若行不清净,贪利财色;或于世俗绮饰衣服,互相翘举,但结非恶,眄睐所欲;轻言戏调,未语预笑;托己同法,口说妙言;外似清虚,内怀贪惑;心存财帛,以自供给,活于妻子;慢佛,尊经不复修学,反习外道之术:世药解奏、符咒厌说、疗治众病。因缘外道解奏之术,或于财帛勾束上下,贼意欲得;因解奏之术,不持吾法,当来者却,皆由斯辈,是故非吾法学弟子也!’

  佛言:‘若有女人不能出家,在于爱欲之中,心乐道者,当持五戒、月六斋。孝顺父母、姑嫜、叔妹、夫婿;不得挝骂儿子、婢使;不得轻行,来宿止他家;不得与世间男子语言,调弄譺笑;不得妄嗔恚、骂詈恶口;不得证说他人恶,不得陷人儿子、妻妾、奴婢过恶;恒当专精念道为上首;不得与世间凡人说法颜貌;不得与人男子相斥,不得教他人男子;不得说世间吉凶、善恶、灾变之相;不得憍慢自大;昼夜三时烧香,稽首三尊,悔过十方,禀受经行,言数自劝;不得希望供养,贪利财帛;不得嫉妒夫主,当自贱女人身,愿为男子转身受福,可得上天宫观自然,是清信女人学道之法。若不孝顺,憍慢姑嫜,嫉妒夫主,挝骂奴婢,造恶自是,怨恨、恚怒、毒意向人,行者如是,是为非法学女人弟子也!’

  佛告诸弟子:‘清慎汝心,守护身口,恒以四等济众生已,道宝之慧恩施一切,如佛教诫,必得度世!’弟子诸来会者,闻佛说经,欢喜奉行,作礼而去。

  佛说四辈经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