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毕竟很少。你若非要计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能让你满意。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会有人生风平浪静呢。人为什么总在一念之间徘徊?

  一念,在凡夫境界,是善念恶念、染念净念交织在一起的。一念之间,有杂念、妄念,所以徘徊。如何修心,转染为净?就在一念之间,转念之间。虽说是一念,能够保持下去,念念相续,正念相续,定力就会越来越强,自己也能慢慢体会到静。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拜佛绝非迷信。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

  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阿弥陀佛说: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

  如果那样,一切来不及了。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当下内心做起。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即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嗔,是对自己讨厌的对象排斥抗拒,有因厌恶产生的嗔恨,有因嫉妒产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产生的嗔恨。痴,是愚痴,如不明事理,不知因果法则,不了解无常、苦空及解脱之道。而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佛是一炷香,人是一句话。”说话要留口德,不出口伤人。开口讥诮人,不惟丧身,亦足丧德。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不正,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伤人之言甚于刀剑,语言切勿刺入骨髓,戏谑切勿中人心病。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好。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和“觉他”的德行。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往往可以化险为夷。

  佛说“诸行无常”,而我们却常误认为日子可以永远平静地过下去,直到zai 难与变故突如其来。

  我们总以为自己拥有的不够,直到有一天真正一无所有。该是时候了,我们要从尘世的迷幻中醒来,珍惜此刻的拥有,珍惜身边的一切。生命无常,倏忽不再,人生最等不得的是行善积德。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


为什么道理、法理懂得, 心却住不到呢?因为福报不够。我知道发脾气不好,我还是要发脾气;我知道吃肉不好,我还是要吃肉;我知道顶撞爸妈不好,我还是要顶撞......为什么道理都懂,却做不到呢?福报不够。

  福报不够,禅定升不起来,被业障拖着走,就应该去念经、抄经、念咒、念佛、供僧、印经、放生、施食、修庙、侍奉父母、禅修、道场做义工,这些实修都能提升福报。

  智者大师说过: 修福德不修智慧,叫作愚;修智慧不修福德,叫作狂。消耗享用过去的福报叫做"吃腐食",不积福报总有一天会把福报吃完,没有福报处处是苦。

  什么是穷?不懂布施就是穷。不懂布施会有六种穷:财穷、身穷、智慧穷、心量穷、福报穷、担当穷。你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自己的福报。所以要赶快修福,否则劫难临头时想修福就来不及了。

  佛陀说,智慧,工巧,端正,精进,福德,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遇到一切不如意事,不用抱怨,都是自己的业障,福报不够。没福报再努力也不会成功和幸福。有福报的人,他心中想什么,这件事就会出现。

  佛陀穿针小福都要积累。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所以度众生一定要有福报。没福报你说你的心量和佛菩萨一样大,那是吹牛的。

  生活之所以这个那个的问题,就是缺乏福报。天人有福报就有禅定在天上享福,没福报就失禅定堕到其他界道。

  所谓气场、底气,其实也是福报。福报大的人,光比较亮,禅定功夫大一些,所以给人感觉气场强大,这并不是装能装出来。人也是如此。

  有福报就快乐,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就像堕在地狱里,没福报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智慧慈悲人品财富美貌气度乃至所有一切都是福报。

  生活各种各样不顺遂的原因就是福报不够,某段时间没有福报,即使拥有很多很富有,也感受不到快乐。

  福报不足的人,好比一锅汤,遇到些许小困小事,就像一碗污水倒入一锅汤,整锅汤都坏了。

  福报大的人,好比大海,一江污水流进大海,大海也不会被一江水转污,相反能把它转清,让自己更强大,纳百川而成百谷王。

  福报不够,会导致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顺和问题,这就是俗话说的"镇不住","镇不住"人事物。乃至一个人的想法,他的爱好和追求,以及他的心量都在他的福报范围内,福报提升上去,爱好和追求会自然的改变,这一点可以用来方便的帮助他人改掉一些瘾习。

  福报的范围包涵一切:生活、工作顺利、薪酬好、恋爱幸福、结婚圆满、资财丰饶、人缘良好、儿女、威望、合作、生意好、身体、下属听话、心情, 乃至欣赏音乐、字画、风景, 眼界宽、心胸广阔、智商、情商、修养、品德、学校、想法、思维、世界观、禅定、开智慧、懂佛理、开悟、证果、遇良师益友、开法缘、往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福报,所以佛说在端正精进智慧工巧福德这五者之中,福德第一。

  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自己的想法、爱好、追求也会跟着改变。福报在哪个层次,心量就在哪个层次,追求就在哪个层次。

  福报不够,就会镇不住人、事、物,比如镇不住上司,镇不住下属,镇不住配偶,镇不住考试,镇不住姻缘,镇不住工作,汇聚不了人气……于是产生种种问题。

  打个比喻:把福报提升上去,自己就像一颗大星球。小星球根本转不动你,而且你可以转小星球。小星球就是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大星球引力大,转得小星球都跑来旋绕,福报就是这个引力。

  不顺就是没有那么大的福报,把这个不顺镇得住,压得下去,有福压众恶。开个小店,生意很好,福报镇得住。小店做大了,小伙计都不听话了,客人也少了,不顺的麻烦多了,这是福报不够这么大,镇不住了。做上司,下属都不听话,福报镇不住。做下属,上司随意指责你看你不顺眼,你的福报比他差距太大,失了平衡。

  喜欢一个对象,他老给你冷脸,你压抑,觉得不平等。他的福报比你大,所以是他转你,你围绕他转。找工作,老找不到,老找不成,这段时间福报不够。心里抑郁、悲伤、痛苦、想自杀。这段时间没有福报了。

  一个工作,别人做都很顺,不出问题,自己去做,问题一个接一个。福报太少,镇不住这工作。家里眷属斗诤,爸妈、老婆、老公、孩子、都很多问题,很多烦恼。这是他们和自己的福报都不够了。

  福报不够,直接住到地狱饿鬼位上去互相对待和感受生活。

  福报不够,就像一根小芦苇,业风一吹,就东倒西歪。

  福报够大,就像一座山脉,业风吹也不动,这就是镇得住。

  福报并不仅仅是以金钱房子好车来计算的,因为一切都是福报,包括禅定也是一种福报,生活中常见如下棋、书法、专注练习禅修等等是增长禅定的,禅定代表的福报,举个例子:

  有个人看到宝马车,得不到宝马车就为此痛苦,那说明这个人的福报最大也就只有宝马车那么点大,心量也就这个宝马车这么大,追求也是这个宝马车这么大,因为这个宝马车就能转他,让他心动。

  福报超过这个宝马车,他就会觉得“宝马不怎么样”,宝马车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海滨别墅,他就会觉得“别墅也不怎样”,别墅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比尔盖茨,他就会觉得“我的财产全捐了算了”,一百亿放面前也不能引他心动。福报超过对方,他就会觉得“这个人很一般”,放面前也不会引他心动。

  因为什么?量大福大,福大量大,心量扩大了,胸怀宽广快快乐乐积极进取顺遂无碍。如果你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却说自己的心量像菩萨那么大,那是吹牛的。

  有人会想,哦呀,天魔也很大福报呀,天魔都是干坏事的呀。其实天魔的善根、智慧、禅定也是非常好的。有时在佛经上看,佛陀在上面说一句法,听法的恶魔一下开悟就成了十地菩萨。但是我们听好多句法,还是没开悟,这就是各自的善根福报所决定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上夢下參老和尚

弘一法师从不说别人的是非长短。每当别人做错了事,或有犯戒行为,他就不吃饭,责备自己德行不够,不能教育好学僧。此时同学们纷纷检讨自己的行为,马上改正。弘老常对人说:「戒律是律己的,如果不以戒律律己而去律人,那就失去了学戒的意义」。

五欲的过患太多,我们应当远离!或者你心里志向出家,或者你没想出家,都要修清净行,一定要断除五欲。虽然做不到完全的清净行,但是心里希望像出家人一样,三衣一缽就知足了。换句话说,我们对于衣食不要贪恋,五欲境界看淡一些,虽身在世俗,心里已经作清净行者了。

诸佛出行在世间,作什么?行普贤行,度众生!诸佛是果,普贤是因,因成果德。普贤因趣入果德,就是成就普贤行,这叫因果圆融。行菩萨道,不论多艰难长远,众生难度要度,佛道难行要行。


「无惭无愧障尸羅」,学戒的人,第一个要有惭愧心。戒律就像镜子一样,照到我们很多污点,如果我们内心无惭,对外无愧,满不在乎,持戒就有障碍。有惭有愧的人,他不违犯净戒,如果犯戒了,心里会很难过,想要忏悔清净;就像衣服脏了,要把它洗干净一样。


华严经上讲不断佛种子,这是菩萨第一要务。如果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解,那就永远没办法出离了。我们鼓励凡是受了三皈的佛子,你应当发心弘扬佛法。你说我还没学,什么都不知道,你可以劝人家念念佛。你没智慧说服他,你念一声佛给他听,或是说说经的名字,也算种善根了。乃至你劝他别做坏事,讲讲因果报应,这也叫度众生!


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如来之藏不增不减,不是在诸佛就增加了,在众生就减少了,没有的。只是把颠倒的实有转为妙有,把断空转为真空。如来藏永远如是,如来自体就是真如法性之性体,具备一切功德之法。


          摘自《大乘起信論講述》


我们要发大悲心,愿一切众生都离三界痛苦,成就佛果。如只为自己离苦得乐那太狭隘了不算大悲心。随时随地想到一切众生,想救一切众生苦难,才叫大悲心。才是证得菩提的根本。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