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至)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此蹑前成后也。初三句蹑前。以真方便发此十心者。谓依干慧真妙圆心为进趋方便。显发十信心心。心精下成后。谓十心涉入。圆成一心。心精发辉。名发心住。圣位自干慧终于等妙。皆相蹑而设。欲令行人。从初趋入。住佛智地。而依智起行。济行以愿。由是超行向。入十地。登等妙。此修证之序也。
心中发明如净琉璃(至)履以成地名治地住。
心中发明。内外精莹牒心精发辉义也。履前妙心以成实地。名曰治地。如将筑室。必先治地。乃可兴作也。
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由内外精莹。治成心地。心地即理。妙行能涉。妙智能知。理智行三。俱得明了。故游履十方得无留碍也。
行与佛同受佛气分(至)入如来种名生贵住。
既所涉所知。得无留碍。则行人之行。冥合佛行。受佛气分。入如来种。如中阴自求父母。阴信冥通。故名生贵。
既游道胎亲奉觉胤(至)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
同妙行之气分。是游道胎。奉觉胤也。前行与佛同。此方便具足。故喻胎中人相不缺也。言方便具足者。即应机接物之权智具足也。
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容貌如佛。牒上文也。心相亦同。明此位也。若容貌外同。心相内异。非正心矣。盖方便同佛。内心亦同。名正心住。
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
同佛之德。有进无退。名不退住。
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
具体而微。故以童称。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身。法身。智身也。
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自发心至生贵。名入圣胎。自方便具足至童真。名长养圣胎。至此长养功终。故喻出胎王子。以方便心相皆同佛故。堪绍佛位。名法王子住。
表以成人如国大王(至)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国大王。天子也。嫡嗣曰太子。刹利王。诸王也。嫡嗣曰世子。将付国位。取大海水灌顶。表为王当承用众智。今此位众德潜备。堪令分化十方而行佛事。犹如王子成人。分委国事。陈列灌顶。名灌顶住也。言以国事分委。则非正付国位。由此方极十住。若十地行满。乃堪正付。故华严十地菩萨受佛职位。比轮王太子受职。夫发心必治地。治地乃修行。修行然后生如来家。而具觉相。同佛心。长道体。圆十身。为佛子。任佛事。此十住始终之序也。
既依普智住佛所住。遂能繁兴妙行。自利利人。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至)一切众生名饶益行。
具佛妙德。故能十方随顺无适不可。自他利备。机应俱喜。故名欢喜。善推妙德。益以利人。故名饶益。
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嗔恨生于违拒。今自觉觉他。不拒物故。得离嗔恨。故名无嗔恨行也。
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触类而生。随机而应。无时不遍。无处不达。利行无尽。名无尽行。
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
上虽随机而应。说有千差。而异名别说。同归一理。故云一切合同。于法无差则离乱。于法无误则离痴。既无差误。故离痴乱也。
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一中现无量。故云于同现异。无量中现一。故云异相见同。以知一切法同一法性。能作种种异说。而不失一性一相之旨。故维摩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斯由无痴乱故。能于种种法门互现随应。名善现行也。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至)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此由善现行充扩圆融也。尘中现刹。名现界。不坏尘相。名现尘。言无著者。著谓住著。即留碍也。世界微尘不相留碍。故名无著。此由菩萨得无著智。住不思议解脱。有此妙用。
种种现前咸是第一波罗蜜多名尊重行。
现尘现界。现身现说。不相留碍。故云种种现前。皆从般若之所发现。故名第一。此之妙行。超过一切。名为尊重。故金刚称第一波罗蜜。即般若也。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至)性本然故名真实行。
如是圆融。指上所现无碍妙用。能如是圆融无碍。则能成诸佛如来利生轨则。故名善法。一一轨则。皆合清净无为。故云真实。如是十行。乃至后位。不离前法。而皆相蹑别设者。一使行人随位增进。开扩性觉。净治惑障。而成熟佛果也。
前十住十行。出俗心多。大悲行劣。此须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真向俗。回智向悲。使真俗圆融。智悲不二。是名十回向。亦名十愿也。
阿难是善男子满足神通(至)离众生相回向。
满足神通至远诸留患。牒前现尘现界不相留碍等事。谓此行满足。当修回向行也。回向之行。悲愿最深。故职在度生。然见有可度。即涉有为。背涅槃路。故须灭除度相。回无为心。向涅槃路也。
坏其可坏远离诸离名不坏回向。
坏其可坏。即离众生相。远离诸离。即离相亦离。能所俱空。则本觉湛然。故名不坏回向。
本觉湛然觉齐佛觉(至)名至一切处回向。
无坏不坏。无离不离。乃湛然齐佛。故云等佛。本觉齐佛。故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即地至一切处也前觉等一切。则真如体等一切佛也。此地至一切。则真如界遍一切处。所谓能以一处遍一切处也。
世界如来互相涉入得无挂碍名无尽功德藏回向。
上等一切佛。即如来也。至一切处。即世界也。此由菩萨得真如体。发真如用。故能依正互相涉入。而无碍自在。无尽功德由是具足。故云无尽功德藏回向也。
于同佛地地中(至)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同佛地。即前地如佛地也。于一切处。各起净因。依清净因。取涅槃道。故云随顺平等善根也。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至)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平等善根。性真圆融。周遍法界。故名真根。真根既成。则十方众生皆我本性。以性圆满成就。故随顺等观众生而不失也。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至)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由上等观一切众生。故云即一切法。称性而观。离能所相。故云离一切相。以即不碍离。故虽观而无所观。离不碍即。故无观而无所不观。是则空有即离。二无所著。名真如相回向也。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至)名法界无量回向。
由得真如。不滞空有。故能十方无碍。而名无缚解脱也。三德妙性于此圆成。不见十界高下差别。法界量灭。故云法界无量。且初证性。以为齐佛。以为如佛。以为至一切处等。皆存量见。则法界性未离有量。及乎性德圆成。乃灭量见而得无量。此总治前位限量情见。此性圆成。可入十地矣。然此诸位。皆于一无生忍中。随所发行义立别名。俱能圆证圣性。不别而别。故分诸位。异而不异。唯是一心。地前既尔。后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