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高级佛学教本

第卅六课 总说

释尊应种种机,说种种法,故有大小,权实、渐顿、真俗、偏圆、空有等的不同,此皆应病予药。行者但于诸法中,择其适合于我之根机个性者,勤而行之,自能收效。倘若不解此意,而大小互轻。权实互非,渐顿互谤,真俗互许,偏圆互执,空有互争,则醍醐 (1)成毒药矣。

在经论中,因众生多执有,故般若三论,特说空义,以破其迷执。后来学者,因受了说空的影响,以空为究竟义,陷于偏空,由是瑜珈唯识,乃说妙有,以为补救。在宗派中,禅宗是一法不立,连佛都没有著落何论处;何论其他;然而净土三经中,说弥陀行愿,极乐庄严处,却极其详尽,禅净二宗,其立场不同,所以其所标榜之法亦不同。有智慧的行人,自能优游于两宗之间,融会而贯通之,而各得其益,惟有浅见之流,才坚据一义,以抨击他人。

学者若不了解:禅门扫除踪迹,直显真心的深意,而但学丹霞烧佛
(2),德山云门,呵佛骂祖 (3) 的举动,则会购成出佛身血,及毁谤三宝的罪愆,纵使千佛涅盘 (4),果报尚在无间地狱中受苦。这就是不悟古人宗旨,而但效法其补偏救弊的过激行动,所招致的恶果。

说到律:它是修持途径上的重要因素,善见律 (5) 中说:「毗尼 (6) 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所以不管那一宗,不管出家或是在家,对戒律,都要一样的尊重。佛门如果无戒律,则一切行人,不特身份不分明,而且也无从维持秩序。尤其生善去恶,是要借重戒律,才会生效,因此律是各宗所普遍遵守的,不但律宗。

至于教呢?它是转凡成圣的法宝,佛门一切宗旨法则,都包含在里面,因为有了这经律论三藏,二千数百年来,就不知度了多少人?严格说起来:懂得教义的信,才是正信,而不是迷信;懂得教义的修,才是真修,而不是盲修。行者在三大阿僧祗劫中,经过三贤十圣,一步步都要解行并运,以解导行,以行证解,然后才至走入歧途,教义的重要性,可以想见。


若是自度,则须选择下手易面功效高,既有自力,复具他力之法,勤而行之,即生便可成办。若兼度他,则非深入教理不可。古人说法,仅一字之差,尚且五百世堕野狐身 (7),倘若信口开合 (8),离经叛教,则当入拔舌犁泥 (9),既是佛门弟子,多少总有向人说法的机会,所以对于教理,不能不稍为涉猎 (10),以免开口便错,断人慧命。

举要说起来:敬三宝,守戒律,研经论,念佛号,这都是学道的重要基本,不论如何造次颠沛
(11),都放松不得;若是行有余力,则学禅学密,亦无不可。当知法法门门。皆是从如来觉源心海中流出,亦是一切众生,自性中所本有。我所行者,他人未必能行,他人所行者,我亦未必能行,所以如来才说种种教,以接种种机,若执一而谤其余,则罪过无量。

诸佛甚深微妙法,我今次第随顺说,愿同一切见闻人,命尽即生极乐国。


【注释】

(1)
食品名,自牛乳制炼而成,味中第一,亦可作药医病,涅盘经中,以喻佛性。
(2)
邓州丹霞山天然禅师,曾到洛东慧林寺,因天寒,遂取殿中木佛,烧之取暖,院主见之呵曰:为何烧我木佛?师以杖拨灰曰:吾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安有舍利?师曰:既无舍利,再取两尊烧之。院主遂悟自。这是破除世人执外间土木偶像为佛,不见自性佛之弊。
(3)
唐朝州德山院,宣铿禅师,一日上堂云:「我这里,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薄,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又僧问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如何是佛?云答:「乾屎橛」。他曾说过:「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下天上,惟我独尊,老僧当时若见,一捧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这都是提醒世人:凡有相者,皆是虚妄,纵是经典佛像,或圣或贤,既落形迹,皆属生灭,并不是真常如实之道。
(4)
现在的住中劫,名为贤劫,在此中劫的二十小劫中,应出一千佛,是为贤劫千佛,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其中的第四尊。
(5)
善见律毗婆娑的简称,为小乘律部五论之一,系广释四分律者,共十八卷,萧齐僧伽跋陀罗译。
(6) 旧译为毗尼,新译为毗奈耶,即律藏的梵胎,义为治或戒律。
(7) 有一老人,在百丈禅师处听法,谓百丈曰:昔我住此山,有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遂对曰 :「不落因果」,以此错误,五百世堕野狐身,请和尚为我下一转语,师曰:你但问,老人便问,师曰:「不昧因果」老人大悟曰:今已脱野狐身,在山后,乞依亡僧例焚化。
(8)
言将口任意开合,捏造言语也,后遂通作信口开河,因合与河,音相近也。
(9)
梵话泥犁,译为地狱,作口业之恶者,当堕拔舌地狱,从口中拔出其舌,以铁钉张之,如张牛皮。
(10) 略学而未专精,名为涉猎。
(11)
造次是急遽苟且之时,颠沛是倾覆流离之际,论语:「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习题】

(一)般若三论,为何说空?瑜伽唯识为何说有?
(二)丹霞烧佛,是什么作用?德山云门,呵佛骂祖,是什么作用?
(三)何以律为要各宗所普遍遵守?
(四)行者三大阿僧祗劫中,何故要解行迸进?
(五)学道的重要基本有那几项?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1.
念佛明明是心住于佛,怎么说无住生心呢!须知净是净,禅是禅,这两门各有其境界,不宜混淆。凡有住生心者,皆有生处,凡夫住于六尘而生心,住于贪镇痴烦恼而生心,故其生处为三界六道。念佛人住于佛而生心,故其生处为佛国净土,境虽不同,其有生则同。生佛国的最后,还要把这一念──念佛之心遣去,才是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的涅盘,这不但是往生以后的事,也是过三贤十圣以后的事。昔禅宗四祖道信,乘法融禅师不在时,在他坐椅上,写一「佛」字,融至,疑惧不敢坐。祖说「你原来还有这个」!盖讥其尚有佛之一念,未曾排遣精净也,融闻大悟,遂成禅宗旁系。观此可知:心中有一佛存在,这是净土宗的境界,并不是禅宗境界。

2.
要禅净双修,那也好,不过,我得告明:有此慧解,是两利齐收,无此慧解,是两宗俱垮;有此慧解,是禅净互成,无此慧解,是禅净互敌,所以不能不慎重考虑。此外还有几句要紧的话要说:如果不能双管齐下,那么,就要老实点,知难而退,随顺自根,在禅净二者,择一门深入,也是好办法。若问那一门稳?那就要推:万修万人去的念佛门了。

3.
烧佛像,骂佛祖,是造出佛身血,及毁谤三宝的罪愆,当入无间地狱,然则丹霞及德山云门等,是否也当入地狱呢?凡事欲论其果,先须研讨其因,不宜但据事论事。丹霞等的烧佛骂佛,是见行人,错认偶像及应身,为真佛祖,因此不知有法有佛,有自性佛,所以才烧偶像,骂应身,以破其迷执。虽在烧骂,心中是充满者:慈悲度人的念头。现在八识田中种下的,既是这样性质的种子,将来发为果报时,当然不但不会入地狱,而且会成菩萨成佛。今之外教外道,以及凶暴无识之徒,他们破坏佛法,毁寺逐僧,讪谤经律。当发动时,是充满者:忿恨、刻毒、自私、残暴、镇恕、愚痴等念头。以这样性质的种子,种入第八识中,将来发为果报时,如何不入地狱呢!双方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者,其心念不同故也。

4.
学者对于禅净两宗诸师的语录,都读过了,我们可以细心地,把来比较一比较。大体说起来:禅是返其初,净是定于一,这两宗的玄旨,都是治心的法要,为千古不磨之论。禅德语录中如:「放舍」「离诸想」「无所求」「道不用修,但莫污染,」「即心即佛」「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息念忘虑」「心空境自空」等,都是教人:息多生妄想,回到无心。净德语录中如:「念得佛熟,一切教理,都在里许。」「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一念中,止观具足,」「奋起一念,如倚又长剑,使烦恼魔军,逃窜无地。」「念极情忘,心空佛现。」等,都是教人:借一句洪名,平空万念。如是二法,排在学者面前,如秋菊春兰,并皆佳妙,倘若入宝山而空手,真堪哭一场。

5.
大修行人,纵使不作恶事,但作善事,然而也总脱不了因果。例如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善趣,不害得长寿,谦下得大威德,施灯得天眼,以乐奉佛得天耳,轻语安慰众生,得迦陵频伽音等,皆是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又如初住是二住因,二初住果,二住又是三住因,三住是二住果,以此类推,菩萨四十二位,位位无非因果,乃至最后,修行是因,成佛是果,成佛是因,转fa lun,入涅盘是果。这样看起来,佛门中,那一事能离因果?可知说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者,是瞎人慧眼之言,报得五百世堕野狐身,并没有枉。

6.
不念佛时,并不觉得有念头,念佛时,反然觉得念头多者,这些念头,并不是念佛后才生起的,乃是本来就有,经念佛才发觉耳。一切众生,平日胸中,皆有无限妄想,憧憬往来,作生死根本,作三恶道根本,而主人翁向来迷于尘境,总不觉得。一旦经世途挫折,或善友提撕,乃幡然觉悟,精勤念佛,方才发现妄想众多,扰乱心体。此后若继续精勤,念佛不辍,则彼妄想,自渐次消灭,终得圆证真常,成就佛道。譬如昏君,迷于酒色,不理朝政,以致权臣窃柄,敌间潜滋。一旦这个昏君,偶尔受了刺激,猛然觉醒,发愤修政,才发现他的左右,布满了奸佞和间谍,大加清除,国乃安定。所以若说念佛时,妄想愈多者,乃是颠倒之谈,此刻正是君主精明,发现奸佞之时,乃大好消息,亦用功的效果也。

7.
行者为了解脱生死,离三恶道苦,所以才念佛。换言之:亦即为了尽未来际,出三界火宅,得清凉自在的一大事因缘,所以才念佛。世人笑念佛者,是他糊涂无知,如小孩在火宅中嬉戏,反讥评大人仓皇奔避为可笑。我辈念佛人,对于此等愚人,当加怜悯,决不宜怕他们取笑,而不敢公开念佛,念佛若怕人笑,是认识不清,生死心不切,试思此是何等事?而可偷偷摸摸,自惭形秽。佛子当学善导、少康诸师,改变风俗,使世人皆知念佛,若自己先不敢露头面,安能令人与我同化耶。

8.
言念佛修禅,皆不必看教者,并非中道之言。念佛人研教,能加强信心,不为邪师外道所惑,不为众论所淆,不为嗜欲所染,不为惰念所乘,而且事理两俱不废,这都是好处。修禅人研教,是以佛语证心,不习邪定,不涉歧途,而且宗教两俱通达,这也都是好处。其实看教与否,都不是中肯之谈,此事亦如渴时饮水,冷时穿衣,是要行者自明白,自调节。所以,只问你需要不需要?需要就当做,不需要就不必做,凡肯定的断语,都不免滞于一边也。

9.行者于佛门中,当敝开胸襟,容受诸法。据此门,入彼门,出彼门,入他门,活泼泼,喜洋洋,掉臂游行,略无畦碍。
其中,能行便行,不能行也要看看问问,以增广见闻,随喜功德,此之谓游学。平时虽然抱定,一法深入宗旨,然而这是
手段,而不是志愿,若言志愿,则「法门无量誓愿学」,才是大菩萨的抱负也。


10.
不能六字都用心时,但著重一字,便等于六字俱在。大概:急念时,应著重「阿」字,缓念时,应著重「陀」字,则心自定,试之!

11.
极乐国当然也是识所变现,也是虚假不实。它是阿弥陀佛的识,每一净业行人个别的识,和莲池海会,诸往生众,共同的识,所综合变现的。十方世界,一切六道众生,及三乘圣者,纵使亲历其境,都不觉其为虚假。要到成佛时,才知道极乐国的一切依正,及其动作,只是一个大梦境,大幻术,实际上是一无所有,有如太空。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