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现在我们缺少的是什么

现在我们缺少的是什么


修法为眠所困时,因昔积集圣法障,
利器回报己恶行,今后为法行难事。

  我们平时很精神,可是一坐下来修行便很奇怪地突然想睡觉,这就是前世累积了障法之业的果报。这种情况会令我们失去修行的机会,增长无明,让我们变得像猪那样笨。正因为这个比喻,我们看到佛教的图画里,都是以猪来比喻无明的。

  在现代,我们极容易就会犯下这方面的过失,譬如现在的报纸偶然会印上佛像等,而我们用报纸来擦鞋,就会犯下上述类别的过失。如果报纸上有佛图,我们就视为真正的佛陀。对于佛经,我们也应该如是尊敬。别人怎么做我们不必理会,可是我们自己作为佛教徒,就必须管好自己的归依学处,对法宝尊重,而这样做得益的只会是我们自己,别人造业是别人的事,我们不必去模仿。如果我们去图书馆,在看到佛教书籍的区域时,我们也不要随便地以手指指。别人看来,这些就是一些普通的书,可是对我们来说,这是能令众生辨别善恶是非、达到解脱的圣物。如果是在古代,我们见到佛经时,该是马上跪下恭敬顶礼的。

  在现代,虽然这样做可能不很方便,但我们起码不要把它们当作世俗书本那样随便用手不尊敬地指。古代的行者如果看到有人提着一本佛经进来,他们会马上恭敬起立、合掌。现代的我们,哪怕有人把全套《大藏经》背在背后走过,我们也不会多看一眼。这是很可悲的现象。我们缺少了的是什么呢?这些佛陀所传、让我们次第离苦、让我们次第解脱的法宝都还存在,可是为何我们不得解脱呢?这是因为我们缺乏了尊敬的心。有时候衲看到一些伊拉克纪录片,穆斯林不论在干什么,一到正午等时间,他们会马上放下手上的东西,就地开始祈祷,风雨不改。在他们祈祷的时候,如果你去攻击他们,他们也不会抵抗。这就是对信仰的尊敬。衲有时会想,如果我们能有穆斯林的那种信心,我们大概早就成阿罗汉了!

 如果能明白“华严”的境界,则能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叶一菩提,一佛一世界,乃至无边法界都能入一芥子之中,所谓的“芥子纳须弥”。从唯物的世界观来看,小就是小,大就是大,小与大都是客观存在,大可以包容小,小无法容受大。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的心,在心灵的世界里,大小是可以相互包容的,时空是相对的。

  在心灵世界里,我们希望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境界中?是想活在牢笼以内,还是牢笼以外?是想活在有漏的生灭的世界?还是在无漏的永恒的世界?是想活在六道轮回的世界?还是在诸佛常乐我净的净土世界?就像“华严”的空间,它以最小须弥山为单位,一千个须弥山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然后又以三千大千世界为最小单位,浩瀚连绵,重重无尽,这就是华藏世界海。

  虽然从《阿弥陀经》里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离婆娑世界十万亿佛土,感觉遥不可及,但是在华藏世界海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就是隔壁邻居,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中间,就像在电影院一样,比如我们是13排10号座位,极乐世界就是13排11号座位,比邻而居。

  看过“华严”的世界,相较之下,二十一世纪的星际探索就太幼稚了,即便如此,也需要他们的探索,就像爱因斯坦说的:科学的发展会证明佛教是正确的。

  唐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武后之命译八十《华严》,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清凉澄观等几位国师,都是当时教授“华严”的法师,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之力,使华严宗得到空前的发展。时至今日,唐朝文化仍是中华文化的至高点,唐朝文化的气度、泱泱大国气象,至今难以逾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朝盛行的“华严”境界,“华严”智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