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一生成佛修行的榜样

净空法师:一生成佛修行的榜样

华严经我们学过,善财童子,这是来表法的,给我们做一个一生成佛修行的榜样,他一生成就的,证得究竟圆满。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在老师会下开悟了,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悟后起修,悟了之后,起修是什么?你虽然是悟了,你过去那些烦恼习气知见还在,必须把这个东西统统除掉,你才能证果。这两位菩萨,要是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说,文殊菩萨教你看破,普贤菩萨教你放下,就这个意思。所以文殊菩萨是慧解、理解,普贤菩萨是真干。他开悟了,开悟之后,老师就是文殊菩萨,叫善财出去参学,这是五十三参,他成就了。五十三参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实际的社会,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这些。五十三代表我们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统统接触,好人也接触,坏人也接触,什么人你都去接触,那是什么?历事炼心。你在这些人事物里面去锻炼,你能不能关关通过?这是真实智慧。早年方老师给我介绍《华严经》,所以这个智慧是真智慧,是通过检验的,就是社会上各行各业全都接触过,从帝王到贩夫走卒,从品德高尚的,这是大学者,到目不识丁,造作恶业的,全接触。接触,炼什么?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炼这个。炼这个,成就什么?我们这个经上讲的,成就你的清净平等觉。你不通过实际上这个实验的话,你怎么知道你心清净平等觉?要通过,这个不容易,解悟容易,证悟不容易,关关通过。
  

他出去参学,第一个是出家人,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看我们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头一个善知识,文殊菩萨给他介绍的,去参访他。那我们就知道,老师肯定是修这个法门,老师是文殊师利。文殊师利从这个法门上成就的,他得意门生承传老师的大法,肯定不是改变老师的法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真的,文殊跟普贤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吉祥云比丘跟他说法,跟他讲开示,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不是数字,二十一代表大圆满,密宗代表大圆满。因为华严宗的表法,它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都有,所以它圆满,所以方老师认为这是佛经哲学概论。所以这个二十一门,就把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收归到净土法门,全是念佛法门,没有一法不是念佛法门。真的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在《华严》上看到了,这个就是十玄门,不可思议。
  

到末后一参,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就明白了,一头一尾是净土,当中我们看出门道了。当中这个五十一参,你看他去访问,有礼拜,就是礼敬诸佛,有赞叹、供养,有忏除业障。忏除业障在哪里?听善知识的开示,自己的疑虑消除了,那是业障。对这个善知识的感恩,最后恋德礼辞,那是什么意思?我在这里学,我很感谢你的指导,礼辞是什么?我不学这个法门,还是学念佛法门。什么法门都去参学,统统了解,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感谢人家的教诲,恋德;礼辞,礼拜,辞,不学这个法门。你看还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不碍普遍参学,不碍,不妨碍。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虽无所不知,他心里如如不动,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所以在第五十三参普贤会上,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当然学习不容易,为什么?得开悟了才能学,没开悟不行。没开悟的先学开悟,开悟之后真的要历事炼心,那怎么?真起大用,这就讲是妙用无方。




1 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一生所受用的,都是过去生中所修积的福报。福报毕竟是有限的,如果不懂得惜福,任意地糟蹋,随便地滥用,福报就会提早耗尽。

2 我们看到社会上许许多多人,年老了之后,受贫穷之苦。实在讲,他晚年应当享福,不应当受这个苦报。为什么受这个苦报?年轻的时候不懂事,把福报耗尽了,所以到年老的时候求别人救济。



3 现在这个世界,许许多多国家照顾老人福利,有些地方虽然做得很好,实在讲这是治标,不是治本。如何从根本上照顾老人福利?从小教他惜福,教他节俭。要节俭,要惜福,要造福,年老的时候才有福报——财用不缺乏,又得到很多人的照顾。



4 这里头的因果我们要清楚,当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不知道照顾老人,你老的时候就没有人照顾,因缘果报!你肯布施帮助别人,你年老力衰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助你,回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出十法界,那就是这个地方讲「甚深大定」,这是什么?自性本定,你这个定功达到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他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华严经》初住菩萨脱离十法界,他到哪里去?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他所证得的跟究竟果地上的佛果是完全相同的,只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带着一点,还没有断干净。真正断干净了,他就不在实报土,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实报土从哪里来?还是阿赖耶现的。那个世界跟我们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有变异、有变化,那个世界没有变化。诸位要记住,进入那个法界,身相永远是年轻,无量寿,他不衰老,人没有变化,山河大地也没有变化,树木花草也没有变化,真的是凡夫心目当中所想的长生不老,不生不灭的境界,这是实报土。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没有了,他又提升一级,生到哪里去?生到常寂光里面去了。这也许就是科学家所谓的,这个宇宙怎么到最后不见了?科学家他们的说法,这个宇宙假使是一百个分子,现在科学家能够理解的、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十的宇宙,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大概就是百分之九十的那个宇宙已经回归常寂光了。常寂光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不具任何现象,所以无论什么东西都探测不到,只有无始无明习气断了,你才完全明了。常寂光虽然什么都没有,不能说它无,因为常寂光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德相。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赞叹,「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是赞叹常寂光,赞叹当人的自性,也就是每个人的自性,我们自己的自性,这是究竟圆满佛的境界。

下面一句,这是引经作证,这是《华严经》上佛说的,「入微尘数诸三昧,一一出生尘等定」。这是我们今天讲的微观世界,用微尘来做数量,这数不清,微尘数的三昧。每一个微尘三昧出生尘等定,微尘数的大定。这什么意思,这句话?像极其微尘,今天量子力学里面讲的小光子,量子群那么小的、那么样微弱的那个定,都不干扰了,他都不动,那何况大的,大风大浪?那么微细的微波都不动,真的是能大师所讲的本不动摇,他本来没有动摇,真正见到真性。你见到有动摇的,是阿赖耶,是妄心。妄心,从极其细微,就是微尘这个波动,到整个大宇宙,都不能够干扰它了。这是深定的作用,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修定,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工作里面修,在处事待人接物。怎么个修法?修不执着,小乘定;修不分别,菩萨定;修不起心、不动念,这是如来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三昧,离不开这个原则。掌握到这个原则,你的应用就非常活泼。眼张开了,看外面的境界不为外境所动,你的眼根在色尘上得三昧,你不受它的干扰。你有定功,把这个外面境界相看穿了,境界相的真相是什么?真相就像佛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在境界相里面,看出来像今天量子学家所说的,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意念累积连续的一种幻觉,它不是真的。每一种现象都可以回归到波动的状态,这就是什么?你在相上见到性了,性相一如,性相不二,相上见到性。耳听音声,耳,这不叫耳识,叫闻性,闻性在音声上得三昧,成就三昧了。你吃东西,舌根在味尘上入定了。入定知不知道?清清楚楚,那是什么?那是智慧。如如不动,那是大定。这妙用!这个不能不知道,要会用功,日常生活当中要用得上,你就会了。

本经《积功累德品》」,这是第八品,经文上说「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一章讲极乐世界的历史,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等于说他在大世界里办一所佛教大学,这个佛教大学是个一条龙的学校,等于说从佛教幼儿园一直到研究所。怎么知道的?因为它有四土,它有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它有九品,像是小学;方便有余土,好比是中学,好比是大学,声闻、缘觉是中学,菩萨、佛是大学,这是方便有余土,九品里面;再往上去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那是研究所。所以它是很完整的一个一条龙的学校,他在那边办学,得到十方诸佛赞叹。学生从哪里来?十方诸佛如来都把他们的弟子,等于说是保送到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的?释迦牟尼佛介绍的。释迦佛要不给我们讲这些事情,不给我们介绍,我们哪里知道有极乐世界?而且真正想到极乐世界去修学,不难。基本的条件就三条,信、愿、行,你真信,真愿意去,真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就行了,这个条件就行了。生凡圣同居土,那个世界最大的好处,这是古大德常讲的,弥陀净土第一德是什么?寿命长,无量寿。佛无量寿,每一个人都无量寿。在他方世界,像我们在这个世界,寿命很短,没有学成功,寿命到了,来生再得人身继续学至少要耽误二十年,你就想想那个成就多困难。过去生中所学习的,阿赖耶里确实有这些修学的一些数据。但是这一投胎一转世,二十年,受很多染污。因为你有缘,你到时候一定会有善知识来帮助你、来提醒你,你又再重新来学习。学习没到成就,寿命又到了,生生世世这个搞法,几十世都不能成就。如果对净土法门遇到了不相信,不肯接受,那一点办法都没有。遇到这个法门,真正肯相信、肯发愿、肯放下一切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难信,那成就是真容易成就,难信易行,稳当、快速,保证你成就。
  

这是讲阿弥陀佛建造这个道场、这个学校,你看住真实慧,勇猛精进,这叫自性般若智慧。勇猛精进,他也有老师,老师晓得这个学生,有抱负,有远见,心量很大,自在王如来。他也去参学,参学多少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道场,一个不漏。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参学一样,所有宗教学派统统去学过,一个不漏,这是勇猛精进。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志庄严,妙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他取一切诸佛道场的长处,一切诸佛道场有缺陷他统统能舍掉,所以建立一个极其完美的修学环境,不是偶然的。「故知极乐依正清净庄严,皆真实慧之所流现」,这句话重要!极乐世界的正报,从整个世界,正报是阿弥陀佛,其它都是依报。依报是十方仰慕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到那个地方去的。从我们往生去的人,我去了,到极乐世界了,我是正报,阿弥陀佛也是我的依报。这依正的意思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华严经》上讲的「主伴圆融」,我是主,阿弥陀佛也是我的伴;你是主,我跟阿弥陀佛也是你的伴。任何人都做主,任何人都是伴,主伴圆融,清净平等觉。

「是故超情离见,圆具十玄也」,这两个字很重要,超情离见,你才会开悟。你要有情执,不能开悟;你还要有见解,不能开悟。你有见解是所知障,你有情执是烦恼障,这两样东西没放下,放得不干净,都没有办法开悟。所以开悟的那个条件就是超情离见,要超越情执,这很难。实在讲的是,这个烦恼障最困难的就是亲情,如何能够把亲情放下。亲情放下是不是无情?不是,这个亲情放下之后有真情。亲情没有放下,那个亲情是假的,叫虚情假意,哪里有真的?情多变,这个我们要知道。真情永恒不变,为什么?自性里面的,它不变的。我们迷失了自性,真情就变成虚情假意,现在大家所执着的就是虚情假意,你不是真的。真情出来的时候,那叫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是真的,永恒不变。所以诸佛菩萨,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关爱,超过母亲太多太多了,没法子比。为什么?他是自性的,从自性流出来,永恒不变的,所以是圆具十玄。我们学过这个十玄门,圆满具足,一一法,任何一法,都具足圆满的十玄。这个才把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讲圆满了,任何一法都是圆满的,都没有欠缺的,任何一法都是平等的。你看在这个经里面显示的,一微尘跟法界虚空界平等,何况其余?法界虚空界是今天讲的宏观世界,一微尘是微观世界,微观跟宏观是一不是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微观,一切是宏观,宏观具足十玄,微观也具足十玄。

1 这世间有许多富人,他命里有财,却舍不得布施,他怕财富贬值,怕财富被盗,天天在防范,天天在操心,所以富而不乐,生活过得很苦。

2 我看许多大富大贵的人,出门还要请保镖,要晓得,那不是一种荣耀,那是不得已,现在叫防恐,过这种日子,哪有我们这么自在?

3 所以,积财哪有散财好?散财,那个心多舒畅、多快乐!积财,你的心、你的身,负担都很重,你不会自在,那就是苦。

4 富贵人有富贵人的苦处,他的苦处,我觉得比贫穷人苦处还要严重。贫穷人之苦,不过是为衣食而已;富贵人之苦,是真苦,佛讲得不错,“心劳身苦”。


1 布施、持戒、忍辱都是福报,如果这里面有智慧,那就变成功德。加上智慧跟没有智慧的差别在哪里?跟诸位说,差别很大。

2 没有智慧的布施不能断贪心,三毒烦恼断不了,天天修布施,悭贪烦恼不能断;如果布施里面有般若智慧,可以断烦恼,把三毒烦恼连根拔除。

3 持戒是修正恶业,改恶向善,持戒没有般若在里面,持戒不能断恶业;忍辱也是如此,有智慧的忍辱能断嗔恚;没有智慧的人虽然忍,勉强地忍,嗔恚心断不掉。

4 所以布施、持戒、忍辱里面有般若智慧就能拔除三毒烦恼,成为三善根;没有智慧是人天有漏的福报,福德还谈不上,这一点我们要晓得。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你一天念经十部、二十部,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你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没用处。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说:「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无济於事。要真干,天天读经检点自己的过失;读经就像照镜子一样,自己一天犯的过失不知道,经念一念,对照对照发现了。这个地方佛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今天又做了;这个地方佛教我做的,我今天没做到,毛病都照出来了。所以经是一面镜子,天天要拿来照,照到自己的毛病,赶快把它改过来,就管用了,这个就利益无边。所以要修真诚心,真诚待人接物,我们决定可以度过大劫难。劫难现前,没有一丝毫恐怖的念头,没有一丝毫畏惧之心,非常自在、非常坦然来接受,那就是你有功夫了,你真正得受用。

TOP

1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受报造业的。每一天生活日子过得这么苦,这受报;受报又不老实受,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是非人我、贪嗔痴慢,这造业。

2 我们日子过得这么苦,烦恼这么多,是由于我们心里面有欲望,所以佛法修行修什么?首先,把你的贪嗔痴慢舍掉,把你的欲望舍掉。

3 千万不要以为欲望不能舍,别人都在追求,我们怎么能舍掉?佛为什么叫我们舍尽这一切欲望,这里面有真正的法喜,有真实的利益——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搞生死轮回,就是欲望在作祟,没有欲望就没有轮回了。

4 名闻利养统统不能要,一点都沾不得;五欲六尘,沾了就是生死轮回。这些东西别人要,我们不要;我们要的,别人也不要!所以我们跟人家相处,经上讲“万德和融”。为什么?不冲突,跟什么人都不冲突。你要的我都不要,我要的你也不要,怎么会有冲突?


1 很多人学佛,在教理上相当通达明了,甚至于也能够讲得天花乱坠,他会说,他做不到,那不是信佛,信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2 举个最浅显的例子,十善业道,不杀生有没有做到?确实这一生当中不杀生,素食,好像是做到了;如果心里面还有嗔恨心,言语态度上还会伤害别人,这是杀生里面的一份,没做到。


3 不偷盗,还有占便宜的念头,不但有念头,还有行为,不信佛!这一条一条说下来,到最后不贪、不嗔、不痴,几乎这十条都没做到——表面上好像做到,实际上都没做到。

4 信跟行是相应的,你说你信了,你做不到,这是假的信,这不是真的信,真信一定要做到!

TOP

慈悲能除去自己的嗔恚心。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请老和尚为大众开示: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老和尚开示:

  虽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实事上这个境界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而已。一般人只愿意帮助和自己有缘的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等。佛法讲的“无缘大慈”,就是要站在慈悲的立场,来关心帮助与自己较无缘的人、帮助自己亲戚朋友以外的人。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人人都是佛菩萨,而且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人间的净土。

  据佛经记载有一位草系比丘,他的性情慈悲,持戒严谨,不但不杀人、不杀动物,而且连一棵树、一枝草都不伤害。有一天草系比丘在外行化,路过一座山林,遇到一群强盗土匪。强盗仅以一根草绳捆绑住比丘的手脚,就抢走了比丘随身的所有物品。草系比丘不忍损毁草绳、伤害草绳中众生的生命,于是一动也不动地任由抢匪带走他随身所需之物。草系比丘心系众生,不伤草木的慈悲心,真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目前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混乱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佛门中有四句名言:“百千万劫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界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要改善目前社会的乱象,尊重生命实为当务之急。每个人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这也是现代科学所提倡动植物保育的环保理念。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树、没有草,人类也无法存活在这世界上。所以说为了世界能够和谐,自己能够有一片生存的净土,我们一定要落实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无论是人类或是动物、植物,我们都应该要尊重,不可以任意地伤害他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