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净空法师:菩萨救苦救难靠什么?解惑

净空法师:菩萨救苦救难靠什么?解惑

菩萨救苦救难靠什么?解惑

净空法师


我们学佛,第一部看释迦牟尼佛传,你得要认识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一生好学。我们中国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世,他的学生称赞老师的德行是温、良、恭、俭、让。孔夫子日常生活状况,学生们说夫子是温和、善良、恭敬,对人对事认真恭敬;节俭,生活节俭;忍让,跟任何人从来没有争执,都是让,这个让有忍让、谦让、礼让。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也如是,释迦牟尼佛的温良恭俭让不但对人,他对小动物也是,甚至于对花草树木,你看他的心态都能看得出来。一生从事教学,这就是菩萨救苦救难,靠什么?解惑。苦难从哪来的?苦难从迷惑颠倒来的,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动,造成了zai 难。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 
 
这是求教,要求佛给他说法,这就是要求佛教给他修学的方法。佛的教导,他一定奉持,他一定会做到;不是听了、明白了,就算了,这个不可以的;一定要把佛的教训做到,这叫奉持。「如法修行」,佛所讲的理论方法,他一定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正自己的行持。  

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思想,就是思想、见解,是心理的行为;第二类是言语,是口业的行为;第三类是造作,是身体的行为。所以常讲「身口意」这三大类,包括你所有的行为了。我们的行为有错误,一定要把它修正过来。依什麽修正呢?依佛所讲的理论与方法,依照这个标准来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言行,这叫做修行。  

修行在哪里修呢?修行要找个道场,哪个场有道?真正明白了事实,修行在起心动念之处,这就是道场。希望同修们要牢牢的记住。


什么叫做攀缘?


净空法师答:攀缘是你有意愿,有目的,或者是为名,或者是为利,你想去做一桩什么事情,这是攀缘,就是你要去找。佛法,佛教我们随缘,随缘跟攀缘不一样,随缘是别人来找你。人家找到我们,我们看到人家有苦难需要帮忙,不能不去帮助,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是随缘。如果随缘当中我们有目的,有名利夹杂在里面,也变成攀缘,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攀缘心不清净,随缘心是清净的。为别人做事,事情做好了,他有福报;事情没有做好,我们已经尽心尽力,功德圆满。所以,绝不妨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随缘;与自己清净心有妨碍,这是攀缘。

1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实质,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没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转变成功德。

2 我们看西方三圣排列的顺序,观音菩萨排在前面,大势至排在后面;观音菩萨重视行,大势至菩萨重视解,这就告诉你,佛法重行。

3 你没有办法行,这才跟你讲解;你明白之后,你一定要行。

4 佛法重在行,自己真正心清净了,真正开悟了,那才重要,其他的东西不重要。古人讲,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有信有愿,你没有行。

老法师曾说观世音菩萨无量无边,并非专指一人。劳烦老法师是否能将这个意思解释得更清楚些?

净空法师答:解释更清楚要花费很多时间,观世音菩萨是个通号,不是专指某一个人。譬如我们在学校里,因为佛法是师道,是老师,专门教人家慈悲、教人家爱心这个老师就叫观世音菩萨。这种老师太多了。像我们在学校里面教国文的,国文老师,你说国文老师不是指一个人,凡是教国文的都称为国文老师。在佛门里面,凡是教人以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的,这个老师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观世音菩萨不是一个人,是通称。要加上名字,某某观世音菩萨,那可以。像我们教国文的,张三教国文,张三国文老师,李四国文老师,这就是专指某一个人。如果没有名号加上去,只称国文老师、数学老师,那就很多了。所以这个道理要懂。

问:受不了环境的诱惑而破戒,请问该如何真正忏悔?

  答:这个问题,是现代社会大众共同的问题。不过你很难得能说出来,勇敢面对现实,算是相当不错。谚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明白了这几句话的道理,就晓得应如何修忏悔法。佛家在行门中,严格来说,从初发心直至成佛,无不是修忏悔法,而忏悔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改过自新”。

  佛家有许多术语,譬如常听到的开悟、忏悔,何谓“开悟”、“忏悔”?看到开悟二字觉得很不可思议,好像一开悟就有神通、有特异功能。事实不然,开悟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失。一般人犯过,迷惑颠倒,不晓得自己的过失,佛就无法帮助他;佛只能帮助知道自己犯过的人。所以,知道自己犯过就是觉悟、开悟,能将过失改正,后不再犯,就是真实的忏悔,名为修行。

  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经论当中将众生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就是身、口、意三业;业即是造作。行为里面有正确的、有错误的,与宇宙事实真相相应的,这是正确的;相违背的,就是错误的。如果发现错误了,就要将之修正过来。

  譬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这是正确的;用虚妄心,假心假意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错误的。发现错误就是开悟,从今以后,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绝对不用妄心,即使人家用虚情假意对我,我仍是用真诚对人。这样做我们是不是吃亏了?要晓得,你的目标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希望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想达到这个愿望,真诚心才能做到,虚妄心是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了解事实真相,就晓得应该如何做法。别人骗我,我不骗他;他骗我,他搞六道轮回;我不骗他,我要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纵然吃亏上当也不在乎。不肯吃亏上当的,则继续搞轮回;我们愿意吃亏上当,轮回到这一生为止,下次不再轮回了,这是值得的,有真实的利益。

  所以,我将修行归纳了十个科目二十个字,时时刻刻、在在处处,要用这十个标准来修正我们的行为。

  第一“真诚”,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用真诚心?第二“清净”,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有没有被污染?何谓污染?顺己心意的起贪爱心,不顺己意的就生厌恶心,你的心就被污染了。换言之,你在境界里失去了自主,被外境诱惑,就是破戒了,所以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自己的心清净不染。第三“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高下,心才能得定。第四“正觉”,真正的觉悟,绝不迷惑。第五“慈悲”,即是爱心。然后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生起“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

  在事相上,也有五个科目:“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于诸法实相真相明白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不会把这些事相放在心上,就是放下。放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做得更认真、更努力,因为你要做一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向你学习。所以,你的生活就是自在、潇洒、快乐的。随缘就是不作意,不会有成见,不会想着自己一定要怎样做,而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的生活情趣。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做到自在、随缘,就快乐无比、幸福美满了。

  这种幸福、美满如何能保持永恒?一定要念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到永恒了。如果不往生净土就非常困难,你这一生得到,来生转世必有隔阴之迷,前世的修行都忘记了,又随着环境迷惑,又造作罪业,这就麻烦了。所以,最后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才得到彻底究竟的大圆满,这是真实究竟圆满的忏悔。出家人应当如是学,在家学佛也应当如是学。

1 我们今天讲道德。道德是什么?宇宙自然的法则、自然的规律,这是道;随顺道就叫做德,随顺就是德。

2 道德里头,最重要是随顺大自然,决定不能跟大自然相违背。跟大自然相违背,zai 难就来了。你个人跟大自然相违背,你就会生病,甚至于死亡。

3 这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如果我们随顺,这自然环境就美好;你要想改变它,自然灾害就产生。自然灾害,就是地球生病了。地球生病,就有水灾、旱灾、火灾、地震、飓风、海啸。

4 地球怎么病的?是人把自然环境改变。就像我们身体一样,身体,父母生下来,那完全是法尔如是,你偏偏要去改变它,那你是自找麻烦。

5 改变最明显的,现在是整容,整容就是破坏自我的自然生态。我过去在澳洲,有个同修来帮助我烧饭、整理环境,我常常看到她愁眉苦脸,痛苦不堪。

6 问她怎么回事情?她说二十年前,她做过鼻子整容,二十年后产生副作用,现在鼻子出了问题,苦不堪言。

7 我们的容貌、身体,父母生下来,这是自然的;你要想改变它的话,你就要麻烦了。决定不能破坏自然环境,这个道理你要懂。

8 我们看到街上很多整容的医生,那叫破坏自然,破坏自然生态,都给你带来麻烦,这都是不懂得道德,不明道德。



如何读诵佛教经典才能受益

  我讲过很多次,早课就是提醒自己。提醒之后,你这一天要照做,要落实。你早晨那支香就没有白点,点这支香,是我自己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要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也要劝人守法、守规矩,你这一支香就没有白点。劝人家种善因,断恶修善,这是供花,这个花没有白供。所以这一些表法,都是提醒自己,自己要做,要劝别人做。

  晚课反省检点,我今天做的成绩如何?我有没有做到?有没有认真去做?做得自己满意不满意?如果自己觉得不够满意,要忏悔,要改过,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这叫修行。你这早晚二课,成就真实功德。不是形式,现在人修行,只有形式,没有实际。所以他不能成就。

  读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要真诚心、恭敬心,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间断就是这一部经要一次读完,不要分做几段,分做几段的话,当中就有夹杂,效果就低了,就差很多很多。读经的时候,决定不能有任何事情来干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在家里面读经,最干扰的就是电话。读经的时候,最好把电话拔掉。不要有任何人打扰你,你用清净心来读,你才能收得到效果。平常如果常常有干扰,读的时候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使我们慢慢念得比较熟,是帮助熟悉,是在练习阶段,这没有什么大作用。这个时候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说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这是一定要求得真实的功德效果的。

  可惜读经万遍白读了(读经时应该千万注意的问题)

  “转读”,关键在“转”,我们今天会读,不会转。转是什么呢?转我们自己的境界。没有读经之前,我们很多想法、看法、说法、作法,全都错了,现在展开这部经,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把一切错误转过来,跟佛菩萨一样,这叫“转”。

  “转”这个字简单来讲是指“转变”。平常我们常讲“转凡成圣”。读这个经你要会转,那这个功德就大了。你这一转非同小可,你不是小圣,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不是普通的菩萨,是地藏菩萨,那还得了?所以经要常读,天天读,天天转。你不读,你怎么个转法?所以净业三福里面“读诵大乘”这句话重要,天天要读,要读得很熟,起心动念你才能转得过来,这个道理在此地。读经境界转不过来,白读了。所以经典展开有的人会读,有的人不会读。不会读的,读给佛菩萨听,与自己不相干;会读的是读给自己听,与别人不相干。决定转变自己的境界。

  《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三千遍没开悟。悟了以后,他很感慨跟六祖大师说:“过去虽然天天读《法华经》,读了三千遍,是被《法华》转,今天开悟则转《法华》。”这叫做“转读”。法达给我们做了一个明显的好榜样。什么时候你能转经,而不被经转,被经所转是死在句下,你读死书,你不开悟。你能够转经,你在经里面开悟,悟了之后,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你为众生解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所以读经是不是修行?是修行。会读的人是修行,不会读的人不是修行。古德教我们“随文入观”,那是修行。随着佛所说的,我们观念就相应,就契入了,这是真修,圆修圆证。“随文入观”,随着善知识的开导,他就契入境界。我们今天修学,修了几十年还是个凡夫,丝毫没有转动,苦在这里,念念还是随顺烦恼,这怎么行?念念都是自私自利,这是大障碍。不但十法界你不能超越,六道都不能超越;不但六道不能超越,欲界都不能超越,你说你生活里头空间多小,你活得多辛苦,你活得多可怜?

  修学中遇到神奇现象怎么办?

  你看到佛像光明,这是好境界。也有出现魔鬼,很恐怖的恶境界的。佛告诉我们,无论是佛境界,是魔境界,都不要去理会。不要放在心上,就没有事情。都是好境界,如果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常常想着,就容易着魔,就变成魔境。凡是修行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功夫稍稍得力了,一定就有境界现前,境界现前怎么对付呢?佛在经上教我们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不要去理会它,这个境界是好境界。如果你要是理会它,起了分别执著,这个境界是魔境界,障碍你的清净心,不理会就没有事情。禅宗里面所说的“魔来斩魔,佛来斩佛”,这个“斩”的意思,就是统统不理会。魔来了也好,我不理;佛来了也好,我也不理。保持自己的清净心,这就对了。

1 嗔恚是什么?嗔恚是发脾气。发脾气要不得,一定要止住!

2 人在嗔恚当中,理智都失掉了,完全是什么?感情用事,会做出很多的恶业。

3 嗔恚是严重的烦恼,是地狱道的业因。如果你遇到逆境、恶缘,常常发脾气,死了以后必堕地狱。

4 所以我们遇到一些恶人,有意无意来找麻烦、来障碍、来破坏,最重要地,不能发脾气,一定要记住,嗔恚是地狱道的业因。

5 佛经上说,嗔恚是火,这个世界上的人要是没有嗔恚,这个地球不会有火山爆发,不会有火烧森林。

6 佛在经典上说“火烧功德林”,功德是你的清净心,是你的定慧,你修再多的功德,一发脾气就完了。

7 嗔恚是恶业,是烦恼,是业障,用什么方法可以破除?佛告诉我们,忍辱能破除。

8 嗔恚(chēnhuì)是地狱的因,我们一定要学忍辱。一切众生做最严重的不善,我们也不会发脾气,也不生气,好处是什么?不作地狱因。

TOP

学佛的人都知道有因果,但很多人不知道谁主导因果?谁在过程当中记录所有的因果?很多初学的人都有疑问,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这是真的,这个因果有记录,而且记录得很详细一条都不会漏掉.什么人在记录?你自己阿赖耶识里头在记录,绝对不关别人的事情.佛菩萨不会记录这个事情,阎罗王也不记录这个事情,上帝也不会记录这个事情,谁记录?你自己.你自己起心动念,阿赖耶识里头落种子,那个种子就是记录,那我们今天讲印象.这个种子没有形相,佛在经上讲,我们每个人无量劫来,造作的这些善恶无记种子,如果它有形相,形相再小,尽虚空都容纳不下,你就知道这个事实真相.

    但是,这个东西不怕,业习种子不怕,为什么?佛在经上跟我们说过"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这你们都听说过,怎么样把那个烦恼,就是善恶种子转变成菩提?菩提就是智慧.这个种子不能消灭,种子如果消灭掉了,菩提消灭掉了,那这麻烦大了;不能消灭,转变,转烦恼成菩提.问题是你要会转,转生死为涅槃,佛法实在讲最妙的,最高明到极处就是转.你怎么样把恶人转变成善人?把你的冤家转变成好朋友?你会转,决定不能够对立.你会转了,《楞严经》上讲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要会转的话,样样都会转,那你就成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佛的本事就是会转,我们的本事就是不会转.不会转你就受着业力,受外面境界转,那很苦!自己做不了主!处处要受境界折磨.你会转,境界折磨不了你,你就得大自在了.那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大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智慧有两种:根本智,后得智.我们今天为什么不会转?这个转是后得智,就是智慧的运用,我们为什么?我们没有根本智,你哪来的后得智.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所不知能转万物!但是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是从无知来的,无知而无所不知.我们今天恰好相反,我们是有知有所不知,跟这个完全相反,这就叫迷失了自性.

    现在人讲求知欲,求知的欲望,这都误导众生,你求知,那你就什么都不知,求知就是所知障!真实智慧从哪里来的?从戒定慧来的.这诸位一定要懂,戒定慧三学,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之所以能从凡夫修成佛,靠什么?就靠戒定慧,他教化一切众生业不离戒定慧.所以今天我们头一个就不想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不说别的,我讲个最简单的东西,"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听新闻",如果这一点你都做不到,你这个心、念头永远被现在这个传播媒体所控制,传播媒体在主导你,你不得了!

    传播媒体是什么?大魔王,它在折磨你.我们自己要认识它,在《楞严经》上讲,你见怪就不怪了,你只把它看穿了,它对你就没有影响力.我把它看穿了,大魔王,天天在搞是非,教人做杀盗淫妄,完全破坏戒定慧三学,破坏伦理道德.我们对它敬而远之就可以了,不要接触它,这是比什么都重要,要从这个地方下手.

    学佛要从十善业道,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从十善业道.印光大师教给我们的是《了凡四训》、《安士全书》.他老人家在《文钞》里面多次赞叹,他所《安士全书》是讲因果最好的一部书.《感应篇彙编》是第二,《历史感应统记》都排到第三去了,最赞叹的是《安士全书》.《安士全书》文好、义好,里面所举的例证,都好!多读、多看,从这上奠定深信因果,断恶修善.我们今天既然不重视戒律了,戒律也没人来讲,所以就用《感应篇彙编》、用《安士全书》代替戒律,在这里扎根.你有戒,二后心就有定,定才能开智慧.

    所以,根本智不是别的,根本智就是甚深禅定,它起作用就是后得智,无所不知,后得智能转境界!所以没有戒定慧三学,你怎么能转得了境界,你决定被境界所转,所以这个要知道,不要怀疑.我们起心动念,阿赖耶识里面都落下种子,绝对没有一个漏掉的.纵然这个印象很薄弱,自己过几天都忘掉了,都想不起来了,可是种子决定在,这个不是别人给你记录的.大的善恶,鬼神也有记录,这个无所谓,没有关系,鬼神的记录,还要在阿赖耶识里头调原始档案来对照,他有没有记错.所以,阿赖耶识是我们的原始档案.

TOP

1 学佛要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转恶为善”,纯善;“转迷为悟”,大悟彻悟;“转凡为圣”,大圣,不是小圣。

2 身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身照世间;意是念头,念念为众生,时时刻刻想如何帮助一切众生,如何帮助这个社会,意照世间;口是言语,说法教化一切众生。

3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所造的业,这个业跟我们普通的业不一样,这个业在佛法里面不得已给它起个名字,叫“净业”。凡夫这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是“染业”。诸位要晓得,染、净在“意”,不在“身口”,身口是纯粹的工具,没有善恶。

4 就好比我们现在的电视机、摄影机一样,它是工具,它没有善恶,你要是传播一些善的事情它就造善业,你传播一些恶的事情它就造恶业,它本身没有善恶。身口是纯粹的工具,善恶在意识里头。

5 你心善、念头善,你身口所造的当然是善业;心不善、念头不善,身口造作的就是恶业。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常讲,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在哪里?根本在“意”,在念头上。佛菩萨的教学也就特别着重在意识,唯有“意识”能觉悟、能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能“转恶为善”。

6 “转恶为善”是佛教化众生第一个层次、第一个阶段!众生没有觉悟,对于事实真相没有搞清楚、没有明了,先教他断恶修善。善恶的标准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十善业道。

7 佛在经上说的这个标准,我们以后读其他宗教的书,yi si  lan教的《古兰经》、天主教、ji 督教的《新旧约》、印度教的《奥义书》,几乎所有宗教书里头,善恶的标准都是这个。你能够断恶修善,不但佛菩萨欢喜,佛菩萨护念,我今天可以这样说,所有宗教里面的上帝、神圣都欢喜,都护念你,何乐而不为之?

8 古来祖师大德劝勉我们,学佛一定要相信佛的教诲,凡是与佛教诲抵触的,我们都不应该去相信它,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断恶修善”,所有宗教里面的神明都是这个说法,共同的。佛法与其他宗教不相同,它有更深的层次,那是帮助人“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就超越其他宗教!


南无阿弥陀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