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单纯,心的最高境界

单纯,心的最高境界

张廷春


单纯,是人心灵中最为宝贵的质量。与真诚相比,单纯显得更高尚,更纯洁。单纯绝非是简单和纯真,而是一种精神格调,更是一种人生境界。因此,如果要对心的境界给出评价,我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的单纯来自自然。有人把人性中的两种单纯,分别与两种自然相对应。一种是儿童原始的单纯。幼小的生命未开化,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这种儿童人性与原始的物质性的自然相对应。另一种是超越的单纯,与生命超越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对应。一切精神上的智者圣贤,都是通过信仰、思考和体验而与超越的自然达到了相通,因而他们的心灵内核和人性,都具有这种超越性的单纯。
然而,在这两种自然和人性的两种单纯之间,隔着社会和社会关系。在世俗社会的作用下,人一方面脱离了原始的自然,另方面又在人性复杂化中被阻止走向超越的自然。因此,大多数人往往在失却了原始的单纯之后,却不能获得超越的单纯。所谓「反璞归真」、「返老还童」,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须穷毕生的努力,坚守灵魂的执着,才能重回孩提的王国,找到童心的视角,获得人生回归的最大凯旋。
与丰富的单纯相反的另一面,是贫乏的复杂。这是些贫乏浅薄的心灵,他们的心灵空间被各种利害关系和人际关系占据着,整日精于算计,工于权谋,所以复杂。还有那些所谓的「富人」、「大款」,处心积累,机关算尽,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前者是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后者则是欲壑难填的痛苦,其实同样具有精神匮乏的特征,所以都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除了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外,也许还有一种贫乏的单纯。这种没有精神和灵魂光彩的心灵,平淡如水,苍白如纸,幼稚得可怜,简单得可悲,我宁肯说这是肤浅、单一、简单,而不是单纯。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真不好说。如果说有,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那种麻木、冷酷、阴暗、古怪乃至不可思议、难以理喻、天良尽失、丧心病狂的被称之为魔鬼的心灵,是不是可以归入这一类呢?这种人性的异化,只能称之为心灵泯灭的「披着人皮的禽兽」。
毋庸讳言,社会是一个庸俗化功利化复杂化的领域,没有人能够完全脱离社会而生存,世俗的社会箝制着人们普遍沉沦于功利性的外在生活。而纯粹的有内在生活的人,少之又少,往往在世人眼中属病理意义上的天才疯子,如王国维、尼采和荷尔德林。对于正常人来说,外在生活和内在生活都是需要的。这两者皆优的天才,如歌德和拿破仑,相信必定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想,人不能因为社会复杂而放弃自己内在的心灵生活。真正的伟人必有高洁单纯的灵魂(内在生活),内在心智贫乏的人绝不可能有不朽的事功(外在生活)。当然,灵魂高洁单纯未必有不朽的事功,因为拥有内在的非功利性的心灵生活与职业生活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祈望,用出世的精神去过入世的生活,在平庸沉滞的世俗时空中,保留内在的自由与充实、自信与宁静,由此获得一个更高的自我。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逐步越过社会的樊篱和世俗的屏障,努力走向自己认定的精神目标。倘能童心回归,修得正果,我便在自己身上找到了人生幸福快乐的最大源泉,并最终达致丰富的单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