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
「本经《积功累德品》」,这是第八品,经文上说「法藏比丘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一章讲极乐世界的历史,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等于说他在大世界里办一所佛教大学,这个佛教大学是个一条龙的学校,等于说从佛教幼儿园一直到研究所。怎么知道的?因为它有四土,它有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它有九品,像是小学;方便有余土,好比是中学,好比是大学,声闻、缘觉是中学,菩萨、佛是大学,这是方便有余土,九品里面;再往上去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那是研究所。所以它是很完整的一个一条龙的学校,他在那边办学,得到十方诸佛赞叹。学生从哪里来?十方诸佛如来都把他们的弟子,等于说是保送到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的?释迦牟尼佛介绍的。释迦佛要不给我们讲这些事情,不给我们介绍,我们哪里知道有极乐世界?而且真正想到极乐世界去修学,不难。基本的条件就三条,信、愿、行,你真信,真愿意去,真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就行了,这个条件就行了。生凡圣同居土,那个世界最大的好处,这是古大德常讲的,弥陀净土第一德是什么?寿命长,无量寿。佛无量寿,每一个人都无量寿。在他方世界,像我们在这个世界,寿命很短,没有学成功,寿命到了,来生再得人身继续学至少要耽误二十年,你就想想那个成就多困难。过去生中所学习的,阿赖耶里确实有这些修学的一些数据。但是这一投胎一转世,二十年,受很多染污。因为你有缘,你到时候一定会有善知识来帮助你、来提醒你,你又再重新来学习。学习没到成就,寿命又到了,生生世世这个搞法,几十世都不能成就。如果对净土法门遇到了不相信,不肯接受,那一点办法都没有。遇到这个法门,真正肯相信、肯发愿、肯放下一切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就。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难信,那成就是真容易成就,难信易行,稳当、快速,保证你成就。
这是讲阿弥陀佛建造这个道场、这个学校,你看住真实慧,勇猛精进,这叫自性般若智慧。勇猛精进,他也有老师,老师晓得这个学生,有抱负,有远见,心量很大,自在王如来。他也去参学,参学多少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道场,一个不漏。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参学一样,所有宗教学派统统去学过,一个不漏,这是勇猛精进。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志庄严,妙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他取一切诸佛道场的长处,一切诸佛道场有缺陷他统统能舍掉,所以建立一个极其完美的修学环境,不是偶然的。「故知极乐依正清净庄严,皆真实慧之所流现」,这句话重要!极乐世界的正报,从整个世界,正报是阿弥陀佛,其它都是依报。依报是十方仰慕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到那个地方去的。从我们往生去的人,我去了,到极乐世界了,我是正报,阿弥陀佛也是我的依报。这依正的意思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华严经》上讲的「主伴圆融」,我是主,阿弥陀佛也是我的伴;你是主,我跟阿弥陀佛也是你的伴。任何人都做主,任何人都是伴,主伴圆融,清净平等觉。
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律部
“名誉、利养”,我们今天所说的争名夺利,这可以说是世间人,自古以来,大家拼命要追求,拼命去争取的。“乐”,这个字念去声;是爱好的意思。为了名利造许许多多的罪业,你要夺取的,必然要伤害人,这伤害人甚至于不择手段,不怕因果,不怕报应,只争取眼前一点点的小利,不知道后患无穷,所以佛说那是迷惑颠倒的人,他要这个东西。真正觉悟的人他不要,纵然这东西得到了,也不要。为什么呢?避免祸害,成全功德。所以有利,这利给大众去享受,自己不须要,这是聪明人,是真正觉悟了的人。
我们冷静想一想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是不难明了的。人在世间一切的享受,不外乎衣、食、住、行。衣服够穿就行了。吃,又能吃多少呢?很有限。居住,晚上睡的再舒服,床做得再大,身体也不过就六尺长、两尺宽而已,再大的床也不能同时占用。所以说实在话,人生在世享受真的非常有限。我在美国看到有很多华丽的大房子,他们请我去看看,我坐在那里很舒服,喝喝茶、享受享受,很自在;我不操心,我在那里真的享受;主人就可怜了,天天打扫、维护,一天到晚为这个房子操心,多可怜!但他请我去享受。所以聪明人不作糊涂事,房子愈小愈好,收拾容易,负担也很轻,生活没有压力,这个人就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人。所以快乐永远是觉悟的人才有,迷人、愚人决定没有快乐。下面“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的比喻容易懂,也许诸位看了,会想有这么严重吗?真的是这么严重。
主持人:我们怎么知道他是不是好老师呢?因为这一些人呢,这些我们可以把他当作人世间的这种骗人的妖魔鬼怪,他们演好老师演得很像呀!我们凡夫肉眼看不出来呀!这要怎么分辨呢?
净空法师:你仔细观察他的言行。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嘛,“听其言而观其行”,他的言行相符,大致上就不错了。譬如说最简单的,佛家教人“觉而不迷”,你看看他是不是这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教人的总原则、总纲领,“觉、正、净”。你仔细观察了,他像不像啊?他还会不会被这个社会外面境界所污染,会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你去观察这个。他如果眼见色,耳闻声,对于外面花花世界,他确实不动心。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你问他,他不是不知道,他样样知道,如如不动,没有一丝一毫贪求的意念,这说明他有定功,他在境界里如如不动,清清楚楚,这是有道心。
再观察佛家教人修行的基本法。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佛家基本修行的项目十条,“不杀生”,你观察他是不是做到?特别观察什么呢?蚊虫、蚂蚁。蚊虫咬他,你看他杀不杀它。蚊虫咬他,一巴掌打死,这不是善知识。我们要不要跟他学,要考虑。蚊虫咬他,他欢喜布施供养。蚊虫来,他要来吃饭嘛,我们常常帮助别人嘛,救济别人嘛。它要来的时候,我们布施它,供养它,欢欢喜喜。你把他赶走,多差劲呀!人家来求你帮忙,你不答应,把它赶走啊,错了!看看他对小动物有没有爱心。“不偷盗”,看他有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如果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盗心。特别观察他什么呢?看他偷不偷税?如果还想尽办法走法律漏洞,偷税呀,他的盗心没断。所以仔细一观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他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哪个是善知识,哪个不是善知识,不是清楚了吗?
实在找不到,找古人嘛。从前,李炳南老居士介绍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世了,但《印光大师全集》在台湾许多地方很容易找到,读他的书,依照他的话去做,那你就是印光大师的学生。所以,现代人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嘛。这个方法最初是孟子,孟子私塾孔子,他对孔子很佩服,但是那个时候孔子过世,但孔子的著作在,他专门读孔子的著作,专门学孔子,学得很像啊!所以中国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是“亚圣”,他学得太像了。往后这个例子开了,在历史上成就的人很多,司马迁学左丘明,左丘明《左传》嘛,专攻《左传》,专学《左传》,他学成功了。韩愈学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嘛,韩愈成为唐宋八大家的首领,专门学《史记》,专读这个书,专门学这个书,他都是有成就的。那么在佛教里面,明朝末年的澫益大师,他学莲池,莲池也已过世了,莲池大师的著作在,专读他的书,专学他的为人,把他的教训统统落实在自己,这是真正莲池的弟子啊!所以,很多好的榜样,今人找不到找古人嘛,古人不会拒绝你。
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印光大师
这对我们现代初学佛的同修,特别是受过教育的高等知识份子,真是当头一棒。知识份子学佛都想作大通家——通宗通教,博学多闻。看看祖师给我们讲的真实话,业障没消,三昧没有成就,这些东西全都落空了,都是空谈,没有利益。所以学佛人粗心大意的太多了,心思细腻的少啊!“四弘誓愿”哪一个不会念?哪一个人记不得呢?四弘誓愿不但是大菩提心,连修学的程式都给我们说出来了。佛法从那里学?从发愿学。首先要发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跟佛同心同愿,佛的心愿就是普度众生,我们要发真正的愿。发愿之后从哪里修起呢?烦恼无尽誓愿断,从这里修起。所以祖师讲业识未消,烦恼没断,三昧未成,这个心不清净,不能学法门。先断烦恼,烦恼断尽了,三昧成就了,这个时候再“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次第,佛不是在世的时候就讲得很清楚吗?可是我们不听话,把度众生不要,断烦恼也不要了,把前面两个不要了,就从法门无量誓愿学下手;好像盖楼房,一楼、二楼不盖,只要盖第三层。你能盖得出来吗?这大错特错!所以光阴都虚度了,精力都浪费了;这我们一定要真正明了,确实戒除。最后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在此地,我教同修们四弘誓愿,我们这一生在娑婆世界修前面两条;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再修后面两条。这稳稳当当,一点都不会错误。所以在这个世界要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执持名号上;念得纯熟,烦恼就没有了,都变成佛号了,念佛三昧也成就了,这是我们在娑婆世界迫切要办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