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业障太重,学了佛之后变成明知故犯,怎么办?

业障太重,学了佛之后变成明知故犯,怎么办?

娑婆世界,南赡部洲就是这个地球,地球上的人心散乱,妄念太多、杂念太多,念力不能集中。所以阿弥陀佛为我们指定一个方向,你就想西方。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在哪里?就在这部经里头。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资料,我们凭著这个资料认识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然后发愿求生,这里头统统都说清楚、说明白了。学佛,要想一生成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四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心锁定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久而久之他就开悟了。守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就是定,我把心定在这一处,定在西方、定在极乐世界,其他的放下不想了。让心里面只有这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什么都没有,纵然是地狱众生,也能很快成佛。这是诸佛菩萨真实智慧,真实的方便。佛菩萨为什么把众生一视同仁,看一切众生皆是诸佛,为什么?一切众生都是自性流出来的,诸佛菩萨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同一个根、同一个源,怎么可以分别?怎么可以执著?所以佛菩萨对於一切万法没有分别执著,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能不懂。

  话虽然说得不错,事上依旧回不了头,依旧转不回来,这就是一般所讲业障太重。学了佛之后变成明知故犯,这事就难了。自己晓得这个毛病严重,怎么办?只有用精进这个方法,精进不懈,绝不退转,勇猛向前。干什么?读经,能不能将这个经读三千遍?三千遍是一个很少的额度。三千遍,心定不下来,还是有杂念,还是有妄想,我再念三千遍。还没有效果,再念三千遍,肯定三昧出现了。三昧是什么?定功,你心真的定住了。念经目的是什么?是修定,修念佛三昧。得到三昧之后不要放松,继续努力,再念个一、二千遍,可能就大彻大悟,可能就明心见性。这就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三无漏学。持戒是干什么?转恶为善。修定是干什么?转迷为悟。到大彻大悟,果德就现前,真开悟了,对於诸佛应化在世间这些事理、因果,你全都明白了。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0五集)  2013/5/17  

缘不能坏,顺境逆境不能动摇,善缘恶缘不能影响,这叫坚固。究竟,最后的目标,是阿惟越致菩萨,圆证三不退。「以此愿故,生彼国者,悉得三忍」,这三种忍你全得到。那我们得反省,我们今天修学净宗,信愿持名有没有满足的愿?有没有明了的愿?有没有坚固的愿?究竟的愿有没有?这里头最重要的,特别重要的是满足、明了、坚固,前面三个有了,后头究竟必定得到,这三样不简单,都需要经教帮助。念佛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不会为境界所转,原因什么?他满足。对於自己的环境满足,人生在世,一生当中能吃饱、能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满足了,真正做到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真满足。我还有要求,还有想要的没有满足,没有满足,你操心、你有妄想、你有杂念,满足没有了!

  李老师一天吃一餐,三十几岁开始,坚持一辈子,那是什么力量?满足。他确实住一个小房子在台中,他的房子我去过很多次,很熟悉。总面积在台湾是十五坪,一坪是香港的三十六尺,十坪三百六十尺,十五坪,再加个一百八十尺,不大!几乎一生一半的时间都住在那里,他很满足。它是平房就一层,合香港五百多尺的房子,不到六百尺。自己照顾自己不麻烦别人,修福;要别人照顾,这是大福报。自己没那么大的福报,自己照顾自己,李老师修的,一生修的,来生福,这一生没有享福,来生的福报就大了。可是来生能不能享福?不能享,一享就坏了,麻烦就出来,还是到极乐世界安全。你真正把面面都看清楚、看明了,享福不是好事情,唐太宗做皇上享福,作威作福,死了以后还堕地狱。所以中国的文字真正了不起,中国文字福跟祸,你看看这两个字很像,就差一点点。「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感应篇》上讲的,福不小心就变成祸,非常接近。所以我们要懂得避祸,那就不能享福,福里头有祸。人在逆境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人一享福,迷惑了,自古以来,福报里头迷失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念念要普利众生,不要为自己,范围要大,念念为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心量这么大,能做得到吗?做得到,只要你用真诚心,你就做到了。如果这里头掺杂一点自私自利,掺杂一点烦恼习气,那你就做不到,把你的功力全都破坏了,一点都不能掺杂。每天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练什么?练放下执著、放下分别,练这个,这叫真功夫。放不下怎么办?放不下,马上转归阿弥陀佛。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无论是善念是恶念,都不必去理会,为什么?善念、恶念都不是真的,都是妄念,立刻转变成阿弥陀佛这叫正念。念念普利群生就是念念阿弥陀佛,我把念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祝福他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和、天下太平。这个愿好!要知道每个念头都遍法界虚空界,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每个念头都「出生无尽」,每个念头都「含容空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种心念才叫大乘菩萨。「随缘妙用」那是最高的原则,「威仪有则」是现前要做的榜样,不是为我,为整个社会做好榜样,凡是不好的样子决定不能做。起心动念自己想想我这个念头行不行,如果整个社会都像我这个念头,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要想想。如果是自私自利,如果是贪瞋痴慢,那还得了吗?这世界会毁掉。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迷惑!觉悟就不会了。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做最好的样子,给社会大众做榜样。那就一定要把《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把《沙弥律仪》做到,这是最基本的。这些东西都能做到,这是好样子。

  我们对一切苦难众生的祝福,那不是口号,真正能够实现。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的态度,「柔和质直」。无论对什么人,言语要柔和,态度要诚敬,质直是真诚恭敬,自己要学谦卑有礼,要肯定世间没有坏人,这个心非常重要,这个心就是同体大悲心。那个人造五逆十恶罪是一时迷惑,不是真心,是他那个妄心、不善的习气所造成。他的真心本善,他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他的真心,没有发出来,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只要把障碍去掉,他本善的真心就现前,他是佛心,他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不能不知道的。你真正明白了,你就没有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全变成佛菩萨,虽然他还没能变得出来,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变了。你说我们的心多舒畅,我们的心多美好。经上一再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所受用的环境多美好,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没关系。如果有关系,那诸佛如来的环境就不好。为什么?诸佛如来永远住实报土,跟我们在一起,他还是住实报土,决定不会受十法界六道的干扰,这才叫得大自在,这才叫证大神通。所以他具足无量神通方便来教化众生。

  四德末后一句「代众生苦」,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迷得太重、迷的时间太长,我们跟他在一起和光同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从十九岁出家,到八十岁圆寂,六十年的时间,住世,用什么方式?苦行僧,示现那个样子,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十二年求学,四十九年教学,这是代众生苦,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真放下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边都不沾,他真做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们,我们自己衡量,体力不行,他那种生活方式我们做不到,我们要常常生惭愧心,生活需求不能太过分,太过分怎么对得起佛陀!我们有没有想到代众生苦?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表演,临走的时候还给学生说法,还给后人交代。知恩才真正懂得报恩,不知恩他不晓得报恩。怎么报法?依教奉行。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