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研究《大乘百法明门论》的目的

真正的无为是指消灭内心的执着

净界法师


    大乘的真如无为,我们也可以从《华严经》的偈颂,来体会它的境界,《华严经》赞叹法身菩萨说: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要证入真如无为,首先必须跟空正见相应,想要达到真如无为,一定不能够有一个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依止我,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把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带到无余依涅槃去,就算你有这样的善巧方便,都不能达到真如无为,那是一种有为的境界,不能跟真如无为相应,所以要游于毕竟空。


  但是只有常游毕竟空不够,还要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众生的因缘成熟时,菩萨就会出现,菩萨不但要如,还要来。如来是佛的十种功德之一,如─无我、无我所,但是还要能够来─生起妙用。所以菩萨从高雄到台北去度众生、从台北又回到高雄去,整天忙碌、四处奔波,但是他是在无所执着、无为的境界。这跟外道的定力不同,外道无为一定要进入四禅,所以什么事都不能做。二乘人进入无为,也是什么事都不能做,想受灭无为跟外境都没有接触,众生苦恼,念他的名号啊,他不受,他善也不受、恶也不受,于一切法不受,跟众生的讯息完全断绝了。但是观世音菩萨不一样,是千百亿化身,到无量无边的世界去度众生──千江有水千江月,很忙碌,但是内心常游毕竟空、是无为,所以真实的无为,应该是无为,无不为。


  总之,我们从真如无为来看,真正的无为是指消灭内心的执着──惟有远离遍计所执,了达我法二空,乃能证会本真本如之体,还是能起一切妙用。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净界法师

    真如二字亦是强名,前五无为又皆依此假立,此即唯识实性,故皆唯识,决无实我实法也。是说真如二字,其实也是假立的,不是有一个独立的法叫真如。当你的内心能够常游毕竟空,又能够到十方世界广度众生,这时候安立你已经达到真如了。又前面五个无为法,都是依此假立的,所以说是唯识实性,是一切法的真实体性。我们常讲的把心带回家,这个就是我们的家,一切法真实不变的体性,故皆唯识,决无实我、实法也。


  从这段文可以看出来,想达到真如无为,因地要具足二个条件:第一个要发菩提心,第二个要有空正见。换言之,你要有大悲心,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其次是不能有我执法执,要有空正见。如果单单只是修空正见,一定会落入想受灭无为,二乘人所成就之境界。菩萨是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依止大悲心、大愿力来度化众生,所以说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达到真如无为的条件。


  《金刚经》有一段经文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圣人所成就的功德有很多差别,怎么判断呢?贤圣的差别不能从有为法来判断,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有些人说:啊呀,这个菩萨不得了!度了十万个信徒,有十万个弟子,盖了几间的寺庙……圣者的功德,不是从这个角度来判断,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应该是看他内心所体证的是什么无为。

圣人所依止的无为,可以分成二种:一个是小乘的无为,一个是大乘的无为。小乘的无为是想受灭无为,在这当中他的心都不活动,于一切法不受,就是这种境界─如而不来,大乘的无为是如又是来。但是大乘的无为又有分证与圆证的差别,菩萨是分证,菩萨修习菩提心跟空正见,有的菩萨悲心强,空性正见比较弱,有的菩萨空性正见强,但是悲心比较弱,这是分证不同,只有佛陀才真实、究竟圆满真如无为─即空、即假、即中只有佛陀。


  凡夫只是分证、得到某一部分的功德,这就是我们的皈依处,佛经讲: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其实佛陀要我们皈依法,不是皈依有为法─度那么多弟子、盖那么多寺庙……是要皈依真如无为。你有真如无为的修证,就一定能显示无量无边的妙用,但得本,不愁末。如果皈依有为法,依止一个我来行善,是靠不住的,发心后很容易退转。我们可以说:这样研究下来,心王、心所法,还有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在这一切法当中,真如无为才是最殊胜的!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一)

净界法师


    (二十二)


  丁二、答无我


  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者,即前五位百法之中,一一推求皆无此二种我相也。补特伽罗此云有情,有情无我,即生空也;法无我即法空也。且有情无我者:于前五位之中,若云心即是我,则心且有八,何心是我?又一一心,念念生灭,前后无体,现在不住,以何为我?若云心所是我,则心所有五十一,何等心所是我?三际无性亦然。若云色法是我,则胜义五根,不可现见,浮尘五根与外色同,生灭不停,何当有我?若云不相应行是我,则色心有体,尚不是我,此依色心分位假立,又岂是我?若云无为是我,对有说无,有尚非我,无岂成我?故知五位百法决无真实补特伽罗可得也。次法无我者:依于俗谛,假说心、心所、色、不相应行,种种差别。约真谛观,毫不可得,但如幻梦,非有似有,有即非有。又对有为假说无为,有为既虚,无为岂实?譬如依空显现狂华,华非生灭,空岂有无?是知五位百法,总无实法。无实法故,名法无我也。


  前面是回答:何等一切法?说明一切法的差别相,一切法分成有为法跟无为法,在这当中又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总之都是在说明一切法的差别相。以下说明云何为无我。无我是一切法的总相,不论是有为还是无为,本质都是无我,这是一切法所共同的相貌,也就是一切法的总相。

看本文: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首先天亲菩萨把无我的总类标示出来,有二种无我:第一个补特伽罗无我,第二个法无我。


  我们看蕅祖的解释: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者,即前五位百法之中,一一推求皆无此二种我相也。这一段是说明一切法无我。前面的一切法,不管是有为、无为,都是假借因缘而显现──真如法性随顺于造作的因缘而显现有为法,随顺于寂灭的因缘─禅定、智慧的因缘,而显现无为法,总之有为、无为都是假借因缘而生,它的本性毕竟空。如果一切法有独立体性,就不必假借因缘,既然需要假借因缘,就是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所以说一切法是无我的。换句话说,前面的五位百法,我们依次第一一去推求观察,都没有这二种我相。哪二种呢?


  一、补特伽罗无我:所谓补特伽罗玄奘大师翻译成有情,另外一种翻译叫数取趣,简单讲就是得果报。凡夫的生死,就像大海一望无际,往前看是无量无边的生死,往后看也是无量无边的生死,在等着我们。十二因缘里面: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这无量无边的生,假设不去息灭,永远也不会断绝,会数数得果报,不管在人天得果报、或在三恶道得果报,总之这个力量永远存在,所以叫数取趣。补特伽罗是指有情─有情无我,即生空,是说有情众生,没有一个常、一、主宰的实我存在,是名生空。


  二、法无我:是说我们所受用的一切法,不管是杂染法、清净法,也都是无我,都是假借因缘而生,这是法空。


  实际上,我空的范围比较小,法空的范围比较广,因为我空只站在一个独立的自我来看,而法空指一切法都是空性。以下先解释补特伽罗无我,再来解释法无我。


  且有情无我者,意思是说:前面的五位百法,我们应该找找看,到底有没有一个我的存在。佛法上这个我是具常、一、主宰三个条件,如果说生命体有一个我,那它必须是常的─恒常住,今天在、明天在、后天也在……永远不能消失掉。其次一,不能变异,不能变大、变小,不能变成清净、变成染污,恒常住不变异。第三,还要有主宰性、支配能力。具足此三义﹙常、一、主宰﹚,这样才叫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二)

净界法师

我们看看这五位百法,是否具足这样的特性。首先看心所,它是比较粗相的,心王是比较微细的。


  若云心所是我,则心所有五十一,何等心所是我?三际无性亦然。


对于这样的生命体,如果我们不研究佛法,以凡夫的思想是认为:生命中有一个我──我能够造业、也能够承受果报。假设造了善业,我就去受可乐果报,假设造了恶业,我就去受不可乐果报,果报会变化,就像一个人衣服穿破了,把旧衣服脱掉,换一件新的,但是生命中的我是永恒不变的,今天的我跟明天的我一样,今生的我跟来生的我也应该一样,生生世世的我都不会变化,是常、一,而且能够主宰万法,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凡夫的心情就是这样,有一个我的存在,这正是一种无明。


  如果说心所法是我,心所法有受想行等等,这五十一个心所,哪一个是我?就是说:什么是我呢?一般不学禅定的人,都是以五十一个心所,就是第六意识所相应的心所是我。而这个心所大都是指思心所─我思故我在。所以外道也讲我─我是什么相貌呢?我能够思惟、思考,所以我就存在啊,你说没有我,那我怎么能够思考呢?第六意识的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外道也能够讲出道理来:我先作意,把第六意识引生起来,然后趋向所缘境,跟境界接触─作意、触,然后接触境界的时候,产生各式各样的感受,有快乐的感受、痛苦的感受,之后开始施设名言─这个东西真是好、那个东西实在不好─作意、触、受、想,最后思,第六意识开始造作。这时候的思─造作,可能是造作善法,也可能是造作恶法,前面的作意只是趋向所缘境,还没有造作,到了思,开始决定要带动善的心所,或者带动烦恼的心所。


  那么,凡夫外道就解释说:因为我有思,所以我是存在的,为什么?因为我能够决定要造善、造恶,这个思是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但是佛陀以及佛陀的圣弟子,反对这样的思想。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好比你现在这个思,已经对佛法生起了信心,有些人受了在家戒、或者出家戒,受了戒的人思心所,跟没有受戒是不一样的,有变化的。没有受戒的人,令心造作那是无障碍的,现在的心情想要在五欲境界造作、就在五欲的境界造作,带动贪瞋痴的烦恼,现在的心情想要来佛堂参加法会,又开始在三宝的境界造作了,换句话说,没有受戒的人,思是没有受限制的,但是受了戒以后,思心所就会产生变化,这时候他良善的思的心所加强,趋向于恶的意志─恶心所会降低,因为你曾经在三宝前真实发愿,欲、胜解、念、定,慧的那个欲,一种希望的心,会影响你的思心所。


  如果你一生所追究的目标,就是及时行乐,不去管来生,这样的希望会影响你的思心所,如果你愿意在三宝前发愿: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当你发这个愿的时候,你的思心所就有变化了!什么变化呢?当你的心想要去五欲境界活动,会有一种力量在抗拒─不可以!套一句律宗的专有名词,具有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时候思心所就有这样的力量。可见得一个人受戒前跟受戒后的思产生变化了。那你说谁是我呢?受戒之前那个思心所已经不见了,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新的思心所出现了,思心所已经变化了,怎么还说是我呢?没有我啊!


  讲得更远一点,好比你今生是个男人,男人的思想就是想创造事业、有责任感、成家立业等等,内心的造作,就是这样的境界,来生由于业力的缘故,换做一个女人,女人的思想又不一样了,女人的责任是相夫教子,内心所思惟、造作的是煮饭、洗衣这些家务事。那么你从男人的思想,变成女人的思想,这个思心所改变了,怎么说你今生的思跟来生的思会一样呢?这当中随着善恶业力的因缘,不断的变化,所以说我们的思考模式,学佛前、学佛后,今生、来生、前生,都不一样。又像做一只蚂蚁,蚂蚁的思想是什么呢?喔,我是一只快乐的蚂蚁,我的工作就是从东边搬到西边,搬完了,继续再去搬第二个东西,一辈子就这样搬来搬去,心中只有一个思想,就是找饮食、找处所,其它的造作都没有。要是下辈子当一个转轮圣王,那思想就复杂了─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心转烦,统理四天下。既然我们的思会变化,这当中就没有一个实体叫做我。因为不合乎常、一、主宰的特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三)

净界法师

再看若云心即是我。如果说心王是我─心即是我,但是八识心王是无记的,它不是善、也不是恶,善恶是心所决定的。


  则心且有八,何心是我?又一一心,念念生灭,前后无体,现在不住,以何为我?


  一般来说,执着心王是我,有二种情况:


  一、多数外道执着第六意识就是我:当然这个比心所更微细了,凡夫没办法发现第六意识,都是在心所粗重的概念中。当外道修习禅定,第六意识跟定心所相应之后,就是进入到四禅的时候,内心一切法都不生,只有明了性现前─灵光独耀。这时候他以为这个就是涅槃、真我了,也就是恒常住不变异的我。事实上,很明显的问题,要是三天不打坐,灵光就不现前了。通常禅定很容易退失,三天不打坐,第六意识就会散乱扰动,不能灵光独耀。真正的我是不能随因缘变化的,所以这个不是我。


  二、二乘人所认为的我,那就更微细了,二乘人的我是指第八识,他在涅槃当中,前六识不起现行,就以为第八识微细的明了性是我,其实那是俱生我执。


  总说:外道认第六意识为我,二乘人认第八意识为我,事实上,都是念念生灭,前后无体,现在不住,以何为我?如果我们用过去、现在、未来,来观察第六识跟第八识,会发现八识心王也是有变化的──修习禅定,第六意识会寂静,不修禅定、禅定退失,第六意识又散动,第六意识有变化。同样,第八识也会变化,造善业去熏第八识,第八识会变化,造恶业去熏第八识,第八识也会变化。所以说八识心王─念念生灭,前后无体,现在不住,以何为我?也不是具有常、一、主宰的实体。


  一般我们执着的这个我,大都是指前面讲的心王、心所。若云色法是我,这是指身见比较重的人,执着色法是我──则胜义五根,不可现见,浮尘五根与外色同,生灭不停,何当有我?这是比较粗重的。我们稍微观察一下,也知道色身会老病死,十年前的相貌跟现在的相貌已经不一样,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色法不是我,这是很容易知道的。


  若云不相应行是我,则色心有体,尚不是我,此依色心分位假立,又岂是我?前面的色心,都是由业力所显现的,尚且不是我,依色心的差别而安立的专有名词─不相应行法,更不可能是我。


  若云无为是我,对有说无,有尚非我,无岂成我?像这种情况,执着无为是我,大多是外道行者。外道入第四禅不动定而得无为,就认为这个境界就是我、就是涅槃了。事实上,对有说无,有尚非我,无岂成我?连有为法都没有主宰性了,无为法怎么会有主宰性呢?


  故知五位百法决无真实补特伽罗可得也。从前面有为、无为的观察,可以看得出,不管有为、无为都是随因缘而变化,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体,所以说有情的个体生命是无我的。


  其实,我们内心的思想,随着业力的因缘而有所变化,好比你诵了一部大乘经典以后,你的思想又有变化了,如果你去接受外道的思想,你的思想也会变化。思想会变化、色身会老病死,这也就可以说是无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此正显示一切法无我(四)

净界法师

再看下一段:次法无我者:依于俗谛,假说心、心所、色、不相应行,种种差别。约真谛观,毫不可得,但如幻梦,非有似有,有即非有。从世俗谛、因缘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暂时说心王、心所、色法、不相应行,有种种的差别,善业力强的人,心、心所、色、不相应行会好一点,恶业造得多的人,心、心所、色、不相应行差一点,但这都是从因缘、世俗谛来安立的。从真实谛来观察──心、心所、色法、不相应行,它的自体皆不可得,因此而说:但如幻梦,非有似有,有即非有。


  我们必须要了解法空跟我空不同的地方。补特伽罗─我执,这完全是一种遍计执,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是我们把它捏造出来的,就像龟毛兔角,乌龟没有毛、兔子没有角,这些东西完全不存在。但是法空不是,有它的依他起─因缘所生的假名、假相、假用,不是完全没有,只是不要执着它有独立的体性而已。这样懂吗?


  我是完全没有的,也不是业力所显现的,但是法是存在的,色法、心法有它暂时存在的因缘,所以说如梦如幻。如梦如幻不是说完全没有,是说它会变化,不像龟毛兔角是完全没有的。所以我们修我空观,对我的执着是要完全消灭,但是修法空观,不可以去坏灭因果,因为法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不像我执完全没有,完全是虚构的概念。这是修我空观跟法空观不同的地方。


  又对有为,假说无为,有为既虚,无为岂实?譬如依空,显现狂华,华非生灭,空岂有无?前面讲有为法是因缘所生,这里讲无为法也是因缘所生,因此无为法也是无我的。当圣人进入涅槃的时候,不会认为他在受用涅槃,他在涅槃的境界里,是无我、无我所的。如果说我现在修禅定,内心感到很寂静,我感受到寂静,有一个我能感觉,那这个有能、所。凡夫心识活动都是有能、所,圣人的心跟我空、法空的智慧─第一义谛接触,那是无我、无我所的,没有能感觉的我和所感觉的


  涅槃,所以说无为法也是没有真实性。


  是知五位百法,总无实法。无实法故,名法无我也。故知五位百法当中,无一法为实有,都是我们虚妄执着,误以为实有,所以一切法无我这个道理很显明。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