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慎言

慎言

慎言


作者:曾国藩   

文章来源:摘自曾国藩《经世要谈》(译文略改)


【原文】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疾祸之生,匪降自天,皆自其口,故君子于口之出纳唯谨。

【白话】饮食节制就不会生疾病,有选择地说话就没有祸端。疾病、灾祸的产生,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口。所以,有修养的人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吃的东西,都十分谨慎、小心。

【原文】士而多言,疾也。寡言,德也。尤慎四乘:未乘怒而言将无激;乘快而言将无恣;乘醉而言将无乱;乘密暱而言将无尽。


【白话】做官而说话太多,是毛病。沉默寡言,是德性。特别应注重以下四种情况:发怒时要冷静说话,不要激动;高兴时言谈不要放纵;醉酒时不要胡说八道;亲密时说话不要没完没了。

【原文】言之不祥者有五:
  扬人失者,鸱鸮之言乎;
  诬人衅者,风波之言乎;
  成人过者,毒鸩之言乎;
  证人隐者,鬼贼之言乎;
  伤人心者,兵刃之言乎。”


【白话】不吉祥的话有五种:   宣扬他人的过失,犹如凶恶的鸮在嚎叫;   诬陷他人的罪过,犹如狂风巨浪在咆啸;   唆使他人犯错误,犹如有毒的鸩鸟在害人;   证明他人的隐事,犹如魔鬼使用的伎俩;   伤害他人的感情,犹如用刀刃伤害人。

【原文】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利于虎狼。言不可不慎,术不可不慎也。


【白话】以语言伤害别人的人,语言的锋利胜过刀斧。以权术损害别人的人,权术的狼毒超过虎狼。言语不能不谨慎,权术不得不小心。

【原文】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


【白话】谗言虚浮不实,佞言甘美如始,忠言质朴无华,信言少而不虚。

【原文】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白话】话多就会违背道义,欲望多就会有害生命。

【原文】凡众人聚会之处,说话最要检点,恐犯人忌。


【白话】凡是有许多人聚会的地方,说话特别要注意,以免触犯别人的忌讳。

【原文】自反不能孝不能悌,在人前不必说话。


【白话】反省自我不能孝敬老人、顺从兄长,在别人面前就不要说话。

【原文】心察损神,语多伤气。


【白话】用心观察会损伤神志,话语过多会损伤元气。

【原文】谨言处世第一法。


【白话】言语谨慎是为人处世的首要方法。

【原文】凡不可与父兄师友道者,不可为也。凡不可为父兄师友为者,不可道也。

【白话】凡是不可以跟父母、兄长、老师、朋友说的事,都不能做。凡是不能为父母、兄长、老师、朋友做的事,都不能说。

【原文】言顺而理不可屈。


【白话】说话可以顺从,但理不能屈从。

【原文】经目之之事,犹恐未真。闻人暖昧,决不可出诸口。一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此语可深省也。


【白话】亲眼见到的事,还恐怕未必真实。听到别人暖昧不明的事,绝不可加以传播。一句不真实的话语,会把平生的福分都折损掉。对这句话应该做深入、反复的思考。

【原文】亲戚故旧,人情厚密之时,不可尽以密私之事语之,恐一旦失欢,则前日所言,皆他人所凭以为争讼之资。至有失欢之时,不可尽以切实之语加之,恐忿气既平之后,或与之通好结亲,则前言可愧。大抵忿怒之际,最不可指其隐讳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恶。吾之一时怒气所激.必欲指其切实而言之,不知彼之怨恨,深入骨髓。古人谓伤人之言,深於矛戟是也。俗亦谓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


【白话】亲威朋友在关系深厚密切的时候,不可以把密秘隐私的事全都吐露给他们,恐怕一旦关系破裂,过去所说的话便会都被别人用来作为争辩吵嘴的口实。至于有关系不睦的时候,不可以把关于人家隐私的话语全都倒出来,恐怕怒气平息之后,或者和他友好结成姻亲,那么对从前的话就会感到惭愧。大抵上在气愤的时候,最不可以指人家的隐私,暴露人家祖宗父辈的过错。我一时气愤所激,就一定要抓住人家的痛处去说出来,不知道对方的怨恨已深深刻入骨髓。古人所说的,伤人的话比矛戟刺人更深,就是这个道理。俗话也说,打人不要打膝盖。谈论人不要谈人的阴私短处。

【原文】亲威故旧,因言语而失欢者,未必其言语之伤人,多是颜色辞气暴厉,能激人之怒。且如谏人之短,语虽切直,而能温颜下气,纵不见听,亦未必怒。若平常言语,无伤人处,而词色俱厉,纵不见怒.亦须怀疑。古人谓怒於室者色於市。方其有怒,与他人言,必不卑逊。他人不知所自,安得不怪。故盛怒之际,与人言语,尤当自警。前辈有言诫酒后,语忌食时,嗔忍难耐,事顺自强。人常能持此,最得便宜。

【白话】亲威朋友因为言语而使关系不睦的,未必是他的言语能伤害别人,多是由于脸色不好语气粗暴严厉,能够激起别人愤怒。如果是谏指别人的短处,语言虽然直率恳切,但能够脸色温和语气柔和,纰然不被听取,也未必会生气。如果平时说话,没有伤人的地方,但言词语气都很严厉,即使人家不生气,也要产生怀疑。古人说,在家里生气的人会在众人面前露出不高兴的脸色。正当他发怒的时候,和人家说话必定不会和悦谦逊,人家不知他的缘由,哪有不责怪的呢!所以非常生气的时候,和人谈话,尤其应当自己注意。前辈人说,酒后要少说话,吃饭时忌唠嗑,难于忍耐时注意别发火,自强时办事就会顺利。人仍能常常记住这些,最有好处。

【原文】人之出言至善,而或有议之者,人有举事至当,而或有非之者。益众心难一,众口难齐如此。君子之出言举事,苟揆之吾心,稽之古训,询之贤者,於理无碍,则纷纷之言,皆不足恤,亦不必辨。自古圣贤,当代宰辅,一时守令,皆不能免。况居乡曲,同为编氓,尤其所无畏。或轻议已,亦何怪焉。大抵指是为非,必妒忌之人及素有仇怨者。此曹何足以定公论?正当勿恤勿辨也。


【白话】有人说话很合适,却还有非议他的人;有人做事很妥不,也还有说长道短的人。这就是众多的思想难以统一,众多的嘴难以要求出言一致。正派人说话办事,如果扪心自问,根据古人训诲,征求贤德人的意见,在道理上没有差错。那么纷纷扬扬的流言蜚语,就都不值得忧虑,也不必去分辨。自古以来的圣人贤者,当代在位的达官显贵,或一时据权的地方官,都不能避免那些流言议论,何况是居住乡村,同做百姓的人们,就更该无所畏怯。有人轻蔑议论自己,又有什么奇怪的。大抵上颠倒是非的,必定是心怀妒忌的人,以及和自己素有仇怨的人。这种人怎么足以确定公论呢?正应该不必忧虑不须辩解。

【原文】人有善诵我之美,使我喜闻而不觉其谀者,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面谀我而我喜,及其退与他人语,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愚也。人有善揣人意之所向,先发其端,导而迎之,使人喜其言,与己暗合者,亦小人之最奸黠者也。彼其揣我意而果合,及其退与他人语,又未必不窃笑我为他所料也。此虽大贤,亦甘受其侮而不悟。奈何!

【白话】有人善于叨念我的优点,使我愿意听,又不觉得他是在阿谀,这种人是最奸诈狡猾的小人。他当面奉承我使我高共,等到离开我和别人交谈时,未必不暗暗讥笑我被他愚弄了。有的人善于揣测别人心意所向往的,便抢先在他前面,引导并迎合他的心意,使别人喜欢他的言辞能同自己的心意暗暗合柏,这也是最奸诈狡猾的小人。他揣测我的心意而能够迎合,等到他离开我和别人说起时,又未必不暗暗嘲笑我被他猜中了。这种情况,即使非常聪明的人,也甘心受他们的欺骗而不知省悟。有什么办法呢!

【原文】言语简寡,在我可以少悔,在人可以少怨。

【白话】话语简洁少说,在自己方面可以减少悔恨,在他人方面可以减少埋怨。

【原文】不可乘喜而多言,不可乘快而易事。


【白话】不要乘着高兴的时候而多说话,不要乘看愉快的时候而去做别的事情。

【原文】轻言则纳悔。


【白话】不加思考地轻易地讲话,就要后悔。

【原文】德进则言自简。


【白话】道德进步言语自然就会简洁。

【原文】守田者不饥。此一语足以长世,不在多言。

【白话】守着田地的人不会挨饿。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留传后世,不在于多说。

【原文】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白话】兴高彩烈的时候,言语多失信用。怒气冲冲的时候,言语多失礼节。

【原文】古者以行为言,故其文简而中。后人以言为行,故其文烦而亿。

【白话】古人把行动当做语言,所以写出的文章简洁而中肯。后人把语言当做行动,所以写出的文章繁杂而拖沓。


【原文】慎言语,养德之大。节饮食,养生之大。


【白话】言谈谨慎,这是修养德性的关键。节制饮食,这是养生的关键。

【原文】其志定者,其言简以重;其志俭者,其言质以实;其志刚者,其言果以断;其志直者,其言明以厉。


【白话】心志稳定的人,言语简略而凝重;心志不放纵的人,言语质朴而实在;心志刚强的,话语明了而果断;心志正直的人,言语明畅而严厉。

【原文】多言最使人心志荡流,而气亦损。少言不惟养得德深,又养得气充,寤寐亦安。

【白话】多言多语最能磨损人的意志和精神,沉默寡言不只是能修养德性使之深厚,又能滋养精神使之充沛,内心永远宁静,无论睡时还是醒时。

【原文】立言有六禁:

不本至诚,勿言;
无益于世,勿言;

损益相兼,勿言;
后有流弊,勿言;
往哲已言,勿袭言;
非吾力所及,勿轻言。


【白话】言谈有六种情况应禁止:   
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   
无益于世的话,不要说;   
损失和利益兼有的话,不要说;   
说后会导致弊端的话,不要说;   
以往圣哲说过的话,不要照搬;   
凭自己能力做不到的事,不要随便说。

【原文】戒多言箴:
  

不扣自鸣,钟鼓为妖。宁口之羞,斯气之浮。
恂恂呐呐,立城寡尤。如瓶是守,括囊无咎。


【白话】戒除多语的箴言:   
钟鼓不敲自鸣,则成了妖孽。
遇事要沉默寡言,让想法从面部表现出来。
谨慎从事,不虚伪而又少犯错。
守口如瓶,既躲开是非又没有过失。


【原文】智不相近,虽听言而不入;信不相及,虽纳忠而不爱。故君子必谨其所以言;则不招诽谤取怨辱矣。


【白话】彼此智慧不相近,虽然听了对方的话却不接纳。信仰不同,虽接纳忠臣却不喜爱,所以君子一定要谨慎言语,就不会招至诽谤和侮辱怨恨了。

【原文】觉人诈而不形于言,有余味。


【白话】发觉他人欺诈而不在言语上表现出来,很有余味。

【原文】凡与人言,即当思其事之可否,可则诺,不可则无诺。


【白话】凡是与他人说话,就应该考虑这件事可以不可以。可以就答应,不可以就不能许诺。

【原文】轻诺者必寡信,与其不信,不如勿诺。


【白话】轻意许诺的人必定缺乏信誉,与其叫人不相信,不如不许诺。

【原文】器大自有容,何必过分泾渭。语多则易失,总之勿涉雌黄。

【原文】器物若大自然就有容量,何必过分去争论泾谓之分明。话语多就容易失误,总之不能信口雌黄、乱讲胡说。


【原文】好说人阴事及闺门丑恶者,必遭奇祸。

【白话】喜欢谈论他人隐私和女子羞耻之事的人,必然要遭受难以预料的灾祸。

【原文】我有冤苦事,他人问及,始陈颠末。若胸自不平,逢人絮絮不己,听者虽貌为咨嗟,其实未尝入耳,言之何益?


【白话】自己有冤苦的事,别人问到,才开始说出始末缘由。如果心中有怒不平,碰到人就絮絮叨叨说个不停,听话的人即使表面上随声附和,其实未曾入耳,说他有什么用呢?

【原文】寡言省谤,寡欲保身。


【白话】少说话能免除别人的毁谤,欲望少能保全自身。

【原文】夜坐静思,日间尽有不必言者,亦有不能言者,然后知语默中节为难。


【白话】夜间坐起来静静去思考,白天有很多不必说的话,也有不能说的话,然后才知道少说话而又合乎节操是一件难事。

【原文】平日谨言,一放肆便剌手,可见天地爱我。


【白话】平常说话很谨慎,一放肆就刺手,可见天地在爱护我。

【原文】小人不可与尽言。


【白话】小人不能跟他说尽心里话。

【原文】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白话】高兴时说的话大都难以兑现,发怒时所说的话常常有失体面。

【原文】说探头话,往往结果不来,不如作后再说。


【白话】说过头话,往往做不到,不如做完以后再说。

【原文】盛喜盛怒切不可发议论,即使用心矜持,终有语病。


【白话】大喜和大怒的时候万万不可发表议论,即使用心有所约束,说话仍难免有毛病。

【原文】谨言不但外面,虽家庭间没个该多说底话。


【白话】言谈谨慎不仅是对于家外人,即使在家庭内部也不应该多说无益的话。

【原文】轻言骤发,听言之大戒也。

【白话】轻率的语言突然说出来,听话的人要多多戒备啊!

【原文】率真者无心过,殊多躁言轻举之失。慎密者无口过,不免厚貌深情之累。心事如青天白日,言动如履薄临深,其唯君子乎?

【白话】直率真诚的人没有思想上的过错,语言暴躁举动轻率的过失却很多。谨慎心细的人没有嘴上的过失,免不了被忠厚的面貌、深深的情谊所拖累。心中之事光明磊落如晴空万里,言语行动谨慎小心,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在深渊旁站立,这种人何止是君子呢!

【原文】躁人之辞多。

【白话】急躁的人多话。

【原文】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白话】治理国家不在于多说,只看做的如何罢了。

【原文】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

【白话】善于辩论、口若悬河的人,其毛病就在于话太多。

【原文】多言令事败。

【白话】话说得太多会使所做的事失败。

【原文】多言不可与远谋,祸莫大于多言。

【白话】好多说话的人不能同他谋划长远的事情。祸患没有比说话过多更大的了。

【原文】戒而勿多言,多言众所忌。苟不慎枢机,灾厄从此始。

【白话】劝戒自己不要多说话,话说多了会令众人厌恶。如果不注意这个要点,灾祸厄运就会从此开始。

【原文】多言不如寡言。

【白话】多说话不如沉默寡言。

【原文】言轻则招忧。

【白话】说话不慎重就容易招致忧患。

【原文】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只缘胡乱轻易说了,便把行不当事。

【白话】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就说十分了。只因为不负责任地信口胡说,就不把行动当一回事了。

【原文】轻于言者,必不务力于行也。

【白话】随意说话的人,必然不会努力去行动。

【原文】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深计。

【白话】随意说话草率行动的人,不能和他谋划长远的事情。

【原文】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

【白话】因为有些话是人在匆忙之时所说的,或是不加思索随口说的,所以会导致后悔。

【原文】言不妄发,则言出而人信之。

【白话】言谈慎重,不随便说,那么说出的话别人就会相信。

【原文】口无妄言安得有差,有差者皆妄也。

【白话】嘴里没有随便乱说的话怎么能有差错,有差错的人都是随口胡说。

【原文】杂言多能存道者鲜矣。

【白话】闲言杂语说得多而能合乎道理的很少。

【原文】君子无戏谑之言,故虽妻妾不得黩也,虽朋友不得而狎也。

【白话】君子不随便开玩笑,即使对于妻妾也不会轻率冒犯,即使是朋友也不能轻慢、不敬。

【原文】君子无苟戏。

【白话】君子不随便开玩笑。

【原文】戏言出于思也,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

【白话】开玩笑的话来自人的思想,可以说不是自己的心里不明白,想要让人不产生疑惑,那是不可能的。

【原文】德盛者必不狎侮,今虽大人先生,犹有戏语,皆是未过此一关。

【白话】德行高的人一定不会取笑、侮辱他人,现在即使是大人先生,还有开玩笑的语言,都是没有经过这一(德行)关。

【原文】戏谑最害事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之信矣。

【白话】闹儿戏开玩笑最有害的是在事后,即使有诚实的话,别人也不会相信了。

【原文】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 说话过于直率就不会被采纳,而且还给自身招来危险。

【原文】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逼事便发,甚不可也。

【白话】疾恶如仇,心直口快,遇见事情就大发议论,这是特别不可以做的啊。

【原文】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所以见杀于齐也。

【白话】喜好把话说尽而招致自身的过失,这就是国武子在齐国被杀的原因啊。

【原文】子于人概不尽言,非忠也。且子不欲尽言于人,人亦将不尽言于子,以是求益,不亦难乎?

【白话】你对于别人不把该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这是不忠实。况且你不对别人把话都说出来,别人也就不会把话全说给你,如此来求取利益,不也是很困难吗?

【原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白话】国君不守秘密就会失掉大臣,大臣不守秘密就会失去自己,做事不守秘密就会形成祸患,所以君子都很谨慎,保守秘密而不泄露。

【原文】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白话】做事情因为保守秘密而获得成功,说话因为泄露秘密而招致失败。

【原文】闻人密论不能容受而轻泄之者,不足以为人。

【白话】听到别人秘密议论不能容忍接受而轻意泄露消息的人,不具备做人的资格。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