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惟觉长老谈禅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 惟觉长老谈禅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又说:“火烧功德林。”
  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
  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


 【 惟觉长老谈禅 】: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问题一

  人发脾气时,是非常不理智的,即使伤到别人也不自觉。佛教有句话说:“嗔火能烧功德林。”愤怒的火焰,会把辛苦经营的功德毁于一旦。放纵自己的嗔心和欲念,会造成什么样的危机呢?请老和尚为大家开示。

  老和尚开示:

  一般人认为火灾、水灾、风灾是一种天灾地变,却不知道天灾地变是由自己内在的贪心、嗔心、痴心所招感来的。觉悟了这个道理,每个人慢慢地将自己内在的贪心、嗔心、痴心熄灭,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风调雨顺,此地也就成了人间的净土。

  嗔属火,嗔心一起就会招感火灾。嗔心不但对自己的身心有所危害,而且将来还要受到嗔心的业报。

  东汉时有位安世高,他原是安息国的太子,因为看破世间的虚幻无常,所以将皇位让给叔叔,自己选择了出家修行的这条路。他精进修行,不久就证得了宿命神通,知道自己过去生的种种事故。由于和中国有缘,安世高便决定到中国来修行游化。他带来了许多佛经,并将佛经翻译成中文,他的文采极高,译有多部经典。

  有一次,安世高游化到江西庐山。庐山附近有个共亭湖,湖里住有一条大蟒蛇,它常常兴风作浪,为害百姓。凡想乘船过湖的人都必须要准备好贡品去供养大蟒蛇,以祈求风平浪静;如果没有贡品,蟒蛇便会嗔心大发,狂风大作,翻船丧命之事屡见不鲜。

  安世高听闻蟒蛇扰民的传说,便以宿命通观察,知道这蟒蛇的前世也是个修行人而且是自己的同参道友。这位修行人虽然精进用功,但是嗔心、忌妒心很重,只要有一点小事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怪东怪西。由于嗔恚的业障,所以死后就堕入畜生道成为大蟒蛇继续造作恶业。

  由于过去道友之谊,安世高不忍蟒蛇继造业受苦,于是便以其神通力为它开示前世因缘及三世因果的道理,并为它受三皈、五戒。蟒蛇听了法师的开示,惭愧心起,立刻舍报往生,不再兴风作浪为害无辜的百姓。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任何人都必须戒除嗔心,否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三恶道的苦果。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都必须化除忌妒心和嗔恚心。如何化除嗔恚心呢?慈悲是化除嗔恚最好的良药。时时反省检讨自己是否具有慈悲心,慈悲成就了,嗔心自然消除。


  问题二

  慈悲能除去自己的嗔恚心。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请老和尚为大众开示:要怎么修行,才能达到冤亲平等、物我平等的大慈悲胸怀呢?

  老和尚开示:

  虽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实事上这个境界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只是自己愿不愿意去做而已。一般人只愿意帮助和自己有缘的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亲戚、朋友等。佛法讲的“无缘大慈”,就是要站在慈悲的立场,来关心帮助与自己较无缘的人、帮助自己亲戚朋友以外的人。儒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但人人都是佛菩萨,而且这个世界一定会成为人间的净土。

  据佛经记载有一位草系比丘,他的性情慈悲,持戒严谨,不但不杀人、不杀动物,而且连一棵树、一枝草都不伤害。有一天草系比丘在外行化,路过一座山林,遇到一群强盗土匪。强盗仅以一根草绳捆绑住比丘的手脚,就抢走了比丘随身的所有物品。草系比丘不忍损毁草绳、伤害草绳中众生的生命,于是一动也不动地任由抢匪带走他随身所需之物。草系比丘心系众生,不伤草木的慈悲心,真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体现。

  目前的社会环境十分混乱,混乱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心中的暴戾之气,以及对生命的不尊重。佛门中有四句名言:“百千万劫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界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要改善目前社会的乱象,尊重生命实为当务之急。每个人不但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还要尊重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命,这也是现代科学所提倡动植物保育的环保理念。

  如果这世界上没有树、没有草,人类也无法存活在这世界上。所以说为了世界能够和谐,自己能够有一片生存的净土,我们一定要落实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无论是人类或是动物、植物,我们都应该要尊重,不可以任意地伤害他们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那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心中感到清净、宁静;如果道理想不通,生活便容易落入烦恼当中。
 
 知恩,“上报四重恩”,思惟感受所有人对自己都有恩德,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现;不论亲疏、上下、同事、同学、师长、父母乃至于世间上所有的人,都在帮助自己,都在为自己服务,事实的确如此。一个人从出生到学业成就的阶段,都是仰赖父母生育、养育与照顾;求学阶段,师长给予我们指导与教诲,使我们学得谋生的技能与知识;创业阶段,社会与国家,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和工作机会,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产生困难,事业也不能成就;在人生的历程,三宝能指引我们使人生迈向光明,开启我们的智慧,转化一切烦恼业障,让我们能超越生死大海,出离轮回之苦,到达极乐的彼岸。这些人、事、物对我们都有直接与间接的帮助,如是思惟我们确实应该感恩、报恩!
 
 知道自己与父母、师长、国家、众生是一体的、是共同依存的,这个就叫做“知”,知了以后,便能心存感谢、心存感恩,更进一步还要积极地采取实际的行动──报恩,如何报恩?成就自己的学业、事业;成就自己的福报、功德、愿行及定力;有了这种报恩的心,在生活中落实、努力,每个人的学业、事业及道业,就能增进,永不退转。
知足是积极快乐的泉源
  
能知恩、感恩、报恩,人生就能知足常乐。功利社会讲求的是效率与竞争,“知足常乐”听起来似乎有点消极,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的形容词即为“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例如当找到了一份工作以后,心里所想的是这份工作种种的缺点,计较工作时间太长、老板不知体恤、抱怨同事不和、厌烦工作性质,觉得自己不应被埋没……,所谓“这山望过那一山高”,当心里都是这些负面的想法时,烦恼就产生了;反之,若能用知恩、感恩、报恩的心来思惟:“这份工作确实是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自己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就会珍惜、尊重这份工作,而且对社会与人群会存着一种“感恩的心”,用这种心态对待工作与工作伙伴,随时都会感到愉快与满足。
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
  
常存知恩、感恩的心,就能时时做到“好事给他人,坏事自己承担”。“好事给他人”,例如一家公司如果没有员工及消费者,就不能成就“董事长”这个职务;一个国家若没有人民及文武百官,就不能成就“总统”这个职务;个人的成就,其实是大众所成就的,所以成就的果实应该归功于大众,与大众共同分享。“坏事给自己”,当碰到挫折或失败时,应该仔细的自我检讨,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改进,而不是责怪或归过予大众。明白这些道理,心就会安定下来,对社会与人生的看法,就能积极而光明。
用感恩开创光明人生
  
在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里,人们的烦恼与苦闷在加深,伦理与道德也开始在沦丧,社会的乱象层出不穷,人们已经不知道要将心安住在那里?如果我们懂得知恩、感恩、报恩的道理,而且能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里,不但可以减少很多烦恼,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社会也会更祥和、更有希望。

烦恼即菩提,烦恼与快乐、自在,只在一念之间而已,关键是——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有没有智慧去认识与观察!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运用智慧来照破这个世界及周围的烦恼,人就可以活得自在。家庭、社会、学校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道场”,禅宗祖师说:“挑柴运米皆是神通妙用”。悟到了禅是无所不在时,人生就解脱了,正是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大块假我以文章”,达到了这种境界,心是清净的,灵感自然现前了,悠游于大地万物里信手拈来的都是最好的文章,不需要假手于“技巧的训练”和“刻意的雕塑”,不只是写文章如此,即使从事各种行业,也能把事情的环境、管道看得清清楚楚的,人与人、物与物之间产生的关系也能明明白白的,处理事情也是随心应手的。这种生命、心念、精神经常存在的境界,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佛法上说,“烦恼即菩提”,意思就是说,一件所谓“苦、烦恼”的事情,透过智慧对事情能清楚的认识与观察,而将“苦、烦恼”的观念转换成快乐、自在与安详,“烦恼”与“快乐”其实是在一念之间而已,关键是你面临事情时,能不能定下心来,有没有智慧去认识与观察?

佛的慈悲与智慧是无所不在的,扫地、扫厕所甚至五体投地的拜佛,都有很深的含义。我们先说“扫地”的功德是什么?
第一、它可以“降伏我们的我慢心”,我们人都有贡高我慢心,觉得这个世界上“我”是了不起的,高人一等的,不懂得尊重别人,这种心态其实就是做事情的最大障碍,当你有“快乐、自在”的做“下贱”工作,也就是你的“我慢、贡高”心正被降伏了。
第二、“干净可以使人的心定下来”,我们把家里或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自己的心里感到了“清净”,也带给经过或使用的人“清净”,心里一清净,心也就会定下来了。这个道理,就像为什么一到寺庙总觉得是庄严的、清净的,而且也不会心浮气躁的原因。
第三、“扫掉我们心里的垃圾”,我们的心里面有很多垃圾、像: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心里面的垃圾多了,烦恼也多了,人也就整天糊里糊涂的,“扫地、扫地、扫心地”,心地的垃圾扫干净,心也就清净了。

明白了“扫地、扫厕所”是在增长菩提、长养善根的“心地功夫”。每个人都会争着去做,而且是乐意的去做,“烦恼”不就是菩提了吗

TOP

对于我们的仇敌来说,他曾经伤害过我,想尽一切办法打击我,怎么可能对我有恩呢?因此,对于仇敌就很难生起感恩心。如何破除这种不正确的心态呢?我们可以对仇敌进行观察,观察他对我们究竟有没有恩德。

  首先,思维一切众生都是父母。现在的仇敌在过去生中,也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这是肯定的吧!因为我们的心识在不断地流转变化,而现在的心识是由过去的心识变化来的,这样一直往前推,我们轮回无数,就受生无数,每一个众生都必然做过自己的父母。过去的父母和现在的父母有没有区别呢?没有区别。就像二十年前和五十年前的父母,都是一样的父母,对我们的抚育之恩是一样的。

  其次,我在过去扮演过各种角色,在这无数的角色之中,肯定曾经伤害过现在的仇敌。现在果报成熟了,导致他来惩罚我,我当然得坦然承受。因为不作不受,我既然造了这个业,就必然要承受这个果报。这是由因果法则来决定的,并不关他的任何事,所以我没有任何怨言,自然就宽容了他。

  再次,从业能增长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他的损害而使业报提前成熟,我将来必然会感受更大的苦报。因此,他损害我的这种种行为,实质上是为我消业的表现,让我免受将来的更大痛苦,所以不能仇恨他,反而应当心存感激!

  往昔,他因为慈爱我们,而心甘情愿承受苦难,并造下诸多不净恶业。如今,为了给我们消业,他又将继续造业,继续感受种种业报的痛苦。而我们却不但不知道惭愧和感恩,反而生起仇恨的心,这是一个什么道理?无始以来,我欠他的实在太多了,在他做父母的时候,因为慈爱我,抚育我,而心甘情愿地造下了无边恶业,以致在恶趣中承受了无量痛苦。现在因为隔世的原因,他不再认识往昔的爱子,而沉沦到仇恨咒骂自己亲人的地步。明白了这些因缘,我们应该感到惭愧才对,又怎么能仇恨他呢?

  我们本来就欠他太多,现在又因为自己的恶业感召,使他对我们生起了烦恼,进而造业。这些业报要是成熟的话,他将承受多大的痛苦啊!想想这些如母众生即将面临的处境,实在令人悲悯同情。在恶业的牵引下,这些如母众生犹如盲象一样,又将向着三恶道的深渊狂奔。目睹此情此景,我们怎能无动于衷?既然作为人子,就应当承担救拔他们的责任。更何况他们本来就是因我而受苦,我不去救拔,谁去救拔?经过如此思维,我们就生发了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是如何产生的?此时此刻,我怎么会有这种心态呢?看来这也是对方的加持。我现在有了菩提心,就可以消融我爱执,消融这个导致生死过患的祸根,而这种菩提心正是因他而生起的。他对我有着如此深恩,几乎就是把佛的果位亲自放在我的手中!

  经过这样一层一层地思维推理,你还能再仇恨他吗?肯定是恨不起来了。这是一种化仇为友的最好方法,对于消除嗔心是非常有效的,能把我们的嗔恨转化为感恩之心。这种转化都是通过如理抉择而来,而不是那种简单的自我安慰。比如整天念“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也许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是“忍字头上一把刀”,你忍的背后潜藏着更大的仇恨,等到忍无可忍时,爆发出来的仇恨更为强大,它就不能真正化解你的嗔心,不能使你解脱这种烦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