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求福与造福

求福与造福

求福与造福

鞭鼓生
   



    《五种遗规》张侗初先生说:「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援,争什一(犹今之少纳税),鬻(买)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澹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身处现今社会,已无士农工商阶级之分。教养下一代,为之求福或造福,不仅士大夫要留意,只要是身为父母的,都要留意。印祖也说:「人未有不愿生好儿女者,然十之八九,将好儿女教坏,后来败家声,荡祖业,做一庸顽之类,或成匪鄙之徒。其根本错点,总因不知爱子之道。」

    不知爱子之道,十之八九,反而将儿女教坏。多麽令人惊悚啊!平常父母为下一代,买屋购地,结好姻缘,争取到种种优势,或利用关係,帮子女求得好的职缺,这一切好似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然而这只是求福。真正有眼光的父母,要帮下一代造福。也就是:「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

    这麽看来,教养儿女,也是一种修行。印祖说:「勿以有用之钱,作折福之事。世间痴人都如此。」世间人为儿孙求福,总是尽己之所能,让他们少受苦,多享福。最好是富富贵贵,平平安安过一生。然而曾国藩先生说:「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如果千辛万苦,养了位既骄且傲的儿女,那原本爱子之心,是多麽受挫啊!难怪许多父母,老来感慨儿女无情,耗尽无数的心血,养的却是位冤家,何等悲凉啊!

    现代的父母,要培育子女成为有用之人,比过去更加艰辛。现代是个物欲横流、现实又功利的时代,也是争表现、抢功绩的时代,如何让子女体认俭朴、规矩之美德,同时又能脚踏实地的认真求学,想来除了父母的身教外,更要求佛力慈悲加被了。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