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半个弃饼啃动人心

半个弃饼啃动人心

半个弃饼啃动人心

老师言传身教提倡节约

师大附中附工补习班理二班的80余位同学经历了一件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事。

早晨,同学们正在上自习时,他们的班主任张老师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进行例行检查。张老师突然发现教室门口的垃圾桶里扔了半个用塑料袋包着的饼子,他立即将饼子拣起来问道:「这是谁扔的?你们没经历过困难日子,不知道粮食的可贵。」张老师的问话并没人回应,他拿着饼说:「你们没人承认那我就吃了」。然后,张老师就要将饼子放进口中。这一让全班同学震惊的举动,令那位扔饼子的同学站出来,并冲上讲台阻止老师。最终张老师和那位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一人一半将饼子吃了。

记者趁下课的间隙采访了事发班级的同学。一位学生一连用很负责、很认真、很敬业来表示对张老师的看法。她说,张老师已60多岁了,曾担任过师大附中的教导主任,做事很仔细;但张老师也很幽默,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像爷爷一样和蔼可亲。记者随后让班里的同学将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写出来。一些同学在写感受时低声哭泣,他们大多以“震撼”、“沉重”、“影响一生”来形容自己对这件事的感受。
学校的其他老师谈起张老师时也赞不绝口,他们说,张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以身作则的好老师。他班里的学生集体感强,而且高考成绩经常名列学校前茅。

张老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一个惊人的举动?下午记者见到了正在上课的张老师,在得知记者来意后,他连连摇头说:“这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没什么。”他说自己是1960年参加工作的,当时正是全国困难时期,所以知道粮食的可贵。他说早上的事发生后,他告诉学生要懂得七个字:做人、求知、上大学。首先做人是最主要的,其次是求知,短期目标是上大学。

以下是记者与张老师的对话实录:
记者:张老师,您做出这样一件让人惊讶的举动是为了什么?
张老师:这对我来说没什么。我只想通过自己的这种做法教育学生学会节俭。

记者:您批评您的学生了吗?
张老师: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教了一辈子学生,最离不开学生,这个学生当时就认错了,只要他认识到错误就行了。

记者:您的这一举动达到预期目的了吗?
张老师:达到了,从他们给你们打电话就可以看出这件事感动了他们,而且那个学生对我说了对不起,这就说明这件事对他们还是很有影响的,我想他们以后不会再浪费粮食了。

班里同学感受实录
同学一:他的行动不是表演,而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现。笑过之后,我好想哭,他用无声的行动为我们上了人生的一课。他让我们的灵魂震颤。
同学二:今天发生的事对我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张老师的行动我想会影响我的一生。
同学三:当只有在电影里发生的一幕发生在我们班上时,全班一片笑声,但沉重是无法用笑声来掩盖的,我只想说,我不会再浪费粮食了。
同学四:张老师的这一举动着实让我震惊,从这件事上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是做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看来,这个老教师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那位蹒跚地走到铁路边,爬过栅栏为自己的儿子买橘子的老父亲一样,以强烈的感召力震撼了每一个有着同样亲身经历的学生和社会大众。

教育学生如何秉承节俭的传统美德,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更为有效,这是近年来教育界热衷探讨的话题。但到现在,这些方式多样、手段灵活的教育方式仍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什么?可见仅仅是教育者口头空洞的说教,没有教育者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和身体力行,被教育者很难能够心服口服地被感化并转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

由于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城市的年轻人大都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和生计的艰难,要求他们自觉或本能地遵守勤俭节约的美德,的确不太容易。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这位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了拥有传统美德的感召力量。事实也证明这位老师的教育效果立竿见影,当这位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一口一口地咽下这个大饼时,那位扔饼子的学生被老师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当场向老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行为。这位老师的教育过程,实际也是体现这位老师仁者襟怀的过程。

儒家始祖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仅仅用政令来禁止,用刑法来惩治,百姓会因害怕而避免受罚,却没有廉耻之心;但以德来引导,以礼来规范,百姓会因知廉耻而遵守法规。在儒家看来,用礼乐文化来培养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比单纯用禁止、惩治来解决社会问题要好得多。「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恶而不自知。」道德教化之所以受到古人如此的重视,我认为,首先在于道德的感召力量,这种力量作用于人们的内心世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这位老师的行为,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显得格外珍贵。

甩掉贫穷 但别丢掉节俭
年近七旬的张老师当众咽下被学生抛弃的半个饼子的举动,对很多孩子来说显得不可思议。拣起它与丢弃它,折射的是两代人迥然不同的两种观念,它所表达的是美德传承与摩登消费观念的交锋,在张老师俯身的那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我们不能认定,一个学生丢弃了半个饼子,所有的学生都不知稼穑之苦,但目前的中小学生特别是城市里的中小学生不像上一辈人那样节俭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在部分学生当中还存在以浪费为时尚的错误观念,这种趋势值得人们深思。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经历了物质匮乏时期的成年人,当他们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再次体味上一代人所承受的生活艰辛,当自己经济条件稍好的时候,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助长了一些孩子的「大手大脚」行为。虽然,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如今的孩子,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将已经短小的衣衫修整后再穿,但有必要让他们学习父辈的节俭美德,如果这些孩子将这种美德贯穿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当中,必将使他们终身收益。相信师大附中的同学,将会终身铭记张老师的师德风范。

如果节俭的传统美德能够秉承,将会使孩子们学会对自己的浪费念头进行必要的自我约束。崇尚节俭不是要把孩子训导成吝啬鬼,恰恰相反,是让孩子们从此走向人格的完善与独立。

秋季开学之际,上海市公布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不但将「爱惜粮食,勤俭朴实」的美德列入,同时还将「尊敬师长,学会感恩」等更高层次道德品行的要求也明列其中,我们为此而赞赏称道,更企盼这种规范对我们身边的青少年也有相应的启迪作用。
本文选自2005年09月09日 西部商报 记者 王茗 段文

[ 本帖最后由 宣真 于 2010-3-12 22:58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