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幸福人生宝典>节录》连载中

续 48

《论语·为政第二》


菁华选粹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白话解:孔子说:「诗经三百首,可以用其中的一句诗来概括;即是:心里没有邪念。」


  ※心为根本,心无邪念即心正,心正则身正,言语行为皆正矣。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白话解:孔子说:「用政治来教化人民,用刑罚来管理人民,这样子做,人民只想到如何免于刑罚,不会想到是不是可耻。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来管理人民,人民不但守法知耻而且能改过向善。」


  ※孔子以为礼治优于法治,然礼治、法治不可偏废。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话解: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能运用所学的道理,以立身行事;四十岁时能通达一切事理,没有疑惑,不为邪说所动摇;五十岁时能知道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凡所听到的都能明白贯通,心里不再有起伏不平;七十岁时能随顺心里所想的去做,一切自然,随缘自在,却不会逾越规矩法度。」

  4.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白话解:孟懿子向老师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逆。」一日樊迟为老师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回答:『不要违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作儿女的应当依礼来奉侍,父母过世了,要依照礼节来埋葬,依礼来祭祀。」


  ※(礼,贵在心诚,不在形式。)

  5.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白话解:孟武伯问孝道。孔子说:「让父母亲只担心你的疾病。」


  ※(孝子谨慎以持身,不妄为,唯疾病不能自主使必无。)

  6.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白话解:子游问孝道。孔子说:「现在人讲的孝顺,只是能养父母就算尽孝道了。但是狗和马,一样有人养,如果对父母没有恭敬的心,养父母跟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分别?」

  7.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白话解:子夏问孝道。孔子说:「侍奉父母,难在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有事时,由年轻的负责服务操劳,有了酒食,先为长者陈设,请长者先吃,这样就算是孝了吗?」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白话解:孔子说:「能从温习旧知当中,领悟出新的道理来,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按钱穆先生注:教学合一,温故必求知新,能学然后能教。)

  9.子曰:「君子不器。」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一件器具,只限于一种用途。」

  10.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白话解:子贡问老师: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把事情做好,然后照他所做的来说。」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待人忠信,但不徇私,小人徇私相结合,但不讲忠信。」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白话解:孔子说:「勤求学问而不用心思考,还是不能明白究竟,仅是空想而不肯勤学,变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按钱穆先生注: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思而不学,则事无验证,疑不能解,将危殆不安。故『学与思』当齐修并进,不可偏废,仅学不思,容易迷失自己。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

  13.子曰:「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白话解:孔子说:「仲由啊!我教你『知』的道理吧!你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道。」
  ※诲女知之乎!女,汝也。

  14.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白话解:孔子说:「多听别人说,把你觉得有疑问的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这样过错自然就减少了;多看别人做,把你认为有疑问、不安的地方,搁置在一旁,其余的部分也要谨慎地去实行,能这样做,就少有后悔的事情了。」

  1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是他的祖先却去祭拜,这是谄媚。遇见道义上应当做的事,却不肯做,是懦弱没有勇气。」

TOP

续 49

《论语·八佾第三》



菁华选粹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白话解:孔子说:「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礼有什么意义?有何用处?人如果没有仁心,制作音乐有什么意义?要怎么运用?」


  ※礼、乐不分家。

  2.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白话解:林放问礼的本意。孔子说:「你所问的意义十分重大,依礼而言,与其过于奢侈浪费,宁可节俭朴素。办理丧葬大事,与其过于注重形式与外表的繁文缛节,宁可内心哀戚些好。」

  3.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不与人争,如果一定要说有,除非是在举行射箭比赛(古有射礼),比赛前,双方互相作揖敬礼,才升堂开始比赛,比赛完之后,又互相作揖才退下,胜负已定,胜者又向败者作揖敬礼,请他上堂饮酒受罚,像这样有风度的竞争,才可以称得上:君子之争。」

  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白话解:孔子说:「官雎那一章诗,有欢乐但不放荡,有悲哀但不过份伤痛。」

  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白话解:孔子说舜那个时候的韶乐:「十分的美,又十分的善。」讲到周武王那个时代的音乐说:「十分的美,但是没有达到十分的善。」


  ※(舜王以大孝受尧帝之禅让,武王以兵力革命,故非尽善。)

  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白话解:孔子说:「在上位不能宽以待下。行礼时没有敬意,遭遇丧事时毫无哀戚的表情,这种人还有什么可看的?」

TOP

续 50

《论语·里仁第四》



菁华选粹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乡村、社区应该具有淳朴、忠厚、仁德的风气才算美好,如果选择住所,不去选择风气淳朴善良,有仁德的地方,哪里算得上有智能呢?」

  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白话解:孔子说:「富有和尊贵是人人所希求的,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手段取得,也不愿意接受。贫穷与卑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来改善,也一定不会逃避的。」

  3.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白话解:孔子说:「凡人的过失,总会偏向跟他的性情一样的类型,只要观察他所犯的过失,便可知其人心中有没有仁了。」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白话解甲:孔子说:「如果能在早上听闻『人生大道』,就算是晚上死了,也了无遗憾!」
  ※(大道难闻,今生能闻、能行,可谓死而无憾矣!)


  ◎白话解乙:孔子说:「如果有一天能听到『天下太平』的消息,就是马上死去也无遗憾!」☆毛子水先生注译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白话解:孔子说:「有志之士,既然存心在道,还以粗糙的衣服和简陋的饮食为耻辱,那就不值得和他议论『道』了。」

  6.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白话解:孔子说:「如果放任自己依据个人『利益』来行事,必将招致很多怨恨。」

  7.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要忧虑得不到职位,应该忧虑没有担任那个职位的才能。不要忧虑没有人知道我,应该注重自己有没有值得别人认识、了解的才德。」

  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孔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白话解:孔子说:「参啊!我平日所讲许许多多的道,实在可以用一种道理来融会贯通啊!」曾子回答说:「是的。」孔子出去以后,同学们问:「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所说的道理,不过是『忠恕』罢了。」


  ※按钱穆先生注:忠恕之道即仁道,尽己之心以待人谓之忠,推己及人之心谓之恕。孔子亦自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

  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只晓得义,小人只晓得利。」


  ※存心不同故。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白话解:孔子说:「遇见贤人,就想跟他学习向他看齐;遇见不贤的人,要能够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11.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白话解:孔子说:「服侍父母,如父母有过错时,应当委婉劝谏,父母不接受时,应当照常保持恭敬的心,不可以违逆不孝,等待机会再行劝谏,虽然如此忧心操劳,内心一点怨恨也没有。」

  1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白话解:孔子说:「古人不随便说话,因为恐怕说了不能做到,是一件可耻的事。」

  1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对自己想要说的话,相当慎重,显露出有点迟钝的样子,做起事来却十分勤快敏捷。」


  ※郑玄注:「言欲难,行欲疾。」

  14.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白话解: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立,必定有人来亲近他。」

TOP

续 51

《论语·公冶长第五》


菁华选粹


  1.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白话解:孔子对子贡说:「你与颜回哪一个比较强?」子贡回答说:「弟子哪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一个道理,能悟出十个道理来,弟子听一个道理,只能悟出两个道理。」孔子说:「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按钱穆先生注:闻一知十:指闻一部分能知全体。闻一知二:指闻此知彼。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白话解: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材不可能再雕刻,肮脏的土墙不可能再粉刷,我对于宰予还有什么好责备啊!」,孔子又说:「以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人,听了他所说的话,还要看看他所做的事对不对,这都是由于宰予,我才有这样的改变!」


  ※言行要一致才可贵。

  3.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白话解:子贡说:「我不要别人把不合义理的行为,加在我身上,我也不要把不合义理的事加在他人身上。」孔子说:「赐啊!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


  ※按钱穆先生注:『不义』不加诸于人,操之于我;不欲人加之于我,操之在人,故说:非尔能力所及。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白话解:子贡问老师:「孔文子这个人何以能追『谥』为文呀!」孔子说:「他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为羞耻的事,这就值得称为『文』了。」(或向才学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死后追封称为谥。

  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白话解:孔子称赞郑国子产,说他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立身谦恭、事君敬谨、教养人民有恩惠、派遣人民合乎时宜。


  ※(使民以义:不影响人民工作,尤其是耕作的农时)

  6.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白话解:孔子说:「晏婴(晏子)善于与人相交,他和人相处虽久,仍然对人保持敬意。」

  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白话解:季文子这个人,遇事总是要经过三次思考然后再做。孔子说:「思考两次也就够了。」


  ※按钱穆先生就左传所载,季文子为人行事,于祸福利害,计较过细,多思转为多私,不足称道。

  8.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白话解: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人不惦记着以往的恶事,所以心里很少有怨恨不满。」


  ※论语又云两人:「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9.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白话解:颜渊、子路侍立在老师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裘(皮衣)与朋友共同享用,就是用坏了,也不会怨恨、遗憾。」颜渊说:「我希望自己有善事也不张扬,有功劳也不夸张。」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希望老年人能得到安养,朋友之间能诚信相待,少年人都能得到照顾。」

  10.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白话解: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来没有见过,当发现自己有过失的时候,能够在内心里责备、检讨自己的人。」


  ※修行不过是『知错改过』而已。

TOP

续 52

《论语·雍也第六》


菁华选粹



  1.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白话解: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学生们,哪一个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个颜回是最好学的,他偶然生气发怒,但绝不牵连别人,并且不会重犯同样的过错。」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白话解:孔子说:「真有贤德啊!颜回。只吃一箪饭(盛饭的圆形竹器),只喝一瓢水(以瓠剖成两半用来盛水),住在粗陋的小屋之中,别人是忧愁得难忍其苦,回呀!仍然不改自得其乐,真有贤德啊!颜回。」

  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白话解: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道,实在是能力不足啊!」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顶多在中途休息一些时候再前进,至于你现在则是划地自限。」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白话解:孔子说:「知道它如何,不如喜好它,喜好他不如参与他,乐在其中。」


  ※譬如食;知之不如食之,食之不如饱之。

  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白话解: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高深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难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只能谈浅近的道理。」


  ※中人以下,需循序渐进,不可揠苗助长。

  6.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白话解:孔子说:「智者喜好水,仁者喜好山。智者常动,仁者常静。智者常乐,仁者长寿。」


  ※按钱穆先生注:水性活泼流通无滞碍,智者相似故乐之。山性安稳厚重,万物生于其中,仁者性与之合,故乐之。

  7.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有仁德的人,存心善良胸襟广阔,常思推己及人,只要自己想自立,就会想到帮助别人自立,只要自己想通达,就会想到要帮助别人也通达。能就近取自身做比喻,将心比心,可以说是行仁的路径与方法了。」

  ※能如此,不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做到: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所谓兼善天下是也。

TOP

续 53

《论语·述而第七》


菁华选粹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白话解:孔子说:「只传述前人的文章典籍,不创作新说,相信古人,喜好古书,私底下,可以把我比做商朝的老彭吧!」

  ※老彭乃商朝贤大夫,好述古事。

  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话解:孔子说:「不多说,只默记在心,勤学不厌烦,教人不疲倦,这三件事对我有何困难呢?」

  ※孔子乐在其中,何难之有?

  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白话解:孔子说:「品德不用心修养,学问不勤敏学习,义所当为时,不能努力以赴,知错不能勇于改过,这些都是我的忧虑啊!」

  ※子曰:「过则勿惮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白话解:孔子说:「不是发愤图强要研究学问,我是不会去开导的,不是有话想说,却难以表达的人,我是不会去启发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我是不会重复教的。」

  ※本章重在启发,勉励学者自动自发。

  5.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白话解:孔子告诉颜渊说:「有能任用我的,我就把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推行于世(兼善天下),不能任用我时,就将这些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藏之于身。(独善其身)只有我与你能做到这样啊!」

  子路说:「如果老师率领三军用兵时,是谁与老师您一起呢?」

  孔子说:「空手与虎搏斗,不顾危险;不借用工具,徒身渡河,到死都不知道悔悟的人,只是凭着血气之勇,我是不会同他在一起的。要在一起的必须是,遇到事情能小心谨慎,善于计谋的人。」

  6.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白话解:孔子说:「富贵如果可以求得来,就是执鞭的低贱工作,我也愿意做,如果不可求,还是顺从我自己的喜好。」

  ※郑玄注:富贵不可求而得之也,当修德以得之。此言有命亦有道。

  按:了凡四训谈改造命运,皆指出:富贵功名都是修来的。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白话解:孔子说:「吃着粗米饭,喝白开水,弯曲手臂当枕头睡,乐趣就在这当中啊!不合义理而得到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边的浮云一般。」

  ※原来快乐俯拾即是,可以这么简单就做到,这么容易就得到!

  8.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亦(易)可以无大过矣。」

  ◎白话解:孔子说:「再给我几年,让我学到五十岁,也就不会有大的过失了。」

  ※按钱穆先生注:古文论语作易指周易,鲁论作亦。

  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已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白话解:楚国大夫叶公问子路:「你们的老师孔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啊?」子路一时答不上来,回来后向老师报告。孔子说:「你何不回答:『这个人啊!一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学习有心得的时候,心里感到快乐,把一切忧虑全忘了,连自己已经快要老了都不知道,你何不这样说呢?』」

  1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白话解: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道理的,我只是喜欢研读古书,又很勤敏用功,努力求来的。」

  11.子不语:怪、力、乱、神。

  ◎白话解:孔子平日不说:怪异、好勇斗狠、违法乱纪、鬼神迷信等四件事。

  ※因为这些事会使人产生迷惑,误入歧途。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白话解:孔子说:「三人同行,必定有我可以学习效法的地方!选择其中好的,来跟他学习,对于不好的,如果我也有就改正之。」

  13.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白话解: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奢侈浮华,就会让人觉得缺乏谦虚忍让,如果过份节省,就会显得简陋草率,两相比较,与其不能谦虚忍让而凌人,宁可简陋一些。」

  ※按钱穆先生注:固陋病在自己,不逊则凌人。孔子重仁道,故谓不逊之过失更大。

  1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光明正大,因此坦然自在;小人自私自利,患得患失所以常怀忧惧。」

  15.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白话解:孔子待人,态度温和不失严肃,容貌有威仪但性情平易并不凶猛,对人恭敬合礼,心里从容安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