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在心房开扇窗

在心房开扇窗




    有个男子好不容易存了足够的钱,买了三层楼的独栋房子。他搬出狭窄的公寓,欢欢喜喜准备展开新生活。

  但他很快就发现,这间房子有个很大的问题:夏天炎热到让人难以忍受。于是,他请来房屋修缮专家。

    第一个专家建议他安装性能强劲的空调。但男子认为这个方法并不可行,因为房子的面积不算小,房间又多,一一安装空调,实在花费不菲,何况这么多台空调,惊人的电费也不能不考虑。

  第二个专家建议他在所有的窗户上都贴上隔热纸。男子接受了这个专家的建议,但效果并不显著。

  第三个专家到男子家勘察一番后,告诉他:“您只要把房子交给我一天,我就可以解决你的困扰,而且不会花费太多金钱。”

  男子半信半疑,但仍然答应了。

  傍晚,他打开家门,原以为会和往常一般,感觉如同跨入烤箱。但奇怪的是,屋子里一点也不热,反而非常凉爽。静下心来,还能感觉徐徐微风吹拂在脸上。

  男子好奇地询问专家:“您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专家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在屋子的最高处和最低点,各加装了一扇窗户,让空气对流罢了。”

    “这么简单?”男子非常惊讶。

  “就是这么简单!”专家微笑着说,“要排解热气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它们找到出口。”

  有时候,我们的心就像一间房子,生活中充满种种烦恼,失去所爱的悲伤、实现不了愿望的痛苦等等,就像一个燃着熊熊大火的炉灶,冒出忧伤、怨恨的热气,即使我们自认已经把这炉火熄灭,但负面情绪仍经久不散。

  于是我们想尽方法排解这些坏心情,有人借酒浇愁,有人大吃大喝,有人疯狂购物……但一切的一切,效果都是如此短暂,让人只是吃喝更多、买更多……陷入无底洞般的恶性循环。

  我们都忘了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在心房中多开几扇窗,污浊的空气排除了,新鲜空气才有机会进来。而这扇窗的名称就是“放下”。

TOP

人能无着,便无愁

站在阳台上,沐浴着清凉如斯、亘古不变的月光,任时间挟着往事,落花流水地从记忆中淌过去,心里觉得十分空旷、十分轻松。
    明月悠悠,如一颗永不破碎的心,那么安祥、那么纯净。无论是阴雨绵绵的日子,还是狂风大作的时候,他都踩着不变的步伐,款款禅行在自己的轨道上,从不曾有过迷失。我不由得想起一首诗:“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
    人在旅途,注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磨难和诱惑,倘若陷进去,就难免为之苦恼。只要把握“看破、放下、自在”这一禅理,那么,我们就能心无挂碍,就能体会到日日是好日,处处皆月圆。
    月亮总是圆的,真的!我们不能被外在的假像所迷惑;开悟的人生总是圆满的,无论它有时候看上去是多么的支离破碎。世事和人情都是暂时的,如过眼云烟,而真如和自在才是永恒的,如凉天佳月。身处红尘闹市,能写出“鸣琴幽谷里,洗钵古松间”这样闲静的诗句,可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高士的自在与潇洒。“终日吃饭不着一粒米”,这是禅师的潇洒,也是居士的自在与潇洒。《红楼梦》中的惜春姑娘,看破三春不长久,坚定地循入空门。“独卧青灯古佛旁”,是这位侯门绣户女的自在与潇洒。其实,惜春没能出家,在家修行,出污泥而不染,更显得难能可贵。相反,那位进入庙观当了道姑的妙玉,由于心不清净,招来邪魔,以致于身淖泥沼,落得个不自在不潇洒的地步。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今生的一切,缘自前世的业力,无须抱怨别人,无须诅咒环境,该来的,挡也挡不住,该去的,留也留不下,就以平静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化解一切。空中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哪个是真?哪个是幻?
    曾经山盟海誓的伴侣,如今投进了别人的怀抱,我说,杜鹃何苦啼血?世事如斯,春来春去,人情如纸,云散云聚。佛垂下甘露之手,抚平我心头的创伤,教我抛开贪爱染著、嗔痴、烦恼,而以无边的慈怜面对这世上的大千生灵。
    人生不过如此!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干。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何去何从?偈曰:"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人能无著便无愁”。这是一道真理的慧光!它给忧郁的人打开心头的千千情结,它给迷途的人照亮前进的方向。我站在自家的阳台上,沐浴着这清凉如斯、亘古不变的慧光,任时间挟着往事,落花流水地从生活中淌过去,心里觉得十分空旷、十分轻松。真希望永远都是这么恬淡、这么虚无、这么赏心悦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