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语沙门——以幻为道摄要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益西彭措堪布 译
全文分四:甲一、赞礼文殊;甲二、劝修心要;甲三、以幻为道;甲四、祈愿回向。
甲一、赞礼文殊
由念遣除迷现轮回暗,文殊日轮恩赐妙吉祥。
首先敬礼文殊。我们只要忆念文殊,就能除掉迷乱显现的轮回暗。
众生落在无明迷惑里,不断地随错乱力轮转,这叫做“轮回”。文殊代表本性智慧,一旦和文殊智慧相应,就像太阳出现破除黑暗那样,能当即赐予我们妙吉祥,现前自性文殊。“妙”,指我们的本性本来清净,没有虚妄法;“吉祥”,指本具无量自性功德。也就是要懂得两点:一、我们本来是佛,圆具佛功德法;二、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杂染法本来没有,心本身就是妙吉祥。如果不妙、不吉祥,那说明已落入衰损,落在迷现的轮回暗当中。这时最关键是要念文殊,也就是念本性智慧,它是遍虚空界、不生不灭、本来具足的智慧藏。
总之,我们把幻转为道的时候,首先要敬礼文殊智慧日轮,祈求赐予妙吉祥。
甲二、劝修心要
现今恶时诸多苦炽盛,凡庸悉不正直贪嗔重,
何事思维亦增厌患心,何处居住亦难得顺缘,
何等行事凡夫不满足,何种思虑修善亦难增。
故于外物不多思念察,调伏自心修幻转道用,
此即实修切中要害法,唯此为要故当勤励修。
当今时代各种苦特别厉害,凡夫多不正直,贪嗔特别大,从哪方面思维都会生很多厌患心。无论住在哪里,都很难得到修行的顺缘;无论怎么做,凡夫都不会满足;无论怎么想,修善也很难增长。因此,对于外面的法不必过多寄托,应当向内调伏自心。
外面再怎么做也很难改变时代因缘,共业潮流不是以主观愿望、美好期待就能改变的。正视现实以后,就应该直接调伏自心。我们身处的世界就是一场梦,所以以幻来修道是最好的。一味地要求幻相如何,要求别人怎样、环境怎样等等,都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只会让自己失望,现在应当实修最切要的法,击中要害,这一点至关重要。怎么实修来击中要害呢?就是要知道面前的法都是幻,然后直接放下。
众生的共业集成了一股强大的业流,人们都不由自主地随波而去。由于多生累世的串习,心地就是不直,遇境很容易发起猛利贪嗔,到哪里都很难得到修法的处所。所以,不能过多地要求环境如何,当然如果可以选择,还是要选一个最有利于修道的环境。但是这很困难,现在是末法时代,自身愿望和现实情况很难吻合。你想安心修行,偏偏有很多事找你;你想修行进步,却发觉非常困难;对别人有很高要求,希望他如何如何,但他毕竟是凡夫,有很多烦恼习气,稍微转变一点都很困难。如果以我所执过分地希望别人都听从我、环境要满足我,一定要达到这种要求才修行的话,恐怕就没有修行的时间和机缘了。
那么该怎么做呢?应该在现前生活中修行。不必要求假相如何,那很难如愿,只是自寻烦恼。如果能随缘度日,不要求什么,无论境怎么现都能把它观为幻,不随之起贪嗔,那你就有了真正的逍遥快乐,能够以这一切幻来增上自己的修行。
甲三、以幻为道分二:一、开示放舍之道;二、教示如幻观。
乙一、开示放舍之道分四:一、观色如幻而放舍;二、观声如幻而放舍;三、观念如幻而放舍;四、观一切如幻而放舍。
我们处处要了解目前现的就是幻,色、声、香、味、触各种境界,正现的时候就没有。只要记住它是梦,无事可得,对你就无利无害,你就能够从容行道,这样就击中了要害。否则只是在外面思虑、攀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尤其末法时代一定要抓住心要,所谓“外观百种,不如内观一心”,心是主要,由心产生烦恼困惑,流向各种顺逆境缘而发生贪嗔,是从这里出现了轮回。要知道,外面没有真正的东西可得,所以不必往外看,应当往心上观。由于错认境真实存在,随后就起了贪嗔,这就是把你束缚在轮回里的根源,是心上最主要的问题。一旦心里忘了情,不再起贪嗔,就断掉轮回的因了。
能在生活中处处认识是幻,就能够歇下贪嗔。譬如出现一辆车,你能认它是幻,就不会对它起贪嗔,它是假的,贪它是一种妄执,回避它也是一种妄执。这是非常简要的修心法,一点也不难懂。知道色法以后,还要知道声、香、味、触、法等等全是幻影,都是一个原则——没有实法可得,所以放掉妄念。要做的只是放下而已,而放下只是认识到没有事,以这样不起心的缘故,就已经住在道上了。
丙一、观色如幻而放舍
但凡眼见犹如影像境,若察无根不察似真现,
于彼分别行贪必系缚,一任放舍任何利害无。
我们眼睛见到的花花绿绿的世界跟影像一样。虽然有大有小,有美有丑,有五光十色炫人眼目的,也有污秽不堪令人不悦的,但实际上这些只是我们认它实有后产生的情执,它只是影像,真正寻找时没东西。
这些相到底是真有还是假有呢?如果真的有,那当然允许你对它分别、观察,也允许你选择有利境,避免有害境。但如果正现时什么也没有,那么缘它所产生的一切趋避取舍就只是颠倒的举动,由此发生的贪嗔更是妄情,毫无意义。知道这一点后就应该放下。
这里讲,眼睛见到的都只是影像,观察它的时候无根,没那个东西。“根”也叫做体、基,“无根”是说它是虚相,不观察时似乎真的现了,但一观察就发现只是幻觉。如果你一念没把持住,在这里迷掉了,认显现为真实,那就像渴鹿追阳焰或者猴子捞月那样,随着自己的分别对好的生贪、对坏的生嗔,这样心就被覆盖了,落在了妄识的流里面,从这里就入了轮回。相反,如果明白水中月影拈不得,只是无意义的虚影,这样来保持正念,心不妄动的话,那主人翁就不会迷失。心中不起分别,没有卷入妄执里,就没有趣进的业行,也就不会落入轮回幻轮当中。
所以这就是关键处,修行能不能切到要害,就看你当下面对境的时候,是迷惑而不断分别造作,还是一念觉悟,知道境是假的而放下,不再分别取舍?这就是我们时时面临的考验,只要自心放下了,境对你来说是无利无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