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维寿命无常分二:(一)思维器之世间而修无常;(二)思维精华有情而修无常。
承接暇满难得的实修,接着要发展念死无常的心。这里的“寿命”指具足暇满的寿命,它极其珍贵,可以用来成办解脱等。然而它却十分无常,在此世存活不久,甚至今日就可能失去,因此要念无常,尽快把心投入到修法中,摄取后世解脱成佛的大义。尤其修持《大圆满龙钦宁体》法,要即生得到成就,因此需要尽一生的时间用于修法,这就更要有迫切的无常感,才能遮止掉对现世法的一切贪著,远离八法,一心一意地精修殊胜妙法。这是思维无常的必要性。
此专题的思维分两大门类:一、对于器世间,思维它坏灭的状况来修无常;二、对于精华有情,思维如何归于死亡而修无常。按藏文直译,“器”和“精华”是一对,好比容器里有大米,所依是容器,能依是大米。“器”是依报的意思,它是有情生存、安住之处,器中的精华是有情,因为有灵性的缘故,称为“含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生命”。分两大门类总括了一切世间法,由于是因缘所生,所以都归于无常,最终发现毫无实义,由此能判别法与非法,知道要借无常的蕴身来摄取坚实的正法。
所谓世间现相,除了器和情之外没有第三种。本传承的特点是从巨至细看到整个器情世间都归于无常坏灭,产生一个大的无常观。为什么要把观察面伸展得这么庞博广大,而且由大到小、由粗至细、由器至情,从上到下贯穿到底,最终归结到自身的躯体也要归于死亡呢?这种方式,在观念上先开张、再彻底,一直归结到最根本的自身,会产生非常大的摧灭常执的爆破力,所用的是“原子弹爆炸术”,而不是小米加步q,近距离小射击。也就是首先从上面盖下去,由于辐射度大,摧灭常执的力量就大,经过再再地思维、认定、深化,就会把我们的常执摧灭得一干二净,这就是它的手法。
譬如高空投射,攻击力就特别大,大祖师运用的就是这种手法,来引导我们突破常执罗网的缠缚。尤其当今时代,世上充满了常执的论调,大至宇宙,小至人身,都被认为有所谓的永恒、美好、坚固、实义等等。经由本法的修持,会彻底看到宏观的大宇宙、微观的小人身全部归于坏灭。再者,不仅要粉碎某些科学带来的常执观念、某些顺世外道传播的乐著现世的观点,包括一些宗教说到的上界安乐等都要一概破尽,最终产生“一切器情世间终归坏灭、毫无实义”的观念,这样来取得彻底的出离心。
我们首先要从现世法中出离。怎么出离呢?要认识到器情两方面都是无常的本性,先通过具体的佛经教量展开认识面,然后结合近期的人类历史作观察,再缩近到几十年到今天为止的各种现相,再落到自身受生后必然归于死亡。这样一路升进,就会逐层破掉意识深处的常执。经过很多道的观察破执、引发定解,最终生起坚固的无常观念。这是小乘根本的见解,以这个见解摄持才能退掉耽著现世的心,并成为趣入解脱道的根本动力。
(一)思维器之世间而修无常者,这样四洲、山王包括天界的范围坚固乃至劫之间安住,此等也某时坏时降临,以七火一水连微尘那样也不会剩下,对此思维而发起厌离。
这一段是修持器世间无常的总纲。本引导文是在告诉我们修法的路线,实修时要依循如地图般的路线在自心上找到这条路,而且要补充非常多的材料,作各种思维去填充它。要产生一个定解或观念的转变,需要很多量变的积累才能达成质变,就像在炸药管里放很多炸药,达到饱和点才能爆炸。如果忽略前面非常多的修习,只盼望一种速效,那就叫“无因求果”,终究无法达成,背离了缘起规律的缘故。同样,修无常要结合《阿含经》等描述得非常详实、具体的无常法要,那是世尊以现量见为有情作无常的引导,一段一段的细节全是真实的。只有透过细致地认识,我们的观念才会萌芽,否则脱掉有血有肉的细节,只抓一个骨干,那也不会成具体的人形。
也就是,我们要在纲领的引导下,在细节上一路一路地观察认定,由观察促成观念的形成,这又要逐级地在心中经过。这里的总纲有几条:第一、了解此世间宇宙的组成;第二、知道时劫的概念;第三、知道坏劫大三灾降临的情况;第四、知道七火一水逐层摧灭世界的次第。这些方面统合起来,借着佛陀教量的指示,在心中以比量来显出各种各样的情形,就会深化无常观念,对整个器世间发生厌离。发生厌离,关键是要看到坏灭的结局。当看到最终连一个微尘也不剩,变得那样可怕,毫无实义,就会对无常幻化的欺诳性发生厌离。也就是原先信任它,以为它坚固,可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处,在这里能永恒地生存,现在发现终究坏灭一空,就会认识到这里不是久住之地,要尽快寻求出离。
四段的关系,首先要从《阿含经》等中了解人天世界的组成。了解了须弥山王、四大部洲、七金山、八重海、铁围山,再加上欲界、色界等的情形,才会对广阔的世界发生观念,这不仅是现在天文学所看到的范围,也不仅停留在目前科学的范畴里。再要了解,最初如何从空轮里发生风大,再出水大,再出地大等等,这样知道了世界的生成,才知道坏灭的过程是反程序。再者,要了解到它的坚固性。
这是非常广大的宇宙观念。“宇”指空间,“宙”指时间,也就是十方三世范畴里的世间界。宇宙不等于法界,这是两个概念,现在是对虚假世间界作观察,而且要知道它的量度非常大。为什么首先要了解这一层呢?如果没有很详细地在这上确立观念,那后面说的大宇宙彻底被三灾毁灭的相就出不来,因为缺乏前因。如果不知道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对它的宽广度、里面无数种事物的情形不了解,那后面讲它怎么坏灭时就很难发生认识。所以,首先要在这上取得认识。
其次要知道“劫”的概念,一劫有多长。这样了解后,就知道在人天世界里,大池、海洋、河流、溪涧、山岛、树木、日、月以及欲界天、色界天等形成以后,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安住。
接着要了解什么是“坏劫”,以及坏劫时大三灾出现的情形。先按照佛经如实地了解火灾、水灾、风灾出现的过程,这样确认以后,再去观察坏劫的情形。如果不按佛经里说的事实作观察,自己杜撰一番,那就只是幻想小说,对生起无常观毫无用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没有《阿含经》等作辅助,一般人会很简单地忽略而过,修不起来就是因为缺少基础。要经过很多步骤,一个个环节都在心里确认、记忆、思维,才会在心中安装上佛教的宇宙观,而它的入口就是无常,然后要知道轮回的苦、空等等,之后你的观念会跟世人迥然不同。
“七火一水”表示大三灾,先从局部逐渐发展、蔓延、不断升级,之后发生七火,一直烧到光音天。像这样,七火过后是一水,七火一水经过七个循环,最后七火一风使整个世界化为乌有,连微尘也不剩下,这是最后边际的相。这就要结合《阿含经》等来看,怎么一步步发展,最后烧得连微尘也不剩,按照佛的引导一步步地生心。如果能按《阿含经》等来反复地思维修习,就会产生无常的观念,对此世间发生厌离。
像这样,看清楚整个器世界宽阔的背景和结局后就会恍然明白:我本以为能在这里找到什么意义,原来世界的真相不过如此。智者看到末尾,就知道过程里的一切都没有实义,只是以常执在作愚痴的幻想而已。他会明白,真正要紧的是尽早从苦中出离,否则将继续遭遇无数次劫的坏灭、器世界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