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教你一个遇事时远离愚痴的方法

教你一个遇事时远离愚痴的方法

 
《普门品》云:“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本句经文告诉我们如果多于愚痴,也恒常念观世音菩萨,那么怎么念菩萨才能做到不愚痴?

  1.被事困扰,念圣号同时加个观想,如果菩萨面对这样的事情会如何处理,以远离愚痴

  多于愚痴,并不是说这个人很笨,这个记不住,那个办不好,这不是愚痴,最多就是笨一点罢了。而愚痴是意业里最隐蔽的那个,但凡我们能点到名的比如无明,就有愚痴在;比如计较,有愚痴在;比如贪吝,也有愚痴在;比如执着,那还是有愚痴在其中。所以愚痴是一种常态反应,融合在所有负面情绪里、负面行动中、负面状态内。

  我们只要有一点点负面的,就肯定能在其中找到愚痴的身影。所以贪嗔痴是意业的铁三角,只要发现一个,另两个就会伴随。如本句经文,对应愚痴还是要恭敬、恒常的念菩萨,那么怎么念菩萨才能做到不愚痴?

  当我们被一个事情困扰的时候,想起念菩萨了,以种种观法、种种心法、种种体验、调整,在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如此时再加一条心法,当我们遇到某个事情的时候,虽然可能没发现愚痴在其中,但也可以试试这样的方法:如果观世音菩萨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会怎么做呢?

  南无观世音菩萨,嘴上是这样叨咕的;而心里却在想:如果是观世音菩萨在面临这个事情,他会怎么做?当然我们不是观世音菩萨,也很难理解菩萨的境界,亦如一地不知二地事,就算登地的狭义菩萨也理解不了更高级别菩萨的做法,我们怎么可能一下就理解等觉菩萨会做什么呢?所以学习的重要性就又凸显出来了,你不学习,怎么知道观世音菩萨会做什么?

  亦如经文里大量的描述佛菩萨的经历事迹,我们按故事看都没问题,但如果能通过多个案例,看到菩萨的行事作风,也就能预判此菩萨遇到类似问题会做什么选项。如《地藏经》里四则案例,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只有第一则案例里,给出了发大誓愿的正面引导,就是要救度无量劫、无量国土、无尽众生;而其他三则案例中,外界条件都没有提这个部分。但在他随后的愿里都会涉及延伸到此处,可见地藏菩萨的行事作风是推己及人的!他会在遇到自己的问题,会延伸想着别的人、别的众生、别的世界、别的国土的众生,以此推及到广大无尽的慈悲上,这样才成就了他的大菩萨的风范和地位。

  可能《地藏经》容易懂,而其他经文在这个部分里就很难,亦如《普门品》里只能看到三十二应身,但这个我们又无法企及,没有办法上手,就算我们想这个众生应该由佛度,可是我们无法示现为佛去度这个众生,没这个能力;于是其他的三十一应身也一样,我们只是这个身,就只能是更好的运用这个身,而不能企及其他身能覆盖的角度和范畴。从《普门品》前面多次提到水火等迫在眉睫的zai 难,念观世音娑婆对救度解除此类危难最为大力。所以我说,观音菩萨雷厉风行,作风强悍;地藏菩萨委婉温和。于是如果观世音菩萨面临我遇到的这个问题,以他暴力的作风,会如何做决断?

  2.三乘根基众生处理愚痴的不同方法

  我们想解决多于愚痴,念观世音菩萨,他面临我们现在的这个愚痴会怎么做?这样答案就会呼之欲出!于是我是只求人天福报,他就会说,你这样做是错的(戒恶),应该那样去做(行善),这符合他雷厉风行的风范。

  如果我们求出轮回,他会说什么?现在观世音菩萨身份略复杂,以他为代表的《耳根圆通》是修禅必学的,返闻闻自性是所有修禅的大根大本的路子;可是观音菩萨又是极乐世界的候补佛,是西方三圣之一,他即兼顾禅宗修行的纲领,又要输送众生往生极乐。那么到底我们是适合靠修行出轮回,还是适合靠往生出轮回?

  这就要看我们的根基说话了,所以菩萨不会执着一定要修禅,也不会执着一定要念佛,而是要达到救度的真实目标。达到了就对了,达不到就没对。所以我们的根基状态,就决定了菩萨会对我们说什么法,而不是取决于菩萨会说什么法。菩萨会的可多了,但是我们能听到的,一定是符合自己根基的,这样才是有用的,这样的沟通就可以有效力。

  如果我们以大乘心念菩萨,而自己又有愚痴,菩萨面对这样情况会如何做?大乘即是基础于慈悲心,升华为菩提心,落实于菩提行,解脱众生为根本。于是我们的愚痴对于解脱众生有什么必要?如果没有必要就丢一边,这就简单了,不管不顾,去落实救度众生这是大乘菩萨,也符合他雷厉风行的性格。

  如果地藏菩萨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会循循善诱的去开解,一点一滴的化解,慢慢的带领,给我们讲如此做会有什么果报,如此果报会有什么影响,如此影响对自己、对他人会有什么结果?于是面对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我们念不出个名堂来,念不出个方法来,对治所谓的贪嗔痴很难啊。为什么用不了这个方法?是因为我们对他们不甚了解,对佛教的体系也缺乏全貌立体的认知,对菩萨的认识过于狭隘和片面,这是缺乏学习性导致的。就如《楞严经-五十阴魔》后两位一样:定性声闻、定性辟支!我们如失去学习的热情,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都靠喂,这条路肯定走不到一个相当的高度了。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不是你供养很多了,一支香也可以,说我连一支香都没有,用心香供养吧,念个偈赞,用偈赞供养,燃一支香也可以。

  观想用法供养,普贤菩萨教我们用法供养,用意念观想供养,你观想这一支香遍满法界,使你愿力加大,应该在读大乘经典都是佛所教授的说,你把它的意思总持到不要忘失了,凡是佛所教导我们,都是教我们怎么样去做,怎么样去修,那你顺佛所教导,把佛所教导经上那个道理,不要把它忘失。总持它的道理,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只是让它聚集它的道理,把佛所说的道理,那个义理不要忘,不是文字。

  有位道友曾经跟我这样说,他念金刚经,念了二三十年。那我问他说:“金刚经说什么呢?教我们干什么呢?”他说我念的是金刚经嘛,金刚经就是念金刚经嘛。你跟他讲不清楚了,他就认为他是对的,经上是告诉你怎么样去做了,不是让你念那个字,你光把字背会了,你背了二三十年,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你读哪部经,弥陀经、金刚经、观音经、地藏经,你读哪部经,它都告诉你,你怎么样断烦恼,怎么样去做,好多道友读了很多经,学了很多经了,学了很多论了,他还不知道怎么修行。有些这样问我,我说你是真的吗?是开玩笑吗?那你在干什么?你念佛有念佛的次第吗?你修观有修观的次第吗?你念哪部大乘经,哪部大乘经都告诉你修行的方法,你离开这个还另外找个什么方法?

  金刚经告诉你,你平日间,不要执著,不要什么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怎样把你心看好,怎么样住心,胡思乱想的时候,想贪嗔痴的时候,你怎样降服它,使它不想这些。佛所说的教法,顺着佛所说的,完了去做,总持是什么意思呢?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所说一切法它有一个道理,无量义只是一个道理,什么道理?了生死、成佛,再发个愿,愿众生了生死、成佛,就是一个。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