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为什么要讲儒道之类的书


问: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不就是老子、庄子和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大安法师答:


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文昌帝君阴骘文》就是谈人天乘的善书,故其也属佛法。


为什么本人要讲这本书呢?是在这几年的弘法过程中,认知到我们国人的人心越来越败坏,道德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其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的国人不信因果。而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唯物论、无神论、断灭见的,人死如灯灭,无有前生后世,这些观念把人心和道德逼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境地。


所以,要匡正人心,恢复固有的道德人伦规范,如果不从倡导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下手,将会一筹莫展,这也正大力推广《文昌帝君阴骘文》用意所在。


就像安士居士所云: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则天下大乱。如果到了每个人都不信因果的时候,纵然儒家的圣人,尧、舜、禹、汤、周公、孔子、孟子一起出来,乃至佛菩萨一起来到这个世间,都没办法救治。


再看看我们教内有些信众,尽管修的是大乘佛法,但是修行若干年还是烦恼重重,佛法的利益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也是从小没有打下儒家文化的根底,人道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尚且匮乏,福德浅薄,故大乘的智慧难以显发,于净土生信一门亦构成大的障碍。


有鉴于此,本人也就随缘讲点人天善法、因果方面的内容。


净业三福中即有深信因果一科,但我们是不是真的深信因果?其实不容易。深信因果要在内心深处首肯认知,在情感上真的有畏惧、有恭敬,然后在行为上才能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正是我们现代人要补上的一课。不要认为讲因果看起来很浅显,真正的佛法亦建立在因果罪福的基础上。


当年,白居易以太守身份,前去向鸟窠禅师请教什么是佛法大意,鸟窠禅师回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觉得太平常,便云:这话三岁小孩也道得。


鸟窠禅师说:“三岁小孩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到。”

白居易听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向鸟窠禅师顶礼。


彻悟大师也曾开示:“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


可见大乘圆顿的教理,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一多相即、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等玄理,一定要建立在深信因果修一切善法的前提下。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文昌帝君阴骘文》浅显,实则周安士居士注解得非常透辟,教化人心力量甚巨。


诚如印祖所评价:此书“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


印祖自己未学佛前,曾受韩愈、欧阳修辟佛之毒,后因善友推荐此书,悲喜交集,不禁喟然而叹:“若不获观是书,几于一生虚度矣。”


可见印祖极力倡导流通此书,有着深远的意义。我等众生宜仰体祖师大德之悲心,谛闻研习此书为好,无须妄生分别。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传统文化: 如何面对天意?



1.

  
    冥冥之中,不可思议的事非常的多;并非不符合科学原理,只是目前的科学无法证明而已。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然而趋吉避凶的想法,谅必人同此心。



     今天,世局面临许多大 zai 难,战争随时会发生。小至个人、家庭;大至国家、民族,如何能化解战祸,逢凶化吉,实为诸具有仁心的人所共同祷求的。

    其实,业随心转,要招吉或惹祸,全在人心如何运用而已

     就如佛经中说:‘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

  
    察古来的得失;观察时事兴衰的变化,可知感应的道理,毫发不失。只是报应有快慢的不同而已。人们大都未详细考察。

  
    年轻豪放的人,坚决不予相信;等到世事的阅历一久,才逐渐悔悟。然而年纪已老,恶习、罪业已造成。想要以将死的年龄,消除平生的罪恶,就如同以一杯子的水,想要熄灭一车木柴燃烧起来的火一般,必定是不可能了。

  
    所以,要立即发出猛烈的信心。以一念相信的种子,养成一念的善根;最后,修到念念皆是相信的种子;念念皆是善根。



    3.

  
    人生在世,只求对得起良心而已。因为良心就是真理,真理就是天心。能对得起良心,就对得起天心了。

  
    天意如何面对?行善就是正对天意了。对得起天意,上天必辅助他;违背天意,上天必定降下灾殃。这层道理是确定不移的。

  
    我少年之时,智慧见识未精明,虽然了解行善就对得起上天的道理;然而对于善恶报应的事,总是将信将疑。

    在偶然的机会下,获得玉历一书。捧读之下,深知善不可不为;报应确实毫无失误。而所有的善行中,没有比劝人为善更大的。



    4.

  
    天地无私心;神明鉴察人的祸福,更不会为了人祭祀的礼品而赐福于他。也不会为人一时的失礼而降祸。

  
    一般人,有势力不可用尽;有福气不可享尽;见贫穷的人不可欺侮尽。因为这三件事乃是天理的运数。彼此祸福的循环,会轮流地来临的。

  
    所以,发心行善,福份虽然未明显来到,祸端却已在暗中远离了。横心造恶,祸端虽然一时未到,福份已逐渐远离了。

  
    行善的人,如同春天花园中的草,虽然看不出它生长,但事实上却日有增长。造恶的人,如同磨刀的砺石,每天看不出它减损,事实上已一天天在亏损了。

    因此,千万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



    5.

  
    小善报应较近;大善报应较长远。近报的福轻微;远报的福厚重。

  
    现代相信善行的人,并非没有,只是坚定、长久去行持的少。略微做几件善事,偶而遇到坎坷不如意的事,就错误地认为天理不明,以前的修为立时废除、停顿,这都是要追求速报的心误了他。

  
    凡是济助人,应当诚恳、真挚,则发心必然坚定,而神明的庇佑,亦必丝毫无差。

    唯有一念的真诚,可以感动天地,此皆全都由于发心真切之故。



    6.

  
    汉阳县枣陵冈王廷光自记经验说:

  
    我自小就学习易经,因此知晓鬼神阴阳的道理;吉凶感应之关键

    这种事虽然牵涉渺茫的鬼神事情而却是无法立即见证,但是在道理上说,却是确凿不移的。因果报应,善恶赏罚的道理,是很清楚可信,而无丝毫的爽失的。而且祷求必应,如音响之回应般快速。这些都是合乎易理的修为,而可做为补过的凭借。



    7.

  
    文昌帝君说:总是救助别人的急需;济助别人的zai 难;恤悯他人的孤儿寡妇;宽容别人的过错。广行阴德之事,德行上达上天。大家如果能够如我一般存心,上天必定赐福给你。’

  
    又说:‘想增广福田,须靠心地的功夫。时时刻刻用各种方便巧妙的方法,做种种阴德的事。’

    又说:‘济助急难,如同济助快要干涸的小水沟中的鱼。救助危难如同放开密网中的雀鸟。’

    又说:‘善人时常亲近,可以帮助身心的德行。恶人要远避,可以预防紧急灾殃的发生。’

    又说:‘近报,发生在自己身上;远报,发生在儿孙身上。’



    又云:‘一毫之善,与人方便(注一);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甚么命,问甚么卜。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殊速。谛听吾言,毋自倾覆(注二)。倘尔执迷,终堕六畜。’

    注一、与人方便:即:善行虽然小,也方便地助人。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