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皈依三宝,八种不可思议功德

皈依三宝,八种不可思议功德

皈依三宝之功德利益,略说有八种:



(一)、常遇佛法,趋入内道。

佛法住世,旷劫难遇。今作皈依,已为生生世世结下值遇佛法,趣入正道之缘。

《大悲经》中云:“佛告阿难,若有众生于诸佛所,一发信心,种少善根,终不败亡。假使久远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彼一善根,必得涅槃。如一滴水,投入大海,虽经久远,终无亏损。”


(二)、昔作恶业,皆悉清净。

为了远离痛苦,清净罪业,应当投身归命,诚心祈祷,必得三宝威力加被,激发善根。犹如尘镜经于擦拭才得光耀。

《大集经》中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善愿思维,可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

再者,现今社会,人心不古,恶法丛生,若不祈祷三宝,则为外境所转。自己智慧浅薄,无有正见,心被诱惑,即使刚刚积聚的点滴之善,也容易转成恶业。

因此,应当了知,今生断除不善业也是没有比皈依三宝、忆念功德和诚心祈祷更殊胜的方法了。


(三)、不堕恶趣。

《涅槃经》中云:“虽得梵天之身,乃至生非想非非想天,命终之时,还堕三恶道中。”

《法句经》中有则故事说:

曾有位帝释天王,因五德离身,自知命尽。用神通观察,知道将堕入于驴胎,因而忧苦万分。

他暗自揣思:在三界之中,唯有佛陀能济度厄难。便急忙来至佛前,稽首伏地,至心皈依三宝。在他暗念皈依佛法僧后的瞬间,神识已入母驴腹中。

然而,母驴踏坏主人家中器物,主人一怒之下,用棍杖责打它,帝释神识又从母驴身中出来,重新现生天帝之身。

佛陀赞叹道:“善哉!你能于陨命之际,归命三宝,免堕恶趣,值得称叹!”
佛遂为帝释开示佛法,帝释得证须陀洹果位。


(四)、获无量善神庇佑,不为人与非人等障碍所损。

佛陀曾经说过,只要有人诚心皈依三宝,便有四王天派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护持,可使三宝弟子辟除邪恶,出入无畏。

法王晋美彭措,曾经为四众弟子讲了获三宝庇佑,免除命难的两则感人故事:

在年轻时,法王出外参学。在一处深山老林中,突然遇到了一伙强盗。他们挥舞刀枪,恐吓法王,不仅要留下身上的钱物,而且还要杀死他。

法王面对眼前突如其来的灾祸,镇定地向强盗们说道:“你们慈悲一下,能否给我五分钟时间,我办点小事,到时杀我也不迟!”

强盗们嚷着:“那哪行!要知道,你的命掌握在我们手里!”

法王以商量的口吻对他们说:“你们看,我真的有点小事,给三分钟时间也可以,钱物都给你们,我的命不是早就在你们手上吗?”

一个强盗勉强说道:“好好好!就三分钟!”

法王正心定念,恭敬合掌,虔诚祈祷阿弥陀佛……时间一秒一秒无声地流逝,林中的小鸟们也都停止了往日的鸣叫,山谷中一片宁寂,空气仿佛凝固了……也真怪,那些强盗们,身不由己地向森林中走去……法王向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祈祷祝福!


一次,在群山环绕之中,年轻的法王来到一座高山的顶巅。山崖下是一片碧绿的水波。忽然,法王从几百米高的山顶坠下。

在空中,法王默默祈祷阿弥陀佛……飘飘然,轻落水面,清凉沐浴,随水漂浮……

在经典与许多前辈大德的授记中,明确指出,法王晋美彭措就是莲师的化身。可是,为了度化有情,于命难之际临危不惧,一心祈祷三宝护佑,为四众弟子显示了圣者的风范。

论中云:“无论身处山林旷野,还是遇到官法刑难,只要随念三宝功德和佛菩萨名号,恐怖即灭。因此,皈依三宝,救护不虚。”

古德云:“山有玉,则草木润。泉有龙,则水不竭。住处有三宝,则善根增长,免除灾厄。”

《法苑珠林》中记载了一则启迪人心的故事:

晋朝时,有个人名叫刘度,他的家乡有着成千的住户。整座城镇的人们都皈依三宝信奉佛法,经常供养僧众。当时,正逢兵荒马乱,有许多境外灾民涌入城内。他们善心相助,慈悲救济。

随后追杀而来的主将大怒,以为这座城镇的人留住逃民是与其作对,发誓要血洗全城。

刘度面对即将到来的血腥之难,就带领城中老少众人,向三宝祷告,诚诵观世音菩萨圣号。

不久,在三宝总集之化身——观世音菩萨的护佑下,在主将的庭院中,从天降下一物,缠绕在房屋檐柱上。

主将一看,是《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不禁惊恐万分,转而大喜……这样,全城老少免于涂炭。由于获得三宝庇佑,感召了其它乡镇邑邻,人们纷纷皈依三宝。

在学修佛法过程中,不能把制造违缘之人,当作水火不相共容的怨敌对待。

法王晋美彭措开示说:“对于三界有情,无论何者,都不要分别其善恶。对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不要好坏取舍。民族之间,要平等相待。佛曾经警示弟子们说,‘凡是皈依法宝的人,对待任一众生,哪怕仅是其一根汗毛,都不要损害。只有心不存恶念,才能获得清净修法的机缘和佛法的加持力。’”

因此,修行之人不能对待怨敌"横眉冷对千夫指",而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感谢他们提供了一次修习安忍、消除业缘的绝好机会。

暂时的违缘逆境,暂时的威胁强迫,可以使修行人最终能远离长期被轮回绳索所束缚、不能得以解脱等一切痛苦的根源,而获得自在。

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说:

遭受损害遇正法,获解脱道害恩大;


痛苦忧伤遇正法,得永乐故苦恩大;

非人损恼遇正法,得无畏故魔恩大;


遭人忿恨遇正法,得利乐故敌恩大;

因猛恶缘遇正法,获无变道恶恩大;

他人劝勉遇正法,获真实义劝恩大。


平等报恩善回向。"


因此,应当以清净心,在虔诚祈祷上师三宝加被的同时,亦应将带来违缘之人视为自己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共忏罪业,祝愿他们藉此因缘,早日皈信三宝,共获轮回解脱之果。

《大毗婆沙论》中云:"若人于一时,对十方佛前,代为一切众生修行五悔(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其功德若有形量者,三千大千世界著不能尽。"

在违缘逆境面前,唯一仰赖的只有上师三宝。上师三宝犹如慈母,双眸淌下关怀爱护的暖流,抚润众生的心田,盼望我们于风雨飘摇中速得解脱安详。上师三宝犹如严父,双眸淌下庇佑警示的清凉,熄灭有情的热恼,盼望我们于蹉跎岁月中速获无畏自在。

是的,对于三宝应当有宁遇命难亦不舍弃的坚定理念。不应以自己的懦弱,愧对上师三宝太多太多的关怀、太多太多的抚佑,不应以自己的焦虑不安,而带给上师三宝太多太多的担心、太多太多的挂念。

因为,在无始轮回的怪圈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次愧对上师三宝慈悲的引导和美好的希望,不知有多少次在坎坷挫折面前,惭愧地低下了高傲的头……请静下心来,勇敢一些,踏着历代高僧大德的足迹,一心皈命三宝,义无返顾!默默地祈祷!

要知道,以上师为首的无量无际的本尊、空行、护法,垂目凝视,予以护佑,在共业所感骤风巨浪的大海中,期盼你这一叶小舟,平安抵达解脱的彼岸……

无论是外违缘、内违缘,还是密违缘,只要如理如法地祈祷上师三宝、忆念上师三宝功德,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都能无余遣除。《日藏经》中云:"有情谁人皈依佛,俱胝魔众不能害,纵破戒律心散乱,彼亦定能趋涅槃。"法称论师说:"无明二障皆已断,无有妄语惟无因,现见一切智智尊,佛陀宣说谛实语。"

《普贤上师教言》中有一则十分有趣的故事:

从前,一个盗贼被主人抓住,主人一边念皈依偈,一边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皈依偈,就打他一下,念完皈依偈,也就将其释放了。

盗贼想:释迦牟尼佛恩德真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几句,如果皈依偈再多的话,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声音与痛苦成了无二无别,并且脑海中一直回想着朗朗的皈依偈声。

他到一座桥下躺了下来,这时桥上来了许多鬼魔,它们说:"这里有一个皈依三宝的人。"而不敢下桥伤害他,也就吵吵嚷嚷地走了。


(五)、一切所作,皆得成办。

莲花生大师说:"具有坚信得加持,若离疑心成所愿。"不用说了知三宝功德后生起信心而皈依,即便仅仅耳闻佛号或对佛身语意中任何一种结上一缕善缘,也能成办所作,获得暂时人天之乐,究竟解脱之果。

从前有一个人在路边看到一尊泥佛像,他想:这尊小泥像如果这样放着,很快就会被雨水淋坏,不能让它被毁坏。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个被扔掉的鞋垫,便将鞋垫盖在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这种情景,他认为这么肮脏的鞋垫盖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于是将鞋垫扔掉了。盖鞋垫和扔鞋垫的二人以贤善意乐的果报,后世获得了王位。

如颂云:"善意将鞋垫,置于能仁顶,他人舍弃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间盖鞋垫的人、最后扔鞋垫的人三者,都暂时得到王位等善趣的乐果,究竟播下了解脱的种子,逐渐也已成佛。

这是引自《普贤上师教言》中的公案。


(六)、常具广大福德之因。

《大论》中云,供奉三宝是福源宝藏,如影随形;供奉三宝是破灭苦难如意宝,能予人幸福欢乐;供奉三宝是导航舵手,能显示天道之径;供奉三宝是集善之府,能聚引善人贤士;供奉三宝是安稳之舟,临命终时,心不怖畏。供奉三宝能获福乐之果,是趣入涅槃之初缘,善法道行之根本。

《法化谈丛》中说,以前有位商人,因经营有方,不久即成为一方巨甲豪富。由于金钱财物日丰,苦于无法收藏保管。他想:若将钱财埋于地中,唯恐地鼠偷走。若藏于森林,唯恐猿猴搬去。若藏于深水中,唯恐水中动物移动。要是交给兄弟妻子吧,唯恐他们挥霍无度……还是变换成黄金,缠在腰间自己带着放心!

正逢佛教斋月,四众弟子纷纷向塔寺烧香散花。人们将一金属铸成的大钵,放在四衢道中央。来往行人都探囊取钱,投入钵中。金钱与钵壁相碰,叮当有声。

这位富商路经此地,见到此情此景,深感惊讶。就问旁人,人们在作什么事?

众人对他说:"你不知道吗?这是公共福田,舍一得百千万亿倍酬报,往后都受用不尽。

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吾不捨财,财将捨我,我今当捨,令作坚财。'告诉你,这口大钵,就是坚牢藏。金钱财物一入其中,五家不能共享,惟供养者独自享有。

五家就是:'王臣以法令取之,盗贼以非法夺取之,不肖后人以放逸衰败之,水火溺焚而毁坏之,由人共取由天没收之……'只有这宝钵,金钱财物寄供之处,才是有万利而无五害。"

富商闻听欢喜雀跃,说道:"我得到寄托的好地方了!"就解开腰带,将黄金无余放于钵中。又到寺中诚心皈依三宝,众比丘为其忏罪诵经,他心开意解,获得须陀洹圣者果位。


(七)、能作法师,为众所依。

既已趣入正法,应当闻思修并进,则能化导众生,离苦得乐。《贤愚经》中云:"行者欲成佛道,当乐经法,读诵演说。正使白衣说法,诸天鬼神,悉来听受,况出家人。出家之人,乃至行路诵经说偈,常有诸天随而听之。是故应勤诵经说法。"


(八)、速证菩提。

在《木槵子经》(槵huàn)中,谈到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有位名叫波金璃的国王,向佛祈问道:"佛法深广无比,很难令人抓住要领而修习。祈愿佛陀,垂愍于我,恩赐殊胜法要。"

佛陀对国王说道:"若想灭除烦恼障的人,应当用线穿木槵子(即菩提子)一百零八个,手不离珠,心无散乱,挚心称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乃至能满百万遍者,可速断一百零八结业烦恼,获得无上果位。"国王闻佛之语,欢喜许诺:"佛陀慈悲开示,我当依教奉行。"

为了激励国王精进修法之心,佛陀说道:"曾有一位莎斗比丘,虔诚恭敬诵持三宝名号,随念三宝功德,经历十年时间,恒无间断,得证斯陀含果位。因努力修持,现今已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国王听佛一番鞭策的话语,更加坚定信心,精进修持……

皈依三宝,起坚固心,具不坏信,去除恶业增上善业,远离怖畏,成为一切功德之源,总摄一切善法,获得善神庇护。皈依三宝,是内道与外道的根本区别标志,是三菩提最初之因……一切正道的基础,无疑就是忆念三宝功德,在此,不妨简单叙述一下《随念圣三宝经》的功德。

TOP

摘自:《修心八颂》略释



秉性邪恶众有情,恒为猛烈罪苦迫,


见时如遇大宝藏,愿恒惜此难得宝。



这一个修法极其殊胜。如果一个大乘行者没有具足这种功德,即生成佛是不用说了,就连一般世间的成就也难如愿。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个大乘修法中的殊胜窍决。

现在是末法时代,大多数众生的秉性都显得很恶劣、粗暴和横蛮。他们相续中充满了邪知、邪念和邪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如果因为众生秉性下劣而蔑视、厌烦,从而远离这些众生,显然是不对的。这些道理在《入行论》中有详细论述,你们可以参阅。

众生和佛在本性上、究竟实相上,虽然没有一点差别,然而,在显现上,众生被烦恼所逼迫,身心都不得自在,从而形成了这样恶劣的秉性。也就是说,众生是因为往昔无量劫以来,自己造了无数猛烈的罪业,被这些罪业所逼迫,没有自在,从而形成了极其恶劣的秉性。

然而,我们应该相信,大多数众生,尤其是信佛学佛者,都愿意制止自己的烦恼。但强大的业力使这些美好愿望不能实现。比如嗔恨心大的人,深感嗔恨烦恼的痛苦,每当嗔恨心平息下去以后,他们心里都有份煎熬,有份挣扎,心灵极为不安。每次都想:下次再不能这样了。但当一遇嗔境,就又旧病重犯,这样反反复复,受尽折磨。

因为无始以来业力所带来的果报,如果今生不以精进修持来断除烦恼,来世就会更加不自在,更可怜,更悲惨,最后终于堕入三趣,感受无穷无尽、不可思议的痛苦。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众生,因为身心不自在的缘故,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甚至毫无理由地对众生做伤害。作为修行者的我们,自己的烦恼还没有断除,是一个受外境所转的凡夫,当然也会常受恶劣众生的伤害,遭受痛苦与不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情况呢?应该按照这里的窍决来对待。这一颂和第二颂有相似的地方,但这一颂更进一步讲述了更深一层的修行窍决。
“见时如遇大宝藏”,虽然各种众生有贪心大的,嗔心大的,痴心大的,慢心大的以及疑心大的,但是,我们也不可能远离他们,这一点在第一颂当中曾经讲过了。《佛子行三十七颂》也说:“欲享善物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是故诸众无怨心,修忍辱是佛子行。”

每当众生损害我们时,不但不生厌离和嗔恨心,反而将他们当作大宝藏,这种窍决口头讲起来容易,心里却很难这样观修,行为上就更难加以实施了。可是,我们必须要首先明白道理,然后渐渐地进行修持。凡事开头难,等慢慢习惯也就成为自然。比如刚开始学电脑时,会被操纵电脑的复杂程序弄得晕头转向,但,一但熟练之后,电脑就会成为工作的一种方便。当我们开示修这窍决时,也会觉得与自己很难适应,只要自己坚持修下去,依靠上师的加持,不断地磨炼,以后再和各种不同的人接触时,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寂天菩萨说,假如他们害你时,一定要对他们生大悲心,如果不能生起大悲心,至少也不能生起嗔恨心。以前,仲敦巴尊者问阿底峡尊者:“如果人打我、骂我、杀我的时候,我应该怎么办?”尊者的回答和后来土美仁波切对此所作的回答在意义上颇为相似,即“吾虽无有少罪过,何者欲断吾之头,然以悲心其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青海省有位著名的la ma嘎秋仁波切(至今仍健在),在文ge期间受到了批斗,在每一次被押至会场之前,就开始发心:“今天我要为渡化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发心修安忍波罗密多。”并称这是“发心殊胜”。批斗开始了,人们打他、污辱他、诽谤他,而他安住于无缘空性中修安忍波罗密多,他称这是“正行殊胜”。最后批斗结束,他默默地念回向文:“将此功德回向给所有打骂我的人,也回向给一切众生。”并称这是“回向殊胜”。文ge结束,宗教政策恢复了,许多当年曾经批斗过他的人,来嘎秋仁波切面前请求忏悔,但他平淡地说:“你们没什么可忏悔的,如果不是因为你们,我就无法修安忍,这是个殊胜的方便。我现在一点也不恨你们,相反,你们大家是有功德的,请不要做什么忏悔了。”这就是大乘菩萨与众不同的道德与风范!

实际上,害我的人真和如意宝一样,是成佛不可缺少的助缘。佛曾说,只有能安忍的人才是真正的佛子。无论是在《入行论》、《佛子行三十七颂》,还是在《修心八颂》当中,都为大乘行者树立了如是相同的标准。所以,我们面对怨敌,应该象报答大恩上师那样去报答他们。因为对于我们修忍辱度的大乘人来说,怨敌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所以说要“愿恒惜此大宝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