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心深处 生命的成长与喜悦

我心深处 生命的成长与喜悦


    生命的成长必然有顺境和逆境的历练,生命的喜悦未必全由顺境获致,所谓“不经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有时,遭遇逆因缘,反而能让我们体会千回百转的喜悦。

    在生命的成长中,自我的盲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个人的困逆:痛苦、不快乐、不顺利,不称心,内因外缘障碍很多,可能都来自于盲点,包括内在的盲点和外在客观环境的盲点,佛法的专有名词是“无明”。逆向思考突破自我盲点,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盲点,中年人、年轻人也不例外,所以有代沟的产生。如果老、中、少要消除代沟,则须突破自我的盲点。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因缘法,任何事皆有众因众缘,即多因多缘才能成就。因此,我们要培养出多元化的思考方式,例如有些人投资事业失败,由于当初评估时只作顺因缘的思考,未思及逆因缘时的应对。人们对于事业、婚姻、感情、家庭等,容易流于一面倒的单向思考。

    顺、逆因缘都是生命成长的历练,这是人生的事实,我们多生多世种下有漏洞的因,因此感得有漏的世间,如果我们不将逆缘当成问题,而是一次修正的机会,在心态上可能更能接受一些。生命的喜悦未必来自一帆风顺,如果把喜悦设定在荣华富贵,称心如意,就过于狭隘。只有少数人一生像温室中的花朵,从无逆境来考验,这种生命经不起风霜考验,有何意义呢?《易经》有一句话“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说明写《易经》的人对人生先有忧患意识,才留下这本不朽的巨件。可见,人透过忧患的历练,才更见生命的成长。

    突破自我盲点的关键在于不主观,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外面种种的事相上,要先了解自己的业障、习气、才华、个性等,大部分人到老都没有自知之明,认不清自己,只是颠倒苦恼地过一生罢了。李远哲博士在演讲中提及,我们每个人至少具备九种潜能,只因缺乏发现,培养而早早被扼杀了,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如何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选对专长、角色,加上努力,必然有一定的成就。

    如果生命的成长目标是得到生命的喜悦,什么才是喜悦的定义呢?有人定义为高知名度、名教授学者、或者定义在财富,个个想法不一而足,如果仅从现象界去归类喜悦,显然成了盲点。因为那只是预设、想象中的喜悦而已,最大的损失便是“失去当下的经验”。人心一直处于追求中,对那些未到的、未知的、未具备条件的未来盲目向往,而充满贪欲的心当下不可能喜悦,充满痛苦。

    孔子将生命的喜悦标出一个很好的状态,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其中的“不惑、不忧、不惧”是生命喜悦的最佳状态,能成就很完美的人格。“不惑”指一个人具备大智慧,对宇宙生命不再疑惑,对“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了无疑惑,引导生命走向成熟的境界,获得内心的喜悦。

    我们如何才能不忧愁、不苦恼,常在喜悦中呢?我们常为了钱财、病痛、挫折而烦恼多多,庄子逍遥游“齐物”篇,教我们不应该以人观物,而要以物观物,万事万物本身具备它充实的美:丑有丑的美、缺陷也有缺陷美,各自开展出生命的意义。因此,摆脱忧虑的最佳方法是,不要和别人比较,坦然的接受自己的全部要素,不管命运如何,从接受自己开始,所谓受所当受,行所当行,生命才能坦然无挂碍。

    生命如何才能不恐惧呢?当年慧可大师向达摩祖师求法,雪地断臂只为求“心安”而已,可见得一个人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能无愧于心时,便能心安理得,随时死而无憾、死而不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