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不空佛法护国论

不空佛法护国论


  以佛法护国是不空政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其佛教思想的一个中心,贯穿于他的整个宗教活动。护国思想实际上涉及政教关系问题,也就是从宗教的立场如何来看待并处理与政治的关系,对此不空提出政教互为利益的观点,认为护国与护法是互为利益的,佛法护佑国家,国家扶持佛法,相得益彰。但能使国家扶持佛法,其前提在于佛法有益于国家,因而护国更为关键。

  不空在永泰元年(765)四月的一份奏表中说:“弘阐真言,宣扬像教”,既可使“皇风远振”,又能“佛日再明”,在大历八年(773)六月的一份奏表中强调说:“设教者如来,弘传者君王,施行佛事,非圣主而谁?”所以不空的一切宗教活动都围绕护国而进行,不论建坛作法还是译经传诵,都要看是否有益于王化,其目的非常明确。不空总结一生的宗教实践说:“不空所翻圣典四十余年,三朝已来赞修功德,志在宣传,上资王室,下润生灵”(《谢恩表》)。而密教也是以擅长于祈福消灾等佛事活动为能事的,最符合统治者的心理,正如唐肃宗近侍史元琮奏表中所说:“度灾御难之法,不过秘密大乘。大乘之门,灌顶为最”。“其道场有患灾、增益之教,有降伏、欢喜之能。奉此功力,以灭群凶,上滋圣寿无疆”。不空在奏表中也说他所修密法:“三时浴像,半月护摩,庶三十七尊,保明王之国土;一十六护,增圣帝之威神;寿如南山,永永无极”。所谓护国有两层含义,一是拥护国土之义,指佛教神灵护卫世俗国家及其人民,这是佛经上通常使用的护国概念。一是护持国家之义,指佛教徒通过修功德等佛事活动来为国家及其帝王祈福消灾。护持的所谓国家,以封建帝王的最高利益江山社稷为代表,也包括帝王个人及其皇室家族的福寿安康。

  不空在宗教实践中也践行护国理念,开道场、建寺院、翻译经典,无不从护持国家,有助王化为出发点的。如广德元年(763)十一月十四日不空上表,请为国置灌顶道场于大兴善寺,可“严净花以开觉,使有识而归真。庶边境肃净,圣躬万寿”。寺内置大德四十九员,也是“永修香火,以福圣躬”,“报国行道”。大历二年(767)初不空上表祝贺平定周智光,代宗批复中说不空“宗社威灵,大圣敷佑,师之护念氛梫永清”。大历六年(771)三月二十八日不空上《谢恩赐大兴善寺施戒方等并粮料表》中也说:“谨率求受戒僧众等,于三七日恳诚念诵,精驰行道,奉为国家,以修胜福,冀无边功德,上资圣躬。”代宗批复中肯定说:“三藏慈惠精诚,念深家国,弘修福利,广被生灵;开建坛场,阐扬妙典;发挥后学,封植良缘。”大历八年(773)六月在大兴善寺修造文殊阁,称为“大圣文殊镇国之阁”,并奏请天下寺院设殊阁,置三至七僧,“长时为国讲宣读诵,有阙续填,务使法音传灯不绝,永康率土,长护圣躬”。永泰二年(766)五月一日上表,发心在五台山为国修造金阁寺,也是“庶灵神照明,以介景福,康宁寰宇,保佑圣躬”。大历七年(772)六月十六日,不空奏请在东都金刚智塔院及石戒坛院置常住大德,“六时忏念,为国进修三密瑜伽”。“六时奉为国修行三密法门”。

  不空所译显密经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护国目的出发的,即所谓“有助皇化”者。乾元初(758),不空奏请搜集天下寺院梵夹,选择“有堪弘阐助国扬化者,续译奏闻,福资圣躬,最为殊胜”。大历六年(771)十月十二日所上《三朝所翻经请入目录流行表》中说:“奉为国家,详译圣言,广崇福佑”。“为国译经,助宣皇化”。“详译真言及大乘经典,冀勋涓微,上资皇道。其所译金刚顶瑜伽法门,是成佛速疾之路。其修行者,必能顿超凡境,达于彼岸。余部真言,诸佛方便,其徒不一。所译诸大乘经典,皆是上资邦国,息灭灾厄,星辰不愆,风雨慎叙。仰恃佛力,辅成国家”。“庶得真言福佑,长护圣躬。大乘威力,永康国界”。“但有护持于国,福润生灵者,续译奏闻”。其中不空还特地重译了护国的专门经典《仁王护国经》,永泰元年(765)四月二日所上《请再译仁王经》表说:“如来妙旨,惠矜生灵;《仁王》宝经,义崇护国。前代所译,理未融通;润色微言,事归明圣。”“依梵匣再译旧文,贝叶之言,永无漏略;金口所说,更益详明”。使其“福资圣代,泽及含灵,寇滥永清,寰区允穆,传之旷劫,救护实深”。

  《仁王护国经》译出后,据慧灵《新译仁王般若经陀罗尼念诵仪轨序》记载,“诏资圣、西明百座敷阐,下紫微而五云抱出,经长衢而万姓作礼。阡郭充满,犹墙堵焉”。并评论说“稽缁衣,览青史,自摩腾入汉,僧会游吴,瑞法之来,莫与京者”。可见时人对此经崇拜之盛况。代宗又令诸寺常时念诵,不空更作修持仪轨《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陀罗尼念诵仪轨》、《仁王般若念诵法》、《仁王般若陀罗尼释》等,令密宗诸寺弟子依法修持。



——摘自《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第4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