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法的修行枢纽就是禅定

佛法的修行枢纽就是禅定

佛法的修行枢纽就是禅定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这是究竟改过的道理,从心上改。人的过失,说之不尽!过失不必等到造作,起心动念时,过失已经形成了。我们从早到晚起了多少个妄念,多少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念头?这些过患都是唯心所造。所以,佛法的修行枢纽就是禅定。

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无量法门,总而言之,都是修禅定。禅定是佛家修行共同的原则,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相同。譬如,密宗用持咒的方法修禅定;净土宗是以念阿弥陀佛的方法修禅定,有持名、观想、观像的方法;教下用读诵经典的方法,有用持戒的方法。方法很多,无一不是修禅定。如果不是修禅定,那就不是佛法。何谓‘定’?心在一切境界里,无论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禅定。

‘吾心不动,过安从生’。起心动念就是过失,所以要在一切境界里,对人对事对物练习不起心,不动念。实在讲,在所有方法里,念佛的方法最方便、最容易。为什么?念头才动,立刻‘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念头打下去,念佛的用意在此地。如果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全错了。念佛无非是用佛号把妄念打掉,也就是用一个念头取代一切妄念。念头不会不起,如果念头不起,你就是圣人了。凡人面对境界,哪有不起念的道理?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悟得快,就是要把念头制止。不要管念头是善、是恶,立刻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让心里只有这一念,不容许第二念,这叫念佛,这叫功夫。久而久之,念头自然不起,功夫就得力。如果念头还会起,功夫就不得力。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行为,因此我们采取持名念佛的办法,在一切时一切处保持清净心。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经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我早年学佛,心里也是有希求,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老人家教我求的方法,说得比云谷禅师简单,非常有效,他说:‘你真心祈求,没有感应,这是自己有业障。障碍不在佛法那一边,障碍在自己本身,只要消除业障,有求必应。’我向老师请教:‘如何消除业障?’他说:‘忏悔。’忏除业障绝对不是拜梁皇忏、拜水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什么是实质?后不再造。譬如,我们起了不好的念头,说了不善的言语,做了不好的事情,现在知道这是罪过,从此以后不再犯错,这是真忏悔,如此方能消除业障。假如你在佛菩萨面前念经念咒,念完之后再造,造了以后再去念,以为这就是忏悔,那你完全错会了佛的意思。

我为什么会发脾气?看到别人把事情做错了,得罪于我,我才会发脾气。别人为什么会做错事情?为什么会得罪我?要多想一想。这个人毁谤我、侮辱我、伤害我,他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他对我不了解,对我有误会,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管道,所以才有这样的现象。这不能怪他,我自己也有不是之处。或是自己没有错,过失都在他那一边,与我毫不相干,那就更没有理由发脾气了。

有时看到许多人为非作歹,我们确实不能忍受。这些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无量寿经》说:‘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说话多温和!这是他的父母、长辈不懂得仁义道德,没有好好的教导他,所以他才犯过,才做一些违背法纪的事情。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应当原谅他,不能够责怪他。这样心多平和,心量多伟大!我们应当要学习。即使教导他,他还犯过失,我们也要回头反省,我教导的不够好,我教导的不够圆满?不要把过失推给别人,应当回过头来自己好好想想。

有很多父母告诉我,现在儿女不听话。有很多作老师的告诉我,现在学生不听管教。我说:‘你的子女、学生没有过失,是你没有教好,你怎么能怪他?’不错!现在社会的大环境非常恶劣,邪知邪见,导致邪行充斥世间,年轻人哪有不受薰染的道理?这是现在年轻人难教的一个外在因素。

我们如何用内在的方法去克服?古人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连蚊虫蚂蚁、花草树木都能被感动,人岂能不被感动?不能感动,这是我们的精诚没有达到。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反省,自己的德行一定会向上提升。唯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才能感化现代这些年轻人。我们自己没有清高的道德,一味去责怪年轻人,惩罚年轻人,这不是办法。

惩罚不是最好的手段,最好的手段是感化,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去感化一切众生。佛菩萨对于地狱、饿鬼、畜生都能感化,引导他们回头是岸,何况世间有情众生?我们应当要怪自己的功夫、德行不够,决定不能怪别人还没有接受感化,这样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佛说:‘未能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所以,你要想度化别人,必须成就自己的德能。唯有自己的德能才能感化别人,度化众生。佛在经教上说得如此圆满究竟,我们读诵经典不能疏忽了。

『相从共生,更相报偿』,「表冤冤相报无有穷尽」。所以佛教导我们,佛教我们断恶修善。可是他还有个重要的教诫,我们可不能忘记,叫三轮体空。帮助别人,再大的帮助,再多的帮助,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若无其事,没有牵挂,就不会感果报。如果常常想到,我对人多好,那是什么?将来那个人要报偿,你也会接受他的报。还是离不开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这就是人为什么不能脱离轮回。

《会疏》里头有这么一段话说,「杀生等人,生生同出,彼此互害,报其怨恨也」。杀生的人,下面念老有解释,例如被杀者为索还命债,必追逐其冤家对头,他要找这个人,同时出现世间他才能报偿,是故冤家债主「相从共生」,他又来了。今生人杀羊,来生人死为羊,羊死为人,这个羊又被人杀了。又如猫死为老鼠,老鼠死了又变成猫,猫吃老鼠,来生老鼠又变成猫,牠又变成老鼠,又被牠吃掉,这冤冤相报。「世世同生,讨命偿债」,这个事情不能干,「故云更相报偿」。「因讨债之人,往往报复过甚」,他不会讨到刚好,他总要想多加一点,这样「又结新冤」,冤愈结愈深,真正是没完没了。

这些事情我们全都有分,都干这事情。不读佛经不知道,读了之后,天天都要作还债想,一定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要回向给他们。无论是有意无意造的这些业,为什么?将来自己往生的时候没有障碍。摆在我们面前,看到念佛人往生,往往看到很多附体的,那都是什么?都是来讨债的、讨命的,他来障碍。你欠他命,他记得很清楚。过去你杀害他,今天他索命;过去你欠他债,他来讨钱,他不让你走。佛门有善巧方便,有法师、有同参好友看到了出来调停,帮他和解,对方接受了,他障碍就没有了。只要有人出来调解,绝大多数都愿意化解,为什么?明白了,觉悟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