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阿弥陀佛来接引,是自己的一念心跟佛一体,跟佛相应

阿弥陀佛来接引,是自己的一念心跟佛一体,跟佛相应

阿弥陀佛来接引,是自己的一念心跟佛一体,跟佛相应



    这一生当中我就是想到极乐世界,就这一个念头,其他念头全放下,统统放弃,我就走这一条路

    ……

  这里举出一个例子,譬如「一念称名」,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一句阿弥陀佛,「永灭多劫重罪」。这句佛号有这么大的力量吗?真有,随便念一句也真有。这个力量不在现前出生,这一念你听到了,或者你自己念这一声,自己念一声比听到的力量更大。无论是有心无心,你看连听到,看到阿弥陀佛的像,看到阿弥陀佛名号这几个字,无论是听见,叫一历耳根,看见是一历眼根,阿赖耶识的种子永远不消灭,只是缘不成熟。什么叫缘?你没有真信,你没有发愿,你没有真的用心去念,这叫缘不成熟。如果缘成熟了,那个作用就太大!缘成熟了,一念称名确实像经上所讲的「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永灭多劫重罪。这种念佛,像我在前面所说的,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妄念都没有,这个效果就能产生。

  你要问为什么?这里头有道理,佛在经上常说,我们听了也耳熟,但是不懂他的意思。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心里想什么?凡夫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想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中国人常讲七情五欲,想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不好。这些欲望,欲望必然引起你的烦恼、习气。头一个,四大烦恼一定跟著起来。我见就是自私自利,接著贪瞋痴慢全起来了。这些东西引导你到哪里去?佛法讲六道轮回两种业力,第一种是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这种业力,哪一个力量最强就先到哪里去。如果说贪的力量太强,就引导你到饿鬼道,贪心变饿鬼,瞋恚的力量强,就引你到地狱道,愚痴的力量强,就引你到畜生道,不是好事情。到哪一道不是任何人决定的,任何人都没有这个权力,阎王没有这个权力,天王也没有这个权力,完全是自作自受,是你自己造的业力牵引你走的,你不能怪任何人。

  我们这一生得人身算不错了,什么业力牵引著我们到人道来?佛法里面讲五戒十善,起心动念不忘五戒十善。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念头一起就会想到五戒十善,十恶我决定不做,十善可以,这你不失人身。我们中国人讲凭良心,你在这一世当中,无论是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凭良心,不会做坏事,来生还会到人道来;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修过这些法,所以这次得这个果报,得人身。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得到人身,人身最可贵的是闻佛法,我们这一生当中又得到,真是太幸运了。有缘闻佛法这也有因,过去生中曾经学佛,供养三宝,爱好经教,这一生才遇到。  

  遇到之后能不能成就?这在今生就可以决定,宿世的因缘我们现在都兑现了,今生要努力提升。遇到佛法能信、能解,这叫有善根,你的善根很深厚;真肯干,真正发愿往生净土,真正念阿弥陀佛,能够把欲望、不好的习气统统放下,这叫有福报。《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我们的善根就很厚。我遇到了,我能信、我能够理解,我真正发愿,不想再搞六道轮回了。这一生当中我就是想到极乐世界,就这一个念头,其他念头全放下,统统放弃,我就走这一条路,这个福德因缘就不可思议。为什么?你决定成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这个机会真正把它抓住,我们这一生成就了,功德圆满,这就叫成所作智。这个果报之殊胜,能生界外胜报,如是等事,这是不可思议。  

  第二个,不可称,「不可称智,是妙观察智」。称是称赞,无法称赞的,这是第六识。「此智观察不可称境」,无量无边的境界,这不可称境。这里也举一个例子,「谓一切法,如幻如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非逐言者所能称量,是故名为不可称智」。这实在是不容易,如果不读大乘经你决定不知道,你会把一切法都当作真的,以为真有。这一切法,包括极乐世界、包括十方一切如来的刹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金刚经》上跟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现在这桩事情我们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真正清楚明白了,那就应该放下。现在还没有放下,那就是还不是十分明白,放不下,这就是半信半疑。真正相信,没有疑惑,肯定放下。所以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非常重要,我们要常常念,最好每天能念一遍。经文不长,记得很熟,不必看字也能背诵。

     ……   

    净宗有个妙法,叫你造什么业?造阿弥陀佛的业   

  ……

  怎么知道我的末那识破了,转识成智了?从你内心深处去观察,你没有自己了,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你觉悟了。你对待一切众生跟对待自己一样,决定没有分别,这叫开悟。如果还有分别,你没有开悟。所以,真正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谓游无我,这个游是指活动,你在活动里头没有我;无我故无不我,没有我,我在哪里?一切万法皆是我。这就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真心,识是自己的阿赖耶,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的就跟我们作梦一样,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当梦醒来之后,刚才做了个梦还清清楚楚,梦中所有的境界不见了。如果梦中觉悟了,你就可以大行菩萨道,广度众生。梦中还执著自己有个身体,那你是凡夫境界,你不能做佛事。佛事是教化众生的事,是帮助众生觉悟的事,叫佛事。佛事反过来就是轮回事,不是做佛事你就做轮回事。轮回事就是造轮回业,造轮回业是永远不能脱离轮回。轮回里头跟这一切众生结怨、结缘,善的是结缘,恶的是结怨,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所以,觉悟的人再不干这个事情,以前不知道,干了些傻事,现在再不干了。

  说自己再不干了,自己没有把握,不知不觉他又干了。这什么原因?习气太重,在六道里头住的时间太长,染上许许多多不良的习气,这些习气在操纵你,这个习气佛法里头称它作魔。《八大人觉经》讲四种魔,四种魔里头最麻烦的是五阴魔,完全是自己。五阴是什么?这个身体,色受想行识成就这个身体。色是肉身,受是你有感受,内里面,阿赖耶识里头的业习种子会让你有苦乐的感受,外面的境界,人事境界、物质环境的境界,都能够让你生起苦乐忧喜的感受。这些感受你会有反应,顺你心的就生欢喜、贪恋,不顺心的就起怨恨,这就造业了,是你自己无法控制的。起心动念就在造业,身心再去造作,那个业的力量就更大了。所以,出离六道轮回是多么难!在一般来讲,人想脱离六道轮回,他做不到。佛法叫你修行,叫你断烦恼,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你才入门。就这个入门,我们现在一般人一生做不到,后面就不必说了。必须见思烦恼断尽,你才能超越轮回,见思烦恼断尽是阿罗汉。《华严经》这是大乘,大乘十信位的菩萨到第七信才脱离六道轮回,六信还在色界天修行,还出不去。你说这个事情多难!

  正因为这个事实,世尊为我们特别介绍净土法门,介绍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这才有救。为什么?极乐世界有带业往生,我们的烦恼习气没断都能去,一品都没有断也能去,这个功德利益不可思议!可是佛说得很清楚,可以带业,但是这个业一定你要能把它控制住,不需要断,但是一定要能控制,这就是说只带旧业,不带现行。你现在还在造作,这个带不了,过去造的,昨天造的,可以带,今天造的不能带。所以今天,今天我不造了,行,今天不造可以。可是不造不行,念头不会断。净宗有个妙法,叫你造什么业?造阿弥陀佛的业。你就想阿弥陀佛,你就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念,这个方法就行。这个方法真的人人都能做得到,人人都有条件往生极乐世界。

「无不我,故无不等摄」,等是平等,摄是摄受,接引。阿弥陀佛转八识成四智,转末那识成平等性智,这个经上讲的大乘广智就是平等性智。所以,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对待,没有说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没有。你天天念佛,佛欢喜你,天天造五逆十恶,现在回头了,我不再造,阿弥陀佛还是喜欢你,一样,决定没有差别。现在继续再造,那就没法子了。换句话说,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权,不在阿弥陀佛手上,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自己真想去,真把烦恼习气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定来接引。谁叫他来接我们?我们自己要他来接引,他跟我们是一体,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不要把我跟阿弥陀佛当中画个界线,这是我,那是阿弥陀佛,你的烦恼习气还在。当中界线没有了,我跟阿弥陀佛是一体,我跟极乐世界是一体。

娑婆世界五浊恶世,我在这里修行有困难,不能成就,我今天要把娑婆世界暂时放下,我一心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不是去享福,到极乐世界是为了成就自己,怎么成就法?要跟阿弥陀佛同样的成就。成就之后,像阿弥陀佛一样,平等摄受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个力量让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迎接,不是别的原因。六道轮回受果报,自作自受,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也是自己的一念心跟佛一体,跟佛相应。你把这个道理搞通了,事实真相搞明白了,你一点怀疑都没有。

……

   真正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真心一念,他是心清净的,所以他有感应。我们一天念一万声、念十万声,心不清净,不曾感应,道理就在此地。虽然不能感应,这个念佛的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永远不坏,而且种子很多,他念佛念得多。哪天缘成熟了,这个善根就非常深厚,因为他过去念佛念得多,因缘一成熟,他决定就往生。什么缘?他真能放下,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了,他的缘就成熟,就这么回事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是二心、三心,你记住这句话,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别想,什么也不说。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想它干什么?你说它干什么?好,虚妄的,不好,也是虚妄的。《般若经》讲得那么清楚,「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想它干什么?你说它干什么?想就想阿弥陀佛,念就念阿弥陀佛。古德所讲「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的。所以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真精进
  
  【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

  这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善根,这个很难得,非常不容易。『善根』是什么?大乘经教里常说世间善根,也就是说世间所有一切善法都从这个根生的,这就善根,能够出生一切善法,这个善根就是三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十善业道最后的意业,这三个根。出世间一切善根,大乘经教里佛也说,「精进」,精进是菩萨一切善法的大根大本。什么叫精进?精就是纯一、精纯,一点不夹杂;进就是永远前进,绝不会后退的,这叫精进。用我们这部经里面所说的方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真精进。这八个字做到,上品的功夫生实报土,中品的功夫生方便有余土,下品的功夫生凡圣同居土,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精进两个字要认识,我们这个心里面有很多杂念就不精,精就失掉,纵然天天有进步不是精进,所以问题还是很多。真精进,问题没有了,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晓得。这两种人都决定得生,你看不怀疑佛的智慧,知道佛明心见性,所有智慧一切众生个个都有,只是佛把障碍都去尽了,智慧现前;凡夫是障碍重重,虽有不能现前。佛给我们讲这桩事情,深信不疑,知道自己是在凡夫地,知道成佛之后自性智慧圆满现前,这五种智怎么会怀疑!
  
  相信自己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再加上精进,这样子断恶修善就是功德。如果没有三善根、没有精进,修一切善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福德,六道轮回里面享受福报;功德,能够帮助我们开智慧,帮助我们证圣果,帮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功德边的事情,福德做不到。福德跟功德在事上讲完全相同,断恶修善,在用心上讲完全不同,只要有自己、有我都变成福德。如果念头一换,无我,起心动念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那你念念行行全是功德,这个功德就是大公无私,真正做到无私是功德。这个『至心回向』,诚心诚意,於世法、十法界,在十法界里一无所求,这就是纯一真心。将自己所做一切功德,回向给西方极乐世界,回向给阿弥陀佛,我这一生所修的一切功德,不是为别的,就是为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所以我们有愿有求,这个愿求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这一点真正求往生的人不能疏忽。

  【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我们这一念回向心,跟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就通畅无阻,什么时候时节因缘到了佛知道,自己也晓得。一般人大概自己晓得,绝大多数的人是七天之前,就是预知时至七天前才知道,绝大多数的修行人有这个感应。三个月之前知道的,有,人数少一点,功夫深;如果一年、两年就知道,那就有相当的功夫。我这一生见到的,在台中修学的李老师,他是一年前宣布的,有一次讲经的时候告诉大家:我再跟大家讲一年就不讲了。当时有听到的同学特地跑到台北来问我,「老师说这句话什么意思?」他们不敢问,跑来找我。我告诉他,「老师说一年之后就不讲经,他一年之后就往生。」果然没错,这就是一年前预知时至,一生专修专弘,真实功德。你看看,皆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这讲往生的情形。

     ……

    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修,你怎么能断疑?你怎么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这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反之」,就相反,从反面再看,「心中疑惑则堕胎生」,心中疑惑就生到边地去,生到疑城去,这叫胎生。「五百岁中不见三宝等」,就是等不闻佛法,见不到三宝,听不到佛法,这个苦。他物质生活不苦,物质生活就像忉利天、像夜摩天一样,快乐得不得了。苦就是什么?见不到佛法、听不到佛法,这个苦。「皆由无有智慧,疑惑所致。是以断疑生信,至为切要」。这八个字太重要!如何断疑?如何生信?如果不是长时间的薰修,你怎么能断疑?你怎么可能生信?只要信心一生,这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的,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看头一个是信。你真相信,一点都不怀疑,真愿意去,不想在这个世界再住下去,真想去了,这样的念头就决定得生。生到极乐世界的品位,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没有说念佛多少,与多少不相干,功夫浅深,功夫在哪里?你那个心是真是假,这是功夫。你对这个世间毫无贪恋,你是真心,功夫深;你对这个世间还有丝毫留恋,这功夫浅。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浅深,这话说得非常之好。所以学习圣贤教诲,学习古老的传统文化,信心第一重要。
  
  孔老夫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大圣,至圣先师,至圣是什么?圣中之圣。就像阿弥陀佛,佛中之王,这就是至圣。他告诉我们,他修学的心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八个字我们要认真学习,前面这四个字就是老实,后面四个字就是听话、就是真干,信才听话,好古是真干。述而不作是老实,我没有创造、我没有发明,我也不想创造发明,老老实实跟古人走,老老实实学古人,是这么成就的。所以断疑生信,释迦牟尼佛一天都没有放松,每天讲经教学,为什么?帮助众生断疑生信,这是接引摄受。接引摄受之后还是天天讲经、天天教学,那为什么?帮助大家、提升大家断惑证真,这是第二个目标的成就。第一个先帮助你断疑生信,进门,进门之后帮助你破迷开悟,你就证果了,不进门怎么能证果?进门之后帮助你证果。对初学的人,佛讲经说法就两个作用,第一个是断疑生信,第二个是帮助你断恶修善。

     ……

    有杂念进去,这样念佛生边地,没有杂念就入品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曰:问:生边地为是疑心果,为是修善果」。这问得好,也是我们的问题,这个人念佛往生生到边地,到底是疑心到了边地,还是修善到边地?你看这里答的,我们一定答疑心生边地。他这不是的,「答:正是修善果,非疑心果」,为什么?「但由疑心所间杂故」,意思懂了吧?修善有怀疑夹杂在里头,疑心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是修善,真正修行。修善是什么?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修善,这里修善不是讲别的善,就是念阿弥陀佛。可是念佛句句佛号里头有杂念,这就值得我们要注意了。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教你念念当中没有杂念,印光大师教我们修十念法,就是十句,十句佛号不一定是一口气,不讲求这个。只讲求十声佛号,从一到十记得清清楚楚,你看,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这个样子杂念不容易进去。如果你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而不去记,不用心去记,它就有杂念进去。有杂念进去,这样念佛生边地,没有杂念就入品,没有杂念就是经上常讲的「至心一念十念」,至心是真诚到极处。什么叫真诚?曾国藩读书笔记里头,跟「诚」下了个定义,就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诚是什么意思?诚没有念头,有念就不诚。净宗只许你有一个念头,不许你有第二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我要到极乐世界,我要见阿弥陀佛,这个方法是佛教给我们的,这叫正念、叫正行。掺杂著杂念在里头,就把你的功夫破坏,打折扣了。所以往生还是念佛往生,为什么生边地?念佛里头有杂念。什么杂念?怀疑佛智,怀疑自己善根,有这个杂念就生边地。这个解答得好,把我们的疑问解开了,所以他是修善果往生的,不是疑心果。「但由疑心所间杂故,令所得果,不得纯净」,道理在此地。
   
  「若此众生」下,正劝断疑知罪,忏悔求出。这是末后这一小段,「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就是这段。「罪本,《魏译》作本罪」,意思是相同的。「《会疏》云:本罪者,疑惑罪也。」就是这两种疑惑,怀疑自己善根、怀疑佛智。「望西云:疑佛五智」,怀疑佛五种智慧,「谓之本罪,非十恶业等」,十恶业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一定要断十恶业。『深自悔责』,忏悔、后悔、自责。「义寂云:言悔责者,此省察心,名为悔耳。责,呵责其迷心也」。这个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时,要常常提得起来:我一念错了,为什么又想这些事情?这个念头才起,立刻就转成阿弥陀佛,佛号念念相续,这就对了。所以这是检点心性,忏除业障最好的方法,我们通常把它放在晚课里头。为什么晚课我们选本经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六品经文全是讲五恶五痛五烧,就是细说五戒十善的果报,帮助我们反省,帮助我们忏悔,帮助我们改过,用意在此地。

  早课我们选第六品四十八愿,我们念念仰慕阿弥陀佛,念念想接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愿就在这一品经上,希望我们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才是真正把阿弥陀佛变成自己,自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自心,用四十八愿把我们起心动念转变过来,起心动念全落在四十八愿里头。平常这一句佛号它才管用,这句佛号里头具足四十八愿,这一句佛号里面具足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六品经的忏悔,这样的早晚课没有白做。古人定的早晚课是那个时代的人,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国家的宪法隔个几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有的不适用了。现在我们的社会跟古代不一样,古人在那个时候定的这些课诵能摄心,能帮助你提升戒定慧。现在我们用他这个功课,古人得到的利益,我们一样都得不到,为什么?我们没有智慧、没有定功、没有规矩,所以那个课诵学不来的。
 
 李老师当年教我们,他学过隐身的咒语,咒语一念,别人就看不见他了,隐身的。他念给我们听,念完之后问我们,看到他没有?看到,每个人都看到他,不灵。人家那个时候念灵,为什么?他功夫到了。我们现在光学这个咒,没功夫,所以不行。古人他定慧到那个,那个咒一念就感应,它就灵;现在没定没慧,光学语言,不行。鹦鹉也能学人说话,它不是人,它还是畜生。我们今天根性是远远不如古人,我们的课诵要往下降,降到最低,阿弥陀佛能救一切众生。连释迦牟尼佛法灭尽,最后的一百年,《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没有了,还有一百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我们知道阿弥陀佛是底限,它太伟大!我们的早晚课只有一个目标,我们要做到心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同阿弥陀佛的愿,早课;晚课,德同阿弥陀佛的德,行同阿弥陀佛的行。我们只有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心愿,愿意亲近阿弥陀佛,我们一心想见佛,不想离开佛,所以专修专弘。

     ……

     坚持到底会见性,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於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后面这一段,世尊苦口婆心劝我们要断疑生信,疑惑的伤害实在是太大太大了,特别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已经遇到这个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现代人业障重,於这些大法首先就是怀疑,这个怀疑不能怪他,他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普遍怀疑的时代。你生在这个时代对圣教不怀疑,真叫稀有!我们见很多人先对这个圣教有信心,很相信,很认真修学,可是遇到一个缘碰到,他就把信心失掉,转信他教,那叫真可惜。如果这个人还有善根,还是有福德,有佛菩萨、善神保佑他,他吃尽苦头到最后又回来了。有,不是没有,但是不多;堕落下去,回不了头来的人很多。最后回头的我也看到过,我早年有一次在台湾南部讲经,煮云法师邀请我的,在凤山,遇到一位老居士,我那个时候大概顶多五十岁的样子,这个老居士有八十多岁,退休的,是个将军。早年信佛,中途退掉了,去学道,学其他宗教。到了晚年的时候,八十多岁又回头,他想想看:那些东西还不行,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年岁大了,我专心念佛。告诉我,他每天念三万声佛号,怎么念法?他不是在佛堂,他住在农村里头,在散步,一步一声佛号,他走三万步,每天早晨走三万步,念三万声佛号,这很好。所以八十多岁红光满面,身体很好,运动量够,他用这个办法。所以我看到他,我也很欢喜赞叹他。他偶尔也来听经,所以这是广学多闻,转好大的圈子,最后还转到念佛,不错,只要能转,他就能成就。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即得往诣无量寿所』,这句经文。「《嘉祥疏》云:即得者,不隔时义。」立刻,立刻他就见到佛了。「谓才出莲胎,立即见佛闻法,不再经历时刻」。一点耽误没有,一出莲苞就见到阿弥陀佛,就听到阿弥陀佛讲经说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盖以其人生前智慧不明,知经复少」,经教学习不多,阿赖耶里头经教的种子少,所以智慧就差一些,现在缘成熟了,「今虽亲见弥陀,耳聆佛训,但以心垢未除,情见犹存,故须多闻薰习,增长智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阿弥陀佛虽然加持你,自己还得要用功。自己不用功,你的智慧、德相、神通不是自己的,是佛加的,也管用,不是不管用,但与自己总是隔一层。所以佛加是一回事情,自己还要继续努力用功,不能懈怠。「多闻薰习,增长智慧,始能信解佛语」。这个几句话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现在是这个境界,不能不学,不能退心,不能中途改变主意,那就错了,一定要坚持到底,为什么?坚持到底会见性,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路走一半就回头,就改变方向,那就大错特错;不改变方向、不回头,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目的地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性成佛,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