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它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给其它的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是顽固的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对我可说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庶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论世间,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平等。等于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舍弃一切,人生还拥有什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缘起,因缘和合而生起。简而言之,种种条件聚合在一起而生起或者生成。世界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生成。反之,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因缘的缺失而消散。由于因缘并非静态的恒常不变,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是动态的生成和动态的消散。事物也好,事件也好,念头也好,情感也好,都是动态的生成与消散。

         

  两千多年前释迦世尊向我们揭示了这缘起的世界,但很多人的内心,依然随着因缘的变化而起起伏伏,时而欢喜时而忧.当你真正深入缘起时,一个偶然事件,一个冲动念头,你都会觉得坦然,因为缘起的世界没有偶然,只有必然。因缘和合,则必然发生。因缘缺失,则必然消散。或许你依然会为心上人的逝去而感到悲伤,或许你依然会为心上人的归来而感到欢喜,但活在缘起的世界里,你会悲伤的坦然,欢喜的也坦然。因为我们明了这世界的本质。在这繁乱的世间,你可以忧伤,你可以失落,但不可以不明了,这忧伤这失落,只是种种因缘的汇聚,只是大海里一时激起的浪花。

  深入缘起,必先善于观察缘起。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察事物的生成与消散,观察是什么让我们起了心动了念,观察是什么促成了这事物的生成与消散。日积月累,你的观察会越来越细致入微,你会渐渐的接近这缘起的世界,找回那久违的安详与坦然。

  在这世间,我们面对的每一幕,或是美好或是苦难,都是必然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学会面对。面对发生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事件或者突如其来的情绪所伤害。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创造因缘或者创造良好的条件,包括良性的心念,让我们的人生进入良性的循环,良性的因缘和合。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