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我心深处 心若无尘

我心深处 心若无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夜明珠,散发着幽幽的光芒,那就是,人人本有的真诚、善良的本性。然,孤独游子,客居地球,本来小住,浪迹天涯,千山万水,四处寻觅!流浪的路,却是如此漫长!找不着回家的路,辗转轮回。生命短暂,如昙花绽放;机缘宝贵,如高山之缝隙间漏进的一米阳光。返本归真,才是心灵最大的期望!人总是这样,为什么非要重来一次?为什么现在不好好的把握当下?为什么要等到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原来这一切都是心尘的习气所染;于是,拥有的时候感觉不到幸福,得到的也感觉不到可贵。把身边的一切看做是理所当然,习惯了接受享乐,习惯了依赖,习惯了关怀。习惯了所有的习惯。生命显得苍白无力,不能承受生命之重。

    茶陵郁山主有一次乘驴度桥,驴子踏上桥板时忽而一失足跌倒,郁山主突然间觉得整个身心孤明历历,所有世俗的尘垢妄想都在这偶然的一跌中悉尽震落,顿时大悟,遂有颂云: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从此,这位禅僧再也不到外面去行脚了,他完全发现了自身的价值。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一颗神珠,也就是纯真无瑕的人性。由于自我意识的产生,我们的人心经受了各种各样的污染,一如滋长苔藓的石头,落满枯叶的大地。
    高明的禅师往往不失时机地唤醒人们对本我的意识。早在《法华经》里,就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位贫苦的人,去拜访一个显贵的亲戚,亲戚怜悯他的潦倒,热情地设宴款待他,他因此痛饮美酒,醉了后便睡着了。这时正巧衙门通知其亲戚值班,亲戚一时叫他不起,无法与他告别,便在他衣服里缝了些珍宝就先走了。但这个人醒后,并不知此事,依旧过着漂泊的生活。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又遇到那位亲戚。亲戚把藏珠一事告诉他,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衣服里藏有贵重的珍宝。故事中的宝珠,与其说是物质上的财富,毋宁说是精神上的财富,即真如佛性、般若智能。贫者喻指精神上贫穷的人,而那位富有的亲戚即是佛。
    众生的佛性被妄念之垢所遮蔽,不能显现,一如衣珠。百丈禅师有时在说法结束众僧散去时,大喝一声:大众!大众一时回首,百丈反问:是什么?这声棒喝犹如当头浇下一盆冰水,使众人于彻骨冰凉中抛卸所有妄念,陡然领悟其本我的存在。南朝宝志禅师说:若欲有情觅佛,将网上山罗鱼。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骑驴觅驴。明代陈实也说,参禅有二病,其中一种便是骑驴觅驴。福州大安访百丈禅师时,郑重其事地问: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百丈呵斥道:大似骑牛觅牛!大安日后有所悟,复问;识后如何?
百丈即答:如人骑牛至家。

    六祖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强调直指人心,息妄显真,明心见性。离此宗旨向外寻觅解脱之道,便是骑驴觅驴。曾经,我们是一个洁净无尘,心如明镜的赤子。
    心若无尘,如一潭平静的湖水,似一地皎洁的月光。
    心若无尘,气质和品位得以提升,生命便会高贵。
    心若无尘,远离患得患失,远离颠倒梦想。
    心若无尘,心灵如明月,智慧如清泉。
    心若无尘,襟怀坦荡,觉知当下。
    心若无尘,从容自若,心如虚空。
    心若无尘,你能带着喜悦的心情,活出真实的自我!
    心若无尘,便是一个至纯至美的世界。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不要让傲慢心和嗔恨心障碍我们成就


不要让傲慢心和嗔恨心障碍我们成就



    傲慢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碍。因为傲慢心的真实作用就是不让你发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不让你看见他人的功德和优点。人都自以为是,在家里认为自己没有错,在单位也认为自己没有错。你认为自己没错,对方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就产生了很多烦恼、矛盾、冲突。尤其是大家相处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的习惯、意乐都不一样,有点什么事情就闹情绪、起烦恼。这都是傲慢心在作怪。

    人若是真想进步,首先要摧毁傲慢心。如果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怎么能学到这些优点和功德呢?如果你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怎么能改正这些缺点和错误呢?

    其次是嗔恨心。毁坏功德有四种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嗔恨心。在相续中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毁坏一百个大劫中所积累的功德和善根。

    有嗔恨心,会直接毁坏自己的相续,扰乱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带来很多不利。嗔恨心一旦生起,就会不由自主地造很多业,身心都会受到伤害,得不到安宁,将来还要堕落地狱感受痛苦。以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堕落地狱的因。

    有人来伤害、羞辱我们的时候,我们容易生起嗔恨心。其实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在帮你消业、还债。修忍辱是成就的阶梯,是成就的根本。没有人来伤害你,你怎么修忍辱?这是修忍辱的机会,也是磨炼自相续的一种机缘。作为修行人,就要在这样的对境当中磨炼、成熟,面对什么都不要太在乎,要学会容纳,学会圆融。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