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人生隽语
智慧人生隽语 (一) 教育教理教用(182条)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每每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识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占便宜便是。
——弘一大师
一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对前途没有希望;人生最坏的习惯,是自己对工作没有计划。
二
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三
人生之大病,不在无用,而在无明;事业之成功,不在学历,而在学力。
四
[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五
交友以无嗔为自在,做事以无痴为清凉,用心以无相为净土,修行以无得为涅槃。
六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七
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长寿,主要指延续慧命,而非长命百岁。
八
上课闻道要有欢喜心,指导训话要有接受心,做事担当要有勇敢心,和人相处要有恭敬心。
九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处,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一0
工作时没有老少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分,读书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一一
不吃过头的饭,不讲过头的话,不走过头的路,不做过头的事。本份,照顾当下;过头,失去未来。
一二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一三
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一四
不想改过的人,无法调教;不想向善的人,无法得度。
一五
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一六
不愿说理是固执,不会说理是愚者,不敢说理是奴隶,不肯说理是无知。
一七
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邻里和睦,处处是净土。
一八
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一九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势利导,以为疏通之则;人之性,在有所获得,故当喜舍布施,以为结缘之方。
二0
牙齿以坚硬易毁,故圣贤贵柔;刀刃以尖锐快摧,故圣贤贵浑;神龙以难见称瑞,故圣贤贵潜;沧海以汪洋难量,故圣贤贵深。
二一
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二二
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持戒可以三业清净,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进可以无事不成,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二三
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二四
以舍为有,则不贪;以忙为乐,则不苦;以勤为富,则不贫;以忍为力,则不惧。
二五
求学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点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
二六
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二七
只说好话不做好事,好话等于废话;只做好事不说好话,好事等于无事。
二八
失败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与人为善、从善如流。
二九
失败者,往往是热度只有五分钟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坚持最后五分钟的人。
三0
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三一
金钱可以买得到奴隶,但买不到人缘;
金钱可以买得到群众,但买不到人心;
金钱可以买得到鱼肉,但买不到食欲;
金钱可以买得到高楼,但买不到自在;
金钱可以买得到美服,但买不到气质;
金钱可以买得到股票,但买不到满足;
金钱可以买得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
金钱可以买得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
三二
生产好似摇钱树,节俭犹如聚宝盆,勤快能换万担粮,用心拥有全宇宙。
三三
用兵择其勇,用人择其才,用理择其道,用钱择其德。
三四
耿介严正,用以律己;忠厚义气,用以待人;真诚勤勉,用以任事;慈悲发心,用以行善。
三五
用感情换取他人的信仰,无法长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重,历久弥深。
三六
由[无常],可悟缘起缘灭,必能精进;由[无我],可知性真性实,必得自在。
三七
目中有人助缘多,口中有德福报多,耳中清静和谐多,心中有佛欢喜多。
三八
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三九
养生之道,在于吃得淡,吃得粗,吃得少;处世之道,在于吃得苦,吃得亏,吃得重。
四0
自我观照,反求诸己;自我更新,不断净化;自我实践,不向外求;自我离相,不计内外。
四一
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四二
有为法虽假,弃之则佛道难成;无为法虽真,执之则慧光不朗。
四三
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
四四
死,要死得有价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轻如鸿毛;活,要活得有尊严;活有流芳百世,有遗臭万年。
四五
为人父母,要心甘情愿养育子女;为人师长,要心甘情愿作育英才;为人学生,要心甘情愿承受教诲;为人子女,要心甘情愿孝养父母。
四六
求革新不可太快,厌恶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过,用人才不可太急,听发言不可太率,对自己不可太宽。
四七
有能力的人,处处给人方便;无能力的人,处处给人为难。
四八
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四九
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五0
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五一
坐姿如钟,必须稳重;站立如松,必须正直;容貌如镜,必须明净;行止如法,必须合仪;思想如流,必须清澄。
五二
作家在稿纸上耕耘,农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师在黑板上耕耘,禅者在心地上耕耘。
五三
人我相处之道,靠生活教育来训练;自我提升之道,靠思想教育来启发。
五四
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五五
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五六
事,无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尽到己责;人,无法要求[万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担当。
五七
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五八
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五九
以智慧灯来点亮心光,以自性佛来成就内心,以六度法来治疗心病,以七圣财来丰富内财。
六0
幸运,总是垂青于勇敢的人;福报,总是降临于厚道的人。
六一
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六二
所谓学问,在于治事,事不治,纵学无益;所谓佛法,在于治心,心不治,纵修无成。
六三
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六四
治学不厌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诉是能者。
六五
知己、律己,是立身处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际相处之良津。
六六
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六七
敢于发问,问出智慧;长于听闻,闻出对话;善于沟通,谈出共识;勇于思考,想出创意;受于锻炼,磨出实力;安于静修,修出道德。
六八
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
六九
自学,是成功的动力;自律,是成功的条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
七0
安排自己能获得快乐,充实自己能获得知识,掌握自己能获得平安,创造自己能获得成功。
七一
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七二
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验都得忍受;为了解决纷争,任何责任皆得担当。
七三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七四
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静乐融融。
七五
若要身体好,饮食要吃少;若要人缘好,诚恳莫骄傲;若要家庭好,关怀最重要;若要事业好,勤劳来创造。
七六
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七七
看得破的人,处处都是生机;看不破的人,处处都是困境。
七八
研究要靠资料,发明得靠才华;读书需要深思,做事应该明辨。
七九
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八0
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的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八一
时间是一分一秒给你的,所以要一分一秒地用;书籍是一字一句写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句地读。
八二
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静,处处都是净土。
八三
能吃亏可以获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获得大安乐,能和气可以获得大力量,能散财可以获得大聚集。
八四
做人要如滚雪球,越滚越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越织越有成就。
八五
不择细流终成海洋,不辞土壤终成高山;不耻下问终致渊博,不饰过失终达善美。
八六
做人要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处事要从淡处著眼,疑处用心、无处下手、拙处力行。
八七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细心;做难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无相。
八八
做事要能知己,若舍寸就尺,不易获得成功;处事要能知人,若舍长取短,容易导致失败。
八九
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九0
培养自学的能力,才不会在苟安中退步;培养教人的胸怀,才能将经验传承下来。
九一
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九二
唯有付诸行动,才能达到目标;唯有真修力行,才能航行彼岸。
九三
探索真理是人类最大的希望,传播真理是人类最高的使命。
九四
教育的课程在启发心智,教育的要诀在观机逗教,教育的基础在生活习惯,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
九五
理不明,事难办;事不举,理难证。
九六
学问,学了要会问;参学,参了还要学。
九七
粗心大意固然容易做错事,太过细心执著也容易误事。
九八
处处留心,能够发现问题;事事研究,能够解决问题。
九九
最好的谈判,是从对方的利益著手。最大的结缘,是帮助别人获致成功。
一00
对外境之诱惑,必要如止水死灰;对学识之仰望,必要能如火如荼。
一0一
立德、立功、立言,乃长寿之道;信用、责任、勤劳,乃发财之道。
一0二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有无限的妙用。懂得包容、懂得和平、懂得谦让、懂得尊重;懂,有无限的妙解。
一0三
会[闻],于道才能接受;会[思],于道才能受用;会[修],于道才能奉行。
一0四
智者养神,愚者养身,君子养德,小人养威。
一0五
无钱无缘由他去,只修福慧作慈航;少衣少食不计较,只求心内有宝藏。
一0六
发言不惧粗浅,只惧幼稚无义;下笔不愁无文,只愁辞穷无物。
一0七
善用琐碎的时间,是进步的良方;珍惜点滴的因缘,是处事的妙药。
一0八
势力不可使尽,势尽则倾;福德不可享尽,福尽则衰。
一0九
感动是一时的,真正的感动是一生的。受用是一时的,真正的受用是一生的。
一一0
无言、心心相应,是谈话的最高艺术;无相、事事默契,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一一一
会读书不如会读人,会读人不如会识人,会识人不如会用人,会用人不如会做人。
一一二
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俱足,自能水到渠成。
一一三
经验能教人聪明,吃亏能教人谨慎。
一一四
义之所在,不落人后;利之所在,不居人前。
一一五
诚不一,则心不能专;信不一,则言不能行。
一一六
从谦虚中体验乐趣,从忍辱中培养美德,从自制中克服物欲,从宁静中安顿身心。
一一七
聚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之乐事也;得亲近一明师而学习之,乃人生之福报也。
一一八
道德不厌其旧,知识不厌其新。
一一九
梦想打开理想之门,理想开辟成功之路。
一二0
满足之乐乐无疆,多欲之苦苦难了。
一二一
疑于人者,人亦疑之;忘于物者,物亦忘之。
一二二
微尘不算小,虚空不算大;一个不算少,万亿不算多。
一二三
乐莫大于无忧,苦莫大于多欲,富莫大于知足,贫莫大于贪婪。
一二四
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著,所谓小人。
一二五
乐智者,经营利益,更经营文化;
求仁者,经营自我,更经营道义;
好礼者,经营财富,更经营善友;
慕道者,经营快乐,更经营法喜;
一二六
学而能用,是真学;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学真知,是智慧。
一二七
学[禅],先要学惭愧,自知惭愧才有禅心;修[净],首需修恭敬,能恭敬人才有净土。
一二八
学佛,主要学自己,所以要向自己本心寻问;学禅,主要参自心,所以要向本来面目探究。
一二九
学问使人谦虚,无知使人骄傲;虚心使人高贵,自负使人肤浅。
一三0
学问是从经验中获得,才华是从事实中表现。
一三一
学习,应向圣贤看齐;比较,当以圣贤为准。
一三二
拥有一些佛缘,才会精进不懈,成就道业;
拥有一些天地,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拥有一些修行,才会随喜自在,不受拘束;
拥有一些功德,才会随意所需,随意所取。
一三二
担当[老大],能够领导群伦,固然很好;
作个[老二],配合成就他人,也很伟大;
老大要能护弱小,老二要能尊重前辈。
一三四
树木不经日晒雨淋长不高,人格未经千锤百炼不健全。
一三五
懂得[无我],能够放下小我,融入大我,方能拥有更多;体悟[无我],懂得布施喜舍,分享众生,就能处处有我。
一三六
我与大众要融和共处,我与金钱要能知善用,我与衣食要惜福不奢,我与身心要净化庄严,我与自然要同体共尊。
一三七
懂得利用时间的人,便是懂得永恒的智者;懂得利用空间的人,便是懂得无边的圣者。
一三八
药无好歹,愈病者良;法无胜劣,相应者胜。
一三九
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做人。
一四0
改革来自决心,创造来自用心,教育来自爱心,服务来自发心。
一四一
读书的窍门无他,多读、多记而已;写作的门路无他,多思、多写而已。
一四二
读书能进步,教书更能进步;拜佛有信心,行佛更有信心。
一四三
显正首要破邪,扬清必先激浊。
一四四
观树之阴影而知其高大,观人之存心而知其德行。
一四五
净化人心,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变化气质,是读书的最大受用。
一四六
要有时空观念的真实认知,要有传统观念的历史认知,要有文化观念的普遍认知,要有信仰观念的真理认知。
一四七
能勤,时间自然比他人多;肯动,空间自然比他人广;耐苦,成功自然比他人大。
一四八
佛陀的主张是超越神权的控制,掌握自我的命运;净土的理念能达到生权的理想,建立平等的国度。
一四九
若能受用佛法,才能解决事情;若能依止佛法,才能自在生活。
一五0
戒不可不持,戒不持则人天路绝;
行不可不修,行不修则功德不圆;
经不可不读,经不读则理路不明;
禅不可不参,禅不参则心地不透;
道不可不悟,道不悟则触目成滞。
一五一
一句真理无价宝,比金比银万倍好;
人间道德无价宝,比山比岳万倍高。
一五二
包容的心胸,要包容大与多;
承担的勇气,要承担荣与辱;
决断的智慧,要决断是与非。
一五三
刹那的善心可得无尽的福报,
刹那的净心可得无量的功德,
刹那的悟心可得无限的妙觉,
刹那的空心可得无相的本体。
一五四
有用的话一句,胜于无益的千言万语;
有益的事一件,胜于无用的千辛万苦。
一五五
一句善心美言,即是天堂的花香;
一声嗔恨恶语,即成地狱的刀剑。
一五六
安乐是鸠杀志气的毒饵,
苦难是陶铸圣贤的洪炉。
一五七
举一知十,未必是聪明之辈;
举十知一,未必是愚蠢之人。
一五八
诡言标异,未必有卓越之处;
言行平淡,未必非睿智之人。
一五九
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博要能高;
为人要如圣贤德,要有福慧有根基。
一六0
一念诚心,诸缘感应;十分怀恩,人天欢喜。
一六一
要劝化别人,首须端正自己,此乃[身教胜于言教];
要辩解讥毁,先要健全自己,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一六二
欲求正道,须先正心;欲入正道,须能放下;
欲行正道,须运悲智;欲证正道,须悟无我。
一六三
法在则佛在,信法就是信佛;僧住则法住,信僧就是信法。
一六四
不修行,无以度自己;不说法,无以度众生。
一六五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信徒。
一六六
功名富贵转眼空,唯立功、立德才是真受用;
世间三界皆火宅,唯安身、安心才是好净土。
一六七
明古训可以惩心,寡酒色可以清心,断私欲可以养心,悟至理可以明心。
一六八
微风吹人只觉清爽可爱,爱语告人何等温柔可亲。
一六九
心地富有者,滴水之恩涌泉以报;心地贫穷者,一物之施难如登天。
一七0
未知时,宜一心一意求其所欲知;
既知后,当一心一意行其所已知。
一七一
语言重流利,更重得体;
衣着重朴素,更重合宜。
一七二
文章重通畅,更重内涵,
表达重明确,更重真诚。
一七三
精进是做人的捷径,结缘是办事的资粮。
一七四
宁可持戒不圆满,不可破见失道心。
一七五
以无益的话语去占有用的时间,
不仅使人讨厌,简直是无德之行;
以有用的时间去做无用的事情,
不但无补时益,简直是糟蹋人生。
一七六
不急,不急,安全第一!
不急,不急,谦让第一!
不急,不急,礼貌第一!
一七七
放逸是众恶之本,勤勇是善行之要。
一七八
以有念对治邪念,
以正念对治妄念,
以无念对治正念。
一七九
勿以少分的学德,博取多分的荣誉;
应以十分的才干,担负八分的任务;
要用万分的准备,教授全分的课程;
虽受一分的恩惠,也报百分的心意。
一八0
道之成在我,道之行在时,
道之美在人,道之证在修。
一八一
受得起别人的冷落,
禁得起外境的磨难,
困难就会向你低头。
一八二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慈爱代替呵骂,
以关怀代替放纵,以同事代替隔阂。
[/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