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慧律法师 何谓正法

慧律法师 何谓正法


  学佛须具正知见,开悟更须正知见。欲得正知见,理应依法修行。何者为法?法是佛陀的发现和教导,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胜义谛的经验。

  真理不能创造,因为其本来即存在。释迦世尊发现世间宇宙、人生的真理,发现缘起性空三法印的真理,体悟到众生皆有如如不动之清净本性,皆有成佛之可能,为令具缚沉溺看破世间假相,了幻非实,远离妄执,乃不辞辛劳,慈悲宣说。

  每一个时空皆是缘起性空,法就存在于每一动点、每一角度,行住坐卧皆是法地展现。眼见耳闻,于一切生灭无所住着,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

  小乘破我执,证我空;大乘破法执,证法空;胜义谛(第一义谛)乃是究竟义,谓空空,即是连空的观念亦破除。若不起心动念,则无染污,切勿知见立知,便可见本来面目。修学之始,以守住、保任、观照为用功初阶,日久工深,自可当相即道,见处即真,一切相皆属缘起性空,见一切相即是佛性之影现。

  弘一大师言:“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谬见而与以正见;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迷信而与以正信;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恶行而与以正行;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间一切幻觉,而与以正觉。”世间义理甚浅,行之却很复杂;出世义理极深,行之却很简单。人生在世, 若未逢正法,当可谓福薄障重。何以故?无因缘了生死故。

  今所谓正法,举凡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念处、五停心观、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皆属之。万法回归自性,名为正法。若离体说法,即名相说。离现前一念清净本性,即是外道。《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盖五蕴本空,若以见闻觉知求法,乃是求见闻觉知而非求法。唯有放下妄想,不被相黏住(盖相乃因缘聚合,当体即空。),方可入万人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究竟而言,本来无一物也。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如盲龟值浮木。听闻无上大法,自当信受奉行。是以成就佛道之七圣财,以“信财”为首;净土三资粮,亦以“信”为先决条件,可知“信”乃生死长夜之明灯,当以法为船筏,心领神会,信解行证,直达涅槃(于生死当下见涅槃)。

  然值此末法,邪说横流,异端并起,谈玄说怪,不一而足。欲修道者,当以三法印、一实相印,为界定正法之准绳,审慎拣择。

  倘能掌握佛陀教法之真正精神——三法印、一实相印,即得正法之精髓。

  三法印系指: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印者,认可、验证之意。藉此三者根本教理,得以判别印证法之正邪,故称“三法印”,其内容梗概,开演如下:

  诸行无常: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长生不老,或徒务粉饰色身,不识“亘古不变”,仍不免“刹那生变”,无常者乃是世间之自然法则,此方是“真常”。了悟变化无常,乃是生命的特征,于一切境,随遇而安,在悲智双运中,得见生命之究竟义。想得到幸福,就要从真理下手。真理要从心下手,心要从悟下手。悟就要从观照无常下手。能观照就有大慈悲心,因为能观照无常,就没有得失的观念。一旦失去什么,就不会感到痛苦,因为你知道——这就是无常。

  诸法无我:意指世间诸法,无论有为、无为,皆是缘起幻有,并无恒常不变、独立存在之实体或主宰。世尊殷勤嘱咐:应于二六时中观照“无我、无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躯,凡我之物皆是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绪、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见“我”无从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对立,而我执则为一切众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得真我。唯有了知无我,始能与世界和平共处。

  涅 寂静:此系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灭,身心俱寂之解脱境界。若离开涅思想,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只能称之为劝善,不能体会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奥义。未入正信者,每以涅 为死亡,此乃严重之误解。倘如其所言,则死亡又为另一生命之开端,岂非生死未了?众生长婴轮回之苦,乃受业力所牵,作主不得。唯有佛陀为究竟死亡,以其死即不复再生,不生则不灭,盖已打破无始无明,彻见本来面目,此允称为佛教最可贵之处。

  凡人皆贪生畏死,因世间他事,皆有解决之道,唯独死亡,无可商量。圣者超脱物外,于现实生活中,即是不生不灭之涅妙心,所谓:“不染六尘名护法;不生妄想名涅 。”心外见法,名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 。生死与涅 本无距离,只在当下一念间。若体悟本性,生死、涅 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业,即得大涅;若求大涅 ,即造生死业。

  一实相印者,指真实无二,离诸虚妄之大乘义理。即吾人所谓真如法性。倘能在缘起法中,远离种种知见,内外俱空,活生生的现象界,便是寂灭之清净心。了悟万法如梦幻泡影,即见本体空性。虽处处如幻,亦处处实相。只须幻相看得开,实相自显现。

  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八万四千门,多似恒沙。欲以有限生命,开启永恒慧命,当以法四依为根据,藉此入道。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为世俗正法,系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经,一为胜义正法,指证得无漏(真空无生)之理。行者应以教法、真理为凭,不可盲目信靠缘起幻有之臭皮囊。盖法可脱在缠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则难免主观我见,若不契佛说,则当舍离。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三藏中有了义经与不了义经,前者指中道实相之谛理,后者乃为弘范而权巧之方便宣说。两者权冲,自当依了义经方能究竟解脱。

  依义不依语:语言文字为传达义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诠释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舍本逐末,率尔依循表相文字,断章取义,而轻忽其中所欲传达之内在意涵。

  依智不依识:智者,非世智辩聪,而是真实圆满之般若智慧。识者,乃迷惑妄心攀缘尘境,所生之虚幻认知及觉受。行者当以般若为依凭,不应以人间情识为指归,方可得证究竟涅。

  佛子当信解正法,更当护持正法。就事相而言,要竭尽所能护持三宝,就理体而言,尤应护持当下之起心动念。



                          ——摘自《祈愿正法重现》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

TOP

净界法师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问: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一个佛弟子应该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或者应该不要看杂志,先看祖师的语录比较妥当?


  答: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在没办法判断真伪之前,我建议你先看祖师大德的话,因为它都是牛奶。


  等到你有判断能力了,现代人的著作可以参考,他有他的优点,他资料整理的很好;但是他的邪见,你能够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你能够把他的问题点过滤掉,然后吸取他的优点。


  如果你是初学者,你百花丛里过,可能会沾满了身体:所以就是看你的功力。


  你刚开始的时候,是要培养你的宗教情操、对三宝的归依,我觉得直接看祖师的著作,是最好的方法;那你要是有一段功夫以后,你再看现在的学者怎么说,他们有他们的见地。


.

TOP

心中心相貌

尔时阿难偈赞佛已。复白佛言。世尊。如是因缘。如是神力。如是自在。如是决定。昔未曾闻。佛以何缘。今乃说尔。如来一切智者。知众生沉沦苦海。昔何不说如此妙法。普令众生。早已得度。佛言。阿难此心中心法。常住法界。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心先定。我未发慧。此心先慧。如此定慧。是佛住处。是佛行处。佛思维处。佛决定处。一切菩萨金刚。乃至下愚凡夫。不依心法行。而能成正觉者。无有是处。惟众生心病。因时轻重。如来法门。应病与药。末法众生。障深垢重。非此妙法。无由得除。故昔不说。今始付授也。阿难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心地。十地菩萨。犹不能知。何况下愚凡夫。未来众生。欲修此法。而心不了。愿垂慈悲。为说相貌。佛言。阿难。有十二种心。是心中心相貌。何等为十二。

一、不厌自苦。不嫉他乐。不矜自乐。救护他苦。
二、一切众生。皆过去父母。救护众生。如子救亲想。
三、不恼众生。常行利他。种种方便。善为引导。
四、佛四念处。作出离想。如念修学。常不放逸。
五、诸佛法要。净愿因行。发决定心。勤学不退。
六、以布施度悭吝。以持戒度贪染。以忍辱度忿怒。以精进度懈怠。以禅定度散乱。以智慧度愚痴。
七、七菩提分。常须勤修。修而不着。不假对治。
八、依八正道。作胜行处。依圣言量。为轨范师。
九、佛及僧宝。接足承事。所礼佛像。不轻慢礼。
十、须具十信。
信佛常住。未曾涅盘。信佛大悲。常拔众苦。
信佛大慈。常与众乐。信佛平等。无爱憎心。
信佛不厌。常行方便。信佛神通。不时示现。
信佛言教。真实不虚。信佛法力。不可思议。
信佛密法。有决定力。信佛末世。不舍众生。
十一、深观诸佛。如在目前。诸魔远离。永无障碍。
十二、诸法空相。亦非断常。非中道义。不住不离。
阿难。修法众生。若能如是心行者。决定成佛。更无疑也。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此相貌。乃佛境界。云何众生。能行此心。佛言。阿难。一一相貌。尽力所能。不能全行。但自修法。必定成就。非众生心所测。若众生心能测者。不名为佛心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