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大乘無量壽經 (一0六)

大乘無量壽經 (一0六)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0六集)



2000/11/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请掀开经本《科会》第二十八面,经文的第二行: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这一段是「善护三业」,是世尊在本经对我们初学弟子发心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开示。「二利行」里面,前面我们读过「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今天这是第三个小段。这三个小段经文不长,我们一定要牢牢的记在心上,时时刻刻用它来做观照。也就是说,用这一个标准,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这一个标准相应,这就是弥陀弟子;如果与这一个标准不相应,我们就不是真正学佛了。从这个地方观察,佛弟子特别是弥陀弟子,跟一般佛弟子确实不一样。世尊在本经里面为我们说明,阿弥陀佛在诸佛如来之中,是多麽受大家尊重。这个「大家」,是诸佛如来。因此,弥陀弟子在诸佛弟子当中,同样受到诸佛弟子的特别尊重。

  人家为什麽尊重你?就是你「二利具足」,你是一切众生的榜样,是一切佛弟子当中的模范,当然就受到大家尊重。弥陀弟子意识当中「庄严众行,轨范具足」,他有这个意识、有这个念头,用我们的话来说,有这一个愿心,念念行行都给世间人做好榜样,这一条非常重要。又有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智慧是底下这一小段,「观法如化,三昧常寂」。「观法如化」这一句是智慧圆满,「三昧常寂」是德行圆满,智慧、福德两种圆满,这是我们称赞佛陀为「二足尊」,就是这两句。

  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今天我们读的这六句,这是落实了,「三业清净」。如果没有前面这两段,没有「轨范具足」,没有「观法、常寂」,只有「三业清净」,给诸位说,这也算不错,这是世间人天福报,出不了三界,也就是出不了六道;具足前面这两段,那就不是六道凡夫了。这个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劝勉同修,学佛好处在哪里?为什麽要学佛?没有真实的利益,我们何必学它?真实的利益就在这一段经文所说的,智慧圆满、福德圆满,转我们无量劫的业报身为佛菩萨的愿身。

  怎麽个转法?在念头上转!前面四句你要是真正懂得、真正体会到,入了这个境界,你就转了。凡圣就在一念之间。一念转过来,你就跟西方极乐世界诸大菩萨没有两样;转不过来,那是凡夫,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也只能得三界有漏的福报而已。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特别是前面这一小段,「观法如化」,这是看得破,「三昧常寂」是放得下。寂是寂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清净心」;清净心里面决定没有丝毫染着,如果有丝毫染着,这个心就不清净。换句话说,必须一切放下,不但世间法放下,这个「放下」就是不放在心上,佛法也放下,佛法也不可以执着。放在心上就是执着。不能执着,心要清净,心要虚、要空,虚则灵。

  「灵」是什麽?智慧生起来了。心里面有东西在就不生智慧,就生烦恼,智慧就变成烦恼;心里面让它空空洞洞,让它乾乾净净,这个心就生智慧。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本来无一物」,那就是「常寂」,本来无一物。所以他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麽常生智慧?本来无一物,什麽都不染着,身心世界一切放下。《金刚经》上世尊明白为我们开示:「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要舍。「舍」是什麽?不能放在心上;也就是说,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着。你对佛法要起分别、执着,你「三昧」也没有了,「常寂」也没有了。

  诸位要知道,心里头有东西在,这个心叫「轮回心」。六道轮回怎麽来的?是你心里面有东西,就有六道轮回;哪一天你心里头没有东西了,轮回就没有了。这个话很难讲,说出来怕大家听了产生误会。你听说「心里什麽都没有了,就可以超越轮回」,好,你把身心世界东西统统放下了,一切也不分别、也不执着了,对不对?不见得。怎麽不见得?你变成「无想定」;什麽都不想、什麽都放下了,这是修无想定。无想定是外道,修到最後结果是在四禅无想天里面去受生去了,学佛学成外道。所以这个东西很难!「有」不能执着,「空」也不能执着,空有两边都不执着,这个事情就太麻烦了。

  你应当要懂得,怎麽叫「空有两边都不执着」。如果他这个地方只有「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没有今天这六句,他就着了空。你想对不对?着了空。有了後面六句,他就不着空;虽不着空,他又「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他也不着有,空、有两边都不执着。所以他是积极的,他不是消极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积极去表演,为一切众生做轨范,虽然积极表演又不着相,这叫空有两边都不执着。一般凡夫执着有,二乘执着空,都有错误。唯有菩萨聪明,菩萨行中道。不着空,他随缘示现,随机教化,这是不着空;虽然做种种示现,教化一切众生,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不着有。这是我们要知道学习的,这样的修学才能入佛的境界,才能跟诸佛菩萨融成一片。

  三业是讲身、口、意。诸位在此地特别要留意到的,三业讲「身、口、意」,此地经文它「口、身、意」,这是什麽意思?跟平常一般的讲法顺序颠倒了,不是经文排列错,这里面有很深的意思在。大凡众生造业,口业造得最多,口业造得最重,所以把口业摆在第一,特别提醒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无意都在造口业。「善护口业」下面这六句,是菩萨修行三大纲领,总言一个「善」字。三业里面最重要的是「意业」,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所以把口业摆在第一。凡夫入门要从这个地方入,必须护口业,不讥他过。在佛法里面,无论大乘、小乘,不论宗门、教下,也不论显教、密教,都从这里下手。

  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想成就,必须遵守佛陀给我们的教诲,特别是世尊入灭之前教给我们的「四依法」。我们懂得遵守,就如同佛在世一样;如果违背了四依法,即使佛陀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得不到佛法利益。这一点很重要!四依法第一句教我们,「依法不依人」。佛不在世了,佛法的承传由後世的弟子,弟子当中的成就有高下不相等,所以佛这第一句教导我们就特别重要。经典是佛说的,佛当年讲经说法,诸位要知道,并没有记录,佛一生没有写过书,佛陀在世是言教。经本怎麽来的?诸位同修都知道,是阿难尊者集结的;跟一些同学们,第一次集结是五百大阿罗汉,阿难尊者上讲台覆讲。你们要晓得,我们今天培训班里面训练同学,让你们在讲台覆讲,这个「覆讲」是我们祖祖相传,阿难尊者传下来的,这不是我们的创意,不是我们的发明,祖祖相传的老规矩。覆讲不可以加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加自己意思在里面,你就错了。今天几个人懂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我们在《华严经》清凉大师注疏里面看到,清凉大师说:也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所说的。释迦牟尼佛自己也承认,他一生当中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说过一个字,谁要是说佛说法,这是谤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说了四十九年,说了那麽多,为什麽说「没有说一个字、没有说一句话」?他所说的都是古佛所说的,不是他自己的。跟中国孔老夫子的态度完全相同。孔老夫子说,他自己所传的,「述而不作」。夫子没有创作,都是传说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自己的意思。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是过去古佛所说的。我们学佛,要明白这个原理原则。所以这才晓得,《大藏经》是佛佛相传,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创作,我们才不至於误入歧途,才不至於把路子走错了,这在现在这个时代比什麽都重要。

  由此可知,我们的修学,必须要依据经典。经典太多了,我们到底依哪一部经?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性。「根性」是佛家的术语,要用现代的话来说,要知道自己的程度。我们学哪一个法门、学哪一种经典,自己能够得受用,能够得真实利益?法门很多,法门要不契机,就等於治病药不对症,这个道理相同。药不对症,不但你吃了这个药,病不会好,可能还会加重,佛法亦复如是。如果不契机,不但不得利益,反受其害。现在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地方学佛学成魔障,现在医学上名词,学成神经分裂,我们佛法讲着魔了,很多!什麽原因?药不对症,法门不契机,学佛学成着魔,最後只有进精神病院,很可惜!

  我就看到很多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在美国拿到硕士、博士。没有学佛,很好、很正常,学佛学了个半年、一年,就入精神病院,非常可悲!不是佛法不好,他没有对症,不契他的机,他才会变成这麽一个後果,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如何选择法门?假如你真正相信释迦牟尼佛,肯接受他的建议,是好事情。世尊在《大集经》里面给我们很好的暗示,现在的话来说,也是预言。他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给我们指出一个大的方向。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选择净土法门大概不会错。这是肯接受世尊的指导,大致上不会错。

  现在我们看社会上绝大多数学佛着魔,多半都是学密、学禅,这两样东西比较容易着魔。什麽原因?这两样东西,实在讲很难适合现代人的根性。现代人的心浮躁,他定不下来。定不下来勉强着定,用方法把它控制下来定,这是不合乎自然法则的。强制的定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毛病就出来了。因此修学方法要顺乎我们的根性,那就自然了,自然就不会出麻烦、不会出乱子。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得,要知道怎样去选择法门。

  净宗的经典不多,所有宗派里面净宗经典最少,只有五经一论,只有六门东西,这对现代人来讲,确实是方便,尤其是在家同修,分量少,容易学。又何况这六种东西只要有一种就够了,不必六种都学,学一种就行了。如果自己有时间、有精神,能够学个两种、三种,也就足够,三种以上就不太容易了。而学习的方法,一定是「一门深入」。我只先选一种,学一种,这一种真正学得有心得了,学成就了,我再学一种;如果这一种还没有学成,决定不能学第二种。你学多了,一样都不能成就,那就很可惜了。一门东西学成了,是要费相当时间。我们今天一般估计,一门东西学得有成就,至少要花十年时间;十年专攻一门,你这一门有成就。你成就之後再学第二门,一年就行了。再学第三门,大概半年就行了。学第四门,一个月就行了。到以後学《大藏经》,大概不要半年就全通了。这是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

  你不能在一门经上用上十年功夫,给诸位说,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你得不到。你在一门东西上下十年工夫,这四句你得到了,你才是个真正的佛弟子,你才是真正觉悟的众生,要用佛学的名词说,你才是个真正的菩萨。菩萨就是觉悟的众生,你已经转凡成圣;十年前你是凡夫,十年之後你是圣人。实在说,十年也并不算很长,你要能有耐心,要能够熬得过,给众生做个榜样,做一个修行的样子,要这样干才能成功。你要是贪多,贪多不能成就,每一样东西只能学一点皮毛,不能深入。这是说明「依法不依人」,那个人说的东西不如法,就是没有经典、经文做依据,我们都可以不接受,一定要有经典做依据。

  完全这样作法还不够,所以佛又教给我们第二个「依义不依语」。最重要的,佛讲的义理重要,语言不重要。佛这一个教训,对我们的後学,解决了许多重大的难题。後人重大的难题是什麽?疑虑太多:「这个经到底是不是佛说的?这个翻译到底可靠不可靠?」这一种疑惑古时候就有,现在人更多。所以佛这一句就帮我们解答了,只要意思对了,他多说几句、少说几句不要紧。所以同样一部经典,梵文的经典,同一部,传到中国来之後有很多种的翻译译本,像《金刚经》,现在《大藏经》里面就有六种不同的译本。你说哪个本子对、哪个本子不对?每一个本子都对;里面翻的字不一样,意思都相同,这就行,意思对了就行了,不要斤斤计较在文字上面。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

  我们学佛也要懂得,不要过分着重在形式,要讲求实质。同样道理,不必执着在仪式,着重在他的精神,使我们思想行为转变,这个重要。仪式也不能够疏忽,古时候做这种种仪式是干什麽的?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另外一个作用是接引还没有发心学佛的这些大众,仪式是这两个意思。我们自己学佛了,家里面设个佛堂供养佛像,这不是供神,不是祈求神来保佑,你要是用这个心态去供佛,你已经是迷信。

  供养佛像的用意有两个。一个是报恩,知恩报恩。这一种圆满智慧福德的教学,释迦牟尼佛传下来的,我们供一尊佛像是纪念他,念念不忘这个老师,是这麽个意思。就如同我们中国人在家里面堂屋供养祖先牌位的意思一样,「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比第一个意思更重要,「见贤思齐」。看到佛像,他是凡夫修成的,我今天也是凡夫,我应该像他一样,也要修成佛。看到观音菩萨,我要学观音菩萨,我要成观音菩萨;看到阿弥陀佛,我要学阿弥陀佛,我要作阿弥陀佛。这个意思重要,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所以供养佛像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就在此地,你要把他当神明去看待,不但没有功德还有罪过。罪在哪里?提倡迷信。佛法是破迷开悟的,你跟佛唱反调,你提倡迷信,这就错了。所以要懂得「依义不依语」,这里头很深的意思。

  第三教导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这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什麽叫「了义」?了义是对於自己这一生有真实利益的,这叫「了义」;对我们这一生没有真实的利益,这个对我就是「不了义」。换句话说,你在一切经里头选一部经,这了义。你选个几十部、几百部经,那就不了义,为什麽?你决定得不到利益。一定要适合自己的根性,适合自己生活环境,选择一部最有利益的经论,对我们现实生活有帮助,对我工作也有帮助,我学了真能够用得上,这个经典对我来说就是了义。而佛法了义里头有更深一层意思,就是决定要帮助我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才算是真正了义;我现前得利益,将来不能帮助我在这一生脱离轮回,这个经教对我就是不了义。这是教我们选择的标准。

  四依法前面三条教给我们,选择法门应当考虑哪些条件。我们来选择法门,佛给我们暗示的「末法净土成就」,这个法门是好,这个法门不但你这一生脱离六道轮回,还超越十法界。许多法门可以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证得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权教菩萨果位,出不了十法界,但是那也算了义,了义不能说是究竟了义。

  净宗法门是究竟了义,这一生当中不但你超越六道了,十法界也超越了;不但超越十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得阿惟越致的果位,所以叫究竟了义。这是希有难逢、难信的法门,正是古大德所说的「百千万劫难遭遇」。不要认为好像我们得来太容易了,得来实在不容易,「人生难得,佛法难闻」,尤其是净土法门。果然有这个缘分得到,只要你能信、能解,能依教奉行,「教」是什麽?我们今天读的这一部经,就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无量寿经》,依照这个经典里面的理论、教诲认真去做,我们这一生就决定成就;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决定成就。念佛不能往生,说老实话,这十句没有做到;你要把这十句做到了,你就肯定往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

  头一个,从现在起,很认真的学习『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净宗的修行从这里修行起。「过」是什麽?过失。跟《坛经》里面六祖大师教人的方法完全相同,六祖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今天修行之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天天看到别人的过失;眼睛看别人过失,耳朵听别人过失,嘴里头说别人过失,这叫造业!天天不断在造业,念佛还想往生,这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读这个经之後,我们晓得为什麽念佛人不能往生。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一、两个,万分之一、二。」为什麽那麽多的人念佛不能往生?你把这十句经文多念几遍,你就明白了。他为什麽不能往生?他没有真修,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不了解事实真相。西方叫净土,你想想什麽叫「净」?而且佛在经上又常说:「心净则佛土净。」眼睛看的是过失,听的是过失,说的是过失,你的心怎麽会清净?心不清净,怎麽能生净土?所以念佛也不管用,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一百万声佛号,都不能往生。为什麽?心不清净。於是口业就比什麽都重要了。

  我们为什麽会造口业?找它的原因,你之所以会造口业,你就是「见他人过」,你才造口业;你如果是哪一天不见他人过,六祖讲的「不见世间过」,你就决定不造口业了。真正修行人跟我们一般凡人不一样,凡人天天见别人过,真正修行人跟我们相反,他天天见自己过,不见别人过;我们凡夫是天天见别人过,不见自己过,自己没有过失,自己没有过失就搞三途,就要堕三途。能够天天见自己过而不见他人过,这个人水平是往上升的。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不见他人过」?怎麽样才能做到?要想真正做到,只有一个办法,明理。你把道理搞通了,事实真相搞明白了,你就晓得,一切众生没有过失,一切过失都在自己这一边,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没有过失。何以说一切众生没有过失?这个道理很难懂,你必须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麽?前面说过「观法如化」,它哪有过失?

  这个话还是难懂,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想大家都看过电影,电影在放映的时候,只有一个银幕,这个幕多半是用白布做的。影片放映出去了,影像现前了,你看在眼里,有的时候看着笑,有的时候看着哭。电影有没有过失?没有过失,它什麽都没有,影像,不是真的人在表演,影像而已!为什麽这个影像就勾引你自己的情绪?你就被它所转?那你太可怜了。它没有过失,过失在你自己,它不过是影像而已,梦幻泡影,假的不是真的。它不是真的人,假的。

  你为什麽会产生妄想分别执着?你着了相,如果你晓得那是假的,那是个影像,完全不是真的,你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你心里就如如不动。这个影像里头,决定没有是非善恶,这才是事实真相。对於明白人懂得,迷惑的人不懂得,上当了。你被它迷惑了,你上当了,你去起心动念,你在那边造业。真正明白人,这是梦幻泡影,所以他看了、他听了,他绝对不会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他就是「观法如化,三昧常寂」。所以你们天天看电影、天天看电视,要懂得看电视修「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你们面对着电视修行,修菩萨行,你的功夫从这里去锻链。那个画面是假的,那绝对不是真的,你知道这个画面是假的,然後晓得整个世界这一切全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看到也好,听到也好,你心地清净,如如不动,一尘不染,你就入这个境界。入这个境界的人不造业了,心地清净慈悲。

  慈悲从哪里表现?从底下「善护口业」到「清净无染」,这六句表现的是大慈大悲;必须清净才会有慈悲,心不清净哪来的慈悲?由此可知,前面这四句重要,尤其是「观法」这两句,比什麽都重要,能做如是观的人,就不会造口业,心清净。知道这一切现相,他示现善的这一面好,我们应当要效法;他示现恶的那一面也很好,提醒我不要犯这个过失。所以一切示现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善友,都是在帮助我精进,都是在成就我的道业。菩萨的心行跟我们凡夫确实不一样。

  这六句都是属於戒行。佛的教学,总纲领只有三个:戒、定、慧三学。这六句是属於戒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但是戒、定、慧三学是相辅相成的;戒能帮助定、慧,定能帮助戒、慧,慧能帮助戒、定,它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初学的人必须从「持戒」下手。持戒就是遵守佛的教诫,遵守佛制定的规矩,老老实实依教奉行,我们心才会清净,才能够得定。所以这一段文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千万要记住,口业是很多,最严重的,是说别人过失。说别人过失,是自己最严重的过失,这个要懂得。如何把别人的过失从我们内心里头消除,这才是个根本的办法。

  最近我们每天早晨在读的《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经文一开端,佛给我们说了一段非常重要的教训,跟这六句相应。他教菩萨,他说,「菩萨有一法」,有一个方法,「能断一切世间苦」,这个了不起!一切世间包括十法界,不仅仅是我们人道的苦,十法界一切苦都能够断掉。这个法太重要了,这个法我们想不想学?这一法是什麽法?佛说出来了,「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就是这一法。「昼夜」是不间断,「常念善法」是心善,「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此地讲的善护口业、善护身业、善护意业,常念、思惟是善护意业,跟《无量寿经》上这六句完全相同。我们能够真正保持着身口意纯善无恶,你就能够断一切世间苦。

  由此可知,这一切世间苦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心行不善而来的。心行为什麽不善?不了解事实真相,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在造业。恶业里头,根本就是《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见」,这是一切恶业的大根大本,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自私自利。你们想想看,哪个人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就不是人,真的不是人,他是佛菩萨;他是菩萨,他不是人。有自私自利的,就是人,六道里头人;没有自私自利的,他就是菩萨。我们要转凡成圣,就是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不要想自己利益,念念利益一切众生,你就转凡成圣。

  凡圣,实在讲是一念之差。凡夫看到别人都不好,只有自己好;菩萨看到一切众生个个都好,没有一个不好。看到恶鬼也好,看到毒蛇猛兽也好,看到地狱众生也好,他统统都好,那是菩萨。我们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满意,这个凡夫,这不是菩萨,菩萨看到一切众生都好。为什麽都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凡夫不知道佛性,凡夫着重外表,那是「相」,那个相好、相不好,他着相,他起分别执着。佛菩萨不着相,看你的佛性;佛性是平等的,佛性是圆满的,一切众生的佛性跟诸佛如来的佛性是一不是二,所以佛的心平等。众生的心不平,不平是因为着相才不平,见性就平等了。

  由此可知,佛家的修学,不论是哪个宗派,最终极的目标都是明心见性。我们要想自己修行早一天达到这个目的,明心见性的目标,我们首先要从「不讥他过」,首先要学着看到人人都可爱,看到人人都是好人。他坏,坏是什麽?一时糊涂,他本来是好人,一时迷惑,你要从这上去想,你就不会去责怪他。本来是好人,喝醉酒了,发酒疯,乱说话、乱打人,他本来是个好人,他一时迷惑。我们要用这个态度看天下造作恶业的恶人,你就不会怪他,你自然就会原谅他,他是好人,清醒过来就好了。这一生不能清醒,死了以後来生也许会清醒过来。在我们现前的社会,这一个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为什麽?不但可以提升自己境界,也可以消除世间的劫难。

  世间劫难是大家共业造成的,许许多多人造作不善业。他们虽然造作不善业,我们能够回过头来修善业,我们的善业可以抵消他们的不善业,这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何以能够消除世间劫难理论的依据。我们明了,我们有理论依据,所以不要以为:「我一个人断恶修善的力量很薄弱、很微小,众生造作恶业太重,我这一点点善敌不过。」你要这样想、这样怀疑,你就真的敌不过。决定不怀疑,要思惟、想到:「我这一点善可以跟世间许许多多的善人相应、善心善行的人相应,可以跟诸佛菩萨的善心善行相应。」这个力量集合起来就很大了。

  这个世间是有zai 难,许多宗教里面讲的「末 ri」都讲是一九九九年、二千年。九九年平安过去了,二千年也快过去了,没什麽zai 难,他讲的「末 ri」是不是有?给诸位说,是有。为什麽平安度过去了?就是这个世间也有一些觉悟的人,真正在回头,断恶修善,把这个劫难延後了,把这个劫难减轻了。zai 难减轻了,zai 难延後了,不是没有。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没有!他们末 ri讲是假的,不要紧,多作恶没有关系,你看,没有什麽果报。」你要这样想法,这个末 ri很快就到了。所以一定要懂得,确确实实是有一些人他们觉悟了,他们认真努力集合这个世界上善心善行的力量,集合诸佛菩萨众神慈悲大爱的力量,稳住这个劫难,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二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身」是讲我们身体一切造作,身体的造作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戒律里头有讲「三聚净戒」,律仪戒是里面的一种。「律」是法律,「仪」是规矩,我们常讲的「威仪」,这个在经典里面有明文规定。但是我们要晓得,经典上所讲的律仪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那一种生活状况之下制定的。律仪戒是应当随着一切众生生活环境,可以修定的。最明显的在中国,唐朝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就是律仪戒的中国化,我们常讲的现代化、本土化。

  律仪戒的现代化、本土化在唐朝时候制定的,它的原理原则不变,就是根本戒不变。根本戒只有四条:杀、盗、淫、妄,这四条超空间、超时间,无论是古今中外,一切众生都必须要遵守的。其他所制定的那些规矩,一定要依照我们现前生活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改的。就像国家制定的宪法一样,那个宪法条文过了几年之後、几十年之後,一定要重新修定,不修定就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这是相同的道理。

  在《梵网经》里面,佛给我们讲了两条戒律,这个戒律也是不能改变的。第一条「不作国贼」,第二条「不谤国主」。你们想想,这两条是什麽意思?第一条里面就给我们说,佛的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决定不可以做违背社会利益的事情,不可以。不可以做害社会的事情,不可以做害国家的事情,不可以做害众生的事情。「不作国贼」里头含的意思很广泛、很深,你要懂得。

  为什麽「不谤国主」?人民的幸福奠定在社会安定的基础上,社会安定大家就有福了,社会要是动乱,大家就要受苦难。国主是国家领导人,如果全国人民对国家领导人有信心,对他都尊敬、都服从,这社会是安定的。国家领导人他也是人,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佛,你要找个十全十美,找不到。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福报最大的,大家都晓得,乾隆皇帝。做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五代同堂,这个大福报历代帝王都没有的,他一个人全了。他有没有过失?过失很多,不是没有,历史上都有记载。可是你要想到,那些过失影响不太大,一定要往大局着想,稳定大局,这比什麽都重要。

  所以学佛的人有智慧,懂得这个道理,不谤国主,他有过失也不说。就如中国的儒家礼教所说的,父母之过,儿子你可以听,你不能说,你说了就不孝。人民对於国家领袖,就跟对父母一样,我们要劝导他,要想办法帮助他能够改过自新,但是绝不可以说,绝不能毁谤。你想想看,佛这两条意思多深,这是多麽有智慧。这个考量,是为一切众生幸福考量的,是为社会安定考量的,是为世界和平考量的。由此可知,如果我们轻易的、有意无意毁谤国家领导人,不但是自己造的不善业,影响社会安定,影响世界和平,影响人民幸福,这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愿意见到的。所以佛在《梵网经》上说出这两句话,我们要懂得,这个绝对没有私心、没有偏心,是真实智慧。

  佛在《璎珞经》里面,《璎珞》也是菩萨戒经,《梵网菩萨戒经》、《璎珞菩萨戒经》,那里头也有两句。一般在佛门里面称《梵网菩萨戒经》是出家人受的,《璎珞菩萨戒经》是在家人受的,这是一般有这麽一个区别,实际上都能够互相融通的。在家同修你就可以作国贼了?你就可以谤国主了?不可以的!出家人都不能做,在家人怎麽可以做?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四众弟子都应当要遵守。

  《璎珞经》里面的第一句话,「不漏国税」。纳税是人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国家的收入靠税收,国家有钱,才能替人民服务。许许多多公共设施,大家在新加坡,你们都能看到,新加坡的公共设施非常之好。这些钱从哪里来的?人民纳税来的。所以不漏国税,漏国税是犯盗戒,是偷盗。这个盗戒非常严重,说起来太可怕了。不要以为想办法少纳一点税,自己占一点便宜,不知道自己的损失无比的严重,一定要懂得纳税。第二条,「不犯国制」。「国制」是国家的法律,国家的法令规章不可以违犯,换句话说,决定不做违犯法律的这种行为,这是佛不许可的。

  所以在中国,在外国也有,许多同修要发心建道场,这是好事情,都来问我。我说我一生,这个很多同修都知道的,我一生三不管,现在都快到七十五岁了,我还管这个事情?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才自在。你们要去建道场,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但是一定要守法,要当地政府注册。在外国的时候,当地政府注册,是一个合法的机构,这样就好。我想在中国也不会例外,一定要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决定服从法律规章去做。凡是违法的事情,纵然是好事也不可以做。

  好事要违法去做,你一定要有菩萨的精神,愿意接受法律处分,这个行。从前我们净土宗的第六代祖师,不是禅宗的,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他就是干过这个事情。永明延寿禅师他犯法,他知道犯法,他是国家一个小的公务员,管税收出纳的,管收税的,当然金钱常常从他手上经过。他就把这些钱里面拿了一些去放生,常常放生。以後被查出来了,税收里少了不少的钱。就问他,他承认这个钱是他拿了。拿去干什麽?放生去了。按照法律来判刑,他是死刑。所以他敢承当,你敢不敢承当?可是他没有拿去享受,没有拿这个钱去吃喝玩乐,他去放生去了。

  这个事情爆发之後报告皇帝,皇帝听了也可笑,这个世间还有这麽样一个人。他说:「按照法律去执刑,要杀头。不过杀头的时候,」他跟那个监刑的官员交代了一句话,他说:「你看看他,杀头他害不害怕?他要害怕,杀掉就算了;他要不害怕,把他叫回来见我。」所以他被绑到法场要杀头,监斩官看他一点都不害怕,就问他:「你为什麽不怕?」永明大师就讲:「我以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条命,很值得,我有什麽怕的?我欢欢喜喜的接受国家法律制裁。」监斩官把这个话报告皇帝,皇帝召见。就问他:「你想干什麽?」他说他想出家,皇帝说好,成全他出家,皇帝做护法,就是永明国师。

  你要做好事犯法,也要学永明大师这样才行!这是《了凡四训》里面所说的「偏中正」。「偏」,做的事是不如法,可是事情是一桩好事,叫「偏中正」。我们能够用合法的方式来做,当然是最好。不合法的事情做好事,不能跟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社会大众要都学这个样子,这个社会不就动乱了?法律不受人尊重,这不是一个好榜样。佛弟子常常要想着「庄严众行,轨范具足」,常常想着给社会大众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无量功德。所以,我们讲堂讲经的总题目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实在这两句,也就是这里经文「庄严众行,轨范具足」,就是这两句话。可是佛经上的两句话,一般人不好懂。这两句话,大家看了很容易理解。念念之中都要给社会做好榜样,不可以做个坏样子。好事情最好也不要这样作法,也不要违法的去做。

  在过去,我们的净宗学会跟新加坡居士林,完全遵守佛陀教诲去修行。佛教导我们四摄、六度,我们这一边同修都知道努力的去奉行。所以在布施,这里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中医义诊所是无畏布施;我们每天供斋,财布施;我们一些经书、VCD结缘,这是属於法布施。这个布施我们都是尽心尽力在做,所以有海外同修到这边来参学,他们要这些东西,我们没有限制的结缘在做。一般都是你喜欢拿多少,你就拿多少,所以没有限制的。

  我们这里没有限制,可是中国政府那边有限制。你们如果带东西带得太多了,那边就变成了违法。这些事情你们比我们清楚,我们不在中国住,不清楚这个事情,你们要清楚。所以你们在这边要带东西,带这些经书、光碟、VCD这些东西带回去,你们一定要遵守国家的规定,决定不能做违法的事情。做违法的事情,总不是一桩好事情。带的东西是不错,都是劝善的、讲经的,这也是「偏中正」。但是你还是偏,你的方法、手段是不如法的。最好是「正中正」,那就最好。

  我昨天回来,见到我们的林长李木源居士,他就跟我谈到现在中国宗教局佛协有个文件传到这边来。是新加坡这边的航空站,听说有一次,是我们有一些同修,在航空站里面表现得不好,让这个地方人起了反感。於是他们就写信到中国政府,到中国的海关,中国的政府。宗教局就一个文件传到我们这边来,希望我们这一边协助,不要有违犯法纪的事情发生,这个事情会影响到佛教将来在中国的推行。

  昨天我就跟李木源居士商量,这是国家正式传来的文件,我们必须要尊重,决定要守法。我跟林长还有李文发居士商量,凡是从中国来的同修回去,带VCD光碟,一个人只可以带两片,决定不能多带。而这两片,我们决定送给大家《了凡四训》的连续剧。我们《了凡四训》连续剧两片,是双语发音的,就是普通话跟广东话两种语发音的,你可以听的时候随便选择。这两片东西是在中国大陆拍摄的,我们这里让他多多的做,送给从中国来的同修。外国的,中国他不管,你们外国的,你们怎麽带他不管。每一个国家有每一个国家的这些法律、他们的规定,我们统统要遵守。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守法,佛教我们头一个是持戒,我们都做不到了,我们不是全部违反佛陀的教诲?这是决定错误的。所以希望中国同修到这里来的时候,要原谅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

  如果每一个佛教徒在中国都表现得守法、守规矩,我相信我们这个讲经的大会,很快就会搬到中国国内去举行了,你们也不必跑这麽远,跑到新加坡来了。如果你们做得不如法、不守法,恐怕这个时间就很难了,也许在十年、二十年当中,中国都不许可我们这样的大规模在一起举行弘法、讲经,或者是念佛的活动。守法就好,这比什麽都重要。「善护身业,不失律仪」,我们要牢牢的记住。

  律仪戒非常重要,除律仪戒之外,还要懂得佛没有讲的、没有制定的,有「摄善法戒」。譬如说,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抽烟,这个佛戒里头没有。没有就可以大家大大的抽烟吗?可是我们晓得,抽烟不是善法,对身体决定有伤害,这是医学里头都有证明的。我们晓得这个不是好事情,我们也禁止,决定不去抽烟。佛虽然没有制定,这是「摄善法戒」,佛教我们行善,教我们断恶行善。这个是恶,它不是善的,我们应当断;是善的,我们应当要去做。虽然佛在戒经上没有说,我们知道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是善,要认真去做,不能说是:「这个佛没有说,我就不去做了。」这个不可以的。

  第三种叫「饶益有情戒」,这是讲利益众生的事情。众生有苦难,我们听到了,我们看到了,一定要伸出手去帮助他,不能说:「这一桩事情佛没有讲,我们就不做。」这个事情很明显,ji 督教办的养老院、办的孤儿院,在此地回教也有办的,天主教也有办的,他们那些老人,有的时候也很可怜,他们教会有时候也照顾不到。我们听到了,该不该去帮助他?有些人就说:「我们这是佛教,佛门四众弟子捐献出来的钱,法师,你为什麽拿去送给外道?」有好多人来骂我,我常常帮助其他宗教。这是「饶益有情戒」,他是有情众生;而四弘誓愿头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是众生。你总不能在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ji 督教众生不度,yi si  lan教众生不度」,是不是要附带加这麽多条?你既然没有加,那就是普度众生,不分宗教、不分族群,看到人家有苦难,我们马上就要帮忙,没有考虑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哪有划那麽多界限的?

  世间之所以动乱,都是界限划得太多、划得太严,彼此不相容,所以才产生误会,才产生敌对,才产生斗争、战争,天灾人祸是这样形成的。我们懂得佛教导我们真实的意思,我们学佛,大经上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佛说这是我们真心,这是我们本来的心量。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心量都是包虚空、周遍法界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一切zai 难、天灾人祸都是从分别执着来的,这个分别执着决定错误。因为分别执着,产生误会,产生嫉妒,产生瞋恨,产生彼此不信任,所有一切恶的念头、恶的行为都从这里生的。我们知道,要把这个根拔除,要从我们自己行为里面去表现,去感化世人,让世间人看到了、听到了有所领悟。

  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又说,说得真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本是一体。真正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自自然然就产生恭敬心,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个世界祥和的,宇宙是祥和。我们明白这个大道理,一定要把这个道理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认真努力去做,拓开心量,包容一切。

  今年这一年快过去了,现在我们正在积极筹备千禧年的「和平祈祷温馨晚会」。今年温馨晚会,我在这里想的,要送给所有参与的人,送一个礼物给他们,这两天我在设计。大概估计,今年参加这个法会会超过一万人。我做一份礼物,每一个人都送,平等的;参加法会的贵宾送一份,凡是来的人都一份,一律平等。至於送什麽东西,现在不说。到时候你们去参与,你们都可以拿到一份。务必要提醒世人,我们要互相尊重,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来创造安定的社会,繁荣的社会,幸福美满的人生,和平的世界,这个样子学佛就有意义了。不但我们自己zai 难、业障消除了,我们的德行、我们的品质决定向上提升,我们这一生会过得很幸福、很快乐,花报,来生的果报更殊胜,我们这一生就没有白过,这一生过得真正有意义,真正有价值。所以说到第二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最重要就是决定要守法。「不失律仪」,守法。後面还有两句。今天时间到了,後面两句非常重要,我们下个星期六再讲。

当你发现自己被贪欲诱惑的时候,一定要降伏自己。
要做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隶!
要知道一个人的心,可以使人成佛,也可以使人成为畜生。心悟成佛。
心迷成魔。 所以必须要降伏自己的心, 不要使它离开正轨而入歧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