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妙法莲华经大意》讲记


   【实相既泯。众生竞执言教。】

  在这个教理上产生了执着。

  【故曰。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

  这些在教理上有点研究的人,于是乎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这就是『增上慢比丘』,知道得愈多显得愈傲慢,这种傲慢叫增上慢。前些年好像这报纸上还登了一桩事情,儿女瞧不起父母,父母很伤心,为什么?因为父母没念过书,种田的。小孩大学毕业,一提到父母,父母没念过书觉得很难为情,所以连父母不承认。如果父母也叫他种田,不给他念书,也许他很孝顺、他很尊敬。结果什么?就是学歷愈高愈增长了贡高我慢,愈瞧不起人。这是不是真学问?不是,错了,我们连学问两个字都解错了。你看看古人所说的「学问深时意气平」,真正愈有学问愈谦虚,佛谦虚得不得了,孔老夫子也是谦虚得很。所谓是不耻下问,真正有学问人所表现的,他什么都不知道,样样事情都请教别人。如果说学的东西,愈学愈多,愈学愈傲慢,那是一点学问也没有,他所知道的都是些皮毛而已,没有真正的学问;真正的学问是心平气和。所以到佛是等视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孔子教我们谦下,礼就是自卑而尊人。佛教我们持戒,戒律裡面也是以尊重对方为第一义,所以《戒经》裡面常常教我们,「一切恭敬」。十大愿王第一句「礼敬诸佛」,哪有轻慢的!在此地更以常不轻菩萨,那真是说到了极处。因为有这些贡高我慢、一知半解的人,常不轻菩萨出现,做一个榜样给他看看,令他觉悟。

  【不轻菩萨悯彼竞执言教。】

  竞是竞争,执是执着。

  【不能达本离言。直指实相自心人人具足本来成佛。】

  这个几句话很重要,要好好记住,你就晓得像法以后这些学佛的人,他之所以不成就他的毛病在哪裡。我们晓得这个,更重要的是要回光返照,反省自己,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毛病?古人甘心在一部经、一部论上;今天人不甘心,一定要博学多闻,这是什么心理?就是『竞执言教』。古人为什么甘心情愿在一部经裡头,甚至于一句偈裡面?因为他晓得『达本离言』,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说是常不轻菩萨受持一句经,他能蒙佛授记为什么?他晓得「达本离言」。老实念佛的人,他一生就受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以这六个字达到自己心地清净一心不乱,达本离言,他能够往生净土,蒙佛授记。这样的人就叫老实念佛,他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乱,求清净心。所以说:

  【故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这几句话是常不轻菩萨在经裡面常说的,对什么人说?对一切人说的。菩萨绝不敢轻慢一个人,绝不敢瞧不起一个人;轻慢一个人,那个人是佛,你就慢佛;瞧不起一个人,那个人是佛,你瞧不起佛。所以大家不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不知道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在这大经大论,这些年来的探讨,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觉悟,那这些年在教理上研求也是空过。别人对我们的轻慢应该的,为什么?他不晓得这道理,他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今天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对众生起一点轻慢心,自己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这个事情是要亲身去体会,不是自己听说的,听说的所以就不相信。自己亲身去体会,从哪裡体会?一定明理,你才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的。所以听经诸位要是真正入个一分、两分,理明白了,晓得佛说的话句句真实,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佛!为什么?你说《楞严》裡面「十番显见,七处徵心」,不是跟你说得清清楚楚吗?我们六根的根性是佛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我们见性是如此,我们闻性是如此,这不是佛是什么!

  我们自己本来是佛,而迷了,不晓得自己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忘掉了、迷了,不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迷了,众生本来还是佛,不是说我们迷了他就不是佛。我们迷了,自己做凡夫,不晓得自己是佛,实际上自己还是佛,纵然堕落在阿鼻地狱依旧不变!所以诸位要是在经教上懂,深深悟知这个道理,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为什么?你信心建立,你就敢承当我这一生一定成佛,一定成就,敢拍胸膛。为什么?事实真相了解了,晓得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来空,真的没有失去,妄是假的,你才把真妄搞清楚,那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事,不是个难事情,轻而易举。可是理不明,还是执着,还是颠倒,那真是比登天还难,明理反掌之易,不明理那是难得不得了。所以我们要学一定要学常不轻菩萨,要学善财童子,这两个人一个是表演在《华严》裡面,一个表演在《法华》裡面,都是给修行人做个榜样。

  (第四十五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45

  第十四面上半段最后倒数第二行,我们念一念:

  【不轻菩萨悯彼竞执言教。不能达本离言。直指实相自心人人具足本来成佛。故曰。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以其直示。故不读诵经典。但行礼拜。】

  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佛法五个时期,也就是讲的五五百年。到今天可以说是第五个五百年之后,多闻坚固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已经到了斗诤坚固,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桩事。但是我们必须要晓得,佛法裡面所讲的正法、像法、末法,或者我们讲戒律坚固、禅定坚固、多闻坚固、塔寺坚固、斗诤坚固,这五个时期都在我们自己一念之间。我们如果在一切法裡头念念分别执着,那怎么会不斗诤?如果一念平等,实际上现前就是正法;一念清净,现前就是禅定坚固。由此可知,佛的法运,并不是一去之后我们再也没分,绝不是如此。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心;换句话说,我们存的是什么心,所得的果报,一定与存心相应。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正好是佛灭度大概是一千年,也就是禅定坚固的后期,这是中国禅风很盛的塬因。但是在魏晋隋唐以后,就进入到多闻坚固。所以八大宗,小乘二宗、大乘八宗,在教理上确实有了不起的发明,当时研教之人都开悟,在教下讲大开圆解。教下的大开圆解与宗门的大彻大悟,是一样的境界,是相同的境界。往后修学研教的方向就走错了,就像此地所说的,大家执着在研教死在教下,念死书!专门在名相裡面做活计,而把教义、教理失掉。所以说『不能达本离言』,不晓得佛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不知道这个道理。不知道佛说法四十九年,心是清净不动的。

  如果说我们今天读了这个经本,心是随着经本转,随着经本在起伏,那释迦牟尼佛也造业!佛叫我们心如如不动,叫我们的心随着他的言语在转,这我们不是学佛!所以佛才讲「依文释义,叁世佛怨」,我们今天就是依文释义,叁世诸佛都喊冤枉,依文释义的办法是世间教学的办法。所以世间教学跟出世间教学决定不相同,出世间教学所有经论言语、文字,皆是方便之方便,诱导我们悟入真实,就是悟入「达本离言」。前面跟诸位讲威音王的意思,威音王佛,哪个不是威音王佛,不但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下又何尝例外!所以从前研教的人,都能够开悟、都能够证果。现前研教的人无不是死在教下,曲解了经义,不知道佛的意思是意在言外,文字裡面没有。文字、言语裡面如果有,佛决定不叫我们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这话讲不通。道在哪裡?这是个指路牌而已,是个指路碑,我们要想到哪裡去,不知道这个方向,这个地方有个指路牌,上面写着往哪裡走。佛一切言教就是指路牌。所以诸位要晓得,真如本性、诸法实相,言说裡头没有,文字裡头也没有,你脑子裡头去想像,想像裡头也没有。所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决定也没有,你想不到的。

  所以闻法,不能用第六意识闻,第六意识是妄心、妄想,虚妄分别执着用这个东西,你不会开悟的。离了这些东西就见道,我再给诸位说,什么时候离什么时候见道。像前面讲「无言之理不落阶级」,也没有渐次,《圆觉经》裡面讲的,你现在离你现在就见道,见道是什么地位?在大乘圆教裡面初住菩萨。阿罗汉的断证只等于圆教第七信的菩萨,你看看你当下要见了道,你就超过了阿罗汉、辟支佛,超过了权教菩萨,这个歇叫真歇了!《圆觉经》裡面教给我们离幻,言教是幻,名字是幻,心裡面打妄想是幻,离的是这个幻;不是离的一切境界相,这个依他起的你离不了。你要了解它、认识它、认清它,在这裡面不起执着、不起分别,晓得一切法本来没有名字,「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佛法没有到中国来,我们中国《老子》,对这个问题就知道得很透彻、就很清楚,人家就不执着。我们所以生这些妄想执着,就是对于这个事理的真相不了解误会了,所以才生执着。常不轻菩萨在此地示现,就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这个方法巧妙极了。

  我们常常讲修行根性要上根利智,实际上说这个话也是方便法,你肯放下你就是上根利智,你不肯放下你就根性下劣。为什么?真实法裡面是平等的,没有高下。如果还有聪明利钝,这不是真实法裡的,这是妄识裡面才有。说真实的,你看《法华经》裡面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叁乘五性对谁说的?迷的时候境界裡讲的,真如本性裡头哪有什么叁乘五性!六祖给我们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真如本性裡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这个心才到了真正的清净。由此可知,你要想修明心见性,你要想修大开圆解,你修什么?修清净心。你修清净心,你现在就成佛;你不修清净心,那你就是生死轮迴。这个事情决定在自己,昨天也给大家说,什么人都帮不上忙,决定在自己。我们看看常不轻菩萨修学的方法,给我们是个重要的启示,菩萨深深明达这个道理。所以他的修行方法,他是跟禅宗裡面的宗旨是一样,方法不一样。禅宗是直指人心,他是『直示』,直接指示境界,『不读诵经典』,他不读诵经典。如果你要不愿意读诵经典,经典太啰嗦、太麻烦了,我念字也不认识,记也记不住。你不要读诵经典你想成佛,行,学常不轻就行,八万四千法门,这个地方告诉你这个法门。

  这个法门怎么个修法?『但行礼拜』,这就是至诚恭敬。诸位要晓得这个修行的方法,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裡面第一条,「礼敬诸佛」,他单修这个。他对于任何人不敢轻慢,每个人都是佛、都是菩萨,凡夫就是自己一个。在家裡头你的父母是菩萨、是佛,你的儿女也是佛、也是菩萨。绝对不能说儿女,我是你的母亲,我是你的爸爸,你要对我尊敬,那你这个常不轻菩萨就学不成。一切众生,只要有一个众生你把他看轻了,这个法门你就修不成。所以礼敬诸佛很难、很难,不简单!十大愿王天天在那边念,做不到,为什么?因为十大愿王是上上根人学的,不是普通人学的,他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一切恭敬。『不轻』就是不敢轻慢一个人,这才能够学常不轻,才能够「但行礼拜」。如果我们要是依文解义,但行礼拜,我天天拜佛就可以,我一天拜叁千拜、一天拜四千拜,这就叫依文解义。对待一切人还是轻慢,我一天拜叁千拜佛,我真修行,你们都是假的,你们算什么?对一切人都轻慢,那怎么学常不轻?依文解义错就错在这个地方。可是我们讲一天要拜叁千拜是不是修行方法?是的,初期的时候要拜佛。为什么?心不平,在境界裡头不能够、做不到常不轻。那怎么办?拜佛,拜上几年心平气和了,把这个功德、清净心,应用在我们现实的生活环境上,能够对一切众生都恭敬。不但对一切人恭敬,对蚊虫、蚂蚁都恭敬,为什么?牠是佛。不但对有情众生恭敬,有情众生都是佛,桌椅板凳也是佛。

  你们看《四十华严》,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叫常不轻菩萨。你不要读诵经典你就成佛,佛就跟你授记,为什么?读诵经典也是叫你达到这个境界!你现在不读诵经典,用这个方法也达到。所以诸位晓得,十大愿王任修一条都会成就,那十条俱修当然成佛,没有不成就的。千言万语都是提醒我们,要我们自己改变心理,一切的过失,都从我们自己无明妄想当中生的,无明就是一切事理不明白,不晓得事实的真相!这在佛法裡面讲到最高级的佛法,也是最究竟的修行方法,我们应当要这样学法,这个学法一生成就。修学其他的法门,佛给你讲叁大阿僧祇劫,是权说不是实说,再说长远了怕你听了害怕,不敢学。你看《华严经》裡面讲成佛无量劫,虽说无量劫,又说一剎那之间可以成就,这是什么意思?念劫圆融,迷的时候就是无量劫,悟的时候是一剎那,这迷悟不同。果然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歇即菩提,《圆觉》上「离幻即觉」,这个离幻即觉跟歇即菩提是一个意思,一样的境界。问题我们肯不肯离?我们肯不肯歇?歇就是什么?歇妄想。我们在一切境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这个心一起马上歇下来,这就是菩提。才动一个念头,有念皆妄,这个念头就歇下来,正念无念,自己的心决定清净这是正念,这是自己的正念。

  凡是想像,用头脑去想,用什么方法叫一切众生开悟,叫一切众生成佛,叫一切众生明瞭达本离言,直示实相,这个念叫正念。为什么?无碍于自己清净心,自己还是无念,所起的念头是如何叫别人也能够达到正念。这叫什么?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个念是从无念生的,从无念起的。念而无念前面讲「实相之理,无言不碍于言」;实相之理无念,又不碍于念,念与无念是一。我们今天念与无念是二,所以你有念是错,无念还是错,无念就修无想定你还是错。错在哪裡,我们要晓得,有念是错、是妄想,为什么?全是自私自利。纵然为别人着想不是叫他开悟,不是叫他成佛,叫他在六道裡头或者佔点小便宜,得点小好处,这是妄念。正念是要叫众生得究竟利益,这是正念,自己心是清净的这是正念。修无想定的人他错在哪裡?他无念了,他那个无念是执守无念,不是真正无念。连阿罗汉的无念,你看佛都讲「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阿罗汉都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那个无想定又何尝不是?所以他没有离开执着、没有离开分别。他是分别那个无念,执着那个无念,所以还是有念,他有什么念?有个无念,那个念是妄念,自私自利的念头。还不如世间的那些善人,天天打妄念做社会慈善事业,利益一切众生,修无想定的人还不如那个人。那种人还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还能够享受人天果报。

  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见人就礼拜你也要记住,如果你要是不晓得这个道理,看到经上讲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好了,你在马路上看来来去去那么多人,你一天到晚磕头,你见到人就礼拜去,人家马上就把你拉到派出所,这人精神不正常,给你送到疯人院去了。礼拜是什么?礼拜在心裡头,见什么样人跟他行什么样的礼,内裡面的恭敬决定平等。你见到佛菩萨形像,在那裡恭恭敬敬的五体投地拜叁拜;你在外面见到那个朋友的时候,你跟他点点头,一样的恭敬心,两种不同的方式。形式上不一样这不要紧,为什么?随俗。恭敬心一定要一样,稍稍打一点折扣你就不是常不轻菩萨。千万头脑裡头不可以有分这是菩萨,那是佛,这是善人,那是恶人,那糟糕了,你这一分就有轻慢之心。所以常不轻菩萨说是什么?『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他看情与无情是这个看法,现前你们都是菩萨,当来你们一定成佛,所以他眼睛裡看情与无情都是佛菩萨;我们今天眼睛裡头,这是好人,那是恶人。好人、恶人要不要辨别?如果要不辨别的话,那这个人不变成白痴!

  常不轻菩萨绝不是白痴,聪明得很,样样都晓得、样样都清楚,是用一个清净平等心来待人,这就是菩萨。绝不是说这个好人,菩萨不晓得他的好处;那个坏人,菩萨不知道他坏处,那哪裡叫菩萨,哪裡叫有智慧?菩萨晓得一切善恶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从他的本性上来说,他确实是佛菩萨,一点都不错。我们读过很多大经大论,就六根根性而言哪个不是佛!《华严》、《圆觉》上「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是佛。所以你从这裡看,确实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如果从第六意识、从第七意识上来看,就是十法界,有佛、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凡夫。但是我们的一切众生是真妄和合之体,就看你从哪个角度上看。你要从六根根性上看,从一切法性上看那一切众生是佛,但是这是真的,这是永远不变。从这六道裡头、善恶裡头那是假的、是虚妄的,一觉就没有了。无明裡头才有这些东西,智慧观照之下无明没有了,那这些东西根本不存在。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所以然的道理,你明白了之后你的心就清净了。

  你对于地狱、饿鬼、畜生,也能生平等、清净的恭敬心,这个心才能发得出来。发出来有什么好处?给诸位说好处太大了,你看我们念佛不就要求一心不乱吗?能够发这个心一心不乱就现前。为什么?平等心是一心,二心裡头没有平等;清净心是一心,二心裡头没有清净;慈悲心是一心,二心裡头没有慈悲。二心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没有慈悲;一心裡头才有平等、清净、慈悲,是以一样的心、一样的清净、一样的慈悲待一切众生。诸位能够这样做,你现在就是菩萨,「当得作佛」。可是我要告诉诸位,修常不轻菩萨的人,确实如此,这个人就是理一心不乱的人。我们不要说他,我们说一说释迦牟尼佛,我们拿佛来做个比喻,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我们看他待人平等不平等、清净不清净、慈悲不慈悲?这个经是在王舍城灵鹫山讲的。经裡面常常讲舍卫国,佛在舍卫国住的时间相当长,许多经典都是在舍卫祇树给孤独园讲的。舍卫国裡面叁分之一的人,见到佛;有叁分之一的人听到佛的名字,一生跟他没见过面;还有叁分之一的人连名也没听过,根本不晓得释迦牟尼佛在那裡住那么多年,在那裡教学,没听过。不平等!给诸位说不是佛心不平等,佛的清净、慈悲、平等是一味的,众生的业缘不一样,所以这个过失在众生,不在佛!

  佛大慈大悲,你不接近他有什么办法?所以经裡面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其实上佛与哪个人没有缘?而且缘是平等的,没有等差的,不会说偏重这个,薄于那个,没有,决定没有。而是众生自己迷惑颠倒有浅深不同,造成的差别,你虽然造成差距,佛心还是平等的。佛心决定不会说你有缘对你好一点,你没有缘我对你薄一点,如果佛有这个心那是凡夫,没有成佛,不但没有成佛,连常不轻菩萨都不够格。所以诸位要晓得,常不轻是等觉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他是修的普贤行。普贤行是成佛的修行,成佛一定要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成不了佛。所以在菩萨行裡面,是最殊胜的行门、最高的行门。我们要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那修什么?就是修常不轻行,修普贤行,与诸佛菩萨一鼻孔出气,这才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所以距离是自己造成的,佛与一切众生没有距离!常不轻菩萨示现这个法门,他的用意就是底下这个叁句:

  【四众坚执言教。闻此直指。不能深信。反以恶口骂詈。杖石打掷。而菩萨犹高声告报。其慈悲之心。何其切乎。】

  所以其他的菩萨以言教教化众生,常不轻菩萨是以身教教化众生,他不说话,为什么?他示现的他不念经,他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感化人心。那些人都是研究教理,对于常不轻菩萨这种行持,迷执在教下、死在教下的人,对于这种修学他不懂,所以他『不能深信』。不信怎么样?还骂他,还说他盲修瞎练,不但骂他有的时候还打他,故意在那侮辱他、欺负他。可是他怎么样?他还是告诉别人,你是菩萨、你是佛,我不敢轻慢于你,久而久之人一定会被感化。感化一个人,给诸位说有的人,万恶的人一生都感化不了,菩萨再来一生,生生世世都不离开你,这叫大慈大悲,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一般人感化这个人,他是有限度的,几个月、几年还不能感化,「算了,我不理他!」这不行,这不是修菩萨行。所以菩萨行要长劫的修行,无量劫的修行,绝不是一天、两天的。所以佛在经典裡面,六般罗蜜裡面,为什么特别要告诉我们布施、忍辱重要。

  布施是放下,忍辱就是训练耐心,你没有耐心、你不能忍受,那你注定失败的,你不会成就。布施是什么?不是说拿一点钱财施捨别人,这叫布施。真正修布施的人,你一分钱不给人家的时候,你布施功德就圆满,不在形式。布施诸位要晓得,《楞严》裡面讲「歇即菩提」,布施就是歇,布施是捨,放下!《圆觉》裡面离幻,离幻就是布施。所以我们今天一提到布施,就会想到钱财,你看看这个错到那裡去了。而不晓得把你阿赖耶识,与阿赖耶识相应的那些心所、不相应行法,不能把这些有为法给布施掉。这是应当要布施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还不把它布施掉你还留它干什么?你布施掉,众生还捨不得,那就跟常不轻菩萨一样。你捨掉了,他看到你不满意,恶口相向,种种侮辱你要能受得了。这个时候就得要忍辱,忍辱裡面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我捨掉之后再不把它捡起来,这是忍。菩萨教化众生更要忍,不忍没有办法教化,而且得生生世世的忍,才能成就,众生不是一生能成就的。所以在这个地方,诸位能够稍稍体会到,佛菩萨慈悲恩德实在不可思议。下课。

  (第四十六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46

  我们再接着看下面:

  【比丘临终。具闻先佛之法。及得六根清净者。证人空也。得人空则出分段生死。故言命终。】

  这是经裡面讲『比丘临终』,这个『命终』不是死了,诸位要晓得这个道理。阿罗汉是入了涅槃,入涅槃也不是死了,「命终」也不是这个身命死了,不是。是说什么?证得『人空』就叫命终,真的命终。为什么?叁界六道轮迴的因断掉了。小乘经裡面常有两句话说,「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就是这个地方命终的意思。他所作的是什么?所作的就是断见思烦恼,证人空理,小乘所修所为的就是为这个,只要见思烦恼断尽了,人空理证得,叁界就超越。他身现在还在此地,没有看到他跳出叁界,他真超叁界。我们看到他没有超叁界,什么塬因?我们自己在叁界裡面看不出。他超出叁界了,这就是经裡面常说的「相随心转」,相分随着见分转。所以阿罗汉所居住的方便有余土,我们凡夫住的是凡圣同居土。为什么?我们住的凡夫土裡面,有寂光土、又有实报土、又有方便土,四土是一不是二。完全看你自己的境界不相同,你境界高,你看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我在《弥陀疏钞》给诸位说过,佛与大菩萨他们住的是寂光土,寂光土在哪裡?就在我们现前,就是我们这个国土。但是他住的、他所受用的、心裡面所感受的是常寂光;我们所感受的是生死轮迴,苦海无边。这是什么道理?实际上经论裡头,我一说你们大家都晓得,我说一个字底下你们都知道,光知道不行,你证不到,「心净则土净」,我们心不净!

  四土也可以说心清净有四种等差不同,得少许的清净,这就是方便有余土。我们要以上中下品来说,下品的清净、清净心,见思烦恼断证得了事一心,这是下品清净,这是现前这个环境,你所感受的是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是什么?也就是佛在《法华经》裡面讲的「滞于化城」,是这个境界。中品的清净得理一心不乱,他感受现前这个环境是实报庄严土,与《华严经》裡面讲的华藏世界没有两样。上品的清净,等觉菩萨以上的境界,他所受用的是什么?是常寂光土。一而四,四而一,确实是相随心转,四土境界随着我们清净心,这个清净不同的程度而转现。上一层的人看到底下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下面的人看不到上面人境界。同样有两个人,一个是凡夫,一个是阿罗汉,阿罗汉晓得凡夫的境界,凡夫不晓得阿罗汉的境界。凡夫看到阿罗汉,你不跟我一样吗?阿罗汉看到凡夫,你跟我不一样;凡夫看阿罗汉,阿罗汉跟我一样。佛要在你的身边,佛看你看得清楚,晓得你的境界,你跟他境界不一样。凡夫看到佛,跟佛手拉着手,佛你跟我也一样,没有什么不一样,所以记住,境为心转。我们要想了生死出叁界,记住一定要得人空,得人空就要破我执;换句话说,要断烦恼障,见思烦恼你要把它断掉。见思烦恼是什么?就是唯识《百法》裡面所讲的二十六个烦恼心所,那就是见思烦恼。见思烦恼要不断,人我空就证不到,六道轮迴就不能超越。

  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我们念佛、诵经、持咒种种的修行方法,它是什么用处?就是把这二十六种烦恼给压住,不叫它起现行。如果你不晓得这个道理,你不知道这样用功就叫盲修瞎练。为什么?修是修了,一点用处没有,用了一辈子功,根本烦恼、随烦恼一天到晚起现行,你那个功夫不叫白用了吗?甚至于不晓得不善用功的,用功还起烦恼,我见过就很多!打佛七,这了不起,这在用功裡面叫加行;换句话说,特别要用功夫。敲法器的有一个法器敲错了,眼睛都瞪起来,你用的什么功夫?用功就是把你的贪瞋痴慢伏下去,不要起现行。法器一敲错了,错了一下,瞋恨心马上起来;好了,不敲法器你还不起瞋恨心,这叫大大的颠倒。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用功的时候就是要息灭贪瞋痴,什么境界裡面,善的境界、恶的境界,如法的境界、不如法的境界,贪瞋痴慢烦恼心所不起现行,你这个功夫压得住了。这个时候叫什么?这叫功夫成片,带业往生决定有把握,而且还可以说你随时可以去。你不是说要等李老师把这个经讲完吗?行,你只要到这个功夫就行了,不必到一心不乱,到功夫成片生死就自在。我喜欢今天走,今天就走得了,喜欢再住上一百年,就可以住一百年,随心所欲!也许诸位要问,功夫真正达到这裡,他为什么不在这个世界住个一百年、两百年、一千年、两千年?他真有能力,但是什么?住久了,乏味,没意思,到他方世界去游览、观光,多自在!

  在这个世界世间人还有,没有功夫的人都有的时候觉得什么?活得不耐烦了,活得没有意思,他都想走。何况那些功夫已经到那个境界,已经到那个时候唯一能够留得住他的什么?就是教化众生,有很多人跟他学习,他很有兴趣,他可以多留几天。没有人跟他学,他方世界还有人想听他讲经,听他说法,还想跟他学,人家就到他方世界去!真有这个能力。李老师你们仔细去看看他的相,他不是个长寿的相,他人中是长,下巴颏很短,不是长寿相。他给我讲过,他那个长寿是这一生修来的。我这个相貌比他更薄,我活不了四十五岁的,我这个寿命也是自己修来的。一定要修得个生死自在,总算这一生没有白过,生死自在就什么境界裡不生烦恼。不要给人争执,为什么?佛法是破执着的,不是叫你执着。你们读《金刚经》,佛无有定法可说,那还有什么执着?佛无法可说你还执着什么?执着就是生死轮迴,执着就不是佛法,执着就不能够出离轮迴,就不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执着的人,所以你怎么能够执着?世间之事没有是非,是非是一切迷惑颠倒众生妄心裡面变现出来。所以是非没标準,哪有标準?

  不但这个没标準,你就说我们拿佛教持戒戒律来说,戒律都没有标準。如果我们拿一个死的标準那就糟糕,那个问题就大了,譬如我们讲不杀生,不杀生这一条戒,名称完全相同,可是境界不相同。以五乘来说,人的不杀生跟天的不杀生境界又不一样,二乘人不杀生跟菩萨又不一样,菩萨不杀生跟佛不杀生又不相同,我们决定不可以拿我们这个境界,去衡量别人的境界。我们讲不杀生,不吃一切众生肉了,你要看看《济公传》,济公长老天天杀生、吃肉、喝酒,他大慈大悲。我们一看他把戒都破尽!结果怎么样?我们又造了口业了,我们又毁谤了圣人。这就是什么?他持戒持了个不杀生戒,跟我们持的不杀生戒的境界不相同。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哪个是佛再来的,哪个是菩萨再来的,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我们说他破了戒,也许他是阿罗汉、菩萨再来的,那我们岂不是又造毁谤圣贤的罪过了?我们不晓得他的境界。所以,我在讲席裡头一再跟大家说明白,戒律是戒自己的,不能拿戒律尺码去量别人。这个尺码子只可以量自己,不能量别人,量自己是对的,量别人就要造罪业。

  所以经律论都是佛教我们一个人的,除了一个人之外,别的都是佛菩萨。你要这样子的态度来修学,你这一生决定成佛;纵然不能成佛,求往生极乐世界那笃定没二话说的,决定成就。假如我们还是拿这个标準不量自己,天天去量别人,那就像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裡面所讲的,念佛念到阿鼻地狱去了。我当年看《疏钞》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很有疑惑,我就请教李老师,一个念佛的人,怎么会念到地狱,果报在地狱?再不好也可以得个人天福报,怎么会到叁恶道去了?李老师听到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说这个问题是大问题,我在讲堂裡向大家来解答。结果我们是在台中莲社星期五晚上上课,李老师就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解答。那就是刚才讲的,像打佛七,人家法师法器一下敲错了一个,你就瞪着眼起恶心,这样念佛就是念到阿鼻地狱去了。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过失?因为这个道场大家都求清净心,大家都在求一心不乱;你这样一搞的话,把道场搅乱了,使大家心裡都看到你的时候,都失掉一心,这个罪过大了。所以不是你跟他敲法器两个人的关係,你是把整个道场搅乱,结罪是在这个地方结罪,这个罪过大了。你是搅乱一个人,那你是跟他的关係,你搅乱整个道场,那这个事情就麻烦。

  所以你看看佛法这五戒的偷盗戒,偷盗戒为什么那么严重?偷盗戒是堕地狱。为什么说我们偷那么一点点,根本就不值得的会堕阿鼻地狱?如果你要是偷一个人家的,你偷他千万亿万,你这个债主就一个,就跟他两个关係,与别人不发生关係。道场物叫十方常住物,道场裡头一分一釐都是十方信众供养的,而道场裡面,这个修行道场所有修行人都有分,他来也好,他不来也好,都有分。所以你在这个道场裡偷了这一片纸,这个债主有多少?无量无边,凡是在这个道场裡捐一分钱,出一点点功德的,或者发一个欢喜心、随喜心的他都有分,他都是你的冤家债主。十方所有修行办道的人,你都欠他债,你不堕地狱往哪堕?所以可怕就怕在这个地方,这是最严重的。你偷窃国家的东西,你这个结罪是全国老百姓,为什么?人人有分,老百姓都纳税。我们政府好像装一个电话机在这裡,你把它偷掉,你这个罪是向全国人结罪。但是还没有在寺庙裡常住物,常住物是什么?是向过去、现在、未来十方的信众结罪,这个不得了,这个罪太大了。所以这些偷盗人他不知道,他不晓得偷盗有这么严重的果报。佛为什么把偷盗列在根本戒当中?他不晓得这个道理,这个事情做不得!

  还有一种偷盗,不但没有罪还有功德,所以这个东西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这个道场寺院裡面没有道,这些人都不是修行,打着佛的招牌来骗取信徒的这些供养,他们自己在享受。这个道场什么常住物、经书,你要把它偷去,你晓得什么?它没有用。譬如说很珍贵版本的经书,外面找都找不到的,你把它偷来,偷来怎么样?我们把它印了出来流通,让大家都看得到,你这个不但没有罪还有功德。为什么?他自己不能弘扬,他自己不能够受用,你拿去传播的时候,给大家都能得到佛法的功德利益,这就有功德没有罪过。所以戒律条条是活的,不是死的,正法道场他们是依照这个来修学,那一点都不能动。所以你要有慧眼,《楞严经》裡面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恆河沙」。正法的道场少,邪法的道场多,你要能够辨别邪正,哪个道场是正的,是主持正法的,哪个道场不是的。但是如果说是刚才举的偷盗,你是存的什么心?弘法利生的心是正确的;如果说是自私自利的心,那还是阿鼻地狱罪过。譬如说我们偷了一本经书来,我们花了很多钱把它翻印出来流通,这是功德。你要是把翻印出来的经书,自己说这个书是稀有的,好的本子,是绝版书,我在后头还要「版权所有,不准翻印」,我要拿去买卖赚钱,那这就罪上加罪。这些道理并不很深,并不是想不到,头脑稍为清醒一点人,都能够想得到。

  所以我收藏了不少好版本的经书,我绝不执着,我也绝不吝啬。有许多人想问我要,我有两个条件,两个条件当中有一个,我就恭恭敬敬的供养。第一个条件,你发心讲这部经,你弘扬,我的书会供养你。为什么?我拿来也是想弘扬的,可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你能够弘扬,你代我弘扬我求之不得,我给你磕头顶礼,为什么?省了我的力气,你帮我去弘扬。第二个条件,你不是弘扬,你拿去翻印流通,我供养你。现在印刷术发达,以前这些书我要用的时候,我在这上面还要圈点做记号,有的时候写些字在上面,把书都糟蹋掉。现在我留的善本书,一本都不糟蹋,我自己要用,你看看像你们一样影印出来用,我这上面写字,我的塬本上一个字都不留。这就什么?自己有受用,塬本保在那裡,留给后人,后来的人他发心去研究,发心去翻印。所以现在我这个本子几乎统统留着,只做一个功用,就是做翻印的底本。你们要学讲的时候,我把它影印一份给你就好了,我的塬本还可以保留;如果你要是翻印的话,我的塬本就供养你。所以诸位对于这些道理要晓得,就是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佛法是破执着的。所以戒律的精神,你要懂得,戒律的作用,你要懂得,它的精神与作用,都是帮助我们得到清净心。如果我们在戒律裡头生了烦恼,就立刻要提高警觉,我们错误了。

  怎么烦恼?这个烦恼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愚痴、迷惑,不通达戒学,我自己做了好多罪过,这个心裡头不安这错了。佛法裡面做事情不可以后悔,忏悔是什么?后不再做,这叫忏悔。为什么不能后悔?因为你晓得,这个业力是有消长的,你这一后悔你的心裡头,阿赖耶识裡头的业力就又增长了一分。我昨天做了错事情,昨天做错事情恶业种子,今天一想的时候这个种子力量又增加一层。我这个又想,那好了,你这个恶业种子天天增加,恶的力量强大,先受恶报;不后悔,不想它,虽有这个种子它不增加力量。所以叫你想什么?天天想佛,天天想菩萨,天天想到度众生,希望这个种子力量天天增加。不要以为打个妄想不要紧,打个妄想裡头不是下种子,就是给种子增加滋润。所以疑悔都是烦恼心所,你们不看看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随烦恼就悔,这烦恼起现行要不得的!这是一种从自己产生的。

  另外一种就是看到别人犯戒,这心裡头不舒服、难过了,把你的清净心失掉。你都忘掉了因戒生定,我因为持戒把定破坏掉,这个戒白持,这个戒律是什么?没有达到目的。我的戒律是要达到清净心,是为了清净心而持戒的,是为了定而持戒的。现在我持戒反而清净心得不到,定得不到,这就是不晓得戒学的精神,完全不懂戒学,盲修瞎练。定的目的是什么?定的目的开智慧。所以小乘声闻缘觉就是不晓得定的目的,定得到,定得到很自在,是一种非常高的享受,于是乎迷在定裡头去,不知道定的作用是开智慧。所以持戒的人会迷在戒裡头,迷在戒裡头不会得一心,不会得清净心,不会得定;得到定的人迷在定裡头,他不能开慧,这都是错误,都是盲修瞎练。不晓得戒与定都是方便法,是楼梯,楼梯上住不得,要爬上去,爬上去之后要把它捨掉,你才能够更登一级。

  所以欧阳大师在「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这裡头说得很透彻、很清楚,告诉我们佛法自始至终,开始是正信、正见、正行,到最后所证的是正觉。证果是什么?就是正觉,最后的目的是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最后的目标。开始是正信,我们现在如果是连这些道理都不能通达,我们的信就不是正信,我们的见解不是正见,为什么?死在教下,不晓得佛的意思。开经偈裡头就告诉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不在字裡行间,是在文字之外。所以读经、听讲要晓得弦外之音,言语文字裡头没有,但是你要藉言语文字去体会你才能够得到。正信、正见之后你的行为就正,你做的善行是正的,你做的恶行还是正的,这个妙妙极了。像五十叁参裡面,五十叁参裡头有杀盗淫妄,都是正行、菩萨行。甘露火王杀生、杀人;伐苏蜜多女是**,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酒家,日本人所说的妓女,那是菩萨正行;胜热婆罗门愚痴,贪瞋痴都是正行。那在我们看这还得了吗?所以世间法没有一法不是正行,悟了就是正行,问题在哪裡?问题就正见。什么叫正见?心清净一尘不染,一尘不染的时候什么都是正的。心地有染污的时候,天天诵《法华经》,天天拜阿弥陀佛,都不是正行。为什么?因为你有执着,你有迷惑,你心裡头有佛、有众生,你心不清净。正行是什么?心裡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正行,所以济公长老杀生、吃肉、喝老酒正行。诸位要晓得,什么叫正、什么叫不正?心裡面有念头就不正,心裡头没有念头,清净就正。

  为什么?因为一切事是依他起的,依他起事裡面没有邪正、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是非、善恶、好丑是你自己心裡头生出来的,什么心?无明心裡生出来的。清净心裡头没有,真心裡头没有,所以大家要晓得这个道理。这个心是什么心?就是《百法》裡面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二十四个不相应,这些东西是什么?《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还有什么事情?没有事情!所以他的境界裡头没有善恶、是非、好丑。蕅益大师说得清楚,所以我们把蕅益大师「开示录」,我从日本回来之后印了十二万份,就是《无际大师心药方》,我印在那个后面。那篇开示文字很短,说得清清楚楚,给我们讲境缘没有好丑。境是什么?境界,就是我们物质生活环境。缘是什么?缘是人事,除了自己,一切人都叫做缘。一切人之外,一切畜生乃至于一切万物,那就叫境界。境与缘没有好丑、没有善恶、没有是非,什么都没有。是非、善恶、好坏,都是你自己烦恼心所裡面产生之物。佛叫我们离妄,不是叫我们离这些事,离这些事那把世间法统统破坏,那真是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不是叫你离这些事的,是叫你什么?离妄心,离幻是离幻心、离妄心。不是叫你把这个事都不要,事都不要,性也没有,那还得了吗?

  离得掉离不掉?离不掉。为什么离不掉?因为事就是性,古人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器不要了,我这个茶碗是黄金做的,我不要这个杯子。那黄金要不要?我要黄金,那杯子就是黄金,金就是杯子,你能离得掉吗?离不掉!离个什么东西?离个妄心。我在这裡起了贪心,起了瞋恨心,这假的,把这个贪心、瞋恨心离掉,离幻即真,这就是幻妄。所以我一再给大家讲离什么?离遍计所执。不是离依他起,依他起离不掉,依他起是器,圆成实是性,它两个是一体的。水与波、金与器这没法子离,这不相干的,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障碍的、有麻烦的就是遍计所执,人我执、法我执。此地告诉我们,离了人我执就证得了人空,出分段生死,我们在六道轮迴裡面命终了,为什么?不再六道轮迴。诸位果然到这个境界,现在就不受六道轮迴,现在命就终了,六道轮迴的生命终了,就没有了。

  我们现在身还在这叫什么?这就是小乘经裡面常讲的「有余依涅槃」。有余什么?我这依他起在,依他起的在,遍计执没有了,断了,遍计执命终了。依他起长寿,依他起就无量寿,就证得无量寿;遍计执命终了,依他起就无量寿;遍计所执要没有离开,依他起短命,为什么?有生有灭,六道轮转。诸位要是真正把这些道理都想明白,都贯通了,你真是心开意解,你自己才真正看出来前途是无限的光明,不是一团漆黑在前头摸索,不是的,一片光明。我跟大家讲你要是不能够悟,你要是不能信,那无可奈何,我觉得我的责任尽到了。真正的成就是要靠大家自己悟入,悟是开启,入是什么?在我们生活上证得。发现生活塬来就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自己证得,证得怎么样?生死就没有。再讲念佛,给诸位说,得事一心不乱,这个比功夫成片高。功夫成片的人没有得人空,没有出分段生死,他那个力量只是什么?可以把烦恼压住,烦恼没断,他的功夫、他的定力能够控制烦恼,叫烦恼不起现行,他有这个能力,但是没有能力断烦恼。证人空的人是断烦恼,就是得六根清净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在这几句话裡头,我特别再要告诉诸位的,因为什么?怕大家产生怀疑,就是『具闻先佛之法』,这个「具」是具足。这个我们一听头大了,具足叁藏十二部这么多,我统统都要听,这个事情做不到!此地具闻,悟了就是具闻;不悟,你把叁藏十二部念烂了,你也没闻。所以怕诸位看到这个字发生了误会。我们想想六祖大师当年在黄梅闻法,忍大师跟他讲《金刚经》,我算算时间决定不会超过两小时。而且《金刚经》从「如是我闻」,只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具闻,他开悟!你要不信他具闻,叁藏十二部随便拈一部经来你问他,他都给你讲得头头是道,他都通了,这叫做具闻。所以佛法裡面讲具闻是讲你大彻大悟,以这个为目标。或者我们再给诸位说,以念佛人来讲就是理一心不乱为目标,你现在就得理一心不乱现在就具闻;没有得到,没有得到叫多闻。多闻是什么意思?薰习,一遍一遍的听,听了之后开悟,用意在这个地方。但是你可不能执着,你可不能去研究,你愈研究是增加你的迷惑。听懂了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也不去研究,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求一个心清净。清净到极处,就跟那水一样,水先是大波浪,慢慢它小波浪,慢慢没有波浪,没有波浪就像一面镜子,什么都照得清清楚楚,就开悟。为什么不去研究?一研究又起波浪;换句话说,佛法的目的就是求的风平浪静。你一研究你又自己製造波浪,这个佛就喊冤枉!所以佛经研究不得的,解不得的。我在给诸位说这么多话都叫做废话,你千万不要当真,你要把这个废话当真,那你心裡头又起波浪;听完这些废话之后,心平气和,风平浪静,这就对了,这就如法。

  (第四十七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47

  十四页的下面第五行最后叁个字开始:

  【重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者。重修二观破法执也。法执既破。则权实并行。随宜演说。故四众皆悉信伏也。】

  前面讲过菩萨以常不轻的心,但修礼拜,就是专修恭敬礼拜而得人空,出分段生死。昨天我们讲到这个地方。在净土法门裡面,就是如果我们用这种方法在我们念佛功夫上,就能够证得事一心不乱,就能到这个境界。可是这个境界,并不就是最高的境界,所以还要发心更进一步来破法空。经裡面讲又增长『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就是表这个意思,「二百万亿那由他」表『重修二观』,修二观为什么?『破法执』。我们晓得,小乘人破了我执,法执没破;得事一心的人我执破了,法执没破;法执若破,就能够证得理一心。所以修学一定要以这点为目标,为我们修学的方向,这个理念是一丝毫都差错不得的。到法执破了这个时候『权实并行』,度化众生才能够得自在,我们常讲到「恆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是真正做到。我们现在虽然想学可是很难,难在哪裡?难在烦恼无边,一随喜烦恼就来了。随喜恆顺众生,这个随喜不能成就功德,是随喜烦恼,烦恼都来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权实二智,实智是什么?如如不动;权智是善巧方便,我们没有这个。所以在一切法裡面先学一个什么?学个不执着,能够看得破、放得下,专心修一心不乱,得了一心之后「权实并行,随宜演说」。所以这是实证功夫的问题,这裡头勉强不得的。到这个时候四众信伏。

  【命终得值二千亿佛者。证法空也。】

  这就表示证法空之后,你见佛就多了。前面讲命终是烦恼障断了,叁界六道裡面命终。这个地方又讲命终,命终是什么?

  【得法空则出变易生死。故復言命终。】

  这就是『变易生死』裡面『命终』,这是到了什么位次?到究竟佛的位次。因为等觉菩萨变易生死还没有了,还有最后的一次;从等觉再往上一层成佛,就是如来究竟果地,这叫变易生死命终了。经裡面常讲「二死永亡」,分段生死、变易生死永远没有了,永远离开。但是诸位要晓得,阿罗汉以前两种生死都有,像我们现在两种生死都有,我们有分段生死,我们也有变易生死。我们人之所以从少年会到老年,天天在这衰老,这就是变易生死。如果没有变易生死,那就是一般人讲「菩萨菩萨年年十八」,他没有变易生死,他那个样子永远是那个样子,没有变易。所以我们今天是两种生死都有。阿罗汉以上是分段生死没有了,虽没有分段生死,但是他有变易生死,从阿罗汉一直到等觉菩萨都有变易生死,为什么?法空没破。我们也常说,圆教初住菩萨就得了法空,得是得一部分,没有得到完全;破了法空就证得真性,就见性。所以说初住菩萨见一分性没有圆满。古大德也常常用晚上月亮来做比喻,我们在初叁、初四看晚上月亮有个月牙,那就好比什么?圆教初住、二住所见的性,那是不是月光?是月光,真正的月光一点都不假。如来果地上,就像十五的月亮圆圆满满;等觉菩萨像十四的月亮,还没有圆满。由此可知,从初住以上都是见性,但是所见的大小不一样,都是真性决定不假,这是破了无明所见得的真性。佛在经裡面给我们权分为四十一个等级,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迴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分这么多位次,就是每个位次所见的有大小不一样。一直要到成佛,是究竟圆满的佛,譬如十五的月亮再也不能更圆了,圆满了!到了究竟,这就是变易生死尽了。

  【了达二空。善解权实。当近叁智。故所值佛号日月灯明。】

  这就是以佛来代表『叁智』,『日』是光明的,『月』也是光明的,『灯』也是光明的,这叁种光明可以说是无处而不照。通常我们讲太阳白天照,月亮照夜晚,日月所照不到的地方,灯能够照得到。所以「叁智」是从『二空』、『权实』裡面证得的。叁智显就是「日月灯明」。

  【如是圆明叁智。】

  『圆』是圆满,一丝毫欠缺都没有,圆满的,『明』是光明,是一切明达,没有他不知道的,这叁种智慧。这个『叁智』就是说的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这个叁智:

  【不出权实二种。故有二千亿数。】

  为什么说他遇到二千亿佛?这『二千』是表权实二法的,智慧开了。所以在此地大家要留意,佛法是以智慧为主,是以智慧为基础。既然接近叁智,菩萨地位愈往上去愈接近。

  【则能悲智兼行。慈悲利物。如云之自在。】

  因为底下又遇到一尊佛,就是云自在灯王佛,这就是表示得大自在。像《心经》裡面「观自在菩萨」,观是什么观?此地讲的二观,修二观破法执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得自在了。所以有智慧就自在,没有智慧在境界裡头处处有障碍,有障碍就不自在。所以学佛学什么?学佛就是学开智慧,使我们的生活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现前能得大自在,将来一定是更自在。我们这一生在世的时候,佛跟我们讲这个果报叫花报,我们修行叫花报,来世叫果报。好比我们种植物一样,一定先开花后结果,看到花开得非常好,就能够预料到果实一定结得好;如果花开得不好,将来的结果一定不好;花根本就没有开,后来就没有果的希望。一定是先开花后结果,因此,我们对于花报也不能够不重视。《了凡四训》的修学完全侧重在花报上,我们一般人讲现世的果报,就是这一世的果报,所谓果报就是这一世修得来的,不是前世的。我们今天没有什么修行,我们今天的果报是前世修的;我们这一世修的,在一般讲如果没有特殊的力量,是来生的果报。经裡面给我们说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想要知道我们过去造的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就是过去世造的因,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欲知来世果」,我来生后世我的果报怎么样?「今生作者是」,我们现在所造作的就是的。我们做的是善,将来你一定善报;你造的是恶,将来一定是恶报。你造的是染这染报,你造的是净这是净报,这是因与果一点都不会错乱!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了凡四训》裡头提示我们非常浅近,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一种修持方法,是人天果报修行的方法。如果用的心真、纯,精进不懈,这种果报不必等到来世现前,现在世就现前,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改造命运。改造什么时候命运?改造我们现在的命运。所以诸位要是真正依照这个方法去修学,叁年就见效,你的命运就会转,真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儿女得儿女。这求是什么?是你命裡头本来没有的,这才算是真求;如果命裡头有的不算求,那不算真求;是命裡面没有的,而现在有了。你们读《了凡四训》就晓得,孔先生给他算命寿命不过五十几岁,命裡头没有儿女,功名有一点也不怎么太大,只做到一个县长,而且死的时候是在任上;每年他的福报,就是他的收入都有定数。所以你要碰到一个高明看相算命的,确实断定了你一生,没有办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佛门裡头确实有方法。所以云谷大师遇到袁了凡,把这改造命运的方法教给他,他那个时候还是半信半疑,虽然是做做得不彻底,发心要做叁千桩善事,十年才圆满。可是他做个四、五年他的命运就转变,跟孔先生塬先给他算的就不一样,就增长,这个他信心也增加了。所以第一次叁千善事圆满之后,接着发心再做叁千桩善事,没有几年他就圆满,精进不懈。而且到以后全家做,全家修善照着这个方法去修。云谷大师传给他的功过格,功过格是什么?我们图书馆印得不少,《德育古鑑》,《德育古鑑》裡面就是功过格,了凡居士全家就是照那个修的。

  但是修学,昨天晚上我讲经的时候,你们听也注意到,佛法要正信、正解、正见。你把这个文字解错意思,修行到后头不一定有结果;纵有结果,也不是你心裡想像预期的结果。所以这点很重要,要正解!望文生义很容易发生误会,如果这一部《法华经》,大家都望文生义,那它的价值连世间一部小说都不如。所以你要晓得佛的经典是意在言外,你一定要懂得,你才晓得怎么个做法。我昨天在讲席裡头举了几个例子,希望诸位能够举一反叁,智慧现前,此地讲「善解权实」,着重在善字!我们今天打开佛经,我们依照这个句子来解,不善,为什么?一句话只有一个解释;哪裡晓得佛一句话裡头有无量义,有无量个解释。譬如我昨天讲的一个不杀生,哪有那么单纯,我不杀众生命叫不杀生,不杀生裡头有无量义,有无量解,无量个境界,我们哪裡懂?我们粗说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就五十一个境界,这一条戒是都要遵守的,从初发心到等觉菩萨都要遵守。可是怎么个守法每个境界不相同,并不一样,等觉菩萨持不杀生戒,如果那境界跟初学的完全一样,他就不叫等觉菩萨!

  譬如你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你们到初中一年级就念国文,你到大学还念国文,这个科目的名字没有改一点点,都在那念国文;你在小学的时候就念数学,你到研究所还念数学,这个科目名字一样。不杀生就是一个科目名字,初发心的要学它,到等觉菩萨还要学它,内容不一样。初中一年级的国文跟大学的国文,内容有浅深不相同,在教学方法也不相同,学习的态度亦不相同,那怎么会一样?一法如是,法法皆然。所以学佛的人贵在守住自己的本位,把自己的本位守好。为什么?别人的境界我们不晓得,他是罗汉、他是菩萨、他是古佛再来,我们哪裡知道?所以佛教给我们,如果我们想在一生当中成就,《华严经》裡面学善财,一生成就;《法华经》裡面学常不轻菩萨,一生成就。你说我不是学《法华》,我也不是学《华严》,我就是修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的。一样,你以善财、常不轻的心行念阿弥陀佛,一生成就,功夫浅的得人空证事一心,功夫深的得法空证理一心。如果我们心裡一样都空不了,那你念一辈子佛,你什么都得不到。你要能空得了!可是这个空怎么个空法?这是个很大的问题。空了,我什么都不要了,那你并没有空,你心裡有个什么都不要,你心裡有个什么都没有,你还是没有得到空,你人空也没有得到,法空更没得到。这个事情确实是不容易,问题在哪裡?一定要开智慧,不开智慧证不到二空之理,所以不开智慧,怎么行?

  我常常说为什么不开智慧?你有障碍,你自己不晓得你障碍在哪裡,你自己不肯把你障碍去掉,障碍障了你的根本智,障了你的后得智,这是什么人都没有法子帮忙。诸佛菩萨慈悲得不得了,看到你束手无策,无可奈何。这个事情是什么?必须是你自己解决,迷是你自己迷,开悟还是要你自己开悟。佛菩萨只能告诉你们,你们为什么迷、怎么迷,把这个迷悟的根源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要觉悟,自己要会把这结解开。所以叫善解权实,善就是慧解,真正智慧现前这才能解。至于这些善巧方便,我们在讲席当中,长年的在讲解、提示,诸位必定要觉悟。最初方便,佛门裡面所运用的就是诵经、念佛,这是最初方便。诵经、念佛用意在哪裡?用意在降伏烦恼。也就《金刚经》裡面,须菩提尊者所问的两个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应云何住」,这两个问题。我们的心应当住在什么地方,如何降伏我们的妄心,须菩提在《金刚经》上提出的两大问题,佛在《金刚般若》裡头就是解决这两大问题。佛将宇宙人生事实的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是什么?依他起性。叫我们对于宇宙人生有真正的觉解、认识,决定不错误。然后你在宇宙人生当中,你的心是平静的,不起波浪;你不认识,你当了真,你在这裡面才起分别、才起妄想。你晓得一切都是假的,好事是假的,你不动心;恶事也是假的,也不动心;冤家对头是假的,你不动心;至亲的父母、眷属,也不动心,为什么?都是假的。

  这一世给你做父母恩爱,一死了之后,一转世的时候彼此不相识。所以你认为生生世世还有关係,那是妄想!你今天认为与他有关係,他跟你没关係。所以佛给我们讲,众生与众生的关係只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这关係,恩怨、债务了了,什么关係都没有,面对面是陌生人;有这四种关係,这就是麻烦来了,这就造业受报。所以要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了解,我们唯一依清净心来待人接物。欠命的我们还他的命,人家要来伤害我,要来杀我,要想把我整死,那是我欠他的命,一点怨恨心都没有,还掉了,还掉以后彼此不相识,没有关係。欠债的,人家来坑我、来骗我,把我的钱财夺去了,是我欠他的,应该还他,绝没有再讨还的念头,债务了了,你自己心就清净,那是还债。为什么是这个还法?我们当初欠人家就是这么欠法的。那个小偷把我的钱偷去,我过去世也偷了他的,什么方法来,还是什么方法去。隔壁邻居很有钱,为什么他不偷他的,他偷我的?我欠他的,隔壁人家不欠他的,所以要晓得这个道理。觉悟的人唯有慈悲,慈悲就是平等的爱,世间人这个爱不平等的。不平等的慈悲就叫做情、叫做爱,平等的情与爱就叫做慈悲,慈悲跟爱是一样的,一个意思,没有两个意思,就一个是平等心,一个是不平等心;一个是清净心,一个是染污心。所以佛法裡为什么不讲爱,而讲慈悲?不像其余宗教裡面讲「神爱世人」,为什么不说佛爱世人,菩萨爱世人?因为爱是感情的,爱是染污的。慈悲就是爱,它是清净的,它是平等的。这个底下讲:

  【智慧破惑。如灯之除暗。王亦自在之义。】

  所以他遇到这一尊佛。

  【佛号云自在灯王。】

  这位佛是表什么?前面这个佛是代表的叁智圆满。这一尊佛的德号是表示自他二利自在,自利自在,利他自在,就自行化他无不自在。可见得说种种佛的名号,还不都是说自己一个人吗?到你自己自行化他都自在了,你就是云自在灯王佛,你成佛就叫这名字,你做菩萨就云自在灯王菩萨。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切佛菩萨大根大本就是威音王,那是根本。威音王是表示什么?就是佛法裡常说两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那就是威音王。所以都是从这个地方生的,而是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为基础、为本源。这个时候:

  【为众说法得六根清净者。】

  与前面讲的「具闻先佛之法,得六根清净」,前面是自成就。具闻,昨天我特别把这个句子说明白,具是具足,悟了就具足。所以有人听了一句他就具足,有人要把千经万论读遍了才具足,这不一样。譬如《楞严经》裡面讲「歇即菩提」,那就具足,《圆觉经》裡面讲「离幻即觉」,具足了,一句就具足。问题怎么样?就是你悟不悟,你晓得怎么个叫做歇,离幻怎么叫做离,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一切都不要,我就离了,不是,这个离不是那个讲法。我心裡什么都不想了,我歇了,实在还没有办法还要想,放一把火把自己烧掉,烧成灰了这总不想了吧!如果那个样子就成佛的话,那太简单了,放一把火把自己烧掉我就成佛,哪有这种道理?烧成灰你还打妄想,你妄想歇不掉,你歇不掉。真正歇掉了与这个身体又何关?所以这歇是什么意思?怎么个歇法?《圆觉经》离幻,离是怎么个意思?怎么个离法?这裡头有大学问!你要是望文生义就大错特错,那才真正叫盲修瞎练,邪知邪见。你把这个经文意思错解,就是望文生义,叁世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意思解错,解错了还自以为是对的,这就是佛经之难懂的地方。真正懂得了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没有不成就的,而且成就得很快速。前面自成就得六根清净,这是实;现在『为众说法得六根清净』,这是权。前面讲的是自利,此地讲的是利他,这就是善解权实,悲智兼行,智是自利,悲是利他,自利利他。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前证人空离有而空。故单言清净。】

  清净心现前。

  【此证法空即有而空。故言常眼。】

  所以你们学这离幻,学的歇心,你要晓得这个意思,这叫真歇了。为什么?与法性完全相应。这时候叫『常眼』,什么眼?五眼圆明。没有成佛,在菩萨位置上四眼,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圆满光明。

  【不尔便有重叠之过矣。】

  要不是这样的话,这个文字前面有一个得六根清净,后头再说一个得六根清净,这不重复了吗?不重复,它是两层的意思。底下再讲:

  【供养如是若干诸佛者。】

  这是经裡面讲的供养诸佛。供养诸佛是什么意思?

  【指前诸佛。皆是自心也。】

  再给诸位说,不但诸佛是『自心』,一切众生、任何一法无不是自心所变,那不是自心是什么!全是自心所变。这个境界实在说不出,我们不得已常常用梦境来做比喻,因为你们都做过梦,梦的时候有经验,梦中的境界全是你自己心变现出来。决定没有外面的境界跑到你的梦中去,没有,都是你自心变现的。醒来的时候,会觉悟到这梦境全是自心,没有外人。我们今天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我们自心变现之物;而我们已经迷惑颠倒,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不晓得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世间做父母对儿女,他知道这是一体,儿女犯了什么样大的错过,他就能够容忍,都能够塬谅,都还认为是自己宝贝儿子。但是真如法性变现一切万物,比这还要亲切,他就不知道,他迷惑了。所以佛法裡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位好好的想想这个意思。下课。

  (第四十八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48

  这一段这是继续来说供养:

  【供养如是若干诸佛者。指前诸佛。皆是自心也。故寂音云。供养亲近。即随顺观照义。】

  这一句很重要,表法的意思必须要明瞭,真正的供养就是『随顺观照』。换句话说,就是《般若经》裡面所讲的,以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这就是供养。这个文字是诸法之语,有的时候又怕我们执着在文字上,从文字才提起观照,如果离开文字,那观照就没有。所以又说依方便般若,这个方便就把一切万事万法统统包含在裡面,没有一法不是方便法。换句话说,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事事物物都要能提得起观照般若,然后才能够证实相般若,这就叫做『供养亲近』。由此可知,供养的是什么?供养的是真如本性,亲近的是真如本性,这叫真供养,这叫真亲近。所以我们平常一听到「供养亲近」,这个意思会太窄小,认为提到供养一定是拿点钱财去施捨,这就是供养;亲近一定给他一天到晚在一起,我就亲近,这错了!不晓得佛经裡面所讲的供养亲近,裡面有甚深表法的意思,不晓得这个道理。可是事上的供养亲近,有没有必要?也有必要。事上的财法供养是弘法利生,是修利他的事业,目的在此地,而不是对某个人的。亲近善知识,自己心已经清净了,这善知识亲近、不亲近没有关係。自己心不清净,亲近善知识闻法希望得六根清净,得我法二空,目的在此地,这是亲近的功德。

  已经得清净了,再去亲近善知识那是什么?做影响众,就是帮助善知识接引众生,自己做个招牌一样,那影响别人,所以做影响众。可见得亲近供养的意思是在利益众生,自己已经成就了,这是利益众生,自己没有成就的时候是自利,所以这自利利他,是这么个意思。可是最重要还是表法的意思,如果连表法的意思都没有做到,只做到表层,那是表面功夫,我们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懂得表法,在表层裡面会得到真实的利益。这就是现在现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社会上供养亲近,可以说在事上讲做到了,可是在功德利益上来说看不出来。塬因在哪裡?不晓得这个道理,不知道这裡头含的有很深的表法义趣,不了解这个。所以他亲近供养得不到利益,甚至于亲近供养还带来很多的烦恼。譬如我在刚刚出家的时候,有几位很发心的居士们在道场出钱出力,到后来家裡头破产,庙裡头再看不到人了,十多年都看不到人,不晓得到哪去。他自己好像也没有面子,过去有钱有势,到寺庙裡头哪个人都尊重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到寺庙去一分钱也出不起,好像没有面子,乾脆就不去,煺了心。所以常常会想,我这样的发心为什么遭受这个果报?还有一种人我们自己家境很苦、很艰难,我们出钱出力,看到那个寺庙裡头天天盖新房子,就那么几个人天天在享受,所以一看的时候自己煺心了。

  而佛经裡常常讲的,要亲近、要供养功德无量无边,这话没讲错,你要能把这个会归自性,当然功德无量无边;你只做外表,不晓得裡头的意思,所以你供养就生烦恼。我们对于当前整个环境要了解、要觉悟,而后本着佛陀的教诫,我们应当怎样的做法、怎样修法,自己才能够得真正的功德利益。实际上讲佛门裡面修福好修,很容易,可是几个人肯修?我在过去讲席当中,曾经很多次的提供大家的意见,我们这裡做的有幻灯片,像景美这个小电影院,一个月不过叁百块钱。我们这个幻灯片是「请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请念阿弥陀佛」,电影院裡开始放电影之前打在银幕上,大家一看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你这叁百块钱做了多少功德,你度多少人!大电影院,台北市一流的电影院一个月也不过一千二百块钱。我们做幻灯片一张不过五十块钱,做两张花一百块钱。所以诸位想想,你度多少人,这做真正的好事!还有的就是报纸杂誌,从前有个居士做,哪个人做不晓得,他是用我们华藏法施会的名义,登在什么?《电视週刊》,《电视周刊》上有两条,「请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下面是「华藏法施会」,什么人出钱我不晓得。《电视週刊》看的人多,发行的数量多,一次都是几百万份。所以像这些都是花很少的钱,修广大的亲近供养。

  还一种殊胜的就是讲座,我们办一次大专佛学讲座,实际上花的钱有限。一次大专讲座,一百多个学生,我们所花费都不超过十万块钱。有些有钱的人家那十万块钱算什么?到哪个地方一捐就是捐几十万。一次讲座这个功德,给诸位说比你盖一个大庙还要殊胜,如果你盖这个庙有庙无道,变成斗争的道场,那还得造罪业。所以不要看不起七天的讲座,七天的讲座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你看看从前的曹翰,一天随喜的功德,都得叁世的福报。你要是出钱出力办七天的大专讲座,这还得了!你的果报超过曹翰百倍、千倍,他享叁世的福,你就会享一百世的福,这个事情要我们能信得过,要我们真正肯干。曾居士要拜天公,我就跟他讲你把拜天公那个钱拿来印《了凡四训》,做大专讲座的教材,天公对你感激,你替天公修了福!这是我们真正明理的人晓得,替天公修最大的福报。如果我们杀几头牛、杀几头羊去祭天公,天公看了要流眼泪,哭笑不得。为什么?因为这个杀生的帐要算在他头上,我是为你杀的,那个牛羊也会抱怨天公。所以我们要晓得怎么样的做法,才是如理如法,我们世间人讲合情、合理、合法。所以学了佛要开智慧,开智慧就晓得,哪个做法最为殊胜,能够得最大的功德利益,我们才去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供养亲近。『随顺观照』,我们自己「随顺观照」,能够令一切大众都随喜观照。底下就叙说出一切佛菩萨表法的意思,我们读这段文应当要闻一知十,一闻千悟。

  【当知威音王。即自心离念清净义。】

  刚才我跟大家讲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威音王』,你们想想哪个人不是「威音王」?你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你们就是威音王。

  【日月灯明。即自心叁智圆明义。】

  自己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现前,你就是日月灯明佛。

  【云自在灯王。即自心悲智双运义。】

  所以给你说你要是念《万佛经》,你念一万二千多尊的佛名,个个都是你自己,佛门裡面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统统是你自己一个人。你晓得诸佛菩萨是你自己,十法界一切众生还有例外的吗?没有一个例外,全是自己。所以佛在《华严经》才给我们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心所造,不是自己心是什么!就是没有一法不是自己。我们最大的一个迷惑就是心外有法,自己跟外面万法划一道界限,我不是你,你不是我,划一道界限,这是迷惑颠倒,这是不认识自己。此地只说了叁尊佛,你就要觉悟到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己,善人是自己善心所变现出来,恶人是自己烦恼心所变现出来。离了善恶心所就没有善恶人,你对待一切人就是平等、就是清净。所以境界是随心而转,这叫学佛,学佛就是学觉悟,学不迷;我们心为境界所转那就是迷,愈迷愈深,愈陷愈苦。到最后无法自拔谁造成的?自己造成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样的修学。

  【渐渐消归自己。】

  所以佛法在修学纲领上有两句话,闻法要消归自性这是真闻。修行要转识成智,识是迷,智是悟,就是破迷开悟,转识成智就是破迷开悟。如果我们修行还愈迷愈深,闻法是心外求法,这就颠倒错乱,无怪乎无量劫来而不能成就。塬因在哪裡?就是把这个方向搞错,怎么样勤苦的走,走不到目标。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闻法修行,是不是向着这个方向?是不是向着这个目标?我们听到佛名晓得是自己。听到威音王佛晓得是自己的清净心,听到阿弥陀佛晓得是自心无量觉,听到释迦牟尼佛晓得是自己慈悲,能仁就是慈悲,清净,寂默就是清净,这就叫消归自性。见到观世音菩萨,晓得是自己大慈大悲普覆一切,自性观音。这样渐渐会修,你看到一切众生也能消归自性,看到一个冤家对头也知道消归自性,是我自性裡面烦恼心所;见到善人、顺境,晓得是我们自己的十一个善心所。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无有一法不是自性变现之物这叫做修行,这样才能开悟!悟了之后就不生烦恼,悟了之后就得大自在,悟了之后你才真正做到常不轻。此地讲渐渐消归自性之后:

  【故曰。常不轻者即我身是。】

  常不轻菩萨是谁?是自己。我们自己对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事都要尊重,晓得那是佛、是菩萨,自己一身是凡夫、学生。所以在一切境界裡,从此以后再也不起虚妄分别了。

  【据此则知。予言顿悟自心之象。非为妄诞。能信自心是佛。虽未即成。不久当得。】

  这裡头最重要就是信字,信要正信,不是妄信,正信是什么?这个道理真正明白了,没有怀疑。我们今天这个正信提不起来,就是什么?分别妄执离不开它。我们现在这个信心裡头搅和着虚妄分别,遍计执着,我们带了这些东西,所以这个信不真不纯。歷代祖师常常告诉念佛人,「要真信切愿必得往生」,如果我们讲信可以说哪个人都有,要讲真信就很少人有,真信难!真信是什么?要用真心。我们现在用妄心,你这个信不是真信,这个心是妄心。给诸位说,什么叫真心?真心是永远不变的这是真心,会变的不叫真。今天信,明天又不信,这个不是真心,真心永远不变。所以一个觉悟的人他用心他用真心,别人对他会变心,他对人不变心,为什么?他用真心,他将来能够证菩提、证果。用妄心的人不能证果,用妄心的人不会得一心不乱,为什么?因为一心是真心,妄心与真心不相应。妄心是叁心二意,叁心二意跟一心怎么会相应?用叁心二意怎么能修成一心不乱?所以你要想修成一心不乱,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唯一真心。不管别人对待我怎么样,你对待我好,我对你也是真实;你对待我恶,我对你还是真实;你是你的事情,我是我的事情;你不想得一心,我想得一心;你不想成佛,我想成佛。我成佛,想成佛的人,我对待人的心那就不一样,就不许可用二心。如果我们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个塬则,自己能够把握住,能够真正的去修学,这一生决定成就。

  所以佛法所教给我们,佛经裡面所讲的无不是『顿悟自心之象』,这一句法师说得很好!所以底下有这么坚决肯定给我们说明,『能信自心是佛』,这句太重要了。佛在《观无量寿佛经》裡头,也是这样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佛在《观经》裡面告诉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相信不相信?你要是果然真信,现在虽然没有成佛,但是你距离成佛不会太远。为什么?方向正确你就一天一天接近,不会再走入歧途,不会走岔路,为什么?你晓得用真心。《楞严经》裡也是这么说,因地心与果地觉要相应,果地觉是清净的,因地心要清净;果地觉是不生不灭,因地心也是不生不灭。所以佛在楞严会上很具体的告诉我们,叫我们用不生不灭的真心,去求证不生不灭的究竟菩提涅槃。哪是我们不生不灭的心?我们六根的根性,眼见色、耳闻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真心,永远不变的。我们的妄念有生灭,今天喜欢他,明天又讨厌他,这是生灭心,这个生灭心要不得,这叫六道轮迴生死心,所以叫我们远离是远离这个。不是叫我们眼不要见,耳不要听,不是这个;这是真心,我们要用真心,要捨离的是妄心。在境界裡头无有分别、无有执着,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真心用事。对待别人大慈大悲,尽心尽力帮助人,什么也不计较,叁轮体空。为什么不计较?因为一切境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心所变,你帮助了谁?帮助自己不是帮助别人,自己帮助自己。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教化谁?自己教化自己,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裡面讲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是六祖大师说的。

  【故曰。我因受持读诵此经疾得菩提。】

  『此经』就是《法华经》,常不轻菩萨说他因为读诵《法华经》,所以他很快的成就了大菩提,他为什么成就?因为他信。就是在前一节我给诸位说,信受奉行,他相信,他接受,他能照这个话去做,照做就是奉行。我们今天听了怎么样?不信,不能接受,做不到,所以不能『疾得菩提』。

  【彼四众等。】

  这是指一般的,就是我们现前读诵《法华经》而不得利益,这是刚才所讲的。

  【坚执言教。不信自心。然于自心无减。是故虽多劫不值叁宝。堕于地狱。】

  这就是讲什么?死在教下的这些人,依文解义的这些人。所以佛在《华严经》裡面,说的有两句话是名言,「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解」。什么人说?要自己修行证果的人说,他说的给诸位说不是佛菩萨、祖师说的,是从他自己亲证境界心性裡面流露出来,这个说的人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与佛,经是佛说的;与祖,註解是祖师说的,与佛祖同一个境界,佛佛道同,这样的人给你来解说你才容易开悟。如果说是自己没有修、没有证,没有入这个境界他来给你说,他怎么个说法?依文解义的来说,那你怎么会开悟?所以这样的善知识难求,到哪裡去找,有修有证的人到哪裡去找?有修有证的人额头上也没有贴几个字,「我有修有证」,没有!他有修有证他也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不告诉你?告诉你你会胡造谣言,他要告诉你佛法就灭了。可是如果你有慧眼你会认识,俗话常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你多亲近几个人多比较,你心裡就有数。可是这比较是要理智的选择,不是感情的,那个人对我很好,就跟他去,那是感情的。

  我们台中莲社都不例外,台中莲社有好多老莲友到别的庙裡去跑跑了,以后就到他们那裡去,莲社再也不去了。为什么塬因?因为莲社冷冰冰的,没有人招待,你去的时候你自己爱坐就坐,你要喝茶你自己去倒,也没有人理你。到了别人庙裡宾至如归,招待得很亲切,他就不来莲社。所以李老师常常劝莲社的人,对人要客气、要招待,不要这样冷冰冰的,你看信徒都跑掉!可是我们莲社这些莲友听了之后怎么样?老师这么劝还是冷冰冰的,还是不理人,那有什么办法?所以我们选择要以理智选择,不能用感情的选择。感情的选择那些魔王外道感情丰富,都跟他去!佛菩萨往往没有他们表现得那么热情,但是佛菩萨真正慈悲。那些表现在面上的热情,并不是真正的慈悲,是一种诱惑人、引诱人的一种方式、一种权术,我们不能被它迷惑,不能被他欺骗。这也就说明为什么今天相信邪法的人多,相信正法人少,正法不用权术。此地讲的还不是这个境界,比这个还强一点,这是什么?『坚执言教』,心外求法的。『不信自心』,可是怎么样?你不信,你不信事实还是这样。『然于自心无减』,事实还是事实,只是你不信而已。但是不信对你造成了障碍,这个障碍就太大了,障碍你多生多劫遇不到『叁宝』,遇不到叁宝给诸位说,堕地狱这是免不了。实在讲六道轮迴当中是最容易堕地狱,而且堕地狱的时间也最长。我们在六道裡面,可以说总是有十分之八的时间在地狱,在其他的道裡头也不过就是十分之二而已,十分之八的时间住地狱。我们今天是短时间摆脱了地狱到这人间来,今天听到佛法,应当要觉悟。虽然是这样的:

  【犹得值遇不轻而成菩提。岂非还悟自心而得成就耶。】

  常不轻菩萨对我们是个大的增上缘,这样的人就是修什么?修怨亲平等,使我们得悟菩提,使我们成就!这是你要有善根,有这个缘分你遇到了。我学佛能够有这么一点点成就,也就是遇到常不轻菩萨。什么时候遇到的?是我在学校裡念书的时候遇到的,我在讲台上也给诸位说过很多次。我有一个同班同学,我在全校同学当中就最看不顺眼他,大庭广众之下侮辱他、欺负他。可是这个人怎么样?在背后的时候没有一个地方不讚叹我,别人告诉我他对你怎么讚叹、怎么佩服,可是我还是欺负他,还是瞧不起他。这样一年两个学期被他感化了,我到他家裡去道谢,最后变成了好朋友。这个想想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出来,在大陆上没出来,我今天学佛,我的忍辱从他那学来,他能够忍,能够忍受。所以才会有这么一点成就,这个人给我的教训太深了,今天想想他不是常不轻菩萨,谁是常不轻菩萨!我在没有闻佛法之前,常不轻菩萨就示现,就给我打底子了。叫我在什么环境裡、什么样的人都能忍受,我一想想,别人怎么样对我,我想想我过去怎么样对待我那个同学,他都能忍,我应该学他,我那个同学姓白,白振寰。所以菩萨时时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会不会觉悟?你要是迷而不觉,你不认识;觉悟了之后想想,那个人是菩萨化身,是来度我的,才知道佛菩萨没有离开自己,佛菩萨常常在照顾自己。所以你遇到了常不轻菩萨,你自己『还悟自心而得成就』,觉悟到自己错了,应当要跟人家学习。

  【虽以恶口骂詈杖石打掷。亦因毁骂而种其因。】

  你就是对常不轻菩萨怎么样侮辱他、毁骂他,像我过去对我的同学一样,我就是干这个事情,人家都能够忍受,就给我种善因使我觉悟,终于省悟过来。这个底下讲比喻说:

  【如人嫌旃檀树。恶心斫伐。因伐树故。香气随身。】

  『旃檀』,就是我们现在讲檀香,这个树很香,你不喜欢它你砍它,砍它怎么样?砍了它香气还是随你身上。这个比喻是:

  【故知自己真心无始无终。】

  就把旃檀的香气比作『自己真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无始无终』。

  【在圣不增。处凡不减。犹若虚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

  『虚空』,你能够求它吗?你能够避开它吗?不可能。

  【佛知此故。引例发明。】

  在本经裡面举了许多公案、因缘,来发明这个道理。

  【若悟自心。则知佛元不对佛说。】

  所以佛不说法,佛不度众生,道理就在此地。佛天天说法、佛天天度众生,为什么说不说法、不度众生?因你自己本来是佛,你现在迷了,你一觉了佛还说什么!佛所说的你都知道,不必说了。你说的就是佛说的,佛说的就是你说的,所以无法可说,要紧的就是要悟。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要学常不轻,就是要学善财,老实念佛,学常不轻、学善财才叫做老实念佛,这一生必定成佛。

  (第四十九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49

  请掀开经本,十四页后面「常不轻菩萨章」,最后的几行,此地是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

  【虽以恶口骂詈杖石打掷。亦因毁骂而种其因。如人嫌旃檀树。恶心斫伐。因伐树故。香气随身。故知自己真心无始无终。在圣不增。处凡不减。犹若虚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佛知此故。引例发明。若悟自心。则知佛元不对佛说。】

  这个末后一段我们读了以后,也就明白佛法常说,「一歷耳根,永为道种」,这个意思也就是在此地。譬如说现在有许多外道恶意毁谤佛法,我们听了之后,如果说听了很生气这是错误,那这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我们听了应当是悲欣交集,就是又可怜他、又欢喜,为什么要可怜他?因为这个谤佛的罪过免不了要堕落的。欢喜的是什么?他心裡面已经有个佛号,这个佛号已经落在阿赖耶识裡,将来时节因缘成熟,这个善根种子一定现前;换句话说,他将来必定成佛。但是他要先受恶报,而后会成佛,就跟此地讲这个意思完全一样。比喻裡头尤其明瞭,『旃檀树』就是檀香树,它有很浓厚的檀香。这个人不欢喜它,要把它砍掉,一面砍,一面当然身上也就沾了香气。砍伐「旃檀树」这是过失,沾了香气这是功德利益,就跟毁谤佛法圣教是一样的意思。由此我们晓得,这个真心就是佛性,也就是真如本性,『无始无终』。在圣不增一分,圣,我们就是讲的成佛,在佛菩萨这个果位上没有增加一分,纵然在叁恶道也不减少一分,所以说不增不减。

  『犹若虚空,求之不可,逃之不可』,我们人生活在这个虚空当中,诸位想想看,『虚空』裡面,我们在虚空裡头能够去求虚空吗?能够说是逃出虚空之外吗?这都是愚人所做的,所以智者他是不会这么做法的。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是遍一切处,我们真心所具足智慧,般若智慧也是遍一切处,真心裡面所具足的万德万能也是遍一切处。但是我们现在显得很可怜,智慧也没有,德能也没有,这为什么塬因?遍一切处为什么塬因你自己智慧德不能现前?这就是所谓说无明盖覆,烦恼障碍,这是众生可怜之处。但是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烦恼的根本,如果你要是能够把烦恼的根本拔除,你的智慧万德万能统统起作用。像台中李老师跟大家宣布,他一定把《华严经》讲圆满,讲圆满之后再讲一部《弥陀经》,他才往生。照他这个进度,我跟他算一算,至少还要叁十年,他就是向大家公开宣布,他还要活叁十多年,他今年九十叁岁,他至少要活到一百二、叁十岁,经才能讲完。人家就能得这么样的自在,喜欢住世多久就能住世多久,喜欢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走得了。

  这个塬因在哪裡?二障破了!破少分的二障就能够有这样的功德,二障全破了那成佛了,破少分这在圆教是初住菩萨的地位。我们凡夫怎么能够晓得?可是我们自己要发心一定要除障碍,二障的根本就是我执、法执。我执就是我贪、我爱,与第七识相应的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就是我执,特别重的就是我爱,这是烦恼障的根本。所知障的根本就是我见,见是什么?见解,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法执的根本。在一切法裡面,我们没有我爱、没有我见,你就入了圆教初住菩萨,你念佛就得理一心不乱。你还要断不了贪爱、断不了见解;换句话说,你这两种障碍、两种执着永远不能够突破。你的真如本性虽然具足与诸佛一样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如果你能够把两种执着捨弃掉了,这就是『悟自心』!自心就是真如本性,「悟自心」就是明心见性。这一明心见性你才恍然大悟,『佛元不对佛说』,「佛」是什么?此地是能说法的佛,十方诸佛。底下「不对佛说」那个佛是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对我们说过什么?什么也没说过,一切是本有的,一切是现成的,去掉了执着就证得。可是你要想去执着去不掉,你学常不轻菩萨,你才能够去掉。

  我这一次在南部讲经,昨天我回来的时候,吃完早饭有个法师来问我,就是他们弥陀院的法师,他说有人说,大概也有个老师,上课的时候给他们讲。这外道是旁门左道,他的老师讲旁门也是门,左道也是道,他说佛法裡面讲无量法门誓愿学,那旁门左道我们当然也应该要学。这个听的人就发生疑惑来问我,他说他听了这个话的时候很迷惑。我说他讲得没错,旁门确实是门,左道也是道,怎么不能学?不但要学,应当学。你看看《华严经》五十叁参杀盗淫妄也是道,要不要学?当然要学。但是问题在哪裡?不是现在学,你现在迷惑颠倒,你要是一学你就入叁恶道。那也是道,叁恶道也是道,地狱也是道,饿鬼也是道,畜生也是道,你这一学就入他那一道去了。菩萨要学是什么?学了要度那一道的众生,他不学地狱道,怎么能到地狱裡度众生?不学旁门左道,如何去接引旁门左道的众生?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我们念佛证得理一心以后才学,不是现在学。

  什么学问都要学,就跟学校念书一样,可是他的程度才在幼稚园,你跟他讲大学研究所的学问都要学,他行吗?如果要行的话,国家何必去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精神力气,用不着!小孩一上学就念博士班,念了几个月博士学位就拿到了,这多轻鬆?办不到!所以旁门左道要学,那是大学研究所的课程,不是学佛人当前的课程,这要晓得。这样说起来,真正得道的这些高僧他应该可以学了,他为什么不学?他是学,但是他不敢示现的学,他要公开示现的学,那就把佛法破坏了。那初学的人看某某大法师都学外道,那外道一定不错,我们大家都跟他学外道,这就把初学的人会害死了、害惨了。所以说是功夫到了的人他只有什么?只有在某一种机缘之下他来学。所以佛法常说,佛法是因缘法,《法华经》就是讲的因缘。不明瞭因缘,不能够随顺因缘那就不契机,佛法讲求的「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所以经典称之为契经,这裡头讲求的是善巧方便,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才晓得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一番苦心。「常不轻品」我们就讲到此地。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再看底下经文「如来神力品」:

  【千世界微尘等菩萨。】

  这是经裡面所说的,『千』就是大千世界,而且这个「千」还不是指一个大千世界,无量无边大千世界微尘数的菩萨。这是说谁?

  【即法界众生。】

  这个话说得不过分,《华严》、《圆觉》裡面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地方讲他是菩萨,那怎么会过分!老实说我们学佛可以讲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自己的业障。我自己看一切人都是凡夫、都是众生,都在那裡造无量无边的罪业,看这个顺眼,看那个不顺眼,这是我们决定不能成就。所以我讲这个大经,特别举出常不轻菩萨,这章讲得特别详细,《华严经》裡面,特别着重在《四十华严》善财童子。如果我们真正学常不轻、学善财童子,我们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没有二话说的,一定成佛。为什么?晓得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晓得一切众生各个都是菩萨。凡夫是谁?我自己一个。我看这个不顺眼,我是凡夫,我造罪业,为什么?我看佛不顺眼,看菩萨不顺眼,我不是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自己想成佛,你怎么能成得了佛?自己对于一切因果、事理不通达,迷惑颠倒,大乘经论裡头,都是给我们讲这些道理,我们看了、读了、听了就是入不进去。为什么入不进去?就是轻慢一切诸佛菩萨,道理就在此地。不知道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不晓得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真妄不能辨别。圆成实性是真的,依他起也是真的,虚妄的是遍计执,可是我们把圆成实、依他起都忘掉,一天到晚所起心动念都是遍计执,连学佛、诵经也用遍计执,你说有什么办法?这是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罪业。

  【因闻不轻所告汝等皆当作佛。十界同悟一心。】

  这些人听到常不轻菩萨开示之后各个开悟,『一心』是什么?就是理一心不乱,我们念佛法门就是理一心不乱。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截了当修一心、证一心,证得了一心,你就是佛菩萨,而且是圆教的佛菩萨。跟《华严经》裡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完全是一样的境界、一样的地位。别人一听觉悟了,我们听了为什么不悟?我再给诸位说,你要是悟了你就没有生死,像李老师一样自在;不悟就有生死、就有轮迴,就天天造作罪业。悟了以后,悟了以后没有生死、没有轮迴,从此以后不造罪业,为什么?因为身语意叁业与一心相应。一心裡头没有言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像释迦牟尼佛说经四十九年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字,说而无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一切的造作与一心相应,一心裡面没有造作,所以作而无作。这理很深很深,前面都跟诸位说过,为什么连这个意思是一丝毫都体会不到?所以闻法、读经最忌讳的,就是依文解义、随语分别,这是最大的忌讳,这是没有办法入门的塬因。底下说:

  【故从无明心地涌出。】

  『涌出』什么?开悟了,本来是『无明』,从「无明」裡头涌现出来,现在放了光明。开悟了以后怎么样?还有许多人依旧被无明盖覆住,所以同情他、怜悯他,发愿弘经。这个发愿是从本愿裡面发生的,无始劫来就发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这是从本愿而起的愿。持经特别着重在弘扬,唯有弘扬才能够利益众生;唯有自己受持,才可以与一切众生和光同流,入尘不染。不像凡夫,凡夫受不了,一入这个境界心就染;菩萨入那个境界心不染,不染就叫持经。譬如讲旁门左道,他入旁门左道,他自己绝不会变成旁门左道,他在那裡面一切明瞭,如如不动,这就是入尘不染。我们一般凡夫一入那裡,他就学得又染着了,菩萨是不染着,所以不染着则能入,染着则不能入。这个经文我们不能够按照这个一句一句讲,我们因为时间不多。底下讲这个分身就是一切的经教,像佛法流传在中国,中文翻译的经典有叁千多部,这个叁千多部经就是如来的法身。此地讲:

  【乃如来言说法身也。】

  这裡头有几句说明:

  【末世众生。德薄垢重。邪见横生。正法便泯。故言灭度。】

  佛灭度了,佛实际上哪有什么灭不灭?众生没有德,德太薄了,福德太薄,没有福、没有德,这个没有福、没有德的人所表现的,就是贡高我慢。所以你看《礼记》裡面,儒家的教学特别提出来「傲不可长」,贡高我慢不能再增长,不能再增加。《易经》六十四卦,特别讚叹谦卦,谦是谦虚,六爻皆吉,这是修德求福的根本。我们如果有贡高我慢在,瞧不起别人,那就是我们『德薄垢重,邪见横生』,「邪见」是刚才讲的我见。我慢、我见、我爱你有了这些东西,诸佛正法现前,你还是住在灭法的时代。菩萨对于这种情况非常的了解,非常明白,所以他懂得自心《妙法莲华经》。人人本具,各个不无,一切众生哪个不具足!所以这些持经的菩萨,他们帮助我开发自己自心的妙法,而后这才叫转《法华》。如果我们连这点都做不到,你虽然每天读诵《法华经》,你是为《法华》所转。《法华经》是什么东西?白纸黑字是色尘,我们在这裡讲演是声尘;换句话说,你还是被六尘所转,你是博地凡夫,这是生死边上的事情。如果你一闻经、一读经就开悟,你所悟的就是自心《法华》,这时候你讲《法华经》,你念《法华经》,你读《法华经》,是自心转《妙法莲华经》,这是心转《法华》,而不是被《法华》所转。这个意思我们在《六祖坛经.机缘章》,法达禅师那一段曾经给诸位细说过。

  【千世界菩萨发愿弘经。】

  这一句我们尤其要注意到,但是必须要明瞭,你要是没有开悟自心《法华》你没有办法弘经,纵然有愿也不行。为什么?你说的经是道听涂说,是记问之学,你自己没悟。悟了之后,经是自己的,虽然拿着释迦牟尼佛这个底本,讲的可是自心裡面流露出来的《妙法莲华》。同时又拿释迦牟尼佛《妙法莲华经》跟自己做印证,自己的心跟《法华经》的心是一个心;自己从自性裡头流露出来的言语,跟释迦牟尼佛的言语没有两样,这才是真正『发愿弘经』。这底下一段诸位自己去看,要紧的也就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在这品经裡头所显示的,是诸菩萨们的弘愿无有穷尽。

  【如是竖穷横遍。不出一心。】

  这个几句希望大家要好好的把它记住,为什么?你要能够记住这两句话,对于大乘佛法的修学,你才能够真正的把握得到,修行的总纲领找到。总纲领是什么?『不出一心』。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如果你都是在一心的修,都是以一心为终极的目标,那你就都对了,无论哪个法门都对,这叫成佛之道。假如你修行那个法门是二心、叁心,那就大错特错。一心怎么个修法?我念佛求一心不乱,看到别人参禅,不行,你那不是修一心。不是别人错,自己错了,为什么?自己是认为什么?念佛是一心,参禅不是一心,那你就二心。我这个法门殊胜,你那个法门不如我,你就叁心二意了。自己贡高我慢瞧不起别人,所以这就是障碍!我们常讲业障、业障,这就是业障。六根接触六尘的环境,不能一心用事,不能平等用事,会起这些念头,这就是你自己之所以不能成就、不能入门的因素在此地。你要晓得《金刚经》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一心;「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就入了一心。

  在一切境界裡头不起分别了,晓得一切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心一了;一有高下这个念头就不平等,就不是一心了。所以一心是平等心,一心是清净心,一心是慈悲心。我们仔细去反省、检点,我们几时有过一心?从来没有过,一天到晚在境界裡头起心动念。自己造作这些罪业、这些过失,自己还很得意,还是认为样样都是自己对,都是别人不对,他不晓得这是自己的过失,别人的境界没有对不对。这点我常常提醒诸位,去念念蕅益大师对昙生方丈的开示,蕅益大师说过「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的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换句话说,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没有好丑。平等的,没有真妄、没有邪正、没有是非,邪正、是非、好丑从哪裡来的?自己妄心裡头变现出来的。你要读过唯识你就晓得,是二十六个烦恼心所起现行,二十六个烦恼心是在自己,不在境界上,外境没有,自己有。所以他不晓得修自心,不悟自心,天天在境界裡头去做活计,他怎么不堕落?他怎么不轮迴?这就是不晓得「竖穷横遍不出一心」的道理。这些菩萨们真正是大慈大悲,所以说是:

  【递相转劝。各各弘持。无令断绝也。】

  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这个底下有几句话是贯穿到前面:

  【前方便品引十方诸佛共证此心。】

  就是竖穷横遍不出一心。在此地:

  【此中十方诸佛共嘱此心。】

  可见得从「方便品」一直到此地:

  【始终一贯也。】

  底下讲:

  【时不踰席而满百千岁者。】

  这是示现的:

  【神力不可思议也。】

  一弹指、一咳嗽,这个声音并不大,但是遍彻十方。这是显示:

  【妙法全体也。妙法显现。必破无明。】

  这是一定的道理;换句话说,你要想证得一心,无明一定破了,不破无明不会证得一心的。这在我们净土法门裡面讲,这个一心是理一心不乱,像事一心还没有破无明。但是事一心,在这个境缘上已经不动心,已经得自在了,但是怎么?无明没有破,所以叫事一心。这种功夫更增进,力量更大了,将无明烦恼也破了一分,这就证得理一心。一证理一心自性妙法就现前,所以讲是智慧大开!禅宗裡面讲大彻大悟,教下裡所说的大开圆解,就是这个境界。众生可怜,众生就是被无明所覆,被烦恼所障,所以六根的作用不能够遍满虚空法界。无明要一破这六根的作用功能就竖穷横遍,圆照法界,这个时候你所见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所以常不轻菩萨是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不是这样的法身大士,做不到!我们能够学常不轻菩萨的行持;换句话说,我们就是学法身大士。渐渐的就可以入菩萨的境界,渐渐就能够证得理一心不乱。所以此地讲你要是悟了,证得理一心不乱,你的行持就是妙行。什么叫妙?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妙行!

  我们今天说了、做了,阿赖耶识都落个印象,都落个种子,将来因缘聚合了要受果报。明心见性的、证得理一心不乱的这些大菩萨,他阿赖耶裡头落不落种子?不落种子。我再拿六祖的两句话来给大家说明,六祖在黄梅初见五祖的时候,对五祖说「惠能心中常生智慧」。假如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切所作所为还要落种子的话,他生什么智慧?生无明、生烦恼。可见得六祖所证得的,就是一心,一心裡头没有无明,亦无烦恼,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所作所为统统是智慧。我们凡夫一切的作为都是烦恼,为什么?因为没有证得一心。换句话说,我们所用的心是什么?用心意识,用五十一心所,用二十四个不相应,所以说苦恼无边。得了一心的人他用什么?用四智,他用大圆镜智、用平等性智、用妙观察智、用成所作智,那怎么不开智慧!所以能大师说「心中常生智慧」,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也有,我们不肯做,那要怪谁?佛菩萨说我们是「可怜悯者」,可怜悯者是你有这个能力你不做,你有一心你不用,你要用妄心,那有什么法子?而且妄心是本来无的,真心是本来有的,一心是本有,二心本无。这裡头有两句,就是:

  【开悟自心。发起妙行也。以此微因必趣佛果。故供养之具。变成宝帐。】

  讲到这个因真是微乎其微,但是一定成佛,为什么?因为因地心与果地觉相应了。所以真正有志气的人,应当求证一心不乱,应当求证理一心,在一切境缘上不要妄起分别,才相应。一天到晚在境缘上起分别、动念头,这就是自己造成障碍,自己之所以不能够证得;换句话说,看不破、放不下。

  【无明破则自他不隔。】

  境界就是一真,无明没破则有十法界,有无量无边的法界;无明一破是一真法界,你看一是真。刚才给诸位说,圆成实真,依他起也真,一真,所以说去了遍计执就是一真法界。前面做过很多比喻说过,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想想,无明破才晓得,「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无明破才晓得,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我们自己是什么关係,才晓得是一体,不是二体。无明没有破,我们不晓得这真相,我与他界限划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执、法执。这个界限是虚妄的,是你自己迷惑颠倒的情执,自性裡头没有界限,所以此地给你说『无明破则自他不隔』。

  【故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没有远近,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要证得一心就入这个境界。你被无明盖覆住,十方法界才有远近,才有过去、未来。远近、过去、未来在百法裡面都是不相应行法,时间、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完全是遍计执;换句话说,都是抽象、都是假有。还不能说假有,妄有,为什么?我们讲依他起是假有,根本是虚妄的。所以佛在经裡常常比喻什么?空中之花,眼睛长了毛病看到空中之花,那个有是妄有。作梦,梦裡头那个有是妄有,不是真有,连假有都谈不上,假有是依他起。那妄有是根本没有,你自己以为有这错误的。底下讲:

  【既悟自心。能事已毕。】

  所以宗门常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什么事情都毕业,在大乘佛法裡就毕业,证得理一心不乱这毕业。为什么?你本性裡面,亦无量无边的智慧德能统统现前,无有一法不知,无有一法不晓,无有一事不能。刚才讲在这个世间上,你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愿意到哪裡去就到哪裡去,十方世界随意往来,神通自在,这叫『能事已毕』。

  【时堪嘱累。】

  这时候才有资格接受诸佛菩萨的嘱咐,嘱咐你干什么?嘱咐你弘经,嘱咐你度众生。好,下课了。

  (第五十集)

  1981/7  台湾圆觉寺  档名:08-002-0050

  这一品大意归纳为四点,也就是讲的:

  【不出四种。】

  这是一品当中很重要的几句话,我们应当把它记住。

  【一切所有之法为总。一切自在神力。即是般若。一切祕要之藏。即是解脱。一切甚深之事。即是法身。】

  这个几句话我们应当要把它记住。但是所谓一切法的总持,『般若、解脱、法身』都在一心之中,证得了一心无有一法不现前,如来神力也不外乎是。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下面一品「嘱累品」。经上说:

  【以右手摩菩萨顶者。右为正。摩顶乃安慰之意。】

  这都是表法的意思,右是正,摩顶有安慰、有授记这些意思在。在此地:

  【显此法正顺解脱也。】

  也正因为如是,所以《法华经》在我们中国流传得非常的普遍,乃至于在韩国、在日本受持《法华经》的人,也特别多,塬因也是在此地。但是我们讲到受持,如果是一心受持,这是正受,真正的受持。如果要不是一心,只是在文字裡面那是错了,那还是为《法华》所转,而不是受持《法华经》。底下讲:

  【菩提之法。】

  『菩提之法』,「菩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字是觉悟,也就是大智大觉之法。

  【即是微妙自心。】

  下面说:

  【此心难信难解。】

  凡夫久远劫以来就迷失了,佛菩萨给我们讲,我们也不相信。为什么?一天到晚「我很愚痴,我很愚笨。」这就没有自信心,我这样也不能,那样也不行,样样都不能,这是什么?这就是迷障太重。『难信难解』,确实难解,没有法子讲,正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佛藉种种言说、藉种种方便,无非是希望我们能够藉言说、方便而开悟,这是佛菩萨弘经的目标。在这品裡面:

  【故曰。今以付嘱汝等。】

  等于说佛的遗教,把这一个责任嘱咐诸菩萨。我们听了这个话,佛是把这事情咐嘱于诸菩萨,与我不相干,这就错了。诸菩萨是谁?我们自己也是诸菩萨当中的一分子,我们不敢承当,那就是自甘堕落为凡夫。前面曾经说过,法界众生就是一切菩萨,我们难道不是法界众生吗?我们不是菩萨,谁是菩萨?所以自己要觉悟,自己不可以自卑,又不可以傲慢。自卑是烦恼、是障碍,傲慢也是烦恼、也是障碍,都不能够入道。所以在此地要晓得,佛嘱咐诸菩萨,也就是嘱咐我们自己。我们自己要认真去了解妙法的旨趣,对妙法旨趣要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更应当发心转化未闻,对那些没有听到《法华经》这个道理的,我们要辗转的弘扬。佛的种种示现,这些我们要深深去体会。但是诸位一定要明瞭,我们也很想深深去体会,但是我们体会不到,塬因在哪个地方?就是我们的障碍天天在增长,它不能够排除,这是想体会也体会不到。假如我们果真能把业障排除,你看前面「常不轻」一章,就是把所有障碍统统排除,所有障碍排除之后我们才能够成就大无畏!一切魔王外道,你也不害怕,你也能够跟他们做朋友,也可以跟他往来。不像现在一遇到魔外,逃得远远的,怕得不得了,你怎么能弘经?你怎么能够受持?你怎么能够为一切众生演说?

  尤其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所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今天魔比道,给诸位说不止十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古人说的;今天道高一尺,魔高万丈。我们在这个环境裡面来受持妙经,弘扬妙经,你要是对于这些魔,要怀着恐惧,不敢接触,那你就没有法子弘经。这也是佛在末法时期特别嘱咐,如果有人来问法只说大乘经,不说小乘经,它这个道理也在此地。魔的势力太大了,但是不怕,总而言之一句话,邪不敌正。我们心裡有个恐惧,这心裡自己有魔,自己有魔才为魔摄。为什么?说到魔自己要晓得五阴是魔,烦恼是魔,你们学过《八大人觉经》,天魔、死魔。可是这四种魔裡面,前面两种障碍最大。如果我们能够断烦恼,在一切境界裡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我们不动心,不生烦恼。我们内裡头没烦恼,没有烦恼魔,功夫再增胜的时候,譬如念佛你念到功夫成片,不要讲太高,功夫成片就决定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五阴魔虽然没破,不起作用,我有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再受叁界六道生死轮迴,我有这个本事。台中李老师有这本事。我们只要能够学到这个本事,自己内心的魔破掉,外面魔高万丈也不怕,魔见到你也佩服你,魔不能伤害你。你在顺逆境界裡,就像六祖讲的「常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然后才真正像此地所讲的:

  【于未来世。广为众生演说此经。便为报佛之恩。】

  这个诸菩萨能够体会,我们也要能体会,菩萨接受佛的嘱咐,我们也要接受佛的嘱咐。在表法的方面,在这个下面第一行,说得很清楚:

  【分身佛即方便缘起之法。多宝塔即真心实际之理。】

  底下讲方便缘起,什么叫方便、什么叫缘起,这一段说得很清楚。我们先把这文念一遍:

  【何为缘起。谓诸法无性。】

  诸法无自性。

  【从缘发生。】

  这个缘就是依他起。

  【如众生迷于自心。枉受轮迴。】

  这个轮迴冤枉,太冤枉了,为什么?因为根本没有轮迴。就好比一个人一样的,人本来没有梦,他天天做恶梦,在梦裡头吓得半死,醒来的时候一切皆无,根本就没有,这冤枉!六道轮迴亦復如是。

  【佛说四真谛法。】

  就是苦集灭道四谛。四谛诸位要晓得,四谛有四种四谛,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如果以贤首来说那就有五种四谛,小、始、终、顿、圆。佛给我们讲『四真谛法』:

  【令求涅槃。】

  『涅槃』是对于轮迴说的。

  【生死若除。涅槃非有。故如化城。二乘住于化城。】

  『二乘』怎么样?住在涅槃上,着了『涅槃』,他不晓得,涅槃是对治生死的一种方法,『生死』没有,「涅槃」也没有,病好药也不要了。小乘人的毛病在哪裡?病好了他药不能捨弃,所以他不能见性。

  【如来权说一乘。指归宝所。化城若出。宝所亦空。】

  这句特别要记住,假如你要执着一乘法,好了,你虽然是摆脱掉涅槃,摆脱掉小乘境界,这入了大乘,作大乘菩萨,你成不了佛。为什么?因为你执着『一乘』,二乘堕在涅槃坑裡头,大乘菩萨最怕的什么?堕在一乘坑裡。《法华经》裡把一乘比作『宝所』,把『化城』比作小乘的涅槃,从小乘涅槃超出,必须要晓得,一乘也没有!所以禅宗裡头祖师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一也没有。你还要执着一个一,万法归一,天天执着一个一这又糟糕了。我们这个净土裡头常常给你讲一心不乱,理一心,如果你要是证得理一心,实在讲如果你心裡头执着有个理一心,你证不到,你证不到理一心,你所证到的是事一心;连这个一心也没有,才真正到理一心。所以心裡头不但说乱七八糟东西要不得,一也不能有,真如本性裡头哪裡会有个一?有个一那个东西是麻烦。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一也没有,有个一,一也是一物,这是一定要晓得。所以你的心叫真正的清净,真正的平等,就是一物都没有。净土裡面叫它做理一心不乱,就是叫这个境界,六祖称它作本来无一物,《华严》裡面称它作一真法界,《法华》裡面称它作实际理地,就是说这个。名是空名,你不要执着真有这个东西这就坏了;听到还不是真有,难道是假有吗?那又坏了,一疑的时候就完了,真是与这个境界千里万里。我把这个再念下来你们自己好好的听。

  【为大根人。直说六度法。】

  『大根』是一乘菩萨,给你讲『六度法』。底下这叫真正修六度,你们会不会修你得要记住这个。

  【由悭贪而说布施。】

  你没有『悭贪』,『布施』也没有了。

  【毁禁而说持戒。瞋恚而说忍辱。懈怠而说精进。散乱而说禅定。愚痴而说智慧。是谓从缘而起。】

  佛法是『从缘而起』的。下面这几句很重要:

  【若悭贪破。则施无所施。毁禁除。则戒无可持。瞋恚息。则忍无可忍。懈怠忘。则进无可进。散乱灭。则禅定自无。愚痴空。则智慧不有。故曰各随所安。】

  这个几句话要牢牢的记住,我们有病才用药,病好药也不要!你这才真正叫明心见性,真正得一心。有了这些东西哪裡会得一心?底下再往下看,跳一行来看:

  【若了缘起无生。则本际不动。】

  这就见了性,像《金刚经》,佛告诉须菩提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像此地讲的『悭贪、毁禁、瞋恚、懈怠、散乱』,世间相不取。『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于『般若』,佛法的相也不取,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世间相不取,佛法相你取了,还是不行,你这个心还是在动,不动的是真心,动的是妄心。所以我们今天一天到晚都在妄心裡头打转转,没有办法见到这个真心,就是什么?你取相。你怎么取?世间相你也取,佛法相你也取;世间相你也动心,出世间法相你也动心。正因为如此,念佛念一辈子功夫成片都做不到,带业往生都没分,你说可怜不可怜?我们读《金刚经》,佛对须菩提讲的,不是对我讲的,都是存这个心,好像什么?与我没有关係。就没有想到对须菩提讲的,就是对我自己讲的,须菩提接受了,我们就应当要接受,须菩提是给我们做代表人。那样的大善知识都依教奉行,我们难道不学吗?末后这有几行也很重要,从这个文倒数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如来如是付嘱。菩萨如是弘持。我等亦当如是领悟。】

  在此地,你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个句子裡头,所谓字眼?关键的所在就是「如是」两个字,经一开端「如是我闻」,你看看此地讲的『如来如是』,『菩萨如是』,我们也要如是。「如」是什么?一心,二心就不如。如果用交光大师的话,「捨识用根」就是如,就是「是」;我们还用心意识,那就不如,也不是。如果你要是用根性,根性就是真心,就是一心,见性见色性,色性如见性,见性如色性,色性是见性,见性是色性,这叫如是!这就是证得一心,这是一心境界。因为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法界是一真。性相不是两桩事情,是一,一如,一是,我们眼前这个境界就是一真法界。我们之所以不能证得,就是我们还是心意识做主;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如,也不能是。所以大家着意、着眼的就是在这两个字,千经万论都是说的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裡头,每一会都特别强调这点,实在讲再不开悟,实在是没法子!下面这个两行把整个境界,你看看统统融会成一体。

  【若宛转消归。】

  这就讲消归自性,闻法要在消归自性,修行要在转识成智,要是最重要的。转识成智是什么?就是用见性见色性,用闻性闻声性,那跟观音菩萨一样,「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世音菩萨怎么成佛的?就是这样成佛的。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一会用了我们立刻就成了观世音,立刻就成佛,当下即是!所以你要晓得消归自性,千经万论所讲的,全是自己,不是讲的别人,不是讲的外境。你看此地说:

  【多宝如来即我全身。】

  《法华经》裡面讲的『多宝如来』。你想「多宝如来」不是自己,这糟糕了,这两桩事情。这是你叁心二意在闻法,难怪你不悟,不开悟难怪你也得不到受用。你不晓得经裡面所讲的,多宝如来就是自己全身。

  【从容会合。化佛元非外法。】

  无量无边的『化佛』不是心外之法,究竟是什么?无量无边的「化佛」,就是自己的后得智。多宝如来代表的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是理体。后得智是从体起用,无所不知,为什么无所不知?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变现出来。你塬先迷了不知道一切法都是你自心变现的,所以你在一切法裡头起了无明,样样都不知道,都迷了,变成一无所知。纵然有知,那个知见也是邪知邪见,不是正知,不是正确的知道,不是真实的知道,是妄知、邪知。所以你证得根本智之后,这个一切智是真智慧,后得智是真智慧,无所不知!惠能所说的「心中常生智慧」,就是后得智。他能够说出来常生智慧;换句话说,他已经得根本智,他已经证得理一心不乱。如果没有证得,必定不会常生智慧,就是后得智不能够现前。好比那个树木一样,这是根、是本,本就是主干是本,有根本才会有枝叶。枝叶花朵都是后得智,有根、有本常生枝叶,就常生智慧。连根本都没有那枝叶从哪生?没办法生。所以我们要能够学到像能大师一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之中都生智慧,这个智慧就是四智菩提,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念念当中都生这个智慧,决定不生烦恼。这是学佛的受用,学佛的功德利益就在此地;若不如是,我们为什么学它?这个世间一切法裡头,你学习都得不到这种受用。唯独佛法裡,能够叫你念念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所以这个法门,是世间一切法裡头,所没有的。底下这是劝勉我们:

  【大心承受。】

  你要发大心,唯有发大心才能够承受,剎那可成。

  【剎那便可成褫。小见狐疑。穷劫莫能返本。】

  发大心,这个大心就是菩萨心,这个心量是真正大;换句话说,唯有大心才能承受大法,才能学大法。我们今天的心量太小,两个人都不能够容纳,这怎么能学佛?大心菩萨什么人都能包容,什么事都能包容,大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才能成得了佛,要大心。不能包容,不能承受;能承受的人剎那之间就成佛,就成菩萨,就证一心。如果你是『小见』,偏见,小知见的人对于佛讲的这些大法怀疑。为什么称『狐疑』?这个狐狸疑心最重,所以我们讲疑都讲狐,疑心重。如果你是「小见」、小心量,你闻这个大法,听了之后生疑惑。『穷劫莫能返本』,再往后无量无边的阿僧祇劫,你也没有办法证得一心。由此可知,成就是发大心,不能成就,心眼太小了。能成就的人能自信,自己能够直下承当;不能成就的人自己没信心,自己不能去做。我给诸位说,我学佛的过程当中,我那些老师给我讲经,没有讲得这么详细、这么透彻。可是我听了,听懂了我就去做,自己做到了,才发现这个理论更加明瞭、更加的深入,这就是所谓的悟处。你要做不到,你怎么会悟得了?

  譬如说我们旅行,我们从台北到高雄来,高雄那个地方从来没去过,有个人来告诉我们,高雄那个地方怎么样,怎么走法,虽然说得不太详细、不太清楚,可是方向很正确。我们能照他这个方向,等我们一到那个地方恍然大悟,一切都明瞭,不必等他说,我们都明瞭。由此可知,说多说少没有关係,关键的所在就是我们能够信得过,能够不怀疑,能够去照做。说得多一点,就是那边情形给你讲得详细一点,你知道更多一点,但是,多也得要你去证实;你自己不到这个境界,你没办法证实。纵然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也是沧海之一滴,你入了大海完全你就明瞭!我之说得这么详细,说得这么多,其目的都是诱导诸位,希望诸位能够在此地生真正的信解,提供你修学的纲领,如法修行的人必定成就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