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妙祥法师:依教奉行

妙祥法师:依教奉行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一年六月——八月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

听众:道场内诸居士

缘起:二○○一年夏秋之际,每天早上,僧众从山上至大殿上早课,众多发心出家的居士及护持居士,提前在大殿前排班等候,上妙下祥法师利用此等候的短暂时间给大众开示“依教奉行”。每次只有数分钟时间,历时约三个多月,至八月十五僧众行脚前结束。主要从眼、耳、舌、身、意等方面讲述如何依教奉行,回收六根,由于因缘不具,第一部分回收眼根没有录音,现“溯源系列”编辑小组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字,以飨大众。

●一、回收眼根(由于因缘不具,第一部分回收眼根没有录音。)

●二、回收耳根

昨天讲了,依教奉行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六根之一——眼根。由于眼睛的分别,所以我们不能依教奉行。

接下来讲什么呢?就是耳朵——耳根。由于我们的耳根不断地敏感、不断地能听,听到了各种的声音,能听出来是男是女、是高是低、是好是坏。只要是你能听出来,你所听的事情你能知道,这已经是不能依教奉行了,已经在六道里轮回。有人说:“我不知道六道轮回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轮回的。”实际上这就是轮回,这已经开始了。所以说,耳根如果一分别,我们就已经不能依教奉行了。

比如说,当你行走的时候,眼睛在看,耳朵在听。你听,“噢,这是叫卖声,这是那人说话……”只要是你能知道,这都是一种分别心。我们之所以不自在,就因为耳根不断地分别和摄取。

这个耳根,它的本源就是我们的如来藏性。由于你一分别,它变为众生,它就成为众生;如果你不分别,这个耳根就回收,回收了以后就成为佛。

观世音菩萨有耳根圆通法门,就是让你把耳根收回来。一根回收,六根也就收回来了。通过各种的方法来回收,比如念佛,嘴念耳朵听。用各种办法把这个耳根收回来,不要再往外流逸了。因为外面的境界和你所听的声音,这都是你自己的妄想所变化的,并不是实有。说:“外面有个声音,我硬不去听。”不是这么回事,而是外边根本就没有声音,也没有耳朵的问题。是我们妄想起来以后,想听和所能听——由于这个分别心就产生了耳根,产生了外境,所以我们的耳根就不自在了。怎么不自在?我们听不过十米、百米,也就在这个范围之内吧。你不知道,你耳根如果不这么用,你可以通天彻地,三千大千世界的声音都可以听到。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什么是正念?就是不被外境所转。这个就叫依教奉行,修行中就得这么样去修。昨天大家在雨中上殿表现非常好,还有一些男居士去给那个寮房盖防雨布,全身都浇湿了,这种行为就是依教奉行。为了大家的整体利益,一切善事,我们去做,这就是依教奉行;止恶扬善也是依教奉行。在具体行为中,我们大家的依教奉行就体现出来了,依教奉行就得这么去做。没有一个祖师大德不是经过苦修而成道的,他们都是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去依教奉行。

为什么呢?之前就讲了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它造成了我们的分别心。有了眼耳鼻舌身意,就会产生外境,包括雨也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产生的。它不是外面有个雨,说“我心里有个心,外面还有个雨,有个风,有个火”,它没有那么回事。是由于我们分别心重了,在外面才显出了各种的业力表现,那就是“四大”。四大的组成,那都是我们的分别心。

遇到我们的“分别心”怎么办?你要是躲着跑,它就不断地发展。你越害怕它,越想它,越去跟它妥协,老是顺从它,这个分别心最后就越来越大。而且外面的形势呢,就是雨、风、火的表现也越来越重。如果你分别心小,逐渐地不去怕它,能克服它,一点点地去做,这个东西不但不能侵害你,而且还能助你道,最后归入你的自性里去。所以大家应该明白,这个外境都是自心所现。

不光外境是自心所现,我们身上所感受的冷、热、痛苦,也是自己的业力所现,也是这个分别心所造成的。你的分别心克服一点儿,这些痛苦就会减少一点。不是外面真有个痛苦,是由于我们的分别心不断地分别,而产生了一切痛苦。所以我们下功夫就得在这儿下。你在那说:“我打坐是一种下功夫的方法,我念佛是一种下功夫的方法……”但是呢,它们还都不全面。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时间都浪费在行、住、坐、卧之中,都在这上浪费了。如果你抓不住行、住、坐、卧,就浪费了一多半。特别是睡觉,那就浪费了很多,那我们剩下的时间就很少很少了。外面浪费得多,你念佛也不得力,你打坐也不得力;你要是外面浪费得少,这修行的功夫,你不修,它自然也往上长。所以说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抓好平时每一步的修行,每一念的修行。这个如果抓不住,我们就失去了宝贝。有人说:我这么努力念佛,为什么不成道,为什么不成就?什么原因?就是你浪费得太多了。检查一下子:一个是不守戒,再一个就是不进行苦修,所以造成了这种情况。大家知道以后一定要认真苦修,从这举一反三,就知道了我们修行的路程。

●三、回收舌根

昨天的“依教奉行”讲到了耳根,今天应该讲舌根。我们的舌根本来是具足一切功德。什么叫具足一切功德呢?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舌根就具足一切功德。因为有了舌根,我们就不能具足一切功德。所以舌根也是我们生死的一个标志。在这个舌根上,我们吃了败仗。由于有了舌根,我们就不断地说好说坏。因为有了舌根,我们就起心动念。

比如说在道场来讲,有很多人利用舌根说三道四,说这个过失说那个过失,说这个修行那个不修行,而且相互之间挑唆。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集体的利益,造成了僧团、道场和各个方面的不团结。所以这个舌根的害处很大。

不光是这个,更主要的还有在饮食上也进行分别。由于我们分别吃好吃坏,甚至一天要吃多少呢?要吃两顿饭、三顿饭,还有吃四顿饭的,甚至吃得更多。那都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因为你满足了舌根的需要;满足了舌根的需要,也就是满足了你轮回的需要了。

特别是这个佛制,佛根据众生在舌根上不断地分别,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流转生死之中,所以规定了日中一食。日中一食不是咱们道场规定的,这是佛制。这个没有什么条件,没有什么开缘。日中一食就是日中一食,没有其它的说头。这个就代表了正法住世,有了日中一食和不摸金钱,并且严持其它戒律就代表了正法的住世。这个舌根是非常重要的一关,必须通过日中一食来扭转。

(1)从饮食上转舌根

由于有了舌根,我们就不能依教奉行;我们想依教奉行就得转舌根。在转舌根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采取各种的办法。第一个,从饮食上转舌根。佛已经给我们定出了一个最宝贵的转舌根的办法,那就是日中一食。这个是佛制,十方如来都是日中一食的,过午不食。当时佛在世的时候,没有别的制度,就这一个制度。所以大家应该知道,凡是出家人不能日中一食或过午再食,特别是过午再食,就为盗窃人或大盗窃人,而且是地狱的种子。就算活着,他就已经是“畜生”,已经是地狱的种子了。佛对这条戒没有开缘,看着是一条很平常的戒,实际上这条戒是很重要的。

现在整个泰国的出家人都坚持这个戒律。因为佛在世时都坚持这条戒,所以整个泰国的出家人也都坚持这条戒律。我们中国已经不知道非时食是一种不正常现象了。就是说,非时食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反而不知道日中一食为正,不知道日中一食是佛戒。宣化上人因为看到我们修行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由于忽视了一个“金钱戒”,一个“日中一食”,所以他老就提出了:如果这两条戒能坚持住,再加上其它的戒律,那就是正法住世;如果这两条不加在里面,那就出现了末法。

转这条舌根,最重要的就是在饮食上下功夫。所以在吃饭上,一天一食为最好。

好!今天先讲到这里。

必须得去掉舌根,《心经》讲得很明白,“无眼耳鼻舌身意”。如果有了舌根,我们就不能成佛道;有了舌根,你就不会有广长舌。佛是广长舌,佛这个广长舌能达到多长呢?能通天彻地,就是有无量宽广的广长舌。所以我们得把舌根利用好,而且利用它去修行佛法。

昨天讲了日中一食就是去掉这个舌根第一、最好、最胜的一种办法,所以佛称这是正法,也代表了佛法。如果不能去掉舌根,我们就在六道里轮回。如果控制住舌根,我们会怎么样呢?我们就已经走完了修行的一半的路程。你只要控制住,你就已经走完这个修行的一半的路程。如果去掉舌根,那我们就成就了。因为一根回收,六根就回收了。你只要把一根能收回来,其它五根也都收回来了,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所以这一根是我们流转生死最关键的一个方面,因为一切众生皆因饮食而住。人离不开饮食,离开了饮食,他就没法活命。由于不断地贪着在饮食中,所以就不断地在生死轮回之中。有了饮食就有了众生;有了众生就会产生饮食,它俩互相辗转变化。所以说,我们在这一关上一定要下功夫。

首先就要在饮食上下功夫。饮食中有日中一食,有两天一食,还有七天一食……那些大部分都是外道所取,唯独这日中一食是佛所取的,所以它代表了佛法。佛当时住世的时候没有别的饮食方法,就是这一个,就日中一食,没有第二个。什么早晨吃小食,那都是后来的方便。我们知道这些以后,心里应该生起大欢喜心,对本寺僧团的日中一食也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正确的认识就会促使我们很快地成就,包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从戒律上来看一下,从整个八关斋戒来讲,就是为了配合这个斋戒,而说出来八种的戒律,主要是以斋戒为主。所以说持八关斋戒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药师经》讲了,持八关斋戒,得闻药师佛圣号,临终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东方药师佛就派八大菩萨来接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八关斋戒就有这么大的功德。

而且佛在世的时候,由于大迦叶尊者给其他的比丘讲了一句,关于怎么样摄住舌根的问题,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是真清净。”就讲了这一句,当时就有很多人马上证道了。当时就证道,不用说再去干嘛,当时就有证道的。而且就按照那种方式修行,后来又有很多人证道。就是这么殊胜。

虽然它是我们流转生死的根子,但如果抓住这个根子,从这下手,我们很快就会成就的。你抓不住不行,是不是?你牵牛得牵住它那鼻子,你牵不住鼻子,那牛不会听你的;你拉它尾巴,它不理你,它不能顺从你。如果你牵着这个牛的鼻子,这个牛就会为你服务,它反而变成有利。所以我们要利用这个舌根来修行佛法。所谓的利用就是克服它,不被它所转,通过它来证佛道。

这个舌根的利害大家都清楚了,具体的做法就是日中一食。更主要的,就是在日中一食里还有各种吃饭的方法。我以前写过这个,大约有二十种吃饭的方法,这还只是粗的、粗看。光吃饭就有二十种方法,其中有该吃不该吃的,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不吃,怎么去吃饭,这大约有二十种。这个我得想一想才能把它找出来,现在早就忘了,那都写了好几年了。

我们平时过斋都得注意,看看僧人怎么过斋,他们怎么吃饭。有些详细的地方你在表面看不到,你光看到在吃饭,实际上里面都有很多的内容,有很多的内容在那里面,包括每一念、每一勺菜、每一口饭的处理,它都不一样,起心动念都不一样。结斋和不结斋的时候的处理,他都有个处理方式。

如果你处理好了,也可以说,你吃饭的时候就可以证道,也可以悟道,甚至你吃饭就可以成佛。可能这顿饭还没吃完,你就成就了,就这么厉害。你若不懂得这个方法,你吃饭就堕落,你紧着吃饭,最后那结果可能就下地狱去了。吃着饭就下地狱了,或当畜生去了。虽然披着人皮,但是你心里已经是畜生了。贪着,已经种下这个种子了。如果你处理好,虽然你现在是个凡夫身,但是马上就可以成为圣人。刚一吃饭的时候,进去时还是凡夫,等吃完饭出来——圣人了,你说这多殊胜啊,是不是?就这么快!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饮食给处理好。佛制在饮食上没有开缘,而且不能自己想尽办法开缘,那都不行。你得克服困难,忍饥挨饿。所谓的忍饥挨饿就是克服习气。你只有这样才能证佛道。所以说利和贪着绝不是佛法,必须克服利和贪着,我们才会成就的。这个具体的办法我们下回再继续讲,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合掌。

昨天讲了依教奉行,影响我们依教奉行的就是舌根,我们要利用舌根来达到我们的依教奉行。饮食上这一关是我们最大的一关,佛开了很多的方便法门,特别是八关斋戒,强调指出了:要想成佛道,你首先就得在饮食上下功夫,就是要在饮食上克服贪欲。我们因为有了贪欲心,才有了舌根。祖师大德都在这个问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个想成佛道的出家人都必须克服饮食问题,因为众生是由于有了饮食而流落生死。

比如现在的和过去的那些外道,他们在饮食上也注意,不是不注意,都注意。包括在饮食上不吃某些动物肉,还有一些刺激性的食物,都非常注意。特别是佛讲出来的,一个是不杀生,不吃荤食,再就是不吃葱、韭、薤、蒜这一类的,要特别注意。因为这个五辛生吃会引起嗔恨心,熟食会有贪欲心,有欲望心。有人曾经说:“这个大蒜,少吃不会起那个作用的,多吃了不行。”这种说法对还是不对?这是不对的!

法王已经规定这个五辛不可以吃,我们作为佛弟子,绝不能去犯,包括一滴、一片,一点都不能犯。因为法王的命令已经下了,这在法界都是通的,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犯。不能找个借口:它不起那个作用。我们吃了,那都是有过失的。所以说,饮食上一定要十分注意。在选择饮食上应该是严格选择,这样的话我们才能达到清净。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我们收摄舌根,也就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本来的自性,我们大家得知道这个意义,一定要在舌根上下功夫。不光是一天下功夫,而是在多少年上下功夫;不光是多少年,而且要时时地下功夫;不光是时时地下功夫,念念都得下功夫,不能有贪恋之心。所以说大家一定从念头上克服,不要起贪心,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起贪心,特别是这个舌根上、味觉上,一定要把它克服掉。上次讲了,光饮食就有二十多种,那是我以前写过的二十多种。

今天继续讲这个舌根。舌根是流转生死的根本,是重要的一环。因为有舌根,我们在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佛讲了,修行要日中一食,就是收摄舌根、回收舌根。舌根虽然是我们流转生死的一个关键问题,但同时也是我们成佛的一个方便途径,我们也可以利用舌根来修成佛道。只要我们严格地按照佛制去做,严格地执行日中一食,在饮食中再进一步地、细致地、严格地控制自己的分别心,它可以达到我们速速成佛的目的。大家知道了这个舌根的害处,同时也应该知道舌根的好处,要利用它修成佛道。虽然说是修成佛道,但你不能做“修成”想。如果你要做“修成”想,又离开了佛法。因为所谓的修成,就是恢复我们本来的面目,这为修成。

(2)勿造口业 扶正不必破邪

再讲一讲舌根的害处。由于我们有了舌根,就不断地造口业,这也是舌根极大的害处之一。我们情绪不稳定,往往都是由于舌根所造成的。因为你不断地讲三讲四,就把自己的心讲乱了。舌根乱了,影响了心理;心理同时又影响了舌根,所以你又不断地说;不断地说,心理不断地乱,无明就不断地起来;无明不断地起来,越起越厚,越来越浓,最后昏天黑地,整个就是个地狱,成为地狱种子。由于我们控制不好舌根,把它变成了我们发泄情绪的一种工具了,造了很多口业。在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都可以谤佛、谤法、谤僧。

老讲依教奉行,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依教奉行”。所谓的依教奉行就是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也就是念佛,所以说在舌根上下功夫是重要一环。不光是要在饮食上控制,更主要的,在语言上要控制。这个语言也是我们六根放逸之一,我们语言的放逸也是六根生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往往舌根一动,我们就起心动念,只要起心动念就有轮回。

说好说坏,有人可能说:“我是一片好心。”当你说出来话的时候,特别是说一些不正常的话、不得体的话,你心里当时好像是没有想什么,但当你的话一出来,心已经随着它转了。比如说,有的人心里就想帮助谁,但是说了一句带嗔恨心的话或是骂人的话,这话一说出来,把自己的心也改变了。我们的舌根就造了无边的业,所以在语言上一定要十分加小心。我摄住舌根是不是就不说话了?如果能少说就少说,尽量减少。我们只能说一些如法的话,佛法是止恶不止善,善法我们可以讲。但你要是过分的讲多了,同样也不是真善了。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把这个语言习惯改变过来,说话不要有嗔恨心,另外要称赞。

“扶正不必破邪”,你只要把话说得比较得体,而且弘扬了佛法,实际上就已经起到破邪的作用了。什么叫破邪呢?比如说这个人犯了一个吃的错误,下午吃水果了,你没有去指出,说吃水果不对,只给他讲过午不食的好处,我们都应该这样做。你讲完了,虽然你不讲那个吃水果的过失,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在扶正中已经把问题讲得很清楚。这样的话,他自己就改了。所以说,有时候扶正不必破邪,这完全可以做得到,对方还容易接受。因此主要以扶正为主。

佛经里有“善名称功德佛”,就是经常称赞,最后形成功德而成佛。因为称赞别人一句,致使自己心里的清净也显现了;一显现,自己又降伏了自己的烦恼,最后达到了六根回收的目的;六根回收就是佛。所以说不要心外找佛。

所以我们要学会这个依教奉行,使我们在语言上、在说话上都能够控制自己。大家相处、办事情自然就能心平气和。虽然六根不好,但我们现在利用六根来回收六根。

另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不说。不说能不能起到说的作用?一样能起到。有很多事情,你不说,你用你的心去感应对方,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我们来到娑婆世界,这个六根越来越短,而且越来越变得所谓的“灵活”,实际上就是在六道里轮转的速度越来越快,浪费得越来越多。

过去有那么一句话:口开神气散。什么意思呢?并不是说肚里有个什么气。就是你一说话,心念就一动,那就叫神气。真正的神气就是心动,心动就是神气,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神气。所以就要少说话,越是少说,我们这个六根回收得越好。因为很多的事情都是因为多说而造成的,少说,我们的正气反而越来越足,但是必要的话还是要说的。

(3)过斋时不应分别

依教奉行,我们讲到这个舌根。这个舌根我们讲了这么多天,还没有讲完。从舌根上具体来讲,在昨天的饮食过程中,我们就看出了,大家在舌根上控制不了。第一个,在过斋的时候,我们必须得做到什么呢?不能瞅别人的,就瞅你那个“碗”里。(编者注:大悲寺僧人过斋用钵,居士过斋用小盆。)你不能再用两眼的余光去扫一扫别人吃饭如何,吃多吃少,这都不能瞅。而且不管什么情况,心不动念,给你饭你就吃,不给你,你就老老实实地坐那,不能起心动念。

过去有一个法师,那是专门到寺院讲法的一个法师,六十多岁了。那大法师到斋堂,他去得稍晚一点,斋堂就没给打饭,没人管。那法师一声不吱,就坐那低着头,就在那儿等着。最后斋堂发现以后——过了好长时间才发现,才给打的饭。那法师就是这样。

在寺院也是这样。就算不给你打饭,你坐在那地方不能说三道四,只能低个头在那儿等着,悄悄等着。最后要是没人给你打饭,那你就可以起来退出去,就完事了。出去还不能说三道四。在寺院吃饭的规矩非常讲究,这是一个。

再给讲一个吃饭的规矩,比如喝这个粥,如果有了沙子怎么办?有了沙子你就默默地喝,能吃进去就吃进去,吃不进去就放那,就完事了。不允许吵吵,也不允许你过后再提意见,当场提意见就更不允许了。

在碧山寺有一回,有个师父就是因为碗里沙子特别多,一小碗底沙子,这沙粒非常大。他在喝粥的时候,一看这么多沙子,就非常生气,在那座上就有点不安了,已经表现出来了。等到过完斋的时候,他坐着不走,生气。后来当家师问他说:“你怎么地了?”他说:“你看看,这粥里这么多沙子。”当家师乐呵呵地过去了,说:“我看看沙子在哪呢,多少沙子?”当家师就把那碗端起来,一口就把这沙子全都喝肚里去了,然后给他碗说:“你给我找找沙子,我看看。”这个师父没有吱声就走了。

通过这个教训,说明好和坏都是分别心造成的,好和坏都是分别心。在斋堂里过斋,绝对不允许挑这些事情。你要是挑这些事情,这个斋就没法过了——众口难调。另外呢,别说沙子,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就是生的、熟的,我们都得忍受下去,这才能去掉我们的分别心。本来吃饭已经是一种分别心了,如果在这里再起心动念,那我们就浪费了自己很好的宝贵财富。所以你摄心就得在这摄,难中摄,千万不要去起心动念,不管怎么难都得这样。

再跟大家讲一个例子。可能是个二僧寺院,是二僧还是大僧寺院?其中有这么一个寺院,在五台山。等到蒸好饭了以后呢,这饭一打开,上面有个老鼠,不知道老鼠什么时候跑到饭顶上去了。马上就要开饭了,而且还有很多客人。斋堂这几个人就吵吵说:“你这怎么办哪?这饭里怎么有老鼠?”其中有个师父过去了,把这个老鼠塞吧塞吧,搁嘴里就咽下去了,他说:“在哪呢?老鼠。”他问大家:“你看,这哪有老鼠?”当时就把这场争执灭下去了。这个师父以前还爱说话,从此再也不讲话了,很少讲话。而且用他的行为把这些诤事灭下去了,他心里多少有点像得道的意思了。

就是在关键的时候,一定不能造成这个过斋的任何差错,这个过斋太重要了。在过斋上,如果跌了跟头,我们这一天的修行就浪费了一多半。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过斋就这么重要。所以说我们必须时时刻刻的——你看,现在就不行了,站排听我讲,外面有任何动静你都不能回头瞅,你一回头瞅,这个心已经被分别了。

好,今天就讲到这,大家合掌。

讲个公案给大家听,大家知道在饮食上怎样去摄眼耳鼻舌身意,大德都给我们做出榜样。不光是现在的大德给我们做出榜样,就是过去还有一个大迦叶尊者,我们都知道,其中有那么一段:大迦叶尊者听这些比丘在议论吃的问题,怎样去修行。后来大迦叶尊者就给他们讲法。其中就讲到这个舌根的问题,告诉他们说:“能摄住舌根是真清净。”后来这个比丘就产生怀疑了,就问大迦叶尊者,他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怎么还有个清净呢?”大迦叶尊者就回答了那么一句话:“无眼耳鼻舌身意是真清净。”这么回答以后,这些比丘听了这句话,很快就证到阿罗汉了,得道了。

过去很多的大阿罗汉都是从这方面得道的。所以说,这个舌根如果利用好了,就是我们成佛的本钱;如果你利用得不好,就是造业轮回的根本。所以我们必须得严格地控制这个舌根。先从味觉上控制,在饮食上不分别。为什么要在饮食上不分别呢?因为一个修道的人、证果的人,他在饮食上都会不分别的,不分别者才是真正修道人,所以我们就得从这下功夫。有人说:“那我证果以后再不分别。”你现在要是不放弃你的分别心,你将永远不会证果的。只有你现在在分别中放弃这种分别,你才会真正的快速证果,快速地得道,快速地悟佛法。不是以后去做,说:“我证到阿罗汉了,我再不分别。”不是,应该马上就做,这才是对的。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4)不吃荤,包括荤的形状与荤的味道

昨天讲到这个饮食,主要是不分别,不分别就是依教奉行。所以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第一个,荤的不能吃,包括一切有荤的味道的都不能吃,还有荤的形状的食物也不能吃。比如说做面食,做成一些动物的形状,这都不能吃,因为你吃,你就有杀心。并不是这个东西有什么害处,而是这个杀心难去,所以你不能吃。这个应该特别引起注意。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把这个形状毁掉还可以用。比如说,一个粘的像蚕宝似的,就像那个蚕放在桑树叶上,你可以把这形状毁掉,这还可以用。有一些馒头做成动物形了,你把这个形状毁掉了,还可以用。

因为这个杀心不断是最厉害的,所以我们不能吃。而且这个事情,过去历代的大德都有过实际例子。比如金山活佛就是这样,别人用那个动物形状的面食给他做的“素菜素饭”,他不吃。他说:“我不是不能吃,我怕你这个心不好。”包括过去天津有一位将军,他吃素食。这饭馆一看将军来吃饭了,就特意给做了一桌素食。都是用各种“动物”的形状,什么用面做的“肥肠”呀,各种乱七八糟的。这个将军去了一看,把这一桌食全给推到地下了,全给掀地下了。说:“你明知我不吃荤的,吃素,你怎么给我拿‘荤食’来了?”

一个将军吃素,他都知道素食素菜做成荤形,同样和荤的没有什么区别。虽然它没有命根,但是他那个杀心未断,所以也不能吃。这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例子,所以我们在这方面要极其小心。特别是现在有一种“素食”,把面食做成的“空心”叫“肠子”,又做出各种的动物形状。有时候都弄到寺庙里去了,而且有的人认为这都是面食,就可以吃,这都是不对的。所以说,在饮食上要极其小心来控制我们的贪欲心和杀心。

再一个,有特殊味道的不能吃——还有这些荤味的,包括葱、韭、薤、蒜……这都不能吃。我上回给讲了,有的人说:“大蒜少吃一点没起淫欲和嗔恚作用,所以可以吃。”这是不对的,因为法王已经定了,说这个不能吃,那绝对不能再吃了。如果有犯,你吃一片或有那种吃的心,都是违犯法王的命令。这个心本身就不好了,别说吃了。吃的罪就更大了,就是知法犯法,一粒一片也不能吃。这个要非常的注意,因为我们在修行中有时候就忽视了这一点,听别人这么讲,就认为是对的。我们只能认法不认人,依法不依人。不管是谁说,只要违犯佛的命令,违犯佛的教导,我们概不执行。

不吃荤的,包括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因为它都有果报,它都会影响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的业力。

(5)不别众食

再讲一个就是不别众食。什么叫不别众食?就是要和大家一起共同用斋,不能自己单独吃,自私自利,这个不好。过去有很多的人就是这样,吃饭没和大众在一起,自己开小灶,这都非常不好。

律宗有个大德,叫见月老人,我们现在所读的《四分戒本》等一些戒本就是他辑录的。他那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一次清兵把寺庙包围了,一百多个僧人一天没有吃饭,后来因为他的勇敢行为感动了一个清兵,给他一块饼,叫他自己单独吃。他没有吃,把这块饼搓碎了,放在手掌里,一人一捏,分给这一百多个人吃。那个清兵就说:“你不应该分,我是给你的,单独供养你的。”他说:“和尚没有单独吃这个东西的,都是大家分的。”后来把清兵感动得,又特意做了一大锅饭,让大家吃个饱。

就是说,过去那些大德都是这样,不别众食。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更应该不别众食。世间人还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不是?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别众食。一定要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大家有的我就有,大家没有的我绝不要。差一口也不要去贪。你贪这一口,表面上是占便宜,实际上吃了个大亏,你的心不好。虽然这一口咽下去,那将来是很难受的,和毒药没有什么两样。所以佛制不允许别众食。别众食就是不和大众在一起坐,或是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吃,而那些人在一起吃,各做各的,这都不好。这种做法都是一种贪欲心、自私心所形成的。

所以咱们特别强调这一点,寺院绝不允许开第二个灶。不管多难,哪怕有病人,也不允许开第二个灶,必须在一个斋堂里用斋。在一个斋堂里,在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方便。比如说病人可以开药食,单独做适合他的食物,但也不允许出现第二个灶。如果出现第二灶,肯定要出现别众食。这样的话,一个是要遭人讥嫌,另外也不平等。

为个饮食去堕落,太不值得了。虽然“民以食为天”,但食物正是我们生死的根本之一。这地方你要是不控制,将来肯定在了生死上障道非常大。

这个不别众食看着简单,它并不简单。你平时都得加小心,时时刻刻的加小心,你不加小心就上当。比如说吃水果,大家已经看到了,我吃水果时,不发到你们最后一个,我都不吃。我生怕落了一个人,如果落一个人,就与我的愿相违。我的愿就是:有一众生不成佛,我也不成佛!

我不是以后去做这个事情,我现在每时每刻都得这么做,包括饮食,甚至走道都要走在你们的后面。就是把你们全度成佛,我再成佛。时时刻刻去完成这个愿力,这个愿力要贯穿到每一言、每一行中,包括所有的利益之中,吃、穿、用都在这个之内。就像世间人说的“享受要在后,吃苦要在前”,而且要和大家同甘共苦。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才能有点善念。因为有善念才能控制恶念;控制住恶念,我们的心里才能渐渐地达到无念。你没有这个过程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这个不别众食就非常重要。

有的人就是这样,“好!师父,我跟你吃饭都吃一样的。”但是回到寮房里了,“我再弄点饼干,再吃一口。”你不知道,你吃这一口饼干就是畜生行为,和畜生没什么两样。三宝这么样的供养你,师父都这样供养你,你不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还偷偷摸摸的自己去吃一口,你对得起谁?这和畜生没有什么两样,畜生才这样呢,自私自利。所以我们那个行为非常的不光荣。

以前咱这里有别众食的,吃饼干的——清单。就因为这个而清他单,不要他。这种人不值得和我们在一起共同生存,太自私了。所以大家要非常注意的。因为佛、法、僧就像你父母,你不供养父母,你独自吃都是有过失的。何况在道场里共同熏修,共同用一锅饭的时候,你更应该加小心。绝不能别众食,就是一口你都不应该去多吃。不光你不多吃,连我也不敢多吃。我要是觉得比你们多吃一口,分给我的水果就是大了,如果是故意分给我的,我心里都非常难受。

就包括菜也是一样。谁给我选菜了,或是你在这个菜上稍稍为我动过一点念,我都觉得非常难受。有时候我就把菜给人,你给我好的,我给人吧,那我就不要了。虽然在表面上好,实际上那就是毒药。什么是毒药?这就是毒药。世间毒能看出来,能知道。像这个无形的毒药,你看不出来。它包着糖,包着这些美丽的包装,等你吃进去了是真中毒。所以说千万不要别众食。

如果不别众食,我们处处有威仪。不管你到哪去了,就宁可饿着不吃饭,也不能去自私自利。就算饿死穷死,我们也要堂堂正正。在饮食上我们必须得打一个胜仗,而且这个胜仗不让它有一滴遗漏,要全面地收回来。通过善达到我们的一念不生,我们用这个善来克服恶五蕴,也就是五阴。我们的贪心是恶五阴,我们用善五阴来克服恶五阴,这是很正确的一条道路。佛法止恶不止善,我们用善来对付这个。

另外,我们不别众食,本身就产生定力,本身就是不分别心的一个方面。我们念佛怎么念?修行坐禅怎么修?就这么修。这就是禅,这就是念佛。如果不懂这个,我们就没法修。虽然我们平时念佛念了几个小时,但几个小时之外你又贪心了,就不行了,所以老不相应。有的人说:“我怎么老不开悟?”你吃饭老是自私自利,所以你永远也不会开悟的。只有无私的人才能证到无我。

好,今天就讲到这。

昨天跟大家讲了这个不别众食。不别众食,这个非常重要,既是成佛的一个关键,另外也是修行的一个关键,也是我们做人的一个关键。有时候不注意这个,我们做个人都难。所以说,这个不别众食是很重要的。大家一定要有这个心,要常常地思维。就是不管吃什么东西,我们都不要别众食。

更主要的,我们不管吃什么都要供养三宝,先供养三宝才能吃。如果不供养三宝,作为居士来讲是有过失的,那是不对的。关于不别众食,很多的大德做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而且确实教化了很多人。咱们寺院的这个不别众食,大家知道了,就是这样。但是个别人还有,这个一定要加小心。有的人忍受不了了,多吃一点小食,这都不行。就包括一个水果,比别人多吃一口,多吃一个水果,我们心里都是不安的。所以说千万不要别众食,一定要和大家有难同当,这样有福才能同享。

这个主要是让我们减少分别心、去悟佛法、与众和合。并不是单纯地为了一个吃或不吃的问题,多吃或少吃的问题,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达到平等,成为平等心。因为平等才是佛法,我们就是不能和众生平等,所以成为众生。如果我们和所有的众生都平等了,我们就是现成的佛了,是不是?

因为我们不能悟实相,所以成为众生。《金刚经》讲得很明白,“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才是佛法。我们吃饭不别众食就是为了达到无四相,无四相就是因为有一个实相。什么是实相?就是平等相。因为有了平等相才能去掉四相,去掉四相才能见到平等相。所以你必须得有了“平等”这个概念,一点点去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才会真正达到那个实相。实相就是平等相。所以我们在这个上面应该特别注意,不要把这个法给浪费掉,不要轻视这个问题。这个是很关键的问题。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6)不分别食

这讲的是不别众食,还有不分别食。不分别就是吃饭时不挑三拣四,而且达到不想好,不想坏。比如说吃饭的时候,这个碗里有豆腐、有白菜,那你遇到什么就吃什么,就完事了。不是筷子夹到哪我就吃哪,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的筷子有时候自觉不自觉就奔那个豆腐去了,它有个习惯性。说:“我没想。”没想,你的习惯性也在那块。它是一个习惯性,走惯腿了。平时那个贪欲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所以不能随着它走。

怎么吃呢?就是从最近地方的开始吃,你从最边上开始,从靠近你这边开始,这里是豆腐我就吃豆腐,这里是白菜我就吃白菜,一点点渐次地往前推,推到哪算到哪。就算吃到最后一口,也不能让前面的菜被筷子碰过。没有,从来没有。就最后一块,也没有说我筷子曾经到过这个地方。我就吃眼前这一口菜,其它菜我不知道。

虽然在我碗里,但我心里没有这个菜,我就吃眼前这个菜,那眼睛都不往前瞅。这一碗菜,你打在前面的,前面有什么?我不知道。你别看在我钵里或是我碗里,那前面的菜我照样是不知道的。虽然我头一眼可能瞅到,但瞅后把它忘掉。忘掉了,我再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菜,只是低头瞅眼前那一口菜。

这一口菜还不允许分别好和坏。说豆腐好吃,那个白菜不好吃,还得控制这个念头,不让它分别;咸呀淡呀,也不让它分别;或是一会儿还有什么菜?这都不去想。把念头控制到这么个程度,这才算走上不分别的这个路程。所以这口菜得这么吃。

而且不光是这么样一点点渐次吃,如果遇到咸的你就吃咸的,遇到辣的你就吃辣的。头一口吃个辣的,想吃口咸的把这个辣冲淡冲淡,没想第二口又是个辣的。辣就辣到底吧,那也没办法,谁让赶上了呢,是不是?就得这样。拿起来什么就是什么。馒头也好、饼也好、饭也好,最上面的,最边上那个是什么,你就吃什么。如果这个菜或这个馒头,你咬了一口又放下,放下的时候正好往后放了,还没吃的那块饼搁前面了。那你应该怎么吃?那我就哪个最近吃哪个。你被咬过,我才不管你咬过没咬过呢,我只是不分别。就这么吃,我们才能慢慢地克服自己在饮食上的分别心。

好,今天就讲到这。

这个不别众食,看着是挺小,实际上是我们做人的一个起码的准则,同时也是一个佛弟子必须具备的品德。只有做到这个,我们才能与道相应,才能和合共住。比如说,我在普化寺的时候,有一天吃饭过斋,桌面上分点饼干,碎饼干,都像碎末似的,每个人都那样,都是不点。虽然是碎末子——当时一看,“哎呀,怎么分这碎饼干?”但是突然生起来一种特别的恭敬心,“人家特别的平等,就这碎末子都要和大家去共同的分!”给人一种特别的平等心,叫人这个道心哪,特别有信心。所以说,不别众食是我们人格的一个高尚的体现,也是一个佛子应该做的事情。

(7)不安逸食

不光要不别众食,还要不安逸食,也就是不放逸。有的人说,我也吃素,也没有单独跟别人不一样,而且我也次第地吃。但是呢,就是放逸吃。什么叫放逸吃呢?就在这里没完没了地吃,一点点在那品味,这个好呀、坏呀,在这里不断地咀嚼。这种吃法又有一种名称,叫“女人吃”。像没事似的在那坐着,一吃就好几个小时,就在那品那点味。太放逸了,那不行,不能放逸吃。应该抓紧吃,赶快吃。

但是也不能过速。过速就是像饿鬼一样,忙三火四的,这叫人笑话。如果过慢,那就成为女人吃法了。就像吃宴席,从早晨吃到晚上,那个不行。这两种都要放弃,要取不快不慢,而且不能放逸,不能拿这个食物左品右品,那就完了。

你只要是对食物过分地贪着,有分别心,你就对食物产生了贪欲。产生贪欲的时候,就是你心动的时候,就是轮回的时候。说:“我也没轮回呀,只是心动一动。”你知道什么是轮回吗?就那一念中,早已经轮回多少次了。我们不断地轮回,虽然这个身体在,但是我们的心不是畜生道,就是天道、人道,或是地狱道……就在不断地轮回中。所以说,哪一念都非常重要。

为什么哪一念都非常重要?就是当下这一念更重要,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把握哪个心呢?就是当下那个心。当下那个心就是我们真正脱离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你就赶紧处理这个吧,不能让它放逸。什么贪图味道啊、色泽呀,这都不行。说:“炒的这个菜啊,色不行啦,不浓!”或是,“怎么没有味精呀!”这都不行,这都非常的不如法。

好,今天先讲到这里。

不安逸食,就是不放逸。在饮食上,特别是在好坏上不分别,不挑好挑坏。就是在素食上,次第吃,你就是都做得非常好,也得注意不放逸食。心里常应该进行“五观”。比如五观中的“计功多少”,就是看看自己功德够不够吃这顿饭,应该想到,这点食物来之不易,这都是众生一口一口省下来的,从口里夺下来的,我们才能吃到。

特别是居士,更应该想到,这个食物和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不一样。你平时吃的是俗间的食物,这时候吃的是三宝的食物。三宝的食物来之非常不容易。虽然是同样的米,但它的质量不一样。我们今生能吃到这食物,全托三宝的福德因缘。我们在这里护持道场,才有这个因缘,所以要十分珍惜。每一粒米都是无价之宝,要十分的珍惜。

如果能这样地思维,我们吃这个饭的过失就要小,甚至还有功德,而且我们在这里很快地得到成就。因为我们用最大的恭敬心去饮食,一个是我们的心量能扩开,另外食也会变成法露。所以说,我们在饮食上不要放逸,要时时用在道上。你别把吃饭当成吃饭,吃饭就像过关一样,今天又得考验。要是不吃饭,身体不行,而且不能修道;如果你把吃饭看成吃饭,我们又失去了成道的机会,但不吃还不行。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努力地把自己的身心往道上会。这样的话,我们的饮食才能说得过去。这是一个。

(8)不过饱食

还有不过饱食。我们虽然是日中一食,但也得考虑,众生还有很多的苦难,也还有吃不饱的,我们应该舍一口食物给他。舍,你从哪舍?从你口里舍,不是拿常住的舍。说:“我吃得饱饱的,常住那里我再要一块,然后再舍众生。”这样的话,实际上你已经盗常住物了,盗常住东西,这就不好了。所以说,应该从自己口里舍。

这个舍,必须是你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了。虽然是一顿饭,但也不能过分。这个比较重要!特别是我们因为吃一顿饭,有时候就拼命吃,吃饱了还要硬吃。这样的话,对胃肠啊,消化都不好,同时也会起贪心。我们应适当,适当吃了以后,效果反而更好。

好,今天就讲到这。

不放逸,不贪。不贪的这个里面还有很多的说头。为什么在饮食上要这么下功夫?因为饮食控制住就是增加定力。如果你饮食控制不了,你就没有定力,就起心动念。所以说,这个提木叉戒是非常重要的,它叫我们随时都增加定力。人们最难控制的就是饮食,而且不能很快地做到。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对这个饮食一定要十分注意。

这个依教奉行就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也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一个法门。依教奉行,不管我们有多大的嗔恨心,它都能制伏住。有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嗔恨心起来了,如果能够依教奉行,马上就把境界转了,马上就能转。哪怕你嗔恨心起来了,你当时念一句“依教奉行”,虽然是没有马上下去,但是也能把你的行为转化为善业,就一点点把这个嗔恨心降伏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依教奉行的重要。了生死,你不可离开依教奉行,另外,整个佛法也都是依教奉行。所以说,依教奉行不光贯穿在饮食上,在其它的方面也都是始终贯穿的。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9)平等食

这些天讲了饮食,饮食完没完事呢?没有完事。特别是这个不放逸食和不分别食,很重要。虽然他们稍有点差别,但都是一个目的,都是不起贪心。

比如说,过去行脚的时候,刚从山西下来。乞到的地瓜,有刚煮好的,还有陈旧的,有两种。那时候我和性空师父找了一个小树林,就开始用斋。这时候就来了一个什么呢?来了一个就是世俗上叫“小傻子”的,他看你吃地瓜,他也要。在这种情况下,有新鲜地瓜,那时候每个人的身体都比较凉,都喜欢吃点新鲜的。如果在有外人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吃这个饮食?我们没有分别,就是拿到哪个地方就吃哪个地方。一共分成三份,性空一份,他一份,我一份,一块一块地分。一块地瓜甚至掰成三份,或是一人一块地瓜,就这么分。起先吃的是新鲜地瓜,吃完了新鲜地瓜,吃旧地瓜,这个“小傻子”不吃,你给他也不要,扭头就走了。就是这样。

如果我们稍稍不注意,心眼稍稍有点不正,你一看来外人了,“得了,先把旧地瓜拿来吃吧。”这就坏了。所以说,在这个饮食上要处处加小心,不小心就堕落下去了。那种做法就和畜生没有什么两样了。畜生才是自私自利呢,是不是?作为一个人来讲,得堂堂正正,你不管他是傻子也好,外来的也好,来和你一起吃饭,你就算吃到口里,也得想法把口里那饭给吐出来给他。只要是没咽下去,在嗓子眼呢,你就得想法把那个饭给吐出来,去分给他吃,你这才能叫个人,否则的话,不能算一个真正的人。

说时容易,做的时候就难了,不加小心我们就堕落下去了。比如说,一点吃的来到现前的时候,有好有坏,我们能不能把好的布施出去,把坏的留给自己。比如说斋堂吃水果了,这一盆里有好有坏。我吃不了这些水果,当我们要剩下的时候,是剩好的还是剩坏的?“哎呀,行,先把这个好的吃了吧,我把喜欢吃的先吃了,不好的留着吧,反正我也不吃。”我们可能就要犯这样的过失。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正确的处理方式,一种就是把坏的吃掉,把好的留给常住,以后吃;再一种处理方式就是:我吃到哪算到哪,不分别吃。我从开始就一点点吃,不挑食,到最后的时候还是不挑,剩什么是什么,剩好就是好的,剩坏的就是坏的,那才行。

在这个饮食上,我们很多时候都打了败仗。吃一吃饭,就打了败仗。你别看是日中一食,就这个时候,我们有时候也常打败仗。你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吃每一口饭,是不是那么如法?是不是不分别吃?是不是能够想到大众,始终无我,没有自私,而且坚定不移地、毫不犹豫地去做?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昨天讲到这个饮食,就是平等食。对一切众生要有平等心、慈悲心,能够难布施能布施。就哪怕这口饭已经咽到嗓子眼,如果有众生需要,你就是抠也得把它抠出来,要吐给众生。得有这么个决心才行。

比如说剩一口饭,如果你吃了你就能活,如果其它众生吃了,他也能活,不吃这口饭就可能死,那你选择什么呢?我就选择这条死的道路,让众生去活。如果这个众生是人,我可以让他活。如果是个小蚂蚁,或是牛、马,这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让它活,还是我死?在这个问题上我也选择死。

你有这种心,你才能平等地去与众生同甘共苦。如果为一口饮食,在生死面前你都要争夺的话,你肯定做不到那种平等。你做的所谓的平等也是假平等,也是在有的情况下的所谓平等。有还用你平等吗,是不是?就是在没有的情况下,我们要平等,用生命去换这种平等,这是难行能行。所以说,在饮食上我们不能打败仗。

另外,我们在饮食上不光要这么行,还要忍食,也叫欢喜食,也叫忍辱食。饭菜的好和坏,我们都要忍,不分别,要忍下来。好也罢,坏也罢,得难吃能吃。

我曾经就遇到过,在山西乞食的时候,乞的是苞米。孩子拿着苞米吃,都是新煮的苞米。等到布施的苞米是什么呢?是上面已经咬下一部分了,已经是以前吃过的,可能是孩子吃完了剩下的,扔那儿了,拿这个苞米布施给我们。它要是没有对比啊,这还好说一些。这有对比,那孩子吃的是新苞米,给我们的是旧苞米、吃过的苞米,怎么办?我们也是欢喜地接受。没有去生气或是不平,没有这个,还是欢喜地接受。

这样的事情特别地多。特别是走到辽宁的时候,可能是在绥中。我们去乞食,这家娘俩非常欢喜。她说:“我没有饭菜。”要给我钱,我们不要。她说:“你等一会儿。”就上小卖店买点食物。买的食物是蛋糕,我们又不能食。这个年龄大的女施主非常头疼,说:“我也没有东西呀!”这个小孩子在炕上就蹦高,说:“这怎么办,这怎么办?”她非常想供养僧人。后来我就说:“你家有什么算什么。”她说:“我就有一碗稀粥,可能是早晨剩的。”我说:“那也行。”就端出来,一看是什么稀粥啊?比刷锅水还稀。那米粒——恐怕就没有米粒,就像刷锅水,就沉淀的那么一点东西。后来一看没办法,从那舀了一勺、两勺的,倒钵里了。那孩子欢喜得在炕上直蹦。

通过这个,就是说我们要难吃能吃,难忍能忍。等到过斋,就洗钵的这个水里都有一股泔水味。要是在世间,别说世间,就是乞食去吃,那都得忍着吃,就这么大的味。但是心里非常的高兴,能给众生种福田。唯独遗憾的就是,没有这一碗都倒钵里去,要是这一碗都倒钵里就好了,是吧?只是捞一点干的,就算过去了,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干的。

就是说,乞食的时候,好坏你都要忍着,而且还要生欢喜心。乞食的时候不能起分别心,乞完食,吃的时候还不能起分别心,这个饮食就得这么去做。

在饮食的时候,如果你提前一分别,这个饮食已经变样了。说不可能吧?我们现在是有食物吃,所以感觉不出来,乞食的时候就感觉出来了。如果你今天起心动念,又想吃这个,又想吃那个,今天你想吃的恐怕一样也没有,或是有也出差。本来是很正常应该得到的,你反而得到别的东西,质量往往是很差的,甚至没有。

如果你不分别,今天早上连想都不想。我也不想今天吃什么东西,也不贪这个味道。当你乞食的时候,乞到的食物都是你平时喜欢的食物,正需要的食物。通过这个,从法界上就可以看出来因果,以及你不分别的好处和功德。你不分别,人天马上就供养你;如果你一分别,人天就不供养你。我们平时在寺院吃饭也是一样啊,虽然是有,但是你如果一分别,这食物马上就不清净,可能就变成毒药;如果你不分别,这个食物可能就变成甘露。这个食物现前了,由于我们没有慧眼,观察不到。所以佛说以法为食,以禅悦为食。这才是真正的食物。你这一关过不了,怎么能得到法呀,是不是?而且吃饭这一关必须得忍受,不能有丝毫方便。

好,今天就讲到这。

这几天主要讲控制舌根。这个舌根不好控制,但是还必须控制。为什么必须控制?因为我们的生死——虽然是有个大的生死,但是大的生死没有离开念念生死,只有控制念念生死,你才能控制大的生死,这样你就抓住根本了。如果你说:“我就光想法控制大生死。”你不在念念下功夫,你就上了个当。只有念念控制生死,你在大的生死上才能做主。

为什么我们要控制舌根?因为我们的舌根导致我们不断地念念生死,不断地起心动念,不断地分别。你一分别好坏,它必然有生死。它的生死一旦形成了,我们就有了分段生死。所以我们在修行中就在这个念念上下功夫。

有的人说:“师父,你看咱们道场修行很普通,很简单。主要抓这些小事,为什么不抓大事?”没说不抓大事,关键是在小事上要抓。我们连一个习气毛病都改不过来,你想一想,我们在别的地方怎么修?你脚都放不正,怎么能把这个道走下去,是不是?你必须把这个脚放正了,路得选好了,你有了力量,你再往前走。大事、小事本来就是一个事。是你硬认为有个大事,有个小事,在我看来,每个事情都是大事。有的人就不认识这个,认为外面的轰轰烈烈是大事。你不知道,最难的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念念去做,这个最不好做,它需要极大的忍受力才能做到。

特别是忍受力,我们众生主要就是在饮食这一关,那是很难突破的。财色名食睡,它排在第四位,实际上排在哪儿呢?排在最重要一部分,因为我们不吃饭肯定不行。这个舌根,不光是吃饭,而且说话都在用这个舌根,说好说坏都是用舌根。就因为用舌根,我们才有生死。所以禅宗大德往往都不让你讲话,你一讲,说好说坏,拿起东西就打你。实际上不是打你这个人,也不是打你那个话说得不对,他是让你当下就把舌根收回来,你就悟道,就完事了。就这么点事,是不是?

在饮食上讲了这么多注意的地方,但是还不够详细,还有很多的细节。就是一口饭、一口汤的吃法,都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同时也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品德。我们发了愿,说“我要度众生。有一个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我要替众生受苦”,但是吃起饭来,你从来不想着给众生留一点什么。你说你替众生受苦,在哪受呀,是不是?眼前的都不做,说:“我以后看到哪个众生饿了的时候,我把我的东西给他。”你能做到吗?根本就做不到。这些事情都得从平时一点点地做,就算我们平时一点点做到了,还不见得在生死面前能够真正地做到。就是那么难。你说我们舍,到时候这口饭,你吃了就活,他吃他活,你若不吃你死,你在生死的选择上,能不能毫不犹豫地去做?等你在犹豫的时候,对方可能死掉了,这个因缘就错过去了。如果我们想到时候能做主,能够满我们的愿,能行菩萨道,你必须先得在小事上做起,在每一口饭上做起,要清净。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

.
(10)日中一食

在饮食上,佛为什么要这么控制呢?就因为它确实对我们的生死起了十分大的作用。如果饮食做好了,我们修行中就走完了一半的路程。现在有很多的地方在饮食上做得不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呢?因为他做不到,给了很多的开缘,被生死所扭转,他不知道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在中国佛教里能保持过午不食的就很少,何况日中一食,那就更少了。整个中国都不知道这条戒,平时都是非时食、过午食。过时间去吃饭是非法的,几乎都不知道了。这是我们佛教最可悲的一件事情,所以大家在这方面一定要提高警惕。

好,今天就讲到这。

饮食这个戒是非常重要的,昨天讲了日中一食。在中国,就过午不食都很少,日中一食就更少了。很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不非时食”这个戒了,不知道,他认为吃三顿饭是天经地义的。这已经是违犯了佛制,这个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今天能够日中一食,这个很殊胜、很难得。

这个戒,佛在《阿含经》里讲得很明确,如果有人毁犯过午不食戒、日中一食,就是谤佛。另外再强调一下,这个戒没有开缘。有的人说有方便。没有方便,没有开缘,这是一条死戒,也是终身戒,这条戒一直持到你死为止。提木叉戒是终身戒,持到死为止。这条戒没有开缘,什么我可以方便方便啦,或这个方便,那个方便,这里没有。所以说,如果在这里再说方便的人,那他就是不懂这条戒。

顺便跟大家说一下这个,以后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条戒不是那么容易持的,现在我们众生的业力特别重。如果他不持这条戒,他就没有这条戒律的正知正见。他不持日中一食,他不可能得知日中一食的好处,也不知道坚持这种戒有多大的功德,他不知道,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

人往往随着自己的习性、自己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一切事物。如果他不持这个戒,说出的话我们就要加小心。要是不小心,你就被他转了。“有很多方便呐!哎呀,这个地方是不是太执着了?”所以要非常加小心。

比如说,优婆离尊者是持戒第一,他就因为执身持戒最后得到心地的圆通。就是把戒持到极点的时候,坚决不犯的时候,以生命换这条戒,最后得到心地的圆通。《楞严经》里讲得很明白,是不是?执身得圆通本来就是一种法门。有念佛得圆通的,执身得圆通的,观水得圆通的……二十五圆通么,其中持戒得圆通的就是优婆离尊者。所以在戒上,你就得这么持。

这点大家一定要加小心,你不这么持,你不会得到佛的加持,也不可能转变你根深蒂固的习性。所以说,持戒必须要有一个勇于舍命要戒的这种决心,你才能把这个戒护持起来。像一个沙弥到医院扎针,那个女护士要给他扎。“你说什么我也不扎。”他说:“我宁可不扎,我死都不用你。”才十四岁就这么严格持戒。“我不用你,宁可死也不用你扎”,就这决心。最后没办法,感动得男大夫下来给他扎。以后每次去了,什么废话都没有,到了的时候女护士就退了,男大夫就在那等着,去给他扎,什么事都没有。所以说,事情的圆满在于我们持戒的决心和正知正见。

好,今天到这。

今天还继续讲怎么样来持戒修行,来依教奉行。昨天讲了,宁舍生命来护持戒律才是我们修行应该走的一条道路。只有敢于舍生命,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持戒。如果做不到这点,我们就可能被境界所转。所以说,持戒必须有敢于舍生命、舍一切来护持这个戒律的决心,这样你才能把这个戒律守下去。另外,我们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过去我刚开始信佛的时候也是这样。因为帮助过别人,过年时有人来感谢我,给我送礼。我那时候写上“不收礼,不送礼!”我那时候还是俗人,但是人家不相信,非要给我送。送来以后,说了很多应该送的理由。后来我就说:“你要是不拿走,这些礼物我就给你扔掉。”后来他一看我决心非常大,就拿走了。过了一段时间又看到我,谈起这件事情,他说:“你那回如果真收了礼,我真从心里瞧不起你了。”你看多么可怕!所以说,我们如果没有原则,我们就上当了。一个是违犯自己的诺言,另外也叫人家确实从心里瞧不起。

通过这个我们知道,事物的本质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想要看到它的真实性,就要做到彻底清净为止。为什么要这么样去做?因为只有严格地持戒,你才会产生真正的定力。只有产生了真正的定力,才会有“戒定真香”。所以说,我们在修行中一定要严格地持戒。严持戒律,它会产生定力,才会产生真正清净的香味。所以说,我们的舌根必须摄住。

这些日子讲的全是舌根的问题,舌根就应该通过严格地持戒控制。只有控制住舌根,我们才会品尝到禅定、守戒的那种清净的味道。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守住戒律的心即保持定力,这和外面的食物,它俩本是一个心。它俩不是两个心,而是一个心,都是你自己分别所造成的。如果你能够严持戒律,而且不去分别,一切都会随着你所做的这些善功德而得到改变。

所以说,我们平时老上当,一看到外境就认为有外境存在,不知道这个外境也是我们自心的显现。所以我们就随着外境转,于是就有六道的轮回。如果你把这关把住了,一根收回,六根也就收回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上了脱生死。我们的“智慧”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只有依教奉行才会真正的与佛法相应。想与佛法相应,必须有坚定的信念,敢于走绝路,正所谓“绝路逢生”。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学会依教奉行。

好,今天就讲到这。

每天早晨跟大家简单地讲几句,主要是讲怎样都摄六根。已经讲了关于舌根的问题。这个舌根是我们造业的一个工具。由于造业,我们才会生出舌根。所以说,我们不光在饮食上要严格地控制,特别是有一些后来的居士,还不知道这些日子讲的关于舌根的问题。佛为了控制这个舌根,让人很快地入道,所以佛制戒规定了日中一食。因为佛只吃午食,天人吃早食,畜生吃下午食,饿鬼吃晚食。所以佛规定了佛弟子只吃午食。只有只吃午食才能成为佛的弟子,所以我们都得严格地控制。

佛又在经上讲了,凡是毁犯过午不食、日中一食者即是谤佛。

现在在中国来讲,很多的地方已经不进行正常的午食和日中一食了。他们不知道这是犯戒,而且也不知道这是在谤佛法,反而有很多的理由,强调了各种的方便。佛在这条戒上没有方便,没有方便可开,各种理由都是错误的。大家来到这个道场,今天就特别地重复一下这句话,让大家能够体会这个日中一食的重要,也避免我们以后造口业。有很多的人因为不懂得过午不食和日中一食,而造了很多的口业。因为我们的习性每天都是三顿饭、四顿饭的,所以他不知道这已经是不对了,已经种下了恶因。

这个口业,不光是饮食,同时还有很多的语言也是由于口造的。特别是有的不懂戒装懂,不明装明,诽谤正法,造成了很多的恶因,这就叫“祸从口出”。所以说,我们应该好好学戒律,应该劝化那些不懂得戒的人要多学一些戒律,这样才能明白什么是正法,避免造下恶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好,今天就讲到这。

这个舌根,再一个就是不要造口业。我们如果不断地称赞别人、赞叹别人,不断地说一些如法语,这样的话,同样也可以收回自己的舌根。因为善业可以摄心,通过善业能制止恶业。我们往往就是因为放纵舌根,最后造了很多的口业。一个是背后说别人;另外呢,心口不一,所以导致了这个舌根造业。而且很多的原因——严格来讲就是心不平,心不平就通过舌根来表现。舌根表现心不平以后,我们就有了生死的流转。所以这个也必须得注意。

一定要学会怎样摄住舌根。就是非法语绝不讲,世间话不谈,每句话都在道上。特别是修道人,这个一定要注意。因为摄住这个舌根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如果有几天不说话,就会憋得非常难受。包括正常的说话也是这样,都是不应该的。所以大家如果有机会、有因缘可以止语一段时期就知道了,止语以后,这个心里感受是非常好的。久而久之就会少造了很多的口业。关于这个舌根还有很多方面,就不一一讲了。大家都知道,我们不能依教奉行,就是因为放纵舌根的缘故。昨天就有人么,你告诉他错了,他还要讲几句,说我没错,所以这个舌根不老实.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