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莲师法相的介绍及意义(图文)

莲师法相的介绍及意义(图文)




法王冠-

在世法上表莲师为当时西藏的国王,爱民如子,堪为君主人王,故能着此王冠。以出世法而言则表莲师为集十方三世三宝三根本于身的无上法王,更是代表十方三世诸佛教化众生的密宗教主,能赐予一切众生世间法、出世间法的毕竟安乐解脱。



眼神-

莲师怒目直视的眼神,是为调伏一切刚强难伏的魔外众生而示现的忿怒相,但内心极具圆满的智慧与慈悲。了义来说,莲师的睁眼直视,更象征了修行者皆应由「内观直视」那众生原来本具、无造作的心性而证得佛果。大部份的显教佛像均是慈眉善目的,这是为了接引有善根的众生,但对于恶性阐提的大力妖魔恶鬼,密宗的本尊常现忿怒像以度化降伏之,此尊莲师是寂静、忿怒悉皆圆具之相。



莲师同时身着白、红、蓝法服、国王服与袈裟服-

莲师身具「国王」与「法王」的身份,表莲师于显密教法得圆满总持而任运自在,更表世出世法不二、轮回涅盘不二、明空不二、空乐不二、悲智不二、空悲不二,一切相对性、绝对性法性缘起现象的圆融整合与圆满具足。「法服」乃表莲师善能以法自服,更能以法服人的胜义,五种法服表莲师身、口、意、功德、事业吉祥圆满成就,具足五部如来之最上心要与成就,具足四部瑜伽(作、修、瑜伽、无上瑜伽)及三种密续(父续、母续、无二续)的命根与成就,具足五根、五力转五蕴、五毒为五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法界体性智)而成就五身(法身、报身、化身、大乐智慧身、法界体性身)的境界。



蓄发及蓄胡-

表修持密法行者若如法精进,不分出家、在家俱可成就而证得无上佛果,莲师所示现的无二分身大成就者中,有很多都是示现在家相的行者。



莲师右手持「九钴杵」-

一般的莲师像右手是以期克印(密宗手印的一种,是为降魔印),持「五钴杵」,表莲师具足「五佛五智」,能转五毒为五智。而这尊莲师像的右手则以期克印持「九钴杵」,此乃因藏密红教的判教将显密教法判为九乘次第,「九钴杵」表莲师是九乘次第的圆满成就者,及传承法教的持有者。同时「九钴杵」亦表莲师对「四生九有」一律度化与调伏的慈悲心与行愿力的圆满具足。



帽羚-

由于莲师在西藏一度身兼国王与法王,莲师法冠上的帽羚(帽顶之羽毛)在世间法上乃表国王独具的威权,教化臣民,一归仁王统治。在出世法上则表「一真法界中的法性一味」、「一佛乘」、「一即一切」、「与密宗本初原始佛-普贤王如来无二无别」之义。



帽羚下的「半五钴杵」-

表莲师是传承自密宗本初佛普贤王如来,及其以下五方五佛的传承持有者及预戴者。(五方五佛为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闪如来、西方阿弥陀如来、南方宝生如来、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密宗重视「传承」的程度,由此可知。



莲师的坐姿—

呈国王像游戏姿,表莲师已彻证一切轮回、涅盘法性的本质而游戏三界,其解脱自在、任运度生悉皆究竟圆满。密教中的三密相应,指行者以修持本尊的咒语、印契及观想本尊相而速证悉地;咒语种子字者,语密(VAGGUHYA)也,印契者,身密(KAYACUHYA)也;观想本尊相好、法器及身庄严者,意密(MANOGUHYA)也。又咒字(AKSARA)有「声」与「菩提心」之别,印契(MUDRA)有「有形」与「无形」之别,本尊形相(RUPAKA)有「清净」与「非清净」之别。声为菩提心之名词文字,菩提心者,声字之实体,悉为诸法实相所含摄之另名异相。有形印契者,为本尊所结之手印或所持法器之三昧耶形貌相状;无形印契者,为诸尊及真言行者之本誓念愿,有形与无形印契皆是以具体与抽象方式诠释出诸法实相面貌的一体两面及本尊的特色与特质。清净者指无相之形像;非清净者,有相之形像是也。

行者由是修行纯熟精进,入于本尊究竟三昧-寂然无相,本尊与行者自身,合为不二一体-入于实相无相三昧,「入我我入」-证入法性不可思议解脱门,斯乃究竟。密法以有相入无相,空有圆融双超,不坏真俗二谛,所谓「本尊」,不了义说乃指诸尊;了义说,则指「人人本具之尊贵自性」。有相而不着相,有形而不着形,必乃内观自性,悟入诸法实相,斯乃密乘正义。而诸尊相好庄严身相,除诸尊为累劫熏修万德所聚之殊胜果报,及为有缘众生所示现之幻相外,无非以此摄受、导引众生悟入法性实相之门,其善巧方便无非源自诸佛菩萨本尊内证的无尽大悲心及本誓愿力。由不了义法而悟解了义法,

方能一探诸尊本怀,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者正是如此。

今观此莲华生大士殊胜庄严妙好相,已然说尽一切妙谛法,有缘者若以无相之心观有相之形,内观自心其如如不动体性者,斯乃诸尊所赞叹之正观也。愿诸众生早证菩提,圆满成佛。



注:九乘次第判显密教法为:

  (一)、外: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二)、内:作密(事续)、行密(行续)、瑜伽密(相应续)

  (三)、密(无上续):玛哈瑜伽(生起次第)、阿努瑜伽(圆满次第)、阿底瑜伽(大手印、大圆满)。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9-15 16:01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莲师的嘱托

奇胜哉!

莲师说:我的西藏地方显密一切教法所有的要诀,从印度文翻译成藏文,同时,闻,思,修之外教法也一并得以弘扬开来。也把这些教法,分别藏在各地的大小圣地中,并预言指示了未来的取藏师,留下语意的精华。

本意在:让后世弟子能够好好的持守三论戒律,明了轮回的本然之苦,不要浪费人身,好好的行善,祈请上师三宝,无误的取舍善恶,念诵精华六字明咒及莲师心咒,不分昼夜的祈请我,我一定会来。自心不造作,自然放下,则光明悟界中必可见我,三身的果报,此地获得。任何人,祈请我,如取得牟尼宝一般,此世、来世、中阴时,我必来救护,不要怀疑,不起二心,生起信心,清净心及无分别心,好好的供养佛的身、语、意,努力放生,月初,初十,月底,二十五,好好的做荟供及供灯、布施。关爱他人胜过自己,以菩提心来好好保护及救度六道有情。



未来际108个伏藏师会来,各地会有一个伏藏师,也会有一个仪轨法集的取藏圣地,各地也会有一个功德主,一个成就者,一个比丘阿阇黎,和一个调服神鬼的大力瑜伽。这些都是我的化身,未来的有情,好好的升起信心!


莲师金言
莲花生大士说:「措嘉,妳是否有听过妳的袓先去世?看见妳的同辈及邻居死亡?留意到妳的亲戚,无论老少,多已逝去?见过死尸被抬到坟场?如此,那怎么可能死亡不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呢?如果我们对此仍无动于衷的话,解脱将遥遥无期!


        一切善法功德之源是将“无常”谨记在心,所以切勿须臾忘却死亡的恐惧!所有知见中,无常观是最殊胜的,所以切勿远离它!相信事务是恒常不变的态度是万恶之源,弃舍此见吧!除非妳将无常观深植内心,否则恶业的累积将如山般高。说得清楚些:普通人不追求解脱;有地位的人执着于夸大的自尊且为之所欺;修行者回到世俗的行业;法师陷入世间八法;襌修者缺乏虔诚与精进心而追求此世的利益。这些都是忘却无常的缘故。


        无常若深植自心,菩提道的功德将累积如山高。所以切勿俗务缠身,远离无义营求,坚毅求道,勿贪俗务,不执五蕴为我。了悟散乱即阎王,悦境是陷阱。切勿须臾远离戒慎恐惧之心。视现世俗务为仇敌,依止具德上师,远离恶友,离群索居。勿怠惰修持!请坚守誓句,心与法合!


        若能如是,本尊将赐予成就,护法将给予加持,诸佛将予你授记,你即将很快地证悟--这就是把无常谨在心的果报。所有三世诸佛、佛子及持明圣众之所以能解脱轮回,都是将无常深植内心的缘故呀!」

《无垢白莲花莲师全集》中记载 ——乌金la ma 翻译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2011-9-14 00:09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邬金之莲华生大师,为化身现成人身,乃为卡珍公主磋嘉妈所请问:大师,请慈悲授以一切佛法之基本,断生死之法门,小因而得大效,易行无苦之方便。

化身大师曰:磋嘉,皈依为一切佛法之基本,三宝为一切佛法之支柱。皈依乃其支分及断生死之法。

磋嘉妈白言:皈依之精要为何?其义何在?又可作何分?

大师答云:皈依之精要为以佛、法、僧为师,道与道伴,并誓言其为所得之果。故皈依为誓句或接受,何以此种接受,名为皈依?此名为皈依以接受佛、法、僧为支柱、皈处及令离苦障大怖畏之护持、及拯救者故。此为皈依之精要。

皈依之本义为求免于下三道之恐怖及离外道认五蕴中有我之邪见。

其分齐为三:外皈依、内皈依及密皈依。

外皈依

磋嘉妈白言:至乎外皈依,欲皈依之因若何?皈依境为何?谁乃皈依者?皈依之法又如何?皈依时又应报何种态度?

莲师答曰:若皈依之因为怖轮回苦,信三宝为皈处。复次,以三宝为皈依之境,与皈依之守怙,以此三者,生起欲皈依之念。总之,皆以畏死而作皈依者。

甚多人不知已虚度半生,并无刹那想及来生者。此等无皈依。

若人无死,或明知可再得人身,则不必皈依矣。然死后与转生,于下道有极苦恼者。

皈依又为何?当皈依三宝。谁能了生死?为遍知佛陀,方离诸垢,并圆满一切功德,以此故,唯其教法与继承其教之僧伽,方能自化断生死之轮。以此乃唯一可皈处,当皈依此等。

总之,众多人以真正圆满觉悟者之教法不外预知者之言,而于困厄时,只知皈向神祗,此等人得皈依,为甚难者。

何等人得皈依者?若人于三宝具志向,诚信并念其功德,此等当具如下心态:

轮回既无始末,当下远离之!

外道神祗等,非为皈处!

唯遍知佛陀,为真皈处!

此为得殊胜皈依之道。

皈依之时,空言无益,此如空泛之喃喃自语,自亦不知何往者。

皈依时之态度如何?当以身、语、意,尊重而作皈依,当以三念作皈依,畏下道与轮回,信三宝加持,并以坚信与大悲。

以此生完美,来生亦完美者,于仍筹划修法时已死,故此为不足。

于此,当知皈依之轨。

当以何态度行皈依?当以对众生负责,并欲利之而作皈依。当以此态度行皈依,若只离轮回,求涅磐果,则无法达真正与圆满之觉悟。

为令众生离轮回苦故,作皈依直至我与三界一切有情,得无上觉!

总之,一切所求均为边见所求。未离边见执着之皈依为不足够者。

磋嘉妈再白大师言:外皈依锻炼共分几种?

大师答曰:一受皈依,当善巧修八法,以免誓句退转。

磋嘉妈白言:何为此八法?

大师答曰:首为以下之不共法:皈依佛竟,不礼拜其它神祗;皈依法竟,勿害众生;皈依僧竟,勿与外道往来,此为三不共法。

再欲详述者:首先,皈依佛竟,“不礼拜其它神祗”之意为对世间神如大天、韦纽天、温婆等礼拜,即坏皈依戒,若皈依是等神,即毁皈依戒。

次者,皈依法竟,“勿害众生”者,若杀即肯定毁皈依戒,若以嗔心打众生,奴役之,穿鼻,囚之于棚,拔其毛发与羊毛等即坏之。

其三,皈依僧竟,“勿与外道往来”者,若常与断常二见者交往,则戒已坏,若见与行与之同,则戒已毁。

总之,一切法皆纳于皈依中。邪见者不知此。

现为五共锻炼。

一、 修法之初,以大量好饮食作广供陈。于十四日向宝贵者献供,并恳请莅临。此等供有四:顶礼供、物供、赞颂供、法供。

首、顶礼供者,直立合掌,想诸佛与菩萨功德,并观想顶礼时,触其具轮之足。

次为物供:献以如花等物,而非为他人所有者,又或观想供,又或自身等。以具韵赞颂。

法供养者,乃愿根与功德,生自悲空无分之菩提心,乃为众生得觉悟者。

莲师云:三宝实无有微尘,需一杯之水,或尊敬者。供养乃为得诸佛之普照者也。

供好饮食者,作三最好美食之供堆,诵嗡、阿、吽三遍。由此观想供品成甘露海,随观本尊以无数三宝围绕,而献以甘露供,并请其纳受,若无法如是作者,则献任一供养,并诵言:“至宝者,请纳受!”

若无任何供物,每日至少供水,若不如是作者,皈依戒将退。

三宝实不用此等物供,食物多玛乃于不知不觉间积累资粮也。

第二锻炼:乃宁弃身命,或所宝,亦不弃至尊之三宝。

至乎宁舍身命,不弃皈依者:纵有人威胁取眼、斩足、耳、鼻及手等,宁让为之,而不舍三宝。

至乎宁舍本命不弃皈依者:纵有人威胁以杀,当让其为之而不舍三宝。

至乎宁舍所宝而不弃皈依者:纵人允以整个世界,充满宝石,而须放弃皈依者,不应离弃皈依。

第三种锻炼:为无论何事发生,或病或辛苦、或安乐、欢喜或愁苦,均应陈设曼达与五种供三宝。皈依并作召请:

“大师,大金刚持,一切佛菩萨,祈请垂听!惟愿病苦,与一切恶魔及黑业所驱者皆不生。祈愿安乐,吉祥与贤善。”

除此,亦宜以朗声诵经,讽诵,及供食子积资粮,以此等为皈依之基本故。若无助者,勿生邪见,念三宝无加持力,法为虚假等。当思维当黑业尽时,当感舒畅!勿作占卜或巫术等,当只作皈依。

四、 往何方,当忆念诸佛菩萨,并作皈依,假若明日将往东而行,今日当陈设曼达,并作供养该方向之诸佛菩萨。

又如何作召请?当于出发时作召请如下:

“大师,金刚持,一切佛菩萨,敬请垂听!祈请寂息人非人所生障碍并令诸事吉祥,自出发之时

至达目的地。”

若不于出发前一日作,即可于出发之时行之。

若于出发后离家园十或七步内,忘作皈依,其戒已坏。

一日心投入皈依,即无能被蒙蔽者。

五、 当思维皈依功德,并数数修习。皈依三宝后以之为愿望之所,并仰之作依怙。守三宝为唯一皈处,并作召请。祈请三宝求加持。

思维所表三宝者,无论塑像、雕像、画像、塔或经卷为法身,于礼拜,供养或召请时突然了悟法身自性,为可能也。纵此不生,礼拜供养三宝能结一缘,来世可成一佛之弟子。

莲师云:无论任何生起,如觉者之功德与喜乐,当思为上师三宝之加持,何种难题与苦恼生起,思为自恶业。此等断一切黑业者。总之,若不信赖三宝,而生邪见:如三宝无加持力等,有难离最下地狱之可能也。

磋嘉妈白大师言:皈依有何功德?

大师答言:皈依具八功德。

一、与佛弟子聚:皈依已,即名佛弟子。若不皈依,则不入佛弟子之列,纵自以为圣人、大行人或活佛。

二、成一切戒:如别解脱等之器。反之,若失皈依戒,以之为基之他戒亦毁。

若欲还净,还净皈依戒足矣。意即于三宝前供养并作皈依即足矣。

受一切戒前亦当作皈依:由一日戒到密咒戒均如是。故受皈依又名为令成一切戒适合器之因。

三、皈依三宝灭断过往生中积聚之一切业障:意即受共皈依时,障即消减,受不共皈依已,障将完全断除。

再者,当皈依之真感受生起,业障即完全灭断;而只诵之,障即消减。

更且,于一切时,行住坐卧,作皈依,业障即完全灭断,若经常皈依,障即消灭。

四、能具大功德:世间功德如长寿、健康、光彩、尊贵、财富等于皈依后即得。皈依后亦有无能胜证悟出世间之果。

五、能免人非人之袭击及免此生各障难:更谓真实皈依生起,此生不受人为障碍,亦不为非人如龙及恶鬼所害。

六、一切所愿成就:若皈依之真实感受生起,无能不成就所愿者。要之,若深信皈处,得一切所愿望,犹如召唤如意宝珠。

七、不堕下道、恶处或邪途。下道者为地狱、饿鬼、畜牲。恶处为生无佛法之边地。邪途指非佛法之见,若欲免入此者,皈依即可矣。

八、最后为疾速得圆满正觉。更何待说他利益耶?

如云于密咒之大乘教法中,能于即身及生得悟,故当断只须间歇作皈依之邪见,当日夜不断作皈依,即必疾速得圆满正觉。

莲师言:若精勤作皈依,不用修甚多法,能达觉悟之果为不疑。

磋嘉妈再白大师言:皈依之正行如何?

大师言:皈依之正行如下。首以热望思维:

愿安住一切众生于圆满觉中,以此故。当积集资粮,净障与清除阻碍。以此故,直至觉悟即时作皈依。

随以不散乱诵三遍:

一切人中之最胜,十方一切诸佛,我与无边诸有情,直至菩提永皈依。

一切无执之最胜,十方一切诸法,我与无边诸有情,直至菩提永皈依。

一切聚集之最胜,十方不退圣僧,我与无边诸有情,直至菩提永皈依。

此后,以无散乱尽力诵:

我皈依佛。

我皈依法。

我皈依僧。

再召请三遍:

三宝,祈护离此生诸怖畏。祈护离下道之怖畏。祈护免入邪途!

圆满时再诵:

功德之根,以此愿为众生利乐故得佛位!

当如是作。

磋嘉妈白化身莲师云:受皈依戒之法又如何?

大师言:当顶礼绕行具戒上师,供献鲜花并白言:

大师慈鉴。十方诸佛菩萨鉴。于此直至无上正觉,我、某甲,皈依人中之最尊,亿万圆满法身佛陀。

皈依离执之最胜,大乘之教法。

聚集之最胜,不退转圣菩萨之僧众

于诵三遍后即得戒。顶礼散花。如上修习,精勤作皈依。

此如外皈依之受与其修法。

磋嘉妈白大师言:皈依后如何得保护?

大师言:凡正确修习,如上皈依,必为三宝所护,以此故,若惧堕于邪途,欲与正道,必能过之者也,亦必能于此生之怖畏得依怙。

若皈依之功德生起,即不满足之停止,功德即续增长。当以心中生起之功德积聚资粮及消除诸障,若此精勤得生起,更多之功德即生。

根器不趋向生起空性,或自生本尊坛城之功德者,仍可以皈依积集资粮与除障。

或质疑,如皈依并得保护,若如是者,乃谓诸佛现前,并带领众生者欤?答为诸佛无能以其手带领众生出轮回。若能者,诸佛以其大悲与方便,早已无余解脱一切众生矣。

或再问,何谓得保护耶?答谓各各以其修法得保护。

若皈依于自生起,即不用修他法,无法不为三宝所护佑者。犹如具最胜保镖,即必无惧者也。

如是莲师向磋嘉妈解脱外皈依之法。



内 皈 依

化身大师莲华生为卡珍公主磋嘉妈所问谓:内皈依之对象为何品器之人受皈依?以何法受皈依?其态度当如何、时限又如何?于何处境受皈依?作用与功德又如何?

大师答曰:皈依之境者,当皈依上师、本尊,与空行。

皈依者当为入密咒道之门者。

皈依之法乃以身、语、意至诚。

其心态当为以上师为佛,纵失身命不舍本尊,并不断向空行作供养。

时限者,自灌顶时,发菩提心,直至成就金刚持位。

处境为虔信密咒道。

作用或功德者,为转成密咒根器,以得不共加持。

磋嘉妈白大师:至乎内皈依,当修习何法? 大师答言:此中有八种锻炼。有为三不共修持。

一、 皈依上师已,于彼勿起恶心或欲谤之。

二、 皈依本尊已,勿断对彼之观想,与念诵。

三、 皈依空行已,勿断经常之供养。

五种共修持如下:

一、任何饮食先取加持为甘露,供与观于顶上之上师。供与观于心轮之本尊并脐轮之空行。当作如此啖食之锻炼。

二、无论所往何方,召请上师、本尊、空行。观想上师于顶上,观想自成本尊并观想空行护法为护佑。此为行之锻炼。

三、纵失命或肢,当锻炼成以上师如心之珍贵,本尊如眼之珍贵,而空行如身之珍贵。

四、 无论任何事故,或病、苦与自在,喜与愁,当锻炼召请上师,供养本尊,贡献

食物及食子与空行,除此,勿作占卜或巫术等。

五、常忆念上师,本尊与空行功德,数数作皈依。皈依上师已,障即除。皈依本尊已,成就大手印身(英译者按:指本尊如虹身。汉译者按:即大印身)。皈依空行已,得诸成就。

磋嘉妈白莲师言:内皈依有何功德?

莲师答曰:皈依上师,不为世智所缚,无明与愚痴之障即除。见与觉之积集圆满,并得当下之觉悟。

皈依本尊,离日常觉识,自生智资粮积集,得大手印成就。

皈依空行,离恶魔之障,饿鬼困穷之障清除,得积集离执之资粮,并离染者,得成就报身之大乐。

磋嘉妈白莲师言:内皈依之正行为何?

大师答曰:首当热切求无能胜之觉。次观上师、本尊与空行坐于面前虚空中莲花日月座上,并诵三遍:

上师,传承之根本,

本尊,成就之本源,

空行,加持之与者,

皈依此三根本。

及后,无散乱专注上师,本尊与空行,重复诵:

皈依上师、本尊与空行。

再召请如下:

一切上师、本尊与空行,请颁赐身、语、意加持。

请颁赐灌顶!请赐共不共悉地!请慈悲眷顾我,汝具信之子。

嗣后将上师溶入顶上,本尊溶入心轮,空行溶入脐轮。

磋嘉妈白莲师言:内皈依之法为何?

大师答曰:首次受戒之仪轨如下。必先受灌顶,灌顶时即同时受戒,若不灌顶而欲受戒,先顶礼绕行上师,献之以花,并白言:

上师垂听,本尊之聚集,坛城圣众,空行与随侍,请垂听,自即时至得无上大手印持明位,我某甲皈依传承之根本,一切超然之诸上师。

皈依成就之本源,一切本尊之聚集。

皈依胜加持之颁与者,一切空行众。

诵此三次,皈依即成。

此为皈依之仪轨,吾已解说内皈依之法。



密 皈 依

卡珍公主磋嘉妈白大师言:至乎密皈依,皈依之对象为何?何种人得受皈依?以何法受皈依?其态度当如何?时限又如何?于何处境受皈依?作用与功德又如何?

大师答曰:皈依境者,当皈依见、修与行。

受皈依者为最上根人欲得觉者。

其法为以见、修、行、果作皈依。意即以决定见就、具境界之修与一味之行作皈依。

至乎心态,离染之见即不求成佛不弃轮回。离实执之修为不堕边见而离言表者,离取舍之行为不堕任何界限。

皈依时限,为直至觉悟。

皈依之处境,为不欲再投生。

皈依之作用,为于此生达圆满证悟。

磋嘉妈白言:关乎密皈依,当作何种修持?

莲师答云:首为三不共锻炼:

一、具觉悟之见:当修习使具别无他处可得佛果之决定见,以一切众生与佛同体故。当修习得空有无分之决定,以悟诸相与心无二而得。

二、具境界之修:心勿外求,勿内求,锻炼其任运,自在与放下。

三、至平行之于无散乱之境界之得锻炼。行住坐卧中观修之境不可得。勿于须臾有散乱。

以下为七共修法:

一、 纵胜悟自心为佛,亦无弃上师。

二、 纵知诸相为心,亦勿中断功德根本。

三、 纵无畏地狱,亦避最细之过。

四、 纵不求觉悟,勿谤教法。

五、 纵得无上悉地,勿自负或自夸。

六、 纵知人我无二,勿断众生之大悲。

七、 纵知轮涅无二,亦于僻处而修。

磋嘉妈白化身大师言:至乎密皈依,其如何作守护,并有何功德?

莲师答言:皈依见已,护无入断常二见,邪见与执着得清除,光明法性之积集圆满,身语意不断之悉地得成就。

皈依修已,见亦护持修。染着与习气之障得除,得集无二之资粮,决定与本来解脱之悉地得成就。

皈依行已,护持不入邪见或断见。伪善与愚痴之障清除,造次亦无执之积集圆满,转一切觉受成悟之悉地得成就。

磋嘉妈白莲师言:密皈依之正行如何?

大师答言:见,自然放下,应离执与免边见。

修当离实执,及定见。其为不可言表。

意即心勿向外求,勿专注于内,主于自然而离实执。

无散乱于行住坐卧,住于不断之境界中。

满足,振奋,空灵,大乐或光明等均为短暂之觉受,切莫视为神异。

若心掉举、受障、昏沉,以此等觉受作修习,一切显现,如上者,勿以之为过患。

磋嘉妈白言:受密皈依戒之法为何?

大师答言:顶礼绕行上师,献之以花。弟子当跏坐,以大悲受利自他之菩萨戒。纵凝望天际勿动其目,安住觉性——活泼、醒觉、明朗及遍满——勿执于能所,此即为决定之见,具境界之修,胜利之行!当于此直指。思维如前。

此为密皈依之讲授。

化身大师莲华生云:此为吾以外、内、密教法,上下诸见,密与显摄集为外、内、密皈依唯一根本之口授。

此为密皈依之讲授。

化身大师莲华生云:此为吾以外、内、密教法,上下诸见,密于显摄集为外、内、密皈依唯一根本之口授。

若能如上而行,即可转法为修,转修为道,而道熟为果,卡珍公主,当信解之。

于此以皈依为道之修,讲授圆满。

三昧耶,密、密、密。

  

                   选自《空行教授》——莲师口授,卡珍公主移喜磋嘉佛母记录,十二世纪岩取者杨奴宁玛俄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