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契入如来境界的秘诀

契入如来境界的秘诀


在六道里面,六道是个梦,「觉后空空无大千」。我们现在在六道里观察,梦中,像作梦,观察梦中境界一样,醒过来全没有了,一场空。六道醒过来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醒过来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都是动的,为什么?妄心,妄心是动的,一真法界是真心,真心是不动的,现象不一样。这桩事情也是大乘教上常讲,「唯证方知」。怎么证法?没有别的,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交互,这是我二十六岁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我向他老人家请教,契入如来境界的秘诀,他就跟我讲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明白了;放下是什么?放下是做到了。你明白一点做到一点,做到一点又明白一点,又明白一点又做到一点,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我感谢老师,头一天就把这个秘诀告诉我,我学了六十年了,一点都没错,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明白了。

  你看《华严经》五十一个阶级,连最后是五十二个,首先你得放下第一层,你才能升到第二层;到第二层才明白了,还有第三层,我再放下第二层,我就到第三层;第三层发现上面还有一层,我再放下又上去一层。一面放下,一面看破,达到最高峰,上面没有了,那是妙觉位,妙觉位上面没有了。如果你不肯放下,那你叫寸步难行,你没有办法提升一寸。你要想往上提升,那你就得真放下,不放下,永远是原地踏步。经教学得再多、学得再好,古人所谓,你讲得天花乱坠,你著作等身,你还是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为什么?没放下。六道放下,你才能到四圣法界,到声闻,声闻放下你才能证缘觉,缘觉放下你才能证得菩萨,菩萨放下你才能证得佛果,佛果放下你才能超越十法界,证得法身。一直到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实报土也不见了,常寂光现前。

佛在经中用比喻来告诉我们,最小的物质现象,凡是物质现象它有四种特性,只要是物质现象一定有这四种现象,这四种特性叫四大,佛用地、水、火、风来比喻。地,就是它是一个物质,再小它是个物质,那就叫地大,它确实有。水大是什么?水大它带的有湿度,我们现在讲湿度。火大是温度。它有湿度,它有温度。用现在科学来讲,水大是阴电,火大是阳电,就是它带电体,本身它带电,有阴电、有阳电。风大是什么意思?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个要知道,自性是不动的,现象是动的,物质现象是动的,所以它有风大的性质。精神现象也是动的,自然现象还是动的。凡是动的都不是真的,都是属於刹那生灭的。生灭的速度我们无法觉察出来,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我们怎么会知道?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诸佛实报庄严土,只有常寂光才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第四十五,定中供佛愿。定中供佛,不失定意,同於《德遵普贤品》中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正是普贤大士甚深境界」。……

  不失定意,这一句比什么都重要。不失定意,我们用粗显的话来解释,不受内外境界的干扰,内是念头,外面是色声香味,这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五欲,贪瞋痴慢,财色名食睡,不受这干扰,这叫不失定意。不失定意是真正修行人,我们修行不能成就就是什么?我们可以说是,不但讲不失,不失讲得太好听了,根本就没有定意,所谓心浮气躁,这没有定意。心浮气躁怎么能成就?妄念纷飞,这是我们的烦恼根,必须要修定才能把这个根找回来。要知道妄念纷飞心浮气躁是自性里头完全没有的,这东西从哪来的?这东西从意识里头来的,也就是我们常讲八识五十一心所里头来的,相宗讲得很有道理。

  修行人一定要懂得转识成智,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教导我们舍识用根,根是什么?根就是定意,识就是不定。识是动的,根性是静的,与静的相应,对了,与动相应,错了,为什么?定是自性本定,自性本无动摇、本不生灭,它一动就生万法,就能生万法。所以万法是动的,万法根本的因就是动,动就生万法;不动,万法就没有了。

……

  我们今天初学,初学这个话怎么讲法?不受外境干扰,这是不失定意的最初方便,我们今天在这个境界里要学这一点。要真的想学,好,对自己的道业非常有帮助。要知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万物都是我们修行的增上缘,顺境善缘,我们在这里修学很快乐,可是你要高度的警觉,你不要被这些乐迷住了。如果对这个境界起贪恋的心,这里好,你的定意就失掉。如果是在逆境恶缘,你会很讨厌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人不好,都是冤亲债主、都找麻烦的,你会起怨恨心,你希望赶快离开这个地方,你也被境界所转了,也就是说你定意没有了。哪能像菩萨什么境界他都觉得很好,没有一样不好,住天堂,天堂不错,住地狱,地狱也不错,能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叫不失定意。我们今天怎样?我们一定要忍,六波罗蜜里头忍辱波罗蜜,我们要忍受,顺境善缘要忍受,不起贪恋,这是功夫,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对了。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不受一点干扰,真功夫。逆境恶缘不起瞋恚,心还是清净平等觉。

「望西师谓住定供佛:约常途者,初地以上」。这就平常讲,他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现在理明白了,事没有契入,为什么没有契入?我们没有把烦恼习气放下。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我们没放下,知道了,放不下。知道了为什么还放不下?这桩事情,我在年轻初学佛的时候,也不算年轻,二十六岁,我是二十六岁才接触到佛教,我也喜欢问,就用这个问题问章嘉大师,我知道了,为什么还做不到?章嘉大师告诉我,你没有知道,你知道就做到了。我说:经上讲的我都懂得了。「你没知道」,他就这么肯定这句话,说我没知道。这个知不容易,所以他老人家告诉我,佛法如果就哲学的观点来看,知难行易,他这句话提醒了我。我们今天的知是从经本上,是听老师教学讲解里面得到的,这个知那就是孔子所说的「记问之学」,你听得多、记得多,你会问,人家给你解答,你明白了,是这种知,这记问之学,底下一句「不足以为人师也」,不能做一般人的表率。这个知要怎样算是真知?唯证方知,你要自己亲证,那你这个知是真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亲证而知,不是我们见闻之知,不是这个。所以我们也联想到见闻之知应该是现在所讲的知识,亲证之知应该算是智慧,智慧跟知识有差别。知识通过证实、证明了,这是智慧;如果没有通过亲证,这不是智慧。

  我记得倓虚老法师讲了个故事,修无师往生,地点是在黑龙江哈尔滨极乐寺。民国初年,倓虚法师东北人,出家之后亲近谛闲老和尚,那是当代的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老和尚。他跟东北有缘,所以老师就劝导他应当到东北把佛教兴旺起来,他确实不负老师的愿望,在东北建了有十多个寺庙;极乐寺是他建的,长春般若寺也是他建的。倓虚法师他是第一任的方丈,寺庙建好之后,他就开戒传戒,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传戒道场才有人,要不然道场没有人,这一传戒很多人都留下来。那个时候他是方丈,定西法师是当家师,监院。有一天来了一个,开戒需要人帮忙,所以他召请,有人发心,出家人发心在道场做义工。有一个修无师他来了,老和尚问他:你能做什么?他愿意照顾生病的人。戒坛那个时候传戒三个月,时间很长,伤风感冒这些是很常见的事情,他在照顾这些生病的人,定西法师就把他收留下来。

  住了不久,大概是十几二十天的样子,他就向倓虚老法师(那是方丈和尚)告假。倓老很有修养,没有追问,点头同意他。定西法师就沉不住气,责备他,你这个人怎么这点定功都没有,戒期还没有圆满,你怎么半途而废?你到这个地方是发心照顾病人,你怎么可以现在就走?他就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听到这句话就感觉,真的吗?真的。几时走?不出十天。没看出来!修无法师是做泥水匠出身的,是个苦行人,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就念一句阿弥陀佛,经都不会念,出家之后在常住都是做苦工,出家的身分在寺庙做苦工,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干,全是干粗重之活。一句佛号不间断,他真念成功了,念到预知时至,知道什么时候要走。这两位法师就对他很尊重,这真不容易。

  他向老和尚请求给他准备两百斤劈材准备火化,常住都替他准备了,到第二天他又来了,找老和尚,老和尚:什么事情?他告诉老和尚:我明天就走。这就赶紧给他准备他所要的。到第二天,他向老和尚请求派几个人给他助念送他往生,这桩事情谁都欢喜,所以有很多人自动就愿意送往生,送他。他搭了一个小篷,在这里面坐在床上,大家念佛送他,念佛的人就跟他说:修无师,你能到极乐世界去,过去往生的人预知时至,总是留几首偈子、做几首诗给我们做纪念。修无师说:我是个苦恼的苦命人,没念过书也不认识字,我就会念佛,我也不会做偈子、我也不会做诗,不过我有一句老实话,可以给你们做纪念。你说什么话?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这么一句话,念佛就走了。

这一句里面提到一桩事情,定慧相即,真俗相照。提到这桩事情,这是功夫,我们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上。有定有慧,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就是下一句所讲的真俗相照,真中有俗,俗中有真,真俗不二。什么是真?什么是俗?同是一桩事情,著相就是俗,离相就是真,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著相了,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俗。如果离相呢?离相就是真,离相就是不著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是真,真俗不二,为什么?即相离相,就对了,即俗即真,真在哪里?真就在俗当中,俗在真中,真俗不二。定中有慧,慧中有定,慧是什么?慧是觉。定不是死定,活活泼泼,这是性定。死定叫无想定,无想定修成生无想天,堕落了,住无想天的时间很长,定功不失你就不会出定,在定中里面一切都终止,虽然不作恶业,你也不修善,你停在那个地方,那是错误的。所以定里有慧,这叫禅定。禅这个字是印度话,禅那,翻成中国意思叫静虑,静就是定,虑就是有觉,定中有觉,这就是定慧相即,它才有用处。慧能起用处,定能不能起?定能。

  诸佛菩萨,我们用这个例子,讲经教学、托钵、游化,你在这个现象里面你就看到定慧相即、真俗相照,真照俗,俗也照真。从肉体表现的俗,但是你看他表现的,他表现出定慧,用心不散乱、用心离烦恼,他没有忧虑、他没有牵挂、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他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定,他样样事情做得很圆满。世尊当年在世,开悟之后住世四十九年,天天讲经教学是慧,如如不动,说法教学,定中有慧,慧中有定。学佛要想有成就,这两句做不到不可能有成就,怎么个修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要有定,有定就有慧,自己没有定就没有慧,定生慧,没有定他生烦恼,有定决定不生烦恼,差别就在这个地方。

  我学佛这么多年,第一个给我看到的印象,也是我第一个见的出家人,章嘉大师,你们看到他照片,那个照片大概六十多岁照的,我亲近他老人家就是这个样子,就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动作非常缓慢,说话也慢吞吞的,亲近他老人家,跟他在一起,坐上两个钟点就好像在入定。言语很少,说话非常有力,一个字的废话都没有,这样一位老人!我亲近他的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五岁,那一年我二十六岁。所以以后在经典里面看到,经上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龙象,龙没见过,象见过,你看那个大象是不是像在定中?走路也四平八稳,慢慢的,动作也是慢慢的。所以佛常常用它来做比喻,我们的举止动态要像大象一样。现在人恰恰相违背,现在人像猴子一样,动作非常快、非常敏捷,显得心浮气躁,大象确实像在定中。我们真正把佛的经教里面讲的这些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经典里面的教诲我们都能够落实在生活上,叫真俗相照,真得受用,幸福美满。


「又曰: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能解脱生死,故须名清净解脱三昧。」一切三昧当中,三昧也是梵语,印度话,也可以翻,这些都叫做尊重不翻。三翻作正,昧翻作受,三昧是什么?是正常的享受,也翻作正定。换句话说,正常的享受是定,是清净心。喜怒哀乐都不正常,为什么?心动了。诸佛如来,像阿罗汉就得正受,他在一切境界里不动心了,不会受到外境的干扰,这叫正受,梵语称之为三昧。念佛三昧能除一切烦恼,我们今天念佛烦恼除不掉,为什么?功夫不够,这句佛号没念熟,功效没有把它念出来。怎样是功效念出来的样子?烦恼念掉了,就是念佛三昧的样子。譬如顺境、善缘,人生欢喜心,欢喜也是情绪,也是你动了妄念,你被境界转了,一句阿弥陀佛把这种欢喜心压住,恢复正常。遇到逆境、遇到恶缘,瞋恚心生起来,怨恨心生起来,这都是不正常。儒家用礼来节制,情绪可以发作,不要太过分,这里头有分寸的,别超过,儒不出六道轮回用这个可以。佛要超越六道,超越六道这东西不行,一定要把它除得干干净净。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大!外面境界接触了,里面七情五欲起来,立刻用这句佛号压下去,这就功夫。这是把你的精神专注在佛号上,你就不会受外面境界干扰,这叫功夫,这叫真念佛。

  念到什么程度?念到外面境界接触也不干扰,不念佛也不干扰,心也是平静的。这是什么?这就叫念佛三昧你得到了。不念佛也是这样的,念佛也是这样的,统统不受外境干扰,要练习。《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习就是要在生活上练习,要练这个功夫。我们虽然学不知道习,也就说在日常生活上,这句佛号没用上,还是让我们情绪不断的发作,每天依旧生活在七情五欲的世间,这是什么世间?这是轮回的世间。每天七情五欲往外面透,这个心叫轮回心,轮回心所造一切业,都是轮回业,念佛也是轮回业,念佛是轮回里面的善业,来生得福报,不能断烦恼,不能解脱,这不能不知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以修行,我们实在讲只有在学佛,没有修行。修是修正、修理,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业的行为。我们天天学佛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我们所学的没有对上,两回事情,它不是一回事情,这就是什么?学而不习,学而不修。《论语》上讲的习,跟我们佛门讲修是一个意思,我们天天在学没有修,我们这些烦恼习气没把它修正过来,这时候功夫不得力,谈不上功夫,没有功夫,没有用功哪来的功夫?

  学了真干那就叫功夫,譬如你真干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真的用这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住,才压住怎么样?它又起来,好像总是压不住,这是你在做了。不是压不住,你的功夫还不得力,烦恼习气的力量比你念佛的力量大,你压不过它。你要努力认真去干,天天干,时时刻刻提起来马上就干。三年五载大概在念佛一个小时当中,还有三、五个妄念,功夫慢慢得力了。念上个五年、六年,进念佛堂念一支香一个半钟点,一个妄念没有,那叫功夫得力,还不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不念佛的时候,日常生活当中外面所有境界,你看到都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三昧,三昧成就往生就成就。得念佛三昧的人随时走,阿弥陀佛随时来接引你,你念头只一想佛来接引我,佛就来了。不要怕,十万亿佛国土的距离,我们这念头才起,佛已经知道了。佛为什么来接你?因为你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一无所念,他就来了。我们今天求佛,求佛来接引,佛为什么不来?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牵挂,很多没放下的。佛要是真来了,我们还不想去,那佛也不好意思,所以佛不来,你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他就真来;你是假的,他不来,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所以念佛三昧真的能除一切烦恼。

  这句话你如果真能记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或者讲情绪发作的时候,这一句佛号能把它伏住。密宗里三密相应,效果就更大,我们虽然是专修念佛法门,但是也可以用它这种方法来帮助我们,就是念佛加上观想。观想什么?《金刚经》上两句话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境界现前,你立刻提起这两句,你就恢复正常,就不再情绪化。记住,时时刻刻要提醒,在在处处要提醒,不能提醒你就迷了,你就跟著境界转。跟著境界转,就叫用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得了轮回?要想出轮回,我们只造西方世界的净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净业。这个世界六根对著六尘是染业,让我们的六根统统对著阿弥陀佛,才能够远离这些染污,不再著相,万缘放下了,我们才真正去得了。真干的人,人家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三年五载就成就了。成就之后你还没有往生,佛还没来接引你,你自己心里想去,他还没有来接引你,那肯定佛给你任务。佛的光明、智慧、愿力加持你,这个世界上肯定有很多跟你有缘的人,你去接引他们、去帮助他们,多带一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这么个任务。绝对不是叫你在这个世界有什么享受,没有这个意思。五欲六尘稍稍有一点贪恋,你就堕落了,你就去不了,这不能不知道的。纵然三昧成就住在这个世间,那就是菩萨再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随喜里头学妙用,「随缘妙用,威仪有则」,给一切初学人做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种善根,这个住世就有意义了。所以念佛,能除烦恼,能解脱生死。


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很好,我一心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什么都不求,这个心就叫无上菩提心。一句佛号念到底,万缘放下。古时候例子很多,几年成功了?三年,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你看《净土圣贤录》,你看《往生传》,三年成就的有多少人!
  
早年我在台湾讲经,有一位法师,德融法师,年龄跟我差不多,他曾经来问过我,《净土圣贤录》跟《往生传》里面讲的事情真的吗?我说当然是真的,古人跟今人不一样,不打妄语,所传的是事实真相。他说念佛三年都往生了,刚刚好念三年寿命就到了吗?问我这么一个问题。我回答他,我说不可能,没有那么巧,哪有刚刚只有三年寿命到了,这讲不通。一个、两个,偶然碰上,那么多,几乎三分之一以上,这不可能。那是什么原因?三年功夫成就了,自己的寿命不要,求佛来接引,佛一定来接引,这才能讲得通。我讲这些话,前几年深圳一个年轻人听到了,他发心做个实验,放下万缘,一心念阿弥陀佛,念三年看是不是能够自在往生。他闭关,向小莉居士护关,黄忠昌居士,真的念了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他就往生了。他不是没有寿命,不要了。了不起,给我们做实验、给我们做证明,虽有寿命,不要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随时都能往生。现代人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做了证明,走的时候瑞相稀有,留下的舍利,向小莉在道场花园里面,给他建一个小的舍利塔。这个事情不是假的,那就是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他成功了。我们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成功?贪生怕死。如果我们建一个道场,设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不中断,外面挂个招牌,三年决定往生,你看看,恐怕一个人都不会来。一看到这个,三年就要死了,他敢来吗?贪生怕死,所以你不能成就,你的烦恼习气很重,自己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文,「须夜摩天有香,名净藏性,若烧一丸,熏彼天众,莫不云集彼天王所,恭敬听闻王所说法」。这是欲界第三层天须夜摩天,也简单称夜摩天,他也有香,这个香烧一丸,天众闻到了,云集天王讲经说法的处所。所以香,用它来集众,忉利天主也用香来集众,不同的香有不同的气味,用它来集合不同类的族群,作用很大。从经上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声闻缘觉经常不断的应化在娑婆世界,六道里面很明显,众生有感,这个香就是感,我们供佛、礼佛的时候都烧香,香有感。香气能够薰多远?如果要是依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他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周遍法界。周遍法界是讲波动的现象,燃香是不是波动现象?是的,音声也是波动现象。乃至於花开花谢,是不是波动现象?只要是物质现象都是波动现象。这连现在量子力学家都告诉我们,所有一切现象全是波动形成的,现相不一样,它是频率不相同。频率慢的就变成固体;频率稍微快一点,就变成细软,我们身上的皮肤,这频率慢一点的,花草树木;频度更快的就变成气体;再快一点就变成光波、电磁波,频率不相同。还要加上念头,起心动念,念头有染净不同、有善恶不同,所以外面境界出生无尽。这些典籍我们都念过,而且我们都在一起做过分享,对於感应这桩事情我们深信不疑。念头才动,它周遍法界,从因果上来讲,你能不害怕吗?你动一个恶念,遍法界虚空界全都知道了;你动一个善念,也是遍法界虚空界都知道了。我们人能有恶念吗?恶念所感的,三途苦报;善念所感的,人天福报,都出不了六道

我们无论做多大努力,全心全力去做,做成功了,要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依然不起妄念,这就正确的。如果你说我做了这桩好事,你看我救了多少人,你只要有这念头一生,功德就没有了,这个要知道。为什么功德没有?功德能生清净心,功德能开智慧,你有居功这个念头,还有我做了好事这些念头,这是妄念,这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一个小时的祷告把妄念都放下,是用的真心祷告,可是一小时之后,祷告完了,妄念又起来,你保不住。在佛法里面这叫修福,你修福与功德不相干,功德跟福德的差别就在此地。功德,做再多的好事,三轮体空,也就是做再多的好事,若无其事;福德呢?福德,你会有这些事情、有这桩事情,那是福德。所以福德容易修,功德难!功德要不著相才行,才是功德,著了相就是福德。这是最简单的一个说法,大家容易理解。著相修福,离相修功德

普贤菩萨的德无与伦比,为什么?他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这是他的德。我们凡夫有分别,他没有分别,他从因地看到果地,你是佛,每个人都是佛,看一切动物、看蚊虫蚂蚁,乃至於看树木花草、看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他自己不能成佛吗?哪有这个道理!他自己就成佛了。所以我们要问,我们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山河大地、蚊虫蚂蚁都是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不成佛,你看不到;你成佛,你才看到。这什么意思?从相上看到性,性是佛,性是能生能现,相是所生所现,性是佛,所现的这些相怎么不是佛?现一切有情众生是佛,现无情众生还是佛,现山河大地还是佛,现虚空法界也是佛。佛永远没离开,佛是我们的自性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