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人之迷惘

学人之迷惘




学佛之人,常常会发生如下情况:

第一、已知佛法理论精辟圆满,常读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却只作学术性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践。更有甚者曲解“本来是佛,不属修证”的说法,认为修行证果不必要,因此终日闲散,任情放逸,自以为随缘自在,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却无有抵抗和化除之法

第二、虽发心实践,却不明修持道理,仍处处执著,说物就著于物,说心就执于我,甚至必求最高无上的法与德高望重的师,彷佛只有如此,才能从速解脱烦恼;可在日常生活中,贪嗔痴等习气发露之时,却随它奔腾流浪。他们心存依赖,一味向外寻求,从未抓住问题之重心。

第三、曾经沧海,备尝艰苦,故而发心认真学佛,愿求解脱,知见虽正,却又苦摸不着下手之处。虽诵经持咒,念佛打坐,但终觉得找不到一条出路,往往学佛数十年,烦恼依旧,求法无量,痛苦如昨!于是,自怨业障深重,以为终身无望,从此萎靡不振,退失初心。

第一种人是不知实践的重要,第二种人是不明实践的宗旨,第三种人是不详实践的方法。因此,求法虽多,而不懂如何实践,至于从实践而明悟心性更无从谈起。何故如此,乃因无亲教师正确指点。所谓“入宝山而空回”,此乃学人之迷惘。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1 佛的教学,讲善巧方便——教初学有教初学的方法,教老修有教老修行的方法,教证果有教证果人的教法,看到你功夫的层次不同,佛的教学方法就不一样。

2 善巧方便,是佛度众生、教化众生的手段。什么叫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要用现代的话讲,就是非常适合。对于事实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以最适当的方法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善巧方便。

3 善巧方便是高度的艺术,对人对事对物,你做得非常圆满,这就是高度艺术的境界。别人处理问题,特别是人事问题,做不圆满;你能够把它摆平,把它做得圆满,让大众对你心服口服,这是高度艺术。

4 这个艺术的根是什么?根是没有私心,一切为正法,一切为众生。所以我们在平常,总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人种一点西方极乐世界的种子。怎么种法?让他见到阿弥陀佛的像,让他听到阿弥陀佛的名。

5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对某一类的众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懂得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从哪里来的?从“看破、放下”里头得来的。你真的能看破放下,智慧就现前了。

6 如果没有智慧,你要用善巧方便,那麻烦就大了!佛门里面常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怎么回事情?如果慈悲方便不依义理,感情用事,那就是祸害,就是下流。

7 佛门里面又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又说明什么?这说明慈悲一定要依智慧。有真实智慧,就不会被外面的境界所转;没有智慧,滥用慈悲,那就天下大乱。

8 由此可见,教化众生,一定要有真实智慧,一定要懂得善巧方便!我们这个法门善巧方便,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境界?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妙,太妙了!所以诸位深深去体会,这个方法实实在在妙绝。

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愣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所现出来,一定是随着众生的心、众生的福报、众生的缘­,现的相。由此可知,佛菩萨现相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没起心动念,自自然然的感应。你的福报大,你看到的多,福报小的就看到的少,­不相同。连普陀山梵音洞裡面观音菩萨现相,每个人看都不一样。是不是观音菩萨喜欢这个人,现这个相给他?不是,观音菩萨没起心动­念。所看的相不同,完全是各人缘不一样,就是说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圣一法师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是刚刚开放还是没有开放,就在­那几年,他们三个法师去朝普陀山。在梵音洞门口拜观音菩萨,拜了半个多钟点,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看到了。回来的时候在路上­,三个人就问,你看见什么样子?结果三个人看见不一样。圣一法师看到是戴毘卢帽的,像地藏菩萨的相一样,全身是金色的,戴毘卢帽­。另外一个法师看到是白衣观音,女身,白衣观音。第三个法师看到的是比丘相,是出家人的相,男身。三个人,同时看到的,每个人看­的不一样,又没有看到三个,就看到一个。你看同样现身,各个人看不一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个理、事我们都要懂得,我们两个­人同时间拜佛,各人看到都不一样。


[ 本帖最后由 普见 于 **-1-25 14:43 编辑 ]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佛”字是“佛陀耶”的音译,中国人喜欢简单,把它的尾音省掉,只称一个“佛”。这个字是属于“尊重不翻”。在中国字汇里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字,智慧的“智”与这个意思接近,觉悟的“觉”与这个意思也接近,所以讲解的时候用“智”、用“觉”来解释。觉的意思有三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对凡夫来说,凡夫迷而不觉,佛是觉而不迷。“觉他”是对小乘人讲的,小乘人虽然自觉,他不帮助别人,不帮助别人是跟菩萨做个比较。阿罗汉、辟支佛,别人去求他,他看得顺眼,他就帮助你,看得不顺眼,他不帮助你。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有缘无缘,他跟你有缘,他乐意教你,没有缘他见也不愿意见你,这叫小乘人。不同于菩萨,菩萨是主动帮助人,你不找他,他来找你。所以菩萨有慈悲心,二乘人慈悲心少,菩萨慈悲心圆满。觉他,不同于二乘人。“觉行圆满”,觉是觉悟,行就是讲的修行。“觉”是说自觉,“行”就是帮助别人觉悟。菩萨自觉、觉他没有圆满,佛自觉、觉他都圆满了。

  怎么才叫“圆满”?如果说佛觉他圆满,我们现在都是众生,佛没有帮助我们,佛怎么能成佛?怎么叫圆满?诸位要晓得,他不是在度众生人数上说的,而是从心性上讲的。我们心性有三种障碍:第一、见思烦恼,自觉之人见思烦恼断掉,没有了。第二、尘沙烦恼,觉他能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没有了。第三、无明烦恼,如果自行化他,把无明烦恼也破尽,这就叫圆满。所以圆满是说这三种烦恼统统断尽。由此可知,如果不发愿度众生,你的尘沙烦恼不能断,无明烦恼就更不必谈了。所以阿罗汉成不了佛,菩萨天天帮助别人,实际上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自己不吃亏,是成就自己。要尽心尽力的帮助别人,才是圆圆满满的成就自己,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一定要认真去做。只想别人,不要想自己,自己自自然然有圆满的幸福。想到别人还想到自己,虽然有福,自己的福报不圆满,福里面还有烦恼。如果只想别人把自己忘掉了,享福里头没有烦恼,就叫真正圆满的幸福。这些我们要晓得,要认真去学习。佛三种觉圆满,三种障断尽了。

  “人天大师”,这是代表他在九法界都是以老师的地位,九界导师,特别说人天,我们现在是人的身分,天与我们最接近,人天大师。大师的“大”字,必须他是平等心,他教化众生心地清净平等,没有等差才可以称大师。喜欢我教他,那个不喜欢我就不教他,或者喜欢的我多教他,不喜欢的少教他,这就不能称为大师。大师一定是清净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才称为大师。所以称大师只有佛,佛称大师。为什么?佛的烦恼断尽了。菩萨不能称大师,菩萨无明没有断尽;换句话说,他对于众生多少还是有点差别,不像佛,佛对众生完全没有差别,所以菩萨称“大士”。有几种称呼,都是称菩萨的,我们常讲观世音,观音大士,没有称观音大师的。现在出家人居然称大师,观音菩萨见到他还要顶礼,这不象话,大错特错。要记住,我们称出家人称法师,如果称他大师这对他恭敬,错了,不是恭敬,那叫骂他。这是名过其实,不可以的。从前翻译经典的,都是真正证果的,有修有证也不过称“三藏法师”,通达三藏的称法师,没有称大师的。像智者大师,后世人尊敬他的,敬称的。当时在世没有这个称呼,天台宗的子孙尊称他的祖师叫大师,他的祖师如果知道了,一定喝斥他,一定骂他,这是不应该的。“人天大师”,这是佛。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