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接触:生活即道场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4)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谦卑是力量,而非无能

  为人谦卑绝非如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缺点。只有心理平衡的人,才会谦卑。谦卑可以帮助我们对当下发生的事情有清醒的认识。谦卑给我们力量,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实质。只有全力以赴,我们的注意力才会完全集中。
  谦卑和开放不同。谦卑是因,开放是果。如果不肯放下,我们的心智就无法开放。如何做到谦卑呢?和你所爱的人相处,信任他、尊敬他,在感到安全时,放下自我。不这样,就很难学习到谦卑,因为我们看不起别人,认为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找一个自己真正信任而对方也信任自己的人,和他发展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爱这个人,这个人也真正关心你。在长时间的交往中,学习做到谦卑。这也是我们和孩子之间应该有的纽带关系,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无法谦卑是因为人们陷入许多“枷锁”中,比如情感、物欲、态度、收入等。这些东西会蒙住心灵的眼睛,影响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变得鼠目寸光。只有谦卑的品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看到事情的本质。如果失去了谦卑的品格,就看不到全局,自傲会让我们的心沉浸在黑暗之中,难以见到光明。所以,如果和孩子相处时做到谦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知道该如何帮助他,而不是无意中伤害他。
  在和孩子建立这种新关系时,要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并将它表达出来,不要埋藏在心底。不要后悔曾做过这个,做过那个,这样会不断把过去拉回到眼前,可是又不能改变过去发生的事。谦卑就像是清洁内心世界,将那些“枷锁”一一打开,向孩子开放心灵。感受他们的感受,这对孩子非常有益,也会使他很高兴及愿意接受,不会拒绝。
  有时谦卑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都有很强的自我,所以要想向他人道歉常常难以启齿。但是不道歉就会产生隔阂。不论花多大工夫,要修复这种关系都很难。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了距离而不消除,非但无法改善,反而会让它恶化。
  问题的症结不在孩子,我们受的痛苦不在他人,而是自己造成的。承认了这点,就不会再去责怪他人。开始时,可能会在内心产生不安,但至少不会去责怪他人,或者一次次地失望了。
  我们先要自省,不再无辜地把责任推给别人,是自己造成了痛苦,不是别人的错。认识了这点,就可以重新开始认识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这一理念只对那些想为自己命运负责的人有作用。如果没有主动“自省”的品德,就无法自律,也无法自立。

  做一个有职业的妈妈

  有许多母亲都将孩子交给他人照顾,自己出门去工作。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妇女在工作的同时要养育孩子会有很大的压力。对此,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的工作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我们工作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工作中成熟,并对周围的事物保持敏锐的思维。在工作的地方,你可以做到这点。但是,在工作时你的心肠会被工作的压力磨得更硬、更冷,甚至变得麻木。你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误解你出门工作的本意。你的孩子没有命令你要买大房子、高级车、度假。他们没这么要求你,他们反而需要一个有人关心、支持的家庭环境。所以,你出门工作是出于其他的原因。一个人工作会让他与外界产生一种关系,透过工作,锻炼性格,得到自我完善。
  不是每个人都想有孩子,但孩子给予我们了解人际关系的机会。养育孩子会让我们保持警醒,学会关心。当一个好的商人或一个优秀员工,和做一个称职的家长完全不同。所以,如果你既要工作,又要做家长培养小孩子,就要仔细想想自己的这两个职责,考查自己做家长和做好员工的能力和技巧。

  将孩子送去日托怎么样?

  将小孩子送到别人那里去教育是有风险的,这会对小孩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同的人,行为也不一样,小孩子们因此会感到困惑。在幼儿园中,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这些家庭的环境和背景都不尽相同,幼儿园里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也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也许不会关心他。他们教给他的东西,有可能是你不想让孩子学的。可孩子因为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有些东西会让他们受益,有些则会让他们遭殃。
  如果你有孩子,最好就待在家里。你需要花时间和刚刚出生的孩子相处。有了孩子,你就成了一个“传道者”。我之所以用“传道者”这个词,是因为你要教导你的孩子,让他以最好的方式成长。这是你的一项新“事业”,你的一个目标。你用自己的观点和信仰制定目标,培养孩子。你会想怎么样带孩子,给他爱,照顾他。你要有责任感。这跟金钱和时间都没关系。你用的是你的智慧。同时,你的孩子也会让你改变许多,让你抛开很多烦恼,变得更纯。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你和孩子对双方来说,都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

  学习做一个更称职的家长——保持清醒的头脑

  怎么样才能学会做一个更称职的家长?
  首先,你可以向你的家长学习,向他们讨教,学习他们培养你成长的方法,当然在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进。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头脑始终很清醒。我们说“头脑清醒”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头脑清醒”,你总处于一种对当下的时时刻刻很明白的状态。清醒的头脑不需要思考就会明了当下发生的事情。这是一种智慧。它没有自我,你和他人是一个整体,你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融合在一起,你根本不用去想“周围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你完全知道发生了什么。你不用花工夫,全凭的是智慧。
  我们虽然都有遗传基因,会从祖先那里继承很多东西,但我们每个人仍然是不一样的,不仅模样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如果家里有四个孩子,你就会发现这四个孩子都不一样。如果你教他们同样的东西,他们的反应也不一样。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许多老师。我们的家庭环境启发我们的思想意识。学校和工作单位也同样如此。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断让我们变得更清醒,最终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大门。有些孩子需要这种帮助,而另一些孩子则会需要别的帮助。我们家里有家庭成员,饲养有宠物,生活中有朋友,工作中有同事。所有这一切都会帮助我们警醒,成长为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应该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启蒙人。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5)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孩子和痛苦


  作为家长,你可能会有这种感觉:“我努力当个好家长,我给了孩子们需要的一切,但他们仍然不高兴。他们怎么样才能高兴起来呢?”其实,你根本没弄明白你孩子需要什么。他的需要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孩子的欲望是无法用买来的东西满足的。他们想要的,不是“得到”,而是“给予”。你的孩子也许只想长大后当个农夫,他只想用这种方式来为世界做贡献。我们却不理解孩子的心理,会强行要求他放弃这个理想,当个律师,或者会计师。要特别小心,不能强迫孩子去做他不想做的事。他们需要做他们“自己”,而不是你想的他。只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时,孩子才会从中得到快乐。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的孩子快乐呢?孩子喜欢问各种问题,你却希望他们安静,别吵。家长往往不去听孩子说什么,而是命令孩子们去做什么。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却忽视了孩子的需求。我们给了孩子们所不需要的,他们当然得不到满足,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有朝一日,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为从没有人要听他是怎么想的,他也不再说真心话了。有朝一日,他放弃了,将他们的欲望和需求埋葬在心底。最终,他们开始追求错误的东西,因为他们忘记了正确的东西是什么,忘记了自己的需要。他们得到了新东西,但这些东西是不正当的,他们得不到满足,因为他们忘记了什么东西对他们才是重要的。
  你的孩子在学校里上学可能很难受。他不开心。你可以做什么呢?首先你不能陷入这种痛苦中。这并不是说你没有爱心,不关心他,而是说如果你也像你的孩子一样痛苦不开心,感到愤怒,心绪不好,你就无法去帮助他摆脱痛苦。如果你可以跳出来,不被你孩子的痛苦所困,你可以看到问题的所在。别把自己的情感掺加进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痛苦,但有痛苦并不等于说不能寻找到快乐。你要帮助别人,就要自己坚强。如果你心理很平衡,就不会和别人一起去痛苦,或者不会为了帮助他人而让自己先痛苦。如果你心理很平衡,你就不需要改变自己。所以要处理自己的不快,谦虚点,听听孩子说的话,这样才能找出孩子痛苦的根源。
  你真的可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吗?不一定。你能做得最好的,是预防那些问题发生在孩子身上。所以,你要心态平静,不能气哼哼的。如果你很关心孩子,不痛苦,你就不会触动他的痛苦情绪。让孩子做回他们自己,不要虚假做人。你要帮助他,理解他。


  纪  律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纪律是有帮助的。但是好的纪律并不是“我想让你学这些”或者“我想让你这么说”。让孩子失去自我的纪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能够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找到自我,变得内心平静,感觉有爱的纪律才是好的纪律。孩子需要纪律,但是不同的孩子身心发育的状态不同,有的孩子成熟些,有的不成熟,所以需要不同的纪律。你可能觉得有权力奖励或惩罚孩子,但是这都会招致憎恨。你应该看到孩子的潜质,并将这种潜质激发培养出来。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压力,有助于开发他的潜质。纪律可以激励我们达到目标,我们应该在这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教他们健康地成长。
  纪律应该建立在因上,而非果上。想要制止一种行为,就要从产生这种行为的动因上去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奏效。如果一个小孩子打别人,很有可能是他先挨过打。我们要注意观察各种迹象,不要对它们熟视无睹。这些迹象提醒我们去采取行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仅仅是解决表面现象上的问题,就会产生出其他的问题。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哥哥打了架,你不去追究为什么,那么有一天他就会在外面打架惹祸。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街头斗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杀人犯?是因为没有人注意事情初期出现的现象,没有采取适当的纪律约束他并及时解决问题。孩子如果偷东西,而你却没有去问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可能为以后出现更严重的后果埋下种子。长大后,他可能会去抢银行。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处罚,解决了表面现象,问题也不会从根上解决。


  和孩子们在一起

  随着孩子的长大,问题有所变化。有许多青少年喜欢性、毒品、烟酒。身体不健康,需求也会越来越多。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因为车多,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想,只是本能地做出反应。疏导是唯一的解决方法。这点在本书第七章会详细地讲到。孩子们的这种欲望是从“营养不良”产生的。我们要分析他的食谱,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然后给他正确的物质和精神食粮。思想受到玷污,就会走错路。如果身体不通畅,就需要毒品、需要垃圾食品,因为思想上依赖它们。我们会在以后专门讨论身心和食品的关系,但是消化并不单单指消化食品,污染也不仅仅是指身体。如果你伤害自己,就会吸引那些害人的人和你接近。如果内心不平衡,就不断会碰到敌人。孩子可能在伤害自己,试图摆脱这些,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好好去听他发自内心的呼唤。
  如果我们很纯净,就会觉得其他人不是什么“别人”,他们不是“朋友”、“敌人”,他们就是你,你就是他们。我们都是有内在联系、相互关联的。有清净心的人明白这一点,可以开发智慧。智慧不是别人教授给你的,智慧是从一个可以明心见性的心里来的,它让你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种头脑源自我们原生的家庭。谁净化了你?是原生家庭。它是我们的学校、医院、心灵辅导中心。它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先从原生家庭得到安全感,然后将整个世界扩展成自己的家庭。如果我们不在原生的家庭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可能空来世界一趟,除非我们不断地向朋友、同事学习,寻求答案,开启智能。
  青少年时期,生活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如果在这个阶段受过很多磨难,就会不断地遇到麻烦——会掩饰自己的感情、压抑内心的需要,也不愿向他人敞开心扉。有朝一日,这种压抑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再也忍受不了出问题。一个孩子不断地把自己的痛苦、不幸、需求压制在心灵里,就像不断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这个垃圾桶总有一天会爆满。之后如果还朝里面扔,就会溢出来。他的情绪就会控制不住。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他会找那些有同样问题的人为友,相互排解,从而形成帮派、团伙,一起发泄。
  能及时看到这点其实不晚。解决问题要有耐心,问题的形成可能已长达十年,怎么可能一下就解决呢?所以要耐心,给予理解,慢慢靠你的理解打动他,才可以一步步靠近他。劝说、教育、惩罚都很难让他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问题,只能靠理解和耐心。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一天都与前一天不一样。你可以从他每天细小的变化中看到希望。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原生家庭(6)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h2>


  和长大的孩子相处

  孩子一旦长大,他们就变了。作为家长要承认并理解这一事实。如果意识到孩子岁数大了,更成熟了,兴趣变了,生活也不一样了,你就该知道他的需要也不同了。要学习看到这种变化,抛开他的过去。别老想着他过去如何如何,现在怎么不这样了?你和他都不再是从前的你们了。我们都需要进步。从你孩子来说,他不再是刚出生时的他了,他已经“新生”了。我们大家都“新生”了,他和孩子时不一样了,我们也不一样了。我们会背负着过去走到今天,我们会经常拿老眼光看别人、看自己,所以看不到世界当下发生的变化。你的孩子长大成人了,你不能再用对付小孩的方法来对待你长大的孩子。如果你做不到这点,不能和孩子建立起新的关系,你就会因循守旧,作茧自缚,年纪越大,情况就越糟。

  父母老了

  对每一个人来说,原生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并非每个家庭都是健康和睦的。作为成年人,我们家里可能除了孩子,还有年老的长辈。这些老年人可能会经常让我们心力交瘁。那怎么办?我的一个朋友的母亲患了癌症,她累得精疲力竭。她跟我说:“我明白尽孝的责任,她患了癌症,我要照顾她。但是,我也想继续做好自己的新事业(我妈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从没对她透露现在在做什么工作,事实上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只是几个月前我爸去世,她得了癌,我感觉到自己的责任,却根本对她没有情感。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事实是我们无法真正帮助别人。我们只能自己帮助自己。我的朋友可以用她的善良和智慧去帮助得癌症的母亲,但是母亲的痛苦只能自己去承受。如果她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母亲的痛苦会和疾病一起共存。而如果她不照顾母亲,她的母亲就会说:“啊,我女儿抛弃我了!”别自欺欺人地对自己说:“我在这儿,我在帮助她。我不能走。”如果她心安理得,就走,别留下。决定权在自己。如果她觉得心不安,那就留下。她觉得怎么好,就做什么。不管我们在哪儿,做什么,我们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和我妈不住在一起,我家里的其他人和我妈住在万水千山之外。如果你和母亲不住在一个城市,这和不住在一个国家没有太大分别。只要愿意、想她,你可以坐飞机去看她。我们经常会感到惭愧,觉得对不起年长的父母。在生活中,我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我们和父母的关系不近,没什么。如果你觉得在世界上和谁都相处得非常好,你肯定是自欺欺人。
  我们受的教育要我们努力修复和他人之间不好的关系。其实我们应该避免这种挑战,因为其中情感上的痛苦是巨大的。有时候我们极尽所能去了解别人,却做不到。如果我跟你说话,你理解我所说的,那么我们其实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对话,我根本不是在教你什么,你本身就知道、明白。我们相互之间是合拍的。但是想花时间去改变一个人,不行!与其花时间做你认为对的,不如花时间做对你个人有益的事——找容易亲近的人。我们应该和睦相处,而不是相互仇视。我们从原生家庭学习到这些,就可以很好地和任何人相处,不会因为和他人在一起而感到烦躁。我们需要理解与支持,放下自我。我们需要找到能激发内心美的人,和他们做朋友。从佛教的观点讲,每个人都有佛性,但是我们也都带有出生以来的烙印。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没有学好,就会陷入过去的苦中,就难和他人相处,容易相互钩心斗角。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生惩罚。

  把苦变成快乐

  这个世界有一个较为残酷的事实:我们和别人或事物之间总有非爱即恨的关系。我们不知道真爱是什么。和孩子们相比,因为我们仅仅长他们十几二十岁,我们很可能会对他们关心的方法不对。我们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种错。
  有一种方法可以摆脱这种苦。佛教的方法是开启人的智慧,找到心灵的净土,而不是让人逃避到世外桃源。做父母、兄弟姐妹,做儿女、做夫妻,都是在建立一种人际关系上。如果认真地当一个秘书或者一个工程师,却不懂得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就错失了学习的良机。我们利用这些机会学习,试着放下心理的重担,放下自我,找到充实的生活。任何一种关系都会让我们去学习进步。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衡感,与人和谐相处,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1)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h2>


  第二章

  朋友
  有一天,我们可以超越这一点,不会再感到心力交瘁,不再需要朋友和家人给你充电,给你安慰,给你勇气。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让我们交上好朋友,而是让我们成熟起来,没有分别心,把所有人都变成我们的朋友。
  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建立了人生最重要的纽带关系。如果原生家庭充满爱和支持,我们就不需要别人。只有在原生家庭无法得到这些时,我们才会找别人。我们在外面交友常常是为了弥补在家里得不到的空虚。
  对孩子来说,原生家庭意味着“人”。每个人都需要人。我们不要小看这点。任何人都可以和你发展出一种你所需要的关系。新生婴儿需要人的照顾,而原生家庭能给你最好的照顾。不幸的是,有些婴儿得不到照顾,这并不是说家人不关心他,不爱他,而是因为家人不知道怎么去爱他,照顾他,他们不太懂得这些。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所以看上去好像不关心一样。这会在小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造成不满足感,以后他就需要走出去,在家庭之外找朋友,从中得到他渴求的支持。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天生的纽带关系,他们自然地认为:“这个是我的孩子。”所以他们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照顾、教育孩子的重任。事实上,如果父母对孩子和家庭不好的话,他们自身会感到内疚。所以他们会尽量对孩子和家庭好,一是因为他们的基因关系,二是因为他们面对的社会压力很大。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社会对那些逃避家庭责任的人是很鄙视的。
  作为孩子,我们看到父母怎么对待我们,关心我们,与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与痛苦,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会模仿看到的这些行为。一旦我们养成了给予别人爱的习惯,我们就会很容易和家庭外的人相处。

  如果我们出生的家庭很好,我们还需要朋友吗?

  我们在原生家庭里学到的一个缺点是我们存有分别心。我们养成了区分“家人”和“外人”的观念。我们会想“你是我哥哥”,或者“你不是我哥哥”。所以,我们会把大量的人阻拦在生活圈子之外。
  有时候,在我们说“朋友”时,也是在表达我们的分别心。在想“这个是我的朋友”时,也会想“这个不是我的朋友”。他们不是朋友,也不是家人,他们就被排除在外了。我们需要在家庭之外建立朋友关系,以便把家庭拓展到每一个人。我们从原生家庭学习到建立关系的方法。如果没有现成的朋友在等着我们,我们会去寻找。我们需要这种锻炼。
  在原生家庭,父母对我们来说意义深远。他们用纪律约束我们或奖励我们。有时因为我们的表现,他们对我们的爱也不同。我们认识社会也是这样开始的。在家里,你知道了人与人不同,家庭让我们学会了有分别心:这人是我爸,我要这样对待他,和他这么讲话,他就会接受。但是和我妈相处,我就要采取另一种方式;和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也都要用不同的方式,等等。这就是分别心。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分别心会阻挠一个人的成长。我们从思想上就把许多人排除在外了,因为他们“不是我家人”。所以我们要学习明白:即使这些人“不是我家人”,他们仍然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可以在家庭之外帮助我们成长。朋友教我们怎么去爱一个人,怎么去关心一个人。我们生活在世上,就是要懂得如何相互帮助爱护。一个人可以从朋友那里学会爱人之道,在给予中和他人建立关系。从交朋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善待他人。所以,我们先从原生家庭里学起,其次从朋友中学,然后把其中的智慧用在与外界相处的各种关系中。朋友的作用很大,他们可以教我们如何去给予、奉献,如何去感动,去沟通。我们从朋友关系中延伸自己的关爱,最终可以和所有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个人完善。

  交  友

  让我们假设,我原生家庭不好,我没有学到应学的知识和技巧与人沟通,那我该怎么去交朋友呢?
  有时候,你在家庭受到的教育会让你的思想变得狭隘。它告诉你外人(家庭以外的人)是不可信的,他们都是坏人。家长会警告我们:“别和外人交朋友。”这种对外界的恐惧会让我们见人时退缩一旁,不敢信任对方,所以很难在外面交朋友。凡是非家庭成员,都自然会在心里有所畏惧,总是保持高度警惕,觉得外人会伤害你。家人会谈到和朋友的紧张关系,孩子们也就自然害怕外人了,感到在家才是安全的。别的人也会有相同的看法,认为你和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这样双方都不会相互信任。
  我们认为只有自家人才彼此关心,有时也认为在外面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会受别人压制,唯有拼命战胜别人才能生存。
  孩子在外面难以交上朋友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家里被惯坏了。由于在家里得到过多的溺爱,不懂得别人的需求,不顾别人的想法,一心只想自己。这种孩子认为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为他服务。如果想交朋友,就必须打破这些坏习惯,学会照顾别人的需要。
  如果两个人愿意推倒立在他们之间的那堵墙,他们就可以沟通并成为朋友,亲如一家人。我们不应该认为家人和朋友有区别,因为从根本来说,他们没有区别。

  良师益友

  如果没有遇见品德优秀、充满智慧的导师教我们如何爱别人,如何关心别人,我们很难成熟起来。
  在原生家庭,我们难免学到一些错误的观念。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出生时都会带着前世所积下的德行。所以小孩并不一定要向大人学习,他们有时甚至能教大人,可以做大人的榜样。看看那些父母酗酒的家庭,也许他们的孩子反而很成熟。遗憾的是,这些好孩子常常随着家庭的不幸而改变。孩子没有权威,他们受制于父母,受管制,受压抑。这种孩子有时候会发展出双重性格,双重自我,一种用来和朋友交往,一种用来和家人相处。这些孩子可能有丰富的知识,但在家庭里却无法表现出来。
  有时同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性格都不一样。有的可能害羞,有的可能很外向。小孩子都较容易交朋友。为什么有的人家庭可能不好,但朋友很多?因为他出生时带有前世的因缘,在家庭之外和朋友交往时显露出来。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前世的修为,原生家庭又不幸,那么他就会沉沦。人们在出生后的二十年都会不断变化,所以孩子出生时和长大后会不太一样。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因为出生后二十年的生活会改变我们与生俱来的命运。
  如果家庭对孩子的照顾不当,孩子就可能学坏。作为家长,我们要切记一定要鼓励孩子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如果孩子们不懂,我们就要教他们如何在外面接触人,交朋友。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2)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赢得朋友


  家庭和朋友关系有很多种。朋友关系是我们靠努力“赢得”的,不是强加给我们的。我们总会有和家庭分开的一天,也不会一辈子和同一群人交朋友。当在家里学会怎么和他人打交道,就会在学校里、工作中或在各种生活圈子里交朋友。
  现实生活让我们不断地和人交往。不论我们做什么,都要和人打交道。当然隐士和有孤独症的人是另一回事。如果原生家庭给了你良好的环境和教育,不论走到哪儿,都很容易交上朋友。

  放  下

  有时候我们会思念朋友家人。当我们开始思念朋友时,我们就是在学习了。不论和谁在一起,身处何方,都应该有“在家”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我们不应该只在回家乡时才觉得有家人、有朋友。如果我们一辈子只沉溺在家里,或者只待在一个特定的朋友圈子里,其实是很可悲的。我们应该和各种人接触,不论是在哪里,都要和陌生人交往,和他们交朋友,当他们是自己人。
  我们先和容易相处的人交往,然后再去接近那些难交往的人。最终,我们会觉得我们即使是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也能和其他车里的人保持关系。虽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其实我们周围全是朋友。

  选择朋友

  怎样才能找对人交上应该交的朋友呢?该怎么去选择呢?

  所谓“找对人”是什么意思?对于个人的成长,要“找对人”是指找那些能够激励你乐于奉献、敞开心扉去帮助他人、愿意和他人分享生活的人。这些人会让你在与人交往时,有正确的态度。好朋友会给你很多东西,也会让你给他人很多东西。注意好人的定义——好人并不是单单做好事的人,而是那些激励你去做好事的人。因为不论你的朋友好与坏,如果他能让你在做好事时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他就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一个好人,可以帮助你像他一样,让你看到他的本性和他的内心世界。他可以帮助你挖掘出你的内在美,同时也看到他的内在美。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净化了自己、放下了自我的人,他们不讲个人私利,不讲条件,头脑清醒,心灵开放。只有头脑清醒、心灵开放,才能体会到快乐、丰富,感到精力充沛。谁能让你体验到这点呢?你的好朋友,你应该交往的朋友们可以让你做到这点。如果一些朋友让你感到心灵闭塞、占有欲强,变得贪婪、思想狭隘,那要小心了。这种朋友会毁了你。
  在实现个人完善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朋友。好朋友会让你与人分享,放下自我的快乐,达到乐于奉献而不求回报的精神境界。他们会鼓励你去爱他人。你丈夫应该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太太也应该是这种朋友。同时,你的孩子们也是你的朋友,因为他们让你成为一个较完善的人。
  你需要找到合适的人做朋友,激励你。他们会让你养成好的习惯。这种好习惯会变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说,一个人只需要花六个星期就可以改变习惯。我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各种习惯,但改变它就要花很多工夫。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同的朋友,可能会让我们养成不同的习惯,我们会自然而然去做一些事。但是一旦要改变一些坏习惯,比如吸烟,就需要花很大的精力才行,还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如果你和他人相处时总是磕磕碰碰,关系很紧张,这会弄得你精疲力竭,即使你有心去改变什么,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好朋友是建立关系很重要的支撑点。他会让你养成良好的习惯,正面去生活。
  最初你从家庭得到这种力量,进到学校,一下子变得身心疲惫。然后你回到家里和朋友那里,重新充电,再次得到力量,然后你来到工作岗位,又一次变得伤痕累累。你需要再回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一个避风港,休整自己。有一天,我们可以超越这一点,不会再感到心力交瘁,不再需要朋友和家人给你充电、给你安慰、给你勇气。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让我们交上好朋友,而是让我们成熟起来,没有分别心,把所有人都变成我们的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有不同的生活圈子,和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友。如果你交友的范围狭窄,你会感到孤独,不丰富。

  一些朋友是真朋友吗?

  那些让我失望的朋友是什么朋友呢?我们应该怎么和他们相处呢?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朋友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你的朋友让你失望,仅仅是因为你不了解他罢了。你心里对他有一个版本,可是他本来不是这样子的,所以你会感到失望。你对朋友有误解,有错误的概念,有不恰当的预期,所以会感到失望。
  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个朋友可能喜欢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滔滔不绝,他就是这种个性。你想等他安静点,他是不会安静下来的,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安静的人。一旦你认清了这点,就不再会对他有错误的预期,所以就不会失望。有期望,就会有失望,就会把爱人变成仇人,就会让你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怎么去认识一个朋友呢?总的来说,你选择做朋友的人,都是让人感到友善的人。物以类聚,你什么样,交的朋友就什么样。如果你的朋友是恶人,你可能在内心也有恶人的成分。如果你看到你的朋友很友善,你就像是看到了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你自己。如果你自己很纯洁,你也会交上纯洁的朋友。

  妄  念

  可悲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对事物有误解,有恨,有贪欲。我们将其称为“妄念”。我们的妄念越多,有妄念的朋友就越多。我们会相互吸引。所以,如果你有误念,你在朋友心中就不是你自己。人非圣贤。因为我们自身的妄念,我们对朋友也会有错误的认识。如果我们不存在妄念,或者说我们把自己的思想放空,就会看到朋友的本质,和看到现实的真相。如果你心里有把尺子,就会用这把尺子去度量别人,你就会对他产生误解。
  再举个例子。我站在一百个人面前,一百个人对我会有一百种看法,因为他们都用其各自固有的标准、观念、尺度来看我。只有具足智慧的人才能看到我的本来面目。所以,朋友是最好的老师,你看到朋友时,就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了。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

《接触》 第一部分

《接触》 朋  友(3)


作者:(美)满亚法师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朋友多,朋友少……

  体贴朋友的人,杂念会比较少。他们会让朋友做他们自己,不会要求他们有所改变。他们不想控制朋友,而是尊重他们,也允许这些朋友有他们自己另外的朋友。
  如果你的朋友较少,可能是因为你太依赖于现有的个别朋友。你不肯放开他们。你会问:“他们怎么不给我打电话?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怎么不来看我?”你太依赖他们,把他们抓得太紧了。朋友多的人,允许朋友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在一起时大家很快乐,同时并不相互约束。他们也不会说:“这个是我的朋友,这个不是我的朋友。”如果你朋友很多,就会感觉很舒服很快乐,可以每时每刻都活得很自在。
  好朋友不是行李,需要随时携带着。好朋友也不是你的影子,需要形影不离。朋友相互之间要保持距离,有空间,不相互制约。只有朋友少的人,才害怕失去朋友,不明白如何和朋友建立轻松、自由的关系。
  如何才能改变朋友少的现状,多交朋友呢?首先,让朋友看到你是什么人,不要伪装自己,不要为自己竖起一道屏障。第二,接受别人的长处与缺点。如果难以接受朋友的本来面目,对他的行为有过激的反应,乃至对做的事特别有情绪,就要先自省一番。每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如果你不能接受别人的所作所为,这也会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

  假朋友

  有钱有势的人会招来一些所谓的“朋友”。为什么有些人会因为我们的财富地位,而不是因为我们的本色和我们做朋友呢?
  有人需要是好事,虽然是因为你的钱势。每个人都想让别人需要自己。让人关注,受人爱戴,感觉就是好。如果因为我有财富,你才把我当朋友,感到难过的会是我自己,因为我自身缺乏吸引你的力量,吸引你的是我拥有的财富。问题是,如果我们没有财富、权力和地位,我们本身是不是有勇气和力量去交朋友并与之保持朋友关系?如果我们本来就把自己拥有的财富当成自身的价值,没有了这些财富自己就一文不值,我们才会憎恨朋友在利用我们。每个人都想对别人有用,用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帮助人是有价值的事,不要为此害怕。
  记住,如果坏人利用你,他们是自己作孽。这是他们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他们虽然利用了你,但最终受害的是他们自己。如果你拒绝他们,或者惩罚他们,你就误导了自己。所以对那些利用你的人要小心,想想自己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后果,而不是对他们造成的后果。一旦你开始认为:“他们太贪婪,太两面派,他们在利用我。”你就在误导自己。他们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这个责任不在你身上。那么你该怎么办呢?其实,你不用想太多,但是要看出这些人的本质。如果你发现他们很贪婪,利用你,你自身就存在问题。他们如何说你,对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看自己,看他们会造成的结果。
  你也可以利用这些人让自己进步。这些人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我们自己,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杂念,并放下它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让我们发现自身的内在价值,净化我们。我们不必感到有责任去净化别人,他们应该自己净化自己,我们帮不了他们。

  当我们的朋友受苦时……

  我们的朋友有时会在痛苦中挣扎,需要帮助。我们该什么时候帮他?帮到什么时候为止?
  我们怎么帮他呢?真的帮不上忙。我们不是造物主,我们只能接受他。每个人都有走背运的时候。有些人说他们在帮别人,往往他们只是按自己的意志强迫别人去改变。这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当朋友需要的时候,能出现在他身边,听他倾诉,就很好了。
  想帮别人,一定要谦卑。一个朋友高呼:“救命!”我们往往会马上表现得很帮忙。“这是我可以帮你的!”其实不然。他们有自己的节奏和时间去消化痛苦。这个时间也许需要很多年,甚至一生才能最终解除痛苦。
  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不能强迫别人改变。只要不用自己的尺度去审判,只要有耐心,接受他们,就是在帮助他了。换个角度说,如果你确实帮助他,反而会让他感到自己的无能与渺小。他们会因为觉得达不到你的要求而感到更伤心。他们会觉得无法回报你。这样,你就是在让他变得更脆弱,而不是更坚强。人类是不做改变他人的工作的。我们每个人被赋予选择的权利,所以我们也要允许别人选择是不是去改变他们自己。不让别人按自己的成长轨迹成长是不尊重人,如果我们不尊重人,爱就会变成恨。有时候说爱一个人,其实可能你想控制他。如果他们听你话,顺从你,满足你的需要,你就爱他。如果不这样,你就恨他。这不是爱。
  伟大祖国是炎黄子孙最美丽的家园,五星红旗是我们家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让我们共同祈愿:祖国明天更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