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趋乐避苦、追求快乐。但是现实生活中,痛苦却如影随形、难以摆脱,而且追求快乐到最后,往往又都变成是苦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追求快乐一定要付出代价和成本,否则这种快乐就变成一种“负债”,苦就会接踵而至。就像一个人身上没有钱却想看电影,只有想办法偷偷溜进电影院,起先一、两次可能还不会发生问题,但是总有被抓到的一天,被抓到之后,就有苦头吃了。

不愿意付出代价所得到的快乐,终究会尝到苦果,就算为了快乐而愿意付出代价,也要历经种种辛苦。例如,为了追求快乐,就必须先努力工作赚钱,好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拥有快乐的享受。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快乐岂不就是辛苦,甚至痛苦后的的结果?所谓的“犒赏”、“奖赏”,就是辛苦工作之后得来的报酬。

俗话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就算只是吃一餐饭,也都是我们辛苦工作所得的成果,也是来自于老天的奖赏。古人说:“莫忘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不要以为盘里的食物得来容易,其实每一粒米都是农夫辛苦耕种得来的。一棵稻子播种之后,要好几个月才能收成,这期间非常辛劳,只是大家吃饭的时候,很少会想到过程的艰辛。

人的一生之中,从呱呱落地到死亡为止,都在忙碌中度过,真正快乐的时候其实很少,因为只要有了生命、有了这个身体、要过生活,就必须付出代价,这就是辛苦。一般人以为夫妻结了婚、生了孩子,大概是快乐的,但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孩子虽然很可爱,可以为你带来很多安慰、快乐,但有时也会增加很多意想不到的负担、困扰和麻烦。

为了化解生活中的烦恼和痛苦,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娱乐设施以及消遣休憩环境,例如PUB、KTV等,表面上提供人们很多欢乐,其实这种快乐都只是瞬间的麻醉,短时间内能放松头脑,让身体、五官受一点刺激,接受不同的讯息,得到暂时的调剂,但不等于真正的快乐。

这就像眼睛发痒时用手去抓,抓的时后觉得很快乐、很满足,但结果却是更红、更痒、更不舒服。又像患香港脚的人,用热开水泡、用手抓痒时,当下会觉得很舒服,但如果不小心抓破了皮,反而会更痛、更不舒服。所以,快乐不但是苦的结果,也是另一个苦的开始。

由此可知,人生本来就是苦多乐少,我们的一生汲汲于追求消灭痛苦的方式,都只是治标而已,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可能还会造成更大的痛苦。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痛苦发生,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

本文摘录自《人生杂志第287期》

TOP


问:佛经里称众生为「有情」,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真的是因为人有情绪,所以才被称为「有情」吗?

答:众生皆「有情」,有情众生都是有情绪的。人因为有思想、会记忆,除了考虑当下的问题,还会想到过去的状况。此外,人也会想像,会对未来进行揣测,因此情绪的状态比较丰富。

就像有人失恋或是失去爱人时会觉得很痛苦;或是单相思,单方面想像著要追求的对象是这么完美,费尽千辛万苦也要把对方追到手。像这样的情绪始终牵挂著,怎么都放不下。

除了感情,其他如事业、家庭、健康及生活上所造成的失眠、忧郁症、躁郁症等,还有心理方面的因素,也都可能引起情绪上的波动,这些问题也就成为人的一种情绪病症。

问:情绪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情绪常有起伏?

答:情绪的本质是自我的追求,也是自我的安全及喜好,是围绕著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著心。因为没有安全感,或是希望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就产生了情绪。此外,自卑或是因自卑而产生的自傲,也是一种情绪。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所有的情绪都是围绕著自我中心的。

就像佛法里讲的,我贪、我镇、我疑、我慢、我疑等种种的「我」,这些都是围绕著自我中心而产生,如果放下自我中心,就不会有情绪。

任何众生都有自我,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比其他的动物强,其他的众生只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以本能保护自己求生存,而人除了保护自己、保护家族,还会保护名誉,甚至维护死後的名誉。这些围绕著自我中心的要求会跟环境起冲突、与人发生争执,甚至产生自我矛盾的情况,情绪也就因此产生了。

问:请问「情」一定是苦的吗?

答:「情」是围绕著自私的自我中心发展出来的,所有一切的「情」,无论哪一种都是苦中有乐,而且苦多乐少。苦,是开始、结束都苦;乐,则只是偶而出现一下。大家常为了追求短暂的乐,便一直苦下去。我们要知道,苦中作乐、以苦为乐、先苦後乐、先乐後苦等情况,都说明了苦和乐一定是连在一起的。

无论苦的磨难或乐的享受都是情绪,因为乐很短暂而苦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只要跟「情」牵连在一起,多半是苦的。

我们看到许多赚人热泪的戏剧,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茱丽叶》等,这些剧情都非常凄美,既然凄美,就表示是苦多乐少,彼此之间都是苦的,乐的时候非常少,剧中人为了追求终究的乐,最後仍是以苦为果,所以是悲剧。

许多像这种以情为出发点的名作,真可说是人间的写照,人生真正快乐的事情不多,而痛苦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原因是什么?是「情」。父母子女之情也是一样,儿女就是感情的寄托,男女的爱情也是一样,甚至非常亲密的友情,也会有这种问题。所以,凡是「情」,大概都是苦的,乐是有,但很少。

所以佛说,要从「有情」而成「菩萨」,如此就成为「觉有情」了。

问:有医学研究者认为情绪是一种身体的能量,当我们有很多情绪的时候,是不是就会减少我们的能量?

答:这必须看情绪发出的是什么能量。我们的体能是一种能量,心力也是能量,而体能跟心力往往有互动的关系。如果体能不好,心力也不容易提起来,身体健康的时候心力比较强,身体不健康的时候心力则比较弱。

活人有体能可以影响心力,心的力量会产生影响人的力量,死去的人则没有办法。假使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很强,也只能在生前发挥,死後力量是不存在的,一个已经没有身体的死人不可能发挥能量。所以,情绪跟体能确实有关系。

当一个人病得连话都讲不出来,是没有办法发脾气的。我们会听到有人以「炉火纯青」来形容老人,这不是因为有修养,而是因为上了年纪,体能不行,即使要发脾气也发不出来了。因为心的能量弱,没有本钱发脾气,要吵也吵不过人家,只好得过且过了。

一个生前非常健康的人,如果突然间死了,他的魂、灵还可以继续用身体里储蓄的能量产生某种功能。而已经年老色衰的老人已经没有体能了,如果就这么死亡,是没有办法再运用身体的能量。所以,人的情绪跟体能有互相连带的关系,如果没有体能,情绪也不会出现。

问:既然情绪和体能相互影响,我们要如何善用?

答:脾气很坏的人,有人会用「肝火很旺」来形容。但也有人身体很弱肝火却很旺,这样的人如果把身体上的能量全部耗尽後,就会面临死亡的到来。所以,生病的人最好能够休养,不要发脾气或闹情绪,否则只会死的愈快。

对於生病的人,我都跟他们说要多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多往好处想,打开心胸不要闹情绪,也不要忧虑担心,更不要太执著自己的身体。反正有了病,就面对事实、接受事实,还是好好的静养,该看医生就看医生,这样活著的时间就会比较长一点,能量也不会消耗得那么快。

有的人得了癌症,知道活不久了,就拼命用他的能量做这做那,好像想把这一生中要做的事情在几个月之内全部做完,结果只会更快抵达生命的尽头。所以,还是要细水长流慢慢的来,这样就可以活长一点。如果一下子把能量用完了,那体能没有了,心力也就没有了。

所以,情绪最好能控制、管理。不管理、不控制、不珍惜情绪能量的话,那就麻烦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