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定弘法师:定弘法师谈因果

福报并不是说你拥有的财富很多,不一定,你拥有财富多未必快乐、未必幸福。所以我也接触过一些老总,企业的老板,很有钱,他们看到我一天到晚笑容满面,很自在,无忧无虑,对我挺羡慕的,来问我,为什么你能这样?我说我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没有忧虑,你有的太多了,所以你忧心忡忡。把东西都布施出去了,你看我受用也很自在,虽然名下没有房产,到哪都有房子住;没有汽车,到哪都有汽车坐,今天还有一个老总给我开车,老总来当义工,很了不起,开著他的奔驰车来接我;名下没有钱财了,我发现我用不上钱,生活也很简单,一日三餐都非常简单,都是有人供养。我们出家接受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医药、卧具,卧具就是你住的地方。过去佛在世是树下一宿,在树下铺一条布就叫卧具,在上面打坐;我们现在比不上佛那个身体,在树下过一宿,恐怕第二天就得入医院了,所以还得要住个房子,房子也有人供养,这多自在,我觉得这就是福报。你有福报不一定要有钱,你说我有没有钱?我没钱,身无分文,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挺有福报。

  福报怎么修?多布施。你能一心一意为正法、为众生,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去考虑,不需要积财,真正有需要,佛菩萨来供养你,韦驮菩萨护法。我们师父老人家以前讲得很幽默,说假如你是真修行人,你没有饭吃,要饿死了,那韦驮菩萨岂不要撤职查办?这很幽默,当然韦驮菩萨是不会被撤职查办,人家是等觉菩萨了。说明什么?他一定来护你,你要有这个信心。《论语》里面孔子都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你所谋的是道业,问问自己修道修得怎么样?断烦恼断了多少?智慧开启了没有?弘法利生做了没有?忧道不忧贫,自己贫穷无所谓,出家人都称贫僧,做个贫僧好,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这样你的道业才能有长进。

  我曾经在我辞掉昆士兰大学教授工作的时候,路过新加坡回国内来,在新加坡有幸会见中国驻新加坡的大使张大使,他听说我把大学教授工作放弃了,现在要学习圣贤之道,那是六年前的事情。他也很关心我,就问,那你吃饭怎么办?我就回答他,君子谋道不谋食。我不知道他听明白了没有,确实真正修道人不用考虑吃饭问题。我是这么想,假如真的没饭吃了,饿一天死不了,饿三天还勉强挺过去,饿七天我就念佛往生了。你考虑自己这么多,那阿弥陀佛你考虑了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有没有考虑?心里装的不是阿弥陀佛,装的这些世间的事情,心怎么能够清净?修道的人要真干,心里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考虑自己。你这样不仅自己能成就,而且你有能力把佛法复兴起来。

  所以我师父跟我讲要无我。我是一个月前到扬州的大明寺,有一个鉴真佛教学院,这个学院的法人代表就是大明寺的方丈能修大和尚,他聘请我做鉴真学院的名誉院长兼客座教授。我向师父老人家请示要不要去,师父说可以去,然后叮嘱我,说你要为复兴佛法贡献的话必须要无我。有我,你不仅不能兴佛法,你是在灭佛法,你能无我,你就能兴佛法,所以我也感觉到这个使命很重。要真正修道,师父也常讲,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就是放下「我」,你不肯放下,自己就会堕落。这里「欲贪多有」,不仅不能贪,尽量的舍,舍得愈多,你成就就愈高。泰戈尔有一句名言说,当小鸟的翅膀上挂上了黄金,就飞不起来了。你要是想飞上天空,把黄金抖下来;你若要这个黄金,就飞不起来了,这是很有味道的一个比喻。

  『利害胜负』,就是争胜负、争利害,为了争就会『结忿成雠』,互相之间形成冤家,冤冤相报,报复互相残杀,到最后就是『破家亡身』,就是家破人亡。相争,争到最后是两败俱伤,没有说真正有胜利的一方。就好像美国打伊拉克,这是发动反恐战争,所谓的打伊拉克,打了八年,到最后撤军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失败了。占据伊拉克这八年当中,死伤的美国兵有四千多人,而且国民是愈来愈觉得恐慌,恐怖主义不是愈打愈少,是愈打愈多,你说这战争胜利了吗?我看这是惨败。凡是战争不可能有胜利,只有是两败俱伤,而且是什么?「结忿成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所以发动战争的人到最后果报肯定都是三途。

  『不顾前后』,就是不顾前因后果、因果报应。圣贤人教我们不争,你看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乃至其他宗教,ji 督教的耶稣、yi si  lan教的穆罕默德,没有一个圣贤人教我们争的,只会教我们让,忍让、谦让、礼让,让到底,这是圣贤之道。如果是争,争到最后,自己什么都得不到,而且损害就大了。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上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你不跟人争,天下没人跟你争,你能让天下,天下就把你尊为天子了。你真是有道德,德行上堪称圣人,即使是现在可能当今社会的人他要排挤你,他没有给你名位,不要紧,孟子说的不需要有人爵,爵是爵位,人的爵位不需要,我们要天爵,天地鬼神尊重你,后世的人尊重你。像孔老夫子当时没有一个诸侯国敢任用他,但是后世人尊他为「万世师表」,大圣人!

  下面经文说,『富有悭惜,不肯施与』,富有的人反而悭贪、吝啬,不肯布施,不肯舍财,甚至看到人家有zai 难需要帮助,也不肯伸出援手,这个心就不仁,所谓为富不仁,那他的富不可能长久,下场肯定是不好。我父亲以前跟我讲过家乡的一个故事,我家乡在广州市萝岗,萝岗水西村。我父亲小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解放,当时这村里有个地主,地主家很富有,养了一个小地主,儿子。这儿子心很坏,就是这里讲的「富有悭惜,不肯施与」,同村的孩子都很穷、很苦,没饭吃,他家很富有也不肯施与;他不肯施与还罢了,甚至还拿著腊肠往那湖里扔,说我这腊肠拿来养鱼,也不肯给这些人吃。最后解放之后,土地改革斗地主,你说斗地主,村里先拿哪一家地主斗?那肯定是斗他,把他家抄了,把他家全部人赶出,街头流落成乞丐,所以那个扔腊肠的小地主最后饿死街头。这果报非常的明显,非常快速,典型的为富不仁。一家饱暖千家怨,所以我们要是富有,要赶紧布施;不肯布施,那不是福报,那是zai 难。你能够多布施,真有zai 难来的时候,大家都护著你,你对人仁慈,人家感你的恩,你家有难了,大家都帮助。你为富不仁,家里著火了,旁边的人都不来救火,翘著首看热闹,烧好,烧得好,谁叫你为富不仁!肯定是这个心理。

  经文讲『爱保贪重』,爱是情爱、欲爱,保就是想保持住,自己爱的东西想保持住,贪心又很重,於是就『心劳身苦』。你看经文把我们这些情况讲得多么的透彻,人为什么会忧虑、会烦恼,会那么多痛苦、辛苦?就是爱保贪重,你要是能放下,就没有什么忧虑,也不会辛苦了。所以财要多布施,财称为通货,通就是流通的,不能把它堵在那,堵死在那不动就有问题了。所以古代的铜板中间都有个孔,让你知道这要通才行;如果堵住不通,停在那里了,这就出问题。所以我们有财,多用来帮助社会、帮助众生、护持正法,这都是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用自己的福报更来造福、更来利益众生。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至竟,竟就是终了、到头了,到头的时候没有一样能跟著你走。这古德讲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跟著你的只有业。你看人临死的时候,即使家财万贯,他能带走什么?一分钱都带不走,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能带走的就是自己造作的业,如果一生造善业多,投生善道,造恶业多,投生恶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为别人的就是善,为自己的就是恶。你用这个标准来看,现在人有几个是行善的?有几个能做到大公无私?造的都是恶业,那来生就知道去处了,你看多可怜。

  我记得有个同修跟我讲了一件事情,就是讲在某个地方猴子很多,那个地方的人就常常去抓猴子来吃猴脑,这很残忍。怎么抓猴子?当地的人很有经验,他知道猴子很喜欢吃坚果,榛子这些东西,还有香蕉什么的。他就拿那个椰子壳,椰子壳是很硬的,把它上面的盖切掉,露一个孔,猴子的手刚好能伸进去。伸进去之后,那必须是伸开手才能出来,如果抓著拳头是出不来的。他们就设计了这个椰子壳,里头放著猴子喜欢吃的东西,就放在地上,一个一个。结果猴子看到这椰子壳里有它喜欢吃的东西,全都下来了,把手伸进椰子壳里头,把那个东西抓住,有香蕉,还有花生,这些坚果,抓住之后手就出不来了。因为它必须要放开手才能出得来,可是猴子不懂得放开手,死抓著不放。结果那个椰子壳就套在它手上,它怎么弄都弄不出来,当然它也就不能上树了,它上树得拿手,它只能在地上到处乱串。后来猎人来了,就轻而易举的把这猴子抓住,然后拿刀把它手一砍,就拿过去吃猴脑。我们看到这猴子也是很愚痴,抓住东西都不懂得放手。其实想想,人不也都是这样吗?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你想想凡人,为了他的财产,为了他的名利,一生的追求,到最后造了无穷的业,可能导致现世就家破人亡,来世三途受报。所以咱们也不要笑那个猴子愚痴,关键想想自己,引以为戒,这些财产、这些身外之物要放下,你不放下、不撒手,你就出不来,你想出三界、想往生净土,那得撒手放下,不要作茧自缚,自己缠缚自己了。

  这里讲『善恶祸福,追命所生』,一个人行善、造恶,自然感得有福或者有祸,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祸福是自己招来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善恶感得的是福和祸,都是自作自受。福和祸是果报,善和恶是业因,这些业追逐著你,跟著你到投生的地方,所以追命所生,你带的是业力。『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如果善业多,你就到快乐的地方投生,像人天这是快乐的地方;或在苦毒,这是三恶道。而我们如果细细思惟,人天也不快乐,人间所谓的乐实际上也是苦。我们凡人所追求的五欲之乐,财色名食睡五欲谁不想?谁都要,可是你想,这五欲好像给你带来快乐了,实际上它给你带来无穷的苦。财,财富,你一味追求,到最后只有痛苦,愈追求贪心愈重,欲海难填,追求一辈子还觉得不够。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所以怎么才能快乐?知足就快乐,知足常乐。知足者富,谁最富有?知足的人富有。像我,我感觉到我挺富有,为什么?我不想再去挣钱了。有一次我跟一个老板谈起来,那老板说,我觉得你比我还富有。我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他说,你挣钱都挣够了,我挣钱都挣不够。那就是,我都够了,所以我比他富,不够的人,亿万财富都是贫穷。所以财色名食睡,追求下去只会痛苦、只会烦恼,哪有真乐!即使你在人天享乐,享受的时候好像是乐,失去的时候肯定是痛苦。因为那个富贵享受不可能长保,你享受的时候愈快乐,预示著你失去的时候愈痛苦,还不如我没那么多享受的人,失去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所以有句话讲,富有的人死亡的时候很痛苦,因为他放不下;倒不如一个乞丐,死亡的时候,他倒觉得是一种解脱,这也挺有道理。所以世间的这种欲乐,佛法称为坏苦,它实际上是苦不是乐,在三界六道里面你根本找不到真乐。而极乐世界的乐是真乐,为什么?它是永恒的,因为他没有欲,他心地清净,清净的乐是没有得失、没有苦乐相对这样的快乐,这叫极乐,这个极乐就是绝对的乐,不是相对的乐。世间人的乐都是相对的,有的时候乐,失去的时候苦,它有对立、有相对,那是凡夫生灭心所变现出来的幻相,所以这种苦是因为迷惑颠倒才产生。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这里又讲到一种情况,『见善憎谤』,看到人行善就觉得很生气,生起憎恶的心,甚至会毁谤,这个人心地不善。他『不思慕及』,不是想跟人家学习,不是向往、羡慕人家行善,反而是憎谤。『常怀盗心』,常常有偷盗的心理,『悕望他利』,就是见到别人有利益,或是是公家有利益、有便宜可占,就占这个便宜,『用自供给』。譬如说有权势的人利用权力来营私,来谋取自己的利益,包括贪污、接受人家的礼物。人家给你送礼,不是真心给你的,他不是因为你很有德行、很有学问,人家真正由衷的恭敬你才送的。是什么?你有权势,人家托你办事,人家给你的是有所求。你本身应该做的,不是因为人家送礼才做,这时候接受人家礼物就已经是偷盗,犯盗戒了,希望别人的利益给自己享用。

  『消散复取』,用这种损人利己的方法得到的东西当然就很容易失去,所以很快的消散,用完了,花光了,然后再用这种方式来索取、来盗qu,无止境的来贪取,最后把自己的福报都享尽了,享尽,寿命就跟著终了,所谓禄尽人亡。偷盗结罪大小是看你损害的影响面有多大、程度有多深,如果是偷盗一个人的,那你跟这个人结罪,将来你得还这个人,这个罪业相对还不算大,只是这两个人之间的讨债还债的关系;如果我们偷盗的是一个国家的财物,这是公有财物,这个财物是属於广大人民的,我们偷盗、占用那是对一国人民结罪,欠的是整个国家人民的债,那个债就重了,那你什么时候还得起?将来得做牛做马来还。所以真正廉洁奉公之人,公家的一针一线都不敢擅用。以前,我们师父过去的老校长周邦道先生,他也做过官员,做官员的时候真正廉洁。公家给他家安了公用电话,这打电话,公事就用这个电话打,私事不打这个电话,到街上的公用电话去打,不打公家的电话,连家里人都不可以用,接听可以,接听不用钱,打出去不行;公家给他配的车,上班、公事,他坐这个车,如果是办私事,不坐这个车,自己去挤公共汽车。这个官员太难得、太少见了,真正是廉洁奉公,他知道因果,擅用国家财物那就是欠国家人民的债。

  还有一个比这个罪更重的,盗三宝物、盗常住物。常住是十方道场,这个道场是十方道场,就是所有的出家人都可以用、都可以住,如果我们擅用这个常住的东西,没有经过常住同意,而且是以一种偷心、占便宜的心盗qu的,盗qu就是不与取,人家没同意,常住没同意,你就拿了,你就用了,这个果报就重。为什么?因为常住物是属於十方,十方僧众那个范围就太广大了,绝对不是地球,也不是这十亿个银河系的娑婆世界而已,而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圣贤僧,那是无量无边,那我们对他们欠了债能还得起吗?

  《沙弥律仪要略》,莲池大师编著的,讲了一个故事,迦叶佛的时候,这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位佛,时间是很久远之前了。那时候有个小沙弥出家了,还没受大戒,他对他的师父感情很好。这种感情实际上也是不正确,为什么?情执,他是依人没有依法,佛说依法不依人。他就觉得这是我的师父,这个出家人是我师父,那个出家人不是我师父。他的工作是守果园,给常住的道场守果园。有一次,他看到果子成熟了,他就偷偷摸摸的摘了七颗果子来供养他的师父。我们看这人不错,很有孝心,老想著他师父。但是他没有经常住同意,自己属於偷盗,虽然不是为自己,为他师父也不行。结果他那一生之后堕地狱,在地狱里面吞热铁丸,那果子变成热铁丸了,烧得通红的大铁丸让他吞进去,肠胃什么都焦烂,铁丸从身体里出入,非常痛苦。你看偷常住物七颗果子,还不是为自己,是为他师父,这罪业都在阿鼻地狱,如果偷盗比这更多的那还了得!所以华聚菩萨说过,五逆十恶罪我都能救他,但是偷常住物,我就救不了他,这说明偷常住物比五逆十恶罪还要重,那决定是地狱。所以真正在如法的道场修行,那个盗心首先要放下。什么叫盗心?占便宜的心,我们还有占人便宜、占道场便宜这个心,这就麻烦了,造罪业。还不如别来道场,那罪业还小一点,你占别的地方的便宜还不至於那么严重。

  经文讲『神明克识,终入恶道』,就是刚才讲到的这一期生命完了,他所造的罪业,神明都把它记录在案。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死簿、善恶簿,就是个人档案。神明,有专门负责记录人善恶档案的这些神明。《华严经》上也讲到,人与生俱来的就有两个神,一个叫同生,一个叫同名,分别站在人两个肩上,人看不到他,他看到人,所以我们所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乃至起心动念,都瞒不过他。一个神记录善,一个神记录恶,跑不掉,到最后死的时候,阎罗王把这善恶册子摊开来一看,你这罪就判定了。神明克识,识就是记录,把它记下来,克就是能的意思,神明真能记下来。

  中国老祖宗也都常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这绝对不是假的。道家讲得很多,你看《太上感应篇》就告诉我们,人身上有三尸神,专门把人的善恶向天曹、上帝禀告,向玉皇大帝禀告;还有一个家里头有灶神,灶神是记录这一家的善恶,也是定期,就是农历每个月月末向天上上帝去禀告。这种神灵是很多的,他们就是干这一行的,专职干这行,所以我们真的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这个神明也可以解释为我们的第八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它的功能就是专门记录我们的善恶,变成种子,这个种子储存八识田中,就是记录在案了,将来遇到缘,种子起现行,就形成果报。有古德把这两种说法合汇在一起,外头有神明记录人的善恶,我们也有八识田中种子落印象,有善有恶都落下种子。更何况用唯识的观点来讲,外头的神明也是自己唯识所变,心外无法,外面的神明都是自己内心变现的,所以内外是一不是二,这种说法就更圆融了。

  所以人如果造恶,恶业满盈了,终入恶道,终就是命终,就到三恶道去了。『自有三途』,「自」用得很好,自然,不是人为驱使,上帝没有能力把你打到三途去,阎罗王也不敢错判案子,你自己的恶业招感,自入三途。三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无量苦恼』,无量的痛苦、烦恼,『辗转』在恶道之中,累劫难出,这个时间是用劫来计算。一劫的时间有多长?我就计算过,大概是十二点七亿年这叫一劫,这个累劫就是讲无量劫。在恶道里头轮回想要出来可不容易,地狱道受满了到饿鬼道,饿鬼道再畜生道,畜生道受满了,那都不知多少劫才能出离。释迦牟尼佛当年曾经在只园精舍,有一次大家在习劳、干活,佛看到园中有一窝蚂蚁,就禁不住笑起来。弟子们看著,佛为什么冲著蚂蚁笑?问佛。佛就说,你看这些蚂蚁,七尊佛出世了,它们还一直做蚂蚁。不是说蚂蚁的寿命有那么长,蚂蚁寿命很短暂的,但是它死了以后,因为执著这个蚂蚁身,它又轮回做蚂蚁。七尊佛出世了,那时间太长了。你看我们释迦牟尼佛到弥勒佛这个时间有多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是一尊佛与一尊佛之间的岁月,那还是比较密的,我们这个劫叫贤劫,千佛出世,有些劫是一尊佛都没有。七尊佛都出世了,你想这时间过多久?这些众生还在蚂蚁道轮回,真是『累劫难出,痛不可言』,要出离相当不容易。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我们每个寺庙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都会做盂兰盆会的法会,在中国大陆都很流行。盂兰盆会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晓不晓得?这是佛当年神通第一的弟子大目犍连尊者救他母亲的故事,所以盂兰盆会也是佛门一个孝亲的活动。法会就是一种活动,什么活动?教育活动,因为佛教是教育。如果只是搞仪式上的法会,没有把这个活动的教育内涵讲清楚,那就变成宗教仪式,教化众生的效果就不大,所以这个活动的内涵、意义要首先讲清楚。《佛说盂兰盆经》我过去讲过一遍,用蕅益大师的注解来讲,它也是佛门的孝经,讲目连救母。

  目犍连尊者刚刚证得阿罗汉,六种神通现前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还有漏尽通,六种神通具足。他第一个想到,他母亲现在在哪里?自己有神通,要帮助他母亲,这孝子。於是就用天眼观察,发现他母亲正在饿鬼道受饥饿的痛苦。饿鬼肚子很大,咽喉很细,吃不下东西,东西给他吃,他拿到口,还没有放进嘴里,那口中的火焰喷出来,已经把食品烧成火炭。甚至终年都听不到米浆的音声,非常痛苦。所以目犍连尊者看到他母亲受这种苦很悲伤,立刻就用神通将一钵饭送到他母亲的面前,供养他母亲。结果他母亲一看到饭,你想想,饿鬼比饥饿的人要痛苦多了,饥饿的人看到面包都迫不及待,那饿鬼看到那钵饭就猛然扑上去,还不让别的饿鬼抢,这是悭贪成性招感饿鬼道。所以她看到饭,第一个不是想别人有没有得吃,她先想自己要吃,还不让别人吃,拿手护著,然后去吃那钵饭。结果刚送到嘴边,那饭已经变成火炭,吃不了。目犍连尊者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的惊讶、非常的痛苦,自己想救母亲,没有能力,虽然已经证得阿罗汉,已经是佛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但是竟然他母亲都救不了。於是他就跑去跟佛讲,求佛来帮助他,怎么能够把他母亲救出来?

  於是佛跟他讲,你母亲造的恶业重,饿鬼是悭贪的业,不是你用神通力可以改变她的业力,不仅你改变不了,即使这些天神,他们力量再强都改变不了。唯有靠十方众僧之力,就是要仰靠三宝加持才能救你母亲。所以佛就教他个方法,到七月十五供僧。每年,佛的制度是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是结夏安居,这些出家弟子们回到佛的身边受再教育,平常他们都各自在四方去弘法利生,这时候回到老师身边继续受再教育。刚好这时候也是雨季,下著雨,弘法也不方便。下著雨还能听法的,这都很难得、很难能可贵,你看今天下著雨,大家还是坐无虚席,所以你们都很了不起。佛叫弟子们干脆雨季别出去说法了,回来好好用功修学提升自己,你才能把法弘好,所以这三个月当中大家勇猛精进,境界大幅提升。

  到七月十五做为僧自恣日,就是出家人互相做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来帮助改过迁善,这一天你来供僧,功德特别大。而供僧人,尤其是真正修行的人,而且是圣贤僧,你供养十方圣贤僧,这个功德回向给你母亲,能够让你母亲从恶道超拔出来;不仅你母亲可以超度,而且能够度七世父母往生到天上。於是目犍连尊者依教奉行,在七月十五那天用供饭菜的那个盆供僧,叫盂兰盆会,结果真的令他母亲到忉利天上去了,而且七世父母得以超生。这是《佛说盂兰盆经》讲的公案,所以以后寺院每年的七月十五都搞盂兰盆会。当时目犍莲尊者能够建立这样的大法会,能够超度他母亲,那是什么?当时真正有圣贤僧,出家人真修行,所以功德特别大。如果寺院里面出家的人没有真正修行,这个功德就不会很大,所以这个供养要真正懂得。

  现在问题是佛法衰微,衰在哪?真正修行的人少,不要说有修行,有道心的人都少,就是立志这一生了生脱死的人都不多。佛门的人信佛的人很多,真想了生死的不多,你要供养这些真正修行的人,那功德才是大。所以现在我们讲盂兰盆会供僧怎么供法?最重要的,培养真正修行的人,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门的兴旺要靠人。我们能够认真努力的造就佛门的人才,这就是供僧,这个比你供养他一钵饭功德大多了。所以现代盂兰盆会意义我们要讲清楚,什么是真供养?《普贤菩萨行愿品》里讲法供养为最,法供养七种,第一个就是如教修行供养。现在说找那个真正如教修行供养,你与其在外面找,我劝你不如你好好自己修,把自己先造就成一个真修行人,你去供养别人,你先供养自己,你要依教奉行,你自己成就了,你的功德就能够让你的父母超生。

  《地藏经》里头就给我们讲这个例子,地藏王菩萨过去是一个婆罗门女的时候,婆罗门女是在家人,女性,虔诚的佛弟子。她母亲不信三宝,造作很多杀业、毁谤等等这些恶业,堕到了地狱。婆罗门女很想知道她母亲的去处,知道她母亲造的不善,肯定会堕恶道,很想救她、帮助她,这是孝女。所以怎么做?经上讲,「遂卖家宅,广求香华」,供佛塔寺。她来护持佛陀教育,把自己的所有的财物全部拿出来,房产都卖了,来护持佛法。寺院自古以来都是从事佛陀教育的机构,它的职能是教化众生,讲经说法,就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古时候寺院常常办弘法的讲座,这个道场是如法的道场,所以能够护持这样的道场,功德很大。婆罗门女因为她至诚心的供养,感得佛示现,当时的佛是觉华定自在王如来,那时候已经是像法时期了,佛已经灭度很久了。但是佛是不生不灭的,你有感,他就有应。你看婆罗门女至诚心感,佛就应,在空中有声音报给她,我就是你所瞻礼的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到你忆念母亲比一般人更加的殷切,所以你的孝心感动了我,我来告诉你,你现在想知道你妈妈在哪里,赶紧回家,干什么?念佛名号,「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就是念佛。所以婆罗门女赶快回家,为了知道她母亲的去处,念佛,就念当时的佛。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是一样的。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她念多久?一天一夜,就有能力到地狱里面救度众生,作菩萨了。所以地狱的无毒鬼王见到婆罗门女,就称「菩萨,何缘来此?」她是真菩萨,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作菩萨了,人家都知道。因为什么?到地狱里面只有两种人,不是菩萨来,就是造恶业的众生来受苦,婆罗门女不是恶报来的,她是度众生来的。无毒鬼王告诉她,你母亲三天前就已经往生天上了,不仅你母亲生天了,跟她在一起的这些地狱众生都生天了。你看婆罗门女她救度母亲的方法比目犍连尊者更殊胜,目犍连尊者做大法会,不容易做,要仰靠众僧之力,而且他母亲是从饿鬼道生天,婆罗门女母亲的罪业比目犍连母亲罪业重,堕地狱,她能帮她生天。婆罗门女用多少时间?一天一夜就行了。那婆罗门女当时没证得阿罗汉果,论修证功夫不如大目犍连,她为什么救度她母亲的功德比目犍连还要殊胜,原因在哪里?婆罗门女念佛,念佛功德第一大!所以真正想要救度自己父母,最好的方法就学婆罗门女。她做两条,一条,大布施、大供养,就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第二,念阿弥陀佛,一心的去念,一心求往生。那你不仅能超度现世父母,生生世世的父母你都能超度,都能帮助他们往生净土。现在时间到了,我们这个盗恶就讲到此地,下午三点钟我们再见。谢谢大家。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