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达真堪布:弘法利生应随顺地区和年代

达真堪布:弘法利生应随顺地区和年代

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随顺当地的风俗;否则,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有一定的影响。包括修行都要随顺,随顺年代,随顺地区,随顺众生。

    年代和年代不一样,地区和地区不一样,众生和众生不一样。佛当时传讲佛法的时候是应机说法,也是恒顺众生,恒顺地区,恒顺年代的,我们也应该这样。有的人特别执着自己的一些习惯,一些风俗,一些修持方法。该保存的一定要保存,但是该改变的也一定要改变。若是你没有一点改变,没有一点善巧方便,怎么救度众生,怎么弘法利生啊? 八十年代的众生和现在这个年代的众生肯定有所不同。如果现在还保持八十年代的风俗,还执着八十年代的做法是错误的。

    地区和地区不同。比如内地和藏地,很多风俗习惯都不一样,环境和气候也可以说完全不同。你到藏地,还按汉地的风俗习惯就错了;你到汉地,还按藏区的风俗习惯也不行。比如说,汉人的习惯是经常洗澡,你到藏地还要天天洗澡,就不切实际了,环境、气候和条件都不允许;藏人很少洗澡,甚至一年也不洗一次,如果到了汉地还是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好多事情都是一样。

    还有历法也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天文历法,到什么地区都应该遵从当地的天文历法。比如说,每个月的初十是莲师降临到人间的日子,我们在这一天要做会供。莲花生大士当时诞生在印度,我们是按印度的初十还是按藏历的初十呢?我认为在所有的初十都可以,不管是印度的初十、美国的初十还是日本的初十,只要自己能够忆念莲师,莲花生大士一定会降临。其实时间就是一种概念,没有什么实体。我们按内地的天文历法容易记住,而且非常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的人不会随顺,特别执着,必须要按藏历,不小心记错了还会起烦恼,这就是没有智慧。

    念诵仪轨也是。有人说,必须念藏文,这样才有加持,因为藏语是观音菩萨化现的。汉语就不是佛菩萨的化现了?也可以说汉语是文殊菩萨的化现啊!有什么区别呢?这都是执着。除了密咒以外的一些经文、仪轨等,我看可以翻译成汉语、英语、日语、印度语等,可以用各国语言和文字来读诵,不是必须要按照藏语。我们现在念的好多仪轨都是按照汉语念的。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区别,若是有信心,有善根,都是一样的,都是佛菩萨的幻化,都是佛菩萨利益众生的工具与善巧方便。若是没有信心,都是自己的一些非理作意,那就没有任何的加持。

    虽然佛法非常奥妙,非常殊胜,加持力、功德力都非常大,若是我们不恒顺年代、不恒顺地区、不恒顺众生,也无法能够帮助、救度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这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到哪里,就一定要按照那里的风俗习惯。这样做,第一,不会让那些众生生起烦恼;第二,自己可以与当地的众生和睦相处,这样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都有一定的帮助和好处。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现在有的人觉得:“我现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圆满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这样,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没有智慧的人,还跟着跑,“他现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这样想,就有问题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层次,真正成就了,他不仅要修行,而且会更精进;不仅要持戒,而且会更严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做:第一,是为了给众生表法;第二,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开心快乐,做起来没有难度。

    我们现在要精进修行有难度,是因为还克服不了烦恼,烦恼一上来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们严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脱,行住坐卧都修行,有难度。但是对那些佛菩萨再来、成就者而言,精进修行,严格持戒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没有什么难度。

    有的人一听说济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着学。我们不是要学济公的行为,而是要学济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没有分别,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一切都放下了。这也是在给我们表法。我们在内心当中也应该这样,但行为上不能没有分别、取舍。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都是那么精进,持戒非常严格。

    很多大德高僧严格地守持戒律是对的,济公活佛那样做也是对的,这两种表法都是我们的榜样。一切随缘而做,见解上不能堕入两边。针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众生,应该有不同的表法。

    佛在世的时候,曾经让舍利子、目犍连去度化王宫里的人,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派文殊菩萨去,文殊菩萨在王宫里,跟他们一起吃喝玩乐,最后把他们都度化了。只用一种方法,只说一个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种方法,讲各种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众生。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里,有一个是“恒顺众生”。必要的时候,恒顺众生才能度化众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犟你也犟,很难感化、度化他们。现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这样来的。

    十种善业里,其中的一个就是化解怨恨。我们作为修行人,与任何人之间的怨恨都要尽量化解,这就是善业。我们不是要跟众生生烦恼、造恶业,而是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进来。度化众生的时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进来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几步,然后再把他接引进来。只要你自己不糊涂,不能忘掉自己的发心,不跟他走远了就行。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