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格桑扎西仁波切:佛度有缘人与佛普度众生矛盾吗?

格桑扎西仁波切:佛度有缘人与佛普度众生矛盾吗?

佛度有缘人和佛说普度众生并不矛盾。咱们先讲普度众生,本师释迦摩尼佛和十方诸佛菩萨以及高僧大德们在世时,就发愿要普度所有众生,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因为慈悲,他们看到了人生的痛苦和众生的痛苦。他们的慈悲和菩提心使得他们得到了无上圆满的佛果,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度化了无量的众生。对于大乘佛教徒来说,普度众生就是他的任务和使命,普度众生简单来讲就是这样。

    我们再讲讲什么是佛度有缘人,简单来讲就是度化与自己有缘的众生,要是没有缘分佛在世也没有办法度你。因为佛曾经说过,他什么都不怕,就怕一点,与众生无缘,无缘众生最难度。

    很多人问过我,诸佛菩萨没成佛前发愿要普度众生,“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但是现在诸佛菩萨们都成佛了,这是不是他们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和誓愿呢?不是的,是无我利他的心,以及无上的慈悲和菩提心,让他们速证佛果。

    而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不相信佛教,不皈依佛门,一直为了我们伟大的“我执”去努力,去打拼,使我们到现在还在流转轮回。再不皈依佛门,不相信佛教还会轮回下去。佛曾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佛给了众生解脱的种子,但能不能解脱就看你自己了,看你自己与佛法有没有缘分。要是没有,即使遇上了佛法,你也起不了信心,也不会皈依佛门。那佛在世也没有办法度你这个众生,只能等你的机缘成熟以后才能得到解脱。

    那什么是有缘份,什么是没缘分呢? 并不是说你见到了就是有缘份,见不到就没缘份。有些人听到一些上师的名字,就对他们很有信心,而有些人即使见到了也沒信心。

    很多大德发愿要度与自己有过善恶业缘的众生,那什么是善缘?什么是恶缘?善缘,就是在见到或见不到的情况下,对佛法或某一个上师、某些善事产生很强烈的信心或一点点信心。比如说一个上师在一个很大的城市里走着,很多人都会看到他,有些人会很高兴很欢喜。尤其在汉地,很多人从来沒见过藏地来的僧人,就觉得特别好奇,他们觉得看到我们是人生的一大收获。记得有一次我在浙江温岭,当我从宾馆电梯里走出来的时候,一位在等电梯的女士,看见我时很害怕,居然“啊”的很大声的叫着跳了起来。幸亏当时附近沒有保安在,要是有的话,肯定把我给抓走了。因为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出来吓唬人就是你的错了。开玩笑,我长的不难看,是她太靠近电梯门了,忽然在她面前出现一个红色的影子,就给吓住了。当她发现我是个僧人,就笑着走进了电梯。不过,她有沒有种下善的种子我就不知道了,要是她遇上我这个僧人,而感觉高兴的话,这就是善缘。

    再讲讲什么是恶缘。跟前面的相反,要是遇到善事、上师、僧人,而感到不高兴,对他们也没信心,还说些是非去诽谤他们,这样就种下了恶的种子。那有人肯定想问,我种下恶的种子也可以解脱吗?可以,但不过不是现在。因为你的这些恶业是见到这些上师、善事、僧人引起的,所以他们就有了度你的缘份。不过大家要知道,因果是存在的,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更何况你这次造的是谤法、谤佛、谤僧的罪过,是要承受很大果报的,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机缘要成熟还需要很长时间,还要受很大的因果报应。还有一点可能(不是肯定的)比如当你把自己从无始以来到现在的罪过都消除以后,就剩下这次这个罪过时,也有可能不要受这个痛苦,就被和你有缘的上师或菩萨给度化了,因为你这个罪过是在见到他们的时候造下的。

    那什么是没有缘份?在这里大家要知道的是,所谓的无缘众生,,并不是说这个众生永远与佛无缘,永远没法解脱,并不是这样的。大家要知道的是,所有的众生和佛都是有缘的,因为所有的众生本性是佛。在这里我们说的无缘众生是:当下、现在与某一个上师没有缘份, 并不是说他与所有的上师大德或诸佛菩萨没有缘分。就是我前面说的那个例子一样,要是一个上师在一座大城市里走着,那有些人看见了就会感到欢喜,会很高兴,对他有信心这就是善缘。而有些人就对他们没有信心还说一些是非,这就是恶缘。那还有一些人是没看到这位上师或看到了没什么想法的,没有欢喜也没有讨厌,就像陌生人见到陌生人,互不相干,所以就种不下善恶之缘,那这些人就没有缘份被度化。简单来讲度化有缘众生就是,现在这一生,当前能种下善的种子的众生。

    以前金刚萨垛佛在因地发愿:我将来要遣除众生所有的罪业。所以我们任何人依止他,对他有信心念诵金刚萨垛的心咒去忏悔,就能遣除自己的所有罪业,要是一个人对金刚萨垛没有信心,就不会念诵他的心咒,就没有办法消除自己的罪业。不是金刚萨垛偏心众生,而是你对佛法没有信心,对他没有信心。

    大恩上师(如意救主白玛格桑仁波切)经常这样发愿:愿所有见过我听过我的名字和与我结下善恶业缘的众生,依靠我的福力都能登上此生和往生的恒久快乐胜地,并且都不再受任何痛苦;从今以后,愿我成为饥俄者的食物,口渴者的甘饮,受寒者的衣服,中暑者的凉风,孤独者的亲友,无助者的帮手,无依者的依靠和渡船、桥梁、药品等,我将不分彼此亲疏地利益所有众生。

    是啊,这些上师和诸佛菩萨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千辛万苦,无我利他,利益所有的众生。不是大德菩萨们偏心不度化我们,也不是他们违背了自己的诺言,而是我们不相信他们、不依靠他们、不给自己机会、不皈依他们,不给他们机会来度化我们,所以导致我们还没解脱。佛出世到现在已经这么长时间了,而我们还在流转轮回,再不去皈依,还会这样下去……

    诸佛菩萨和大德高僧们从来都没有舍弃过众生,一直在度化无量的众生,以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以后也会这样,一直到所有众生成佛为止。他们一直在无我利他,不分彼此亲疏的利益所有众生,所以普渡众生和佛度有缘人一点都不矛盾。

la ma千诺!
格桑扎西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要代替佛陀普度众生,这才是真实的纪念

1 卫塞节就是佛诞节,这个节日是印度与南洋一带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诞生的日子,与我们中国佛门里面,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浴佛节的意思相同。

2 古时候做这个纪念,是在纪念三个大节日:第一个是纪念世尊示现、出生在世间;第二是纪念世尊成道的日子;第三是纪念世尊入灭。

3 我们试想,如果世尊当年不在这个世间示现,这个世间今天会变成什么样?实实在在讲很难想象。世尊展示了究竟圆满的智慧,为我们解决了许许多多疑难的问题、帮助我们化解了无数的天灾人祸,我们深受佛恩,可是有几个人知道?

4 我们纪念这个庆典,最重要的,是要把世尊的恩德教诲,介绍给社会大众,使大家都能够知恩报恩。

5 我们用什么方式来报恩?也就是说,用什么方式来纪念?唯有依教奉行,才能报佛恩。其次,我们要极力地宣扬,把念佛法门介绍给别人,这样才能报佛恩;否则的话,没有法子报佛恩。

6 我们遵守世尊的教诲,依教奉行,我们自己真正得到幸福的人生,得到美满的家庭,获得成功事业的当儿,也为和睦的社会、富强的国家、和平的世界尽一份力,这个纪念就有意义、就有价值。

7 古时候跟现代,虽然都纪念这个日子,可是意义上有很大的质变。在过去,这个节日是纪念佛陀诞生、纪念佛陀成道,纪念佛陀入般涅盘。现代人纪念这个日子,只注重形式,没有实质,这个没用处!

8 所以,身为佛弟子,在这个节日当中,我们提醒自己、振奋自己,要绍隆佛法,要续佛慧命,要代替佛陀普度众生,这才是真实的纪念。否则的话,徒具形式,就没有什么意义。

佛菩萨为什么要普度众生?度众生很辛苦,要受很多苦难,众生不能接受,为什么?因为是一体,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像父母照顾婴儿,婴儿不知道,父母知道婴儿跟自己是一体,婴儿不晓得父母跟自己是一体,他迷。所以觉悟的人知道,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不觉的人完全不知道,觉悟的人是法身大士。谁觉悟?《华严经》圆教初住觉悟了,别教初地觉悟了,之前都不知道。我们从大乘经上听到的这些信息,这叫解悟,学多了、听多了,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没证得。如何才能证得?放下就证得。我们没放下。放下起心动念,就是法身菩萨,就是圆初住。起心动念放不下,能够放下分别执着,那叫权教菩萨。只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只放下这个,最高不过是《华严经》上讲的七信位的菩萨。十信就是十法界,七信没有离开十法界。六信以下,在六道轮回没出去,七信出轮回了,声闻法界,八信辟支佛,缘觉法界,九信是菩萨法界,十信是佛法界,十法界里面,没出去。要突出必须把无明放下,就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他出去了,超越十法界,这才是初住菩萨,这才见到第一义谛。所以十法界里头没有分,十法界里面佛菩萨知道有第一义谛,跟我们现在一样,听佛讲的,解悟,不是证悟,放下这才是证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