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不能直接给你什么

 
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

  和身边的弟子和居士们谈话时,不免常把“拜佛”二字挂在嘴边。可能有些人因此产生了误会,以为任何事情都能够靠拜佛解决:想有好的因缘,就拜佛;要想有顺遂富足的人生,也拜佛;具体到对治烦恼,减轻痛苦,同样可以通过拜佛来实现。这恐怕是对“佛”的一种误解。

  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叫大家拜佛呢?有位记者问我:“佛教是无神的宗教,它主张即心即佛,人人皆可成佛。那人们为何还要到寺庙中拜佛,祈求佛的保佑?”我的回答是,这是一种恭敬。父母不是神,君王不是神,为什么人们要拜父母和君王?佛不能直接给他什么,佛只能给他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们可以按照佛所说的方法去做,但自己的困难只有靠自己去解决。

  拜佛是帮助你给自己信心,锻造心灵的强大和坚实,然后让你用这颗强大的心去面对世事。在《周易》里头,我们的祖先早就讲过“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的道理,人先得靠自己努力,努力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人来帮助你,最后老天也会来成全你。否则,自己都没有努力的心,神佛就更不会来管你的闲事。

  一遇事就忙着求神拜佛,或者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求菩萨保佑,这个叫做迷信。我们常说,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就是一切从自身出发,佛在自我心中,所以要自己觉悟,自己成佛。假如事事都求佛,那么佛又求谁去保佑?

  大家平日里拜佛,有没有想过佛是什么?或许你们以为佛天生就有神通,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其实呢,佛在度人之前,也需要自度,所有的佛都依靠自我的修行来获得圆满和成就。在成佛之前,佛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就跟你我一样。佛也有痛苦、困惑,也会遇到坎坷磨难,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是,佛完全依靠自己去应对,完全相信自己,他知道内在的力量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宝藏。

  佛度众生,认为人人可以成佛,也是因为他相信世人之心皆怀宝藏,每个人心中的能量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欠缺了一个自我发现的时机。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事都不成问题,这才是拜佛的真正用处所在。

  事到临头,一味地祈求佛祖保佑,只是在逃避现实。过去的很多皇帝,一遇天灾人祸,就下罪己诏,或者迷信鬼神,大摆排场去祭祀、祷告,说到底还是没有直面问题,靠自己去处理问题,而是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外部的力量上。唐朝的玄宗皇帝就不一样,他在位时,山东遭遇蝗灾,这位皇帝却没有留在神佛面前祈求,而是亲自去到灾区,一边帮助农民消灭蝗虫,一边烧起大油锅,并且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蝗虫”,以此显示靠自己治蝗灾的决心。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清代的才子郑板桥老来得子,生怕溺爱生害,在临终前还不忘告诫儿子:“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任何事情,不靠自己去做,就没有做成的可能。生活只能由自己掌控和承担,即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去做州可事。就如佛陀说:“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佛可能会告诉你离苦得乐、解脱烦恼的方法,但也仍然需要你自己努力去实践这些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像我们佛门中人,不是为了从佛祖身上得到什么而学佛,而是为了善用佛的精神去应对世间一切繁杂,度脱一切苦厄,创造一个有情世界。大家也是一样;在家可以依靠父母,在学校依赖老师,在社会上依靠朋友,在工作上依靠同事和上司,在生活上依赖伴侣,遇到困难,可能也是依靠身边人的帮扶来解决,但是,很多事情还是要靠自己去做,自己去扛。比如说,自己的学业、事业;身体上的病痛,还有情绪上的问题等,这些都没有人能够代替。他人给你的帮助再多,也不能代替你度过这一场人生啊。

  所以,遇到问题,一定不要先想着找人帮忙,而是要先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举简单的例子:在街上要抗起一件重物,你自己先得用尽全身力气去扛,这个时候要是仍然扛不起来,街上的路人看见了;可能就会过来搭一把手,反过来讲;如果你把重物放在地上,袖手旁观,不打算花费自己分毫力气,谁会来帮你呢?

  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办得成事情;相信自己身上有无限的可能,我们把自己撤子了,用内心的力量把自己撑起来了,就不会事事祈求他人和命运。万事靠自己,也就不会在失去外力的时候束手无策,一败涂地。

 “祖师西来意”是禅林常用语,含义与“佛法大意”同,又称西来祖师意、西来意、祖意。表示佛法之奥义,禅理之真髓。 “祖师西来意”是禅林非常流行的公案,禅宗灯录中有很多记载。

  学僧问马祖:“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马祖: “我今天太累了,不能回答你,你去问智藏禅师吧!”学僧乃去问智藏,智藏:“为什么不向马祖请教?”学僧: “马祖让来问你。”智藏:“我今天头晕,不能回答你,去问怀海禅师吧!”学僧问怀海,怀海说:“我也不会。”

  水潦禅师参礼马祖,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当胸把水潦踢倒在地。水潦忽然契悟,爬起来拍掌大笑道:“也大奇,也大奇,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只向一毛头上便一时识得根源去。”乃作礼而退。

  学僧问灵树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灵树默然不语。

  龙牙居遁禅师初参翠微禅师,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翠微说:“把禅板递过来。”龙牙将禅板递给翠微,翠微拿起禅板便打龙牙。龙牙说:“打则任你打,要切无祖师意。”又参临济,如前问,临济说:“把蒲团递过来。”龙牙把蒲团递给临济,临济拿着蒲团便打龙牙,龙牙说:“打则任打,可并没有祖师意。”龙牙住山后,有学僧问龙牙: “和尚当年问二尊宿祖师明白了没有?”龙牙说:“明白是明白,可并没有祖师意。”龙牙参见洞山良价时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洞山:“等洞水倒流时再向你说。”龙牙从此悟旨。

  学僧问龙牙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龙牙:“等石乌龟能听懂你话时再向你说。”学僧:“石乌龟能听懂了。”龙牙:“告诉你什么?”学僧无言。

  学僧问三圣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三圣:“臭肉招苍蝇。”学僧告诉兴化,兴化说:“我不这样答。”学僧:“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兴化:“破驴背上苍蝇多。”

  投子大同和尚在路上遇到翠微禅师,便问:“如何是西来意旨?和尚怎样接引学人?”翠微回头看看他,没有作声。投子又道:“请和尚赐教。”翠微: “还要第二杓脏水吗?”投子便礼拜。

  学僧问荷玉慧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的大意?”荷玉答:“现在不礼拜更待何时!”

  学僧问谷山像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谷山答:“半夜鸟儿头戴雪,天明哑子抱头归。”

  学僧问云门文偃:“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云门答:“日里看山。”

  学僧问洛浦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洛浦答:“青岚覆处,出岫藏峰,白月辉时,碧潭无影。”

  学僧问梁山观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梁山说:“不要乱说。”

  学僧问香林远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香林说:“坐的时间长了,觉得疲劳。”

  学僧问南台勤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南台答:“一寸龟毛重七斤。”

  学僧问钟山章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钟山答:“不东不西。”

  学僧问大梅禅师:“如何是西来意?”大梅说:“西来无意。”

  自马祖以后,禅宗学徒,都是以参究祖师西来意为时尚。从字面看“祖师西来意”即是达摩大师到中国来的意旨,实际上是指达摩所传的心法。历代祖师对此问题或避而不答,或答一些毫不相关的具体事物,其间没有任何逻辑联系,或如大梅禅师所回答的“西来无意”,都是以一句没有意味的语句让学徒自己参悟。由于禅不可像知识那样通过师生传授或书本而获得,所谓“拟议即差,动念即乖,才涉言路,便失真常”。历代祖师的种种回答均是直下截断问话者的言语思路,使其直探心源,学者一旦豁然觅得,方知宝藏是“自家故物”。若非历尽干辛万苦,纵饶辩若悬河,义穷渊海,仍是承虚接响,终至流为口头禅。所以,古德说:“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文/思齐)《当代佛教网--禅宗网》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仁清法师:什么是闻思修证

  原来我们多次讲过,佛法的修行分两段,第一段是教正法的修持;第二段是证正法。

  教正法的修持,如果我们详细解释的话,就等于说是佛教正确理念的树立和佛教正确方法的掌握,正确理念的树立和佛教正确修持方法的掌握,他属于教正法,第二是证正法,证正法是在佛教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正确的修持方法,通过长期的熏习而得到的一种证量,转变和提高,佛教就是这样两段,这两段在历代的传承宗派当中被称为闻思修证,前面的教正法属于闻思阶段,证正法属于修证阶段。

  但是教正法和证正法对于闻思和修证又不能完全截然分开,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关系,所以作为我们初学者来讲,教正法的掌握是非常非常重要,打一比方,如果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佛教,什么叫外道,如果我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正,什么叫邪,那么我们就进入实修阶段,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

  所以第一步是在善知识的引导下进入教正法的修习,教正法的修习一般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听闻,读诵经典等等,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实修,这部分实修自己的体悟,来补充教正法,教正法是引导,那么证正法是实修。

  所以证正法刚才讲到了是实修过程,也可以这样说,佛教这两段重点在证正法,说明佛教不是用来凑热闹的,也不是用来激发某个人的宗教激情的,佛教的真实的生命在哪里?在于用作实修,用于转变自己的心性和努力提高自己的证量层次, 最终才能达到我们要求的目的,就是这个意思。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

问:什么是守护一念,要怎么做?

海涛法师:答:守护一念,就像有些死刑犯,为了怕被杀头,只要他碗里的油不会滴到地上,他就不用被杀头,所以他看得紧紧的,因为跟自己的生死有关系。守护一念,各位要有个想法,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生死,生死轮回是很痛苦的,所以我不敢起心动念。


像有一次,我们几个出家人开车外出,我师父坐在后面,前面有个漂亮的小姐走过来,我们几个师兄只看一眼而已,我师父说:「完了!你要娶她做三世老婆。」看一眼就只有三个剎那而已,一个念头就种下去了。我想我还要解脱生死,念头决定一切,所以要守护念头在正确的念佛,或是持咒,或是修空性。首先,像我的习惯是观阿弥陀佛,从头观到脚,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我都看得很清楚,背得很清楚,这个是很好的守护念头。

其次,有些人的方法,是守护着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六个字放光很亮很亮,这也可以守护一念。其三,我的皈依老和尚教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次一朵莲花,看久了以后四色莲花,这样嘴巴一直念,就像在吹气球一样,满天空都是莲花,这也可以帮助你守住正念。

所谓守护一念,就是不要把念头,流落在贪瞋痴轮回生灭里面,要把念头守护在三宝、守护在正法,思惟菩萨如何修行成就?念念善法,每天想着如何推广佛法?如何放生?每天就想这些,也是保持正念的方法。守护一念,不是光一个念头其它都不要,一念是指清净的念头、不执着,你可以有几百万个念头,但是每一个念头都是利他的,都是无染着的,那就对了。

 
佛法独不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的。佛法不但不消极,而且是积极的。佛法不但不逃避现实,而且是舍己救人的。而且是要你发愿入世度生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