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十法界是十条道路有智慧的人是自己选择好道

十法界是十条道路有智慧的人是自己选择好道

「以初地菩萨,尚不免虎狼之难」,何况菩萨以下?这个我们要知道。你为什么会遇到这些zai 难?世法、佛法都告诉我们,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虎狼狮子你过去世跟牠没有结怨,牠看到你理都不理,牠不会伤害你,牠伤害你过去总是跟牠结了怨。你是初地菩萨,你遇到冤家他也不会饶过你,这个要知道,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安世高,实在讲也是示现,他究竟是何等人物,我们不得而知,他到中国来还两次命债,这在他《传记》里面记得很清楚。所谓是欠命一定要还人命,欠钱一定要还财,没办法的,因果通三世,说谁占谁的便宜,谁吃亏,没这个事情。说占便宜、说吃亏,那是世间人只看到现前这一段,没有看到前后的因果,如果看到前后因果才知道事实真相。

  所以我们要是遇到这些事情,别人占了我们便宜,我们笑笑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我们吃亏上当也无所谓,一切都做还债想,我这个债消了,一笔勾消。无论蒙受什么样的冤屈都要做还债想,绝不怨天尤人,自己修得再好,做再多的好事,被人冤枉、诬陷,甚至于被人陷害,都没关系,知道都有业因果报。初地菩萨尚且不免这些恶果报,我们是什么人?所以遇到这些恶劣的果报现前要安然受之,不怨天、不尤人,这个zai 难过去之后就没有了,所谓雨过天晴。灾祸过去,福报就现前。如果在这个时候怀疑,我一生做好事还要遇这种果报,你心里面有怨恨,你zai 难不会消除,福报不会现前,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知道、要明了。决定相信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认真的反省检点,不可以以为样样都是别人的不是,这是修行人最大的过失。真正修行人时时刻刻认真检点,一切是自己的不是,别人没有不是处,过失都在自己。这个样子认真努力去忏悔,改过自新,菩提道才一帆风顺,才减少障难。

  惠能大师教给我们的话非常有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两句话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换句话说,还见到世间有过失,自己没有过失,别人有过失,你修学就有困难,你就有障碍。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不见世间过,只见自己过,你才算真正有进步,真正消业障,转祸为福。纵然不幸生命失掉,遭人陷害或者被人杀,也是转祸为福,为什么?你决定生到好处,你舍这个身,再受这个身,比现前环境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即使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必定生天道,享天福去。假如遇到zai 难,一念怨恨心,zai 难不能避免,而且堕落三途,你看这个地方差别多大?理跟事我们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摆在我们前面是十法界,十法界是十条道路,有智慧的人这十条道路是自己选择,选择好道,只有一些愚昧无知自以为是,他不懂得选择,堕落在恶道。我们能够明白这些事理,这是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这个恩德太大太大了。如果我们没有遇到佛法,哪里会知道?遇到这些zai 难,我们的心怎么会能平得下来?今天能够平心静气观察世间,都是得力于佛陀的教诲,所以实在讲佛菩萨、三宝的恩德超过父母。

摘自净空法师讲解《地藏菩薩本願經》-第48集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法从心想生是讲九法界依正庄严,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现相没有被扭曲,那个相是什么?《华严经》讲华藏世界就是的,“往生经”里面讲极乐世界就是的,那个相是没有被扭曲,依正都是心现的,没有识变的。十法界,十法界是识变的,识变就扭曲了。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法界扭曲还少,缘觉、声闻扭曲就多一点,再到六道愈来愈严重,到三途那扭曲就不象话。虽然被扭曲,扭曲不是真的,只要一觉悟,一回头,那个扭曲立刻恢复正常。“佛了法如幻”,所以对于一切法通达无障碍。明了、通达障碍就没有了,不明了、不通达障碍就起来了。这一句话的意味深长,不但是修道人明心见性通达诸法实相,就是应用在世间上也是真理。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什么会有误会?彼此不明了,彼此少往来,现在讲沟通,少往来,不通、不达,所以产生障碍,这个障碍是误会,猜疑。我们知道有史以来这个世间上的人,因为误会、猜疑而造成的不幸后果,太多太多了。所以明了跟通达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明了跟通达,这个世间上就少灾少难,对于自己个人来讲少病少恼。你看这个意味多深长!人与人之间要是发生问题,发生矛盾了,怎么解决?沟通。多交往,多往来,彼此能够在一起生活几天,那是最理想的。最怕的彼此互相不往来,这是最可怕的。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没问题,他心清净。实在讲心清净自自然然就通达。为什么?猜疑,猜忌、疑虑都是心不清净里面产生的。所以心清净没有问题,诸佛跟诸佛不往来,菩萨跟菩萨也不往来,彼此没有猜疑,彼此没有矛盾,彼此没有对立。所以我们称他作圣人。凡夫不行,凡夫内有烦恼,外有诱惑,缺少往来什么麻烦都生起来了,真的叫无中生有。

  起心动念那就造业了,身没造,口没有造,意在造业,意所造的业比身、口力量还要强。你们读《了凡四训》,你会想到卫仲达这个人,阎王把他抓去,他还很年轻,判官把他的案卷调出来一看,所造的罪业那个案卷摆满一屋子,他就问判官,他说我年岁这么轻我哪里造这么多业?阎王就告诉他,起心动念你已经就造了,不等身、口。那恶业盈庭,案卷,看看有没有善卷,善业?善业只有一张纸。阎王很不高兴,拿秤来秤一秤,结果这一秤,天平上一秤,这一卷反而重,他那个满房子恶业的案卷反而轻。阎王当时气就消了,还挺高兴的,卫仲达就向阎王请教了,那一卷是什么善事?阎王告诉他,当时皇帝想兴一个工程,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他上书谏议希望这个工程不要做。这个意见是好意见,这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他说皇帝没听,没接受。阎王讲:你的善心,一念善心效果这么大,如果皇帝要是接受你的意见,你今天不会到这来。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道理就在此地。不要以为自己,我自己没有做什么过失,念念为自私自利,念念都是罪过。我们凡夫确实粗心大意,哪里会想到这个事情?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1213卷)【佛了法如幻。通达无障碍。心净离众着。调伏诸群生。】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

『瞻礼』,是不是供一尊地藏菩萨像,天天给他磕头作揖?每一天把《地藏菩萨本愿经》从头到尾念几遍?这样你就能得到这么大的利益?记住前面一句话,「专修专弘,依教修行」,这才行!「瞻礼」里面不仅仅是形式,要见贤思齐,学地藏菩萨,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我要学地藏菩萨,我要效法地藏菩萨,以地藏菩萨做为我自己学佛的一个模式、一个榜样,我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叫瞻礼。


『转读』关键在「转」,我们今天会读,不会转。转是什么?转我们自己的境界,没有读经之前,我们很多想法看法、说法作法,全都错了!现在展开这部经,读了之后恍然大悟,明白了,把一切错误转过来,跟佛菩萨一样,这叫转。转这个字简单来讲是转变,平常我们常讲转凡成圣,读这个经你要会转,这个功德就大了。你这一转非同小可,你不是小乘,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不是普通的菩萨,是地藏菩萨,那还得了!所以经要常读,天天读、天天转。你不读,你怎么个转法?净业三福里面「读诵大乘」这句话重要,天天要读,要读得很熟,起心动念你才能转得过来,这个道理在此地。读经境界转不过来,白读了。所以经典展开有会读、有不会读,不会读的读给佛菩萨听,与自己不相干,会读的人是读给自己听,与别人不相干,决定转变自己的境界。《坛经》里面法达禅师念《法华经》三千遍没开悟。悟了以后他很感慨跟六祖大师说,过去虽然天天读《法华经》,读了三千遍是被《法华》转,今天开悟才转《法华》,这叫做「转读」,法达给我们做了一个明显的好榜样。什么时候你能转经,而不被经所转?被经所转就死在句下,你读死书,你不开悟。你能够转经了,你在这个经里面开悟了。悟了之后字字句句都是活的,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你为众生解释,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所以读经是不是修行?是修行,会读的人是修行,不会读的人不是修行。古德教我们「随文入观」,那是修行,随着佛所说的我们观念就相应、就契入,这是真修,圆修圆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