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谦卑重要

谦卑重要

1 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在行门上讲,从谦卑学起。你真学佛自己要学谦卑,要学到能尊敬别人,你从这里下手,你才真正能学到东西。

2 自己不谦卑,目中无人,别说你干十年,你干一百年都没用处,你清净心得不到,你也不会开悟。

3 谦卑重要!世出世间的道学从哪里开始?从谦卑,从自卑而尊人,从这里开始。在佛法里面表现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心目当中自己一个人是学生,除自己之外都是诸佛菩萨,都是善知识,所以他一生圆满。

4 什么时候你学会善财这种修学的态度,那你跟他一样,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凡夫成佛没有什么秘诀,你看看古圣先贤这些小地方,那就是秘诀。

1 我常常勉励同学,我们要学圣教,从哪里做起?从谦卑做起,从尊重别人做起。不能把这桩事情看轻,这是起点,是德行的根本;起点不认真,后面就很难成就。

2 《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世出世间的圣人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谦卑学起,对一切众生要谦卑、要敬爱。我们对人谦卑,真正对人敬爱,别人对我们就更尊敬、更爱护。

3 中国人讲礼,礼的精神是自卑而尊人,自己谦卑、尊重别人,这叫礼。礼不是形式,是自性的流露,要做出来给人看,让别人看到有所感动,来向你学习。世出世间圣人,怎么教化人?身行、言教,先要做到。

4 我们从古籍里面看到,黄帝、尧舜禹汤都是做出来,让人民看到,大家都跟他学,都听他的话。他们地位虽然那么高,对待平民都很谦卑,所以人民尊敬他、爱戴他!谦卑是基础,没有谦卑,圣学你没有分,这个我们要知道!

1 佛法讲根本烦恼有六个,贪嗔痴慢疑恶见,所有一切烦恼都是从这个根生的。贪嗔痴底下就是慢,说明傲慢很严重。傲慢很可怕,为什么?障道,人有骄慢的心,世出世间法他都学不好。

2 《论语》里面,孔老夫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假如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德能像周公一样,可是傲慢瞧不起人、吝啬,“其余则不足观矣”,这人不必谈了,他那个才华是假的,不是真的。可见得骄慢,世间学问都不能成就,何况是佛法?

3 所以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自卑而尊人,从接受别人批评,学着不批评别人,从这里下手,从这里扎根,我们自己的德业才能成就。

4 德比学更重要,有德而后才能有学;没有德,如果有学,那个学会骗人、会害人,那是邪人邪法。

1 老师教学,学生很多,每个人程度不一样,每个人的成就不一样,什么原因?每个人对老师的诚敬心不一样。

2 学生接受教育,如果对老师没有诚敬心,对于所学的功课没有信心,他就学不成,就得不到十分利益。所以头一个对老师要诚敬,第二个对课程要相信,才真正能学到东西。

3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讲了很多次,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
敬得十分利益。对谁诚敬?对老师诚敬,对你所学的课程有信心、有诚信,你才真的学会。

4 真诚、恭敬、信心,这很重要,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学生学的效果不相同,没有别的,关键在此地。

5 老师看学生,哪个学生可以教,哪个学生没法子教,他怎么知道?他就看学生对老师有没有诚敬心。老师并不是要求你对他诚敬,不是的,老师是看你能够接受多少东西。

6 诚于中自然就形于外,里面人家看不出来,但是从外表上能看到你里面,所以这些学生,哪个人有成就,哪个人没有成就,老师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7 为什么一般学生对老师没有诚敬心?他对父母没有孝顺心。诚敬心从哪里修?从父母。你对父母都不诚敬,你对老师诚敬,那是骗人的,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是看你的起点,起点是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

8 孝敬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共同要求的,这是根基,不是这个根基你不能成就,你在儒不能成为圣贤,连君子恐怕都做不到;在佛不能成为佛菩萨,决定做不到。由此可见,诚敬多么重要!
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取掉人的身心之苦;
我的悟心也无法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解脱。
               
释迦牟尼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