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圣辉法师: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圣辉法师:佛教寺院弘法利生的功能






从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功能。

一、传法教育的功能

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为解决人们精神上的贫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高度的物质文明反而导致一部分人的贪、嗔、痴的无限膨胀,“我执”、“法执”越执越深,使得价值失范,拜金主义、纵欲主义、走 私吸 毒、恐怖活动、道德沦丧等种种罪恶现象在社会中不断滋长蔓延。寺院作为修行弘法的地方,僧伽以身教和言教,将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的“三法印”,善恶有报的因果律的教义向大众弘扬。既传播了佛法,又教育了人们破除法执我执,淡化物质欲望,一心向善,净化身心,完善自我。

二、庄严国土、美化环境的功能

近现代工业的进步,交通的发达,尽管给人类带来了众多的便利和享受;但却也带来了空气的污染,环境的破坏。寺院素有育林护林、绿化环境的优良传统。寺院所在,大多林木葱茏,净无纤尘,景色奇秀,幽静宜人。一座座寺院恰似一颗颗明珠,将江山装点得无限庄严、壮丽,营造出能陶冶情操、净化身心的优良环境,将会极大地促进整个社会的环保工作。

三、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

在现代化的社会,人类为着生存和发展乃至口腹之欲,任意残杀异类动物,各种可爱的小生命,都可能成为人们猎取的目标。佛教寺院本着佛陀慈悲的本怀,不但宣传人与人之间要互助互爱,而且劝导人们对异类生灵——人类的朋友要爱护、救助,不断地组织信徒进行放生护生活动,为维护生态平衡作出了最大努力。

四、接引信徒实践佛陀教诲的功能

寺院不但是僧人修行用功的道场,而且是接引成千上万佛教信徒举行各种佛事活动的场所。成千上万的佛教徒以寺院为中心,四众弟子内修外护,各尽其份,学习着、实践着佛陀的教诲,使佛法常新,代代相承,千古流传。

五、保存传统文化的功能

两干多年来佛教契机契理的传播,使寺院成为传统文化的宝库。那些古老的经典,典雅的建筑,精美的雕塑,传世的书画、碑刻,警世文字……在寺院都得到较好的保存,展示着社会发展的轨迹,人们从中不难领略到佛教的历史悠久和神圣庄严,而且记载了朝代的兴衰更迭,各个时代、地域的民俗风情,从而得到无穷的教益和启发。

六、抚慰人心、稳定社会的功能

面对艰难的人生、喜怒无常的自然界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一些人心态失衡,不堪重负。遭受心灵创伤的人们,当他们进入寺院,置身于清净环境,诵读佛言祖语,跪拜在佛菩萨莲座下,或祈祷,或许愿,或念佛,或忏悔……。片刻间,物化的人性被唤醒,凡尘俗气洗净,身心清凉,意境开朗。

TOP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出家众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真正地群魔就是自心的妄想无明分别念)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种造型姿势:

第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的过去生中,为了众生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这些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这种姿势的造像,名为成道相。

第二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表示佛说法的姿势。

另外有一种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这名为“栴檀佛像”,传说是佛在世时印度优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为“与愿印”,表示能满众生愿;上伸名为“施无畏印”,表示能除众生苦。后来仿照此形像制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

一般大雄宝殿还在释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两位比丘塑像,一年老,一中年,这是佛的两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叶尊者”,中年的叫“阿难尊者”。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继领徒众,后世称之为二祖。大殿中的这组造像,一般称为“一佛两弟子”。

有的大雄宝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这是根据大乘教理表示释迦牟尼佛的三种不同之身。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佛教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就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名“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住世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之佛身。

三世佛有的大殿中所设的三尊佛并非三身佛,而是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叠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这三尊佛合起来叫“横三世佛”。三世佛旁边各有二位菩萨立像和坐像,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六位菩萨各是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见《华严经》、《药师本愿经》、《观无量寿佛经》)。三世佛又有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的,名“竖三世佛”。正中是现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不过,大殿常见的是“横三世佛”,“竖三世佛”罕有设置。

毗卢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毗卢佛。毗卢佛是三身佛中的报身佛像。毗卢佛的莲座是千叶莲花。每一尊莲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应身释迦佛。这是根据《梵网经》所说:“我今卢舍那,方坐莲花台,周匝千花上,复现千释迦,一花百亿国,一国一释迦,各坐菩提树,一时成佛道。”这一莲瓣代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整个莲座代表华藏世界。

接引佛净土宗的寺院中,常常在大殿中供阿弥陀佛(接引佛)像。接引佛是阿弥陀佛立像,作接引众生之相,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

通常,大雄宝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在佛的左侧有迦叶尊者,右侧有阿难尊者,这是佛陀住世时的两大弟子。也有的大雄宝殿除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外,左侧还供奉过去佛—迦叶佛和未来佛—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

如果在参观寺院时,对大雄宝殿的佛像不是很清楚,最好找寺里的出家人问问,通常出家师父都很愿意给别人讲解的,这样我们可以多知道一些佛教知识。一般情况下,未经允许,不要在大雄宝殿里拍照摄影。

TOP